close

從行為制約再談末那與意識之奧妙(上)

         —余瑞文—

0.7  

第一章 引言

在第九期的電子報,末學以「從微笑淺談末那與意識之奧妙」為題,簡單的敘述了末那與意識的互動狀況。文中對於由意識所啟動的「應酬式的微笑」以及潛意識(末那)所直接傳送出來而自動產生的「真正的微笑」Duchenne Smile作一簡單的剖析。其中借用了法國解剖學家杜胥內Duchenne, Guillaume 18061875以神經科學的觀點,發現這兩種微笑所牽動的臉部肌肉是大異其趣的,當然其所引動的神經迴路也是不同的。我們從這裡看到了「微笑在為我們說法」,也很高興實證的神經心理學為佛法提供了強而有力的佐證。今天,我們嘗試以心理學中有名的「古典制約論」,再度探討末那與意識之奧妙。之所以在眾多的心理學理論中選擇巴伐洛夫Pavlov, Ivan Peterorich 18491936的「古典制約論」,來談末那與意識之奧妙,是因為「制約」的行為正是習氣形成或修除的主因,也就是「種子起現行,現行熏種子」的最佳寫照。在此,僅藉「制約」行為的形成來說明末那與意識的互動狀態,文中或許會兼談及大腦資訊處理系統、認知心理學的「認知論」,或是談及以大腦與神經系統為重點的「生理(神經)心理論」,然亦只是為闡述主題之所需而借用其實驗之現觀,並無意著墨於各派心理學理論的全面探討。

其實從佛法的角度來說,一切科學的結論都是戲論,他們是用對了方法,卻搞錯了方向,所以往往做對了實驗,卻搞錯了結論。這是眾生意識思惟的有限性,也是未能瞭解生命實相──如來藏,而妄生情解、未能如理作意之故。也因為科學理論是由意識堆砌而成,所以往往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是很容易受後來的理論與實驗所推翻,是一種終將敗壞散去的生滅之法。在此,我們也知道用行為科學來證明佛法,有其相當大的侷限性,也容易受誤解;因為絕大部分的行為科學研究者都是持著唯物觀點,他們大多受了達爾文演化論所影響。達爾文所提出的「演化、天擇」,是一種無因論及斷滅論;達氏的主要論述中提到,物種的變異是由自然機率碰撞而來,是無因而生,這是標準的「自然外道」。誠然,達氏的理論提供了近代生物遺傳學的一個重要思考方向,但是其以「唯物」為主的思考而將一切物種加以「物化」,犯了嚴重「化約論」的毛病。姑且不論此論是否與佛法相違,僅在事實上就受到許多有心探討心智(mind)秘密之科學家的質疑,然這部分並非本文所探討之重點。

其實,講究實證的科學必有其存在的價值,若暫時排除他們的結論,而借用他們的實驗成果來旁證佛法,並非毫無可取之處。在此略抒管見,只希望能引起有心修學唯識增上慧學之菩薩的共鳴,但願能不違第一義悉檀,而方便以世間言說述之,用來證明 世尊聖教之殊勝,來證明 平實導師所述之法義如實、如義,則佛法幸甚!眾生幸甚!

第一節  從行為科學切入的理由

其實,唯識種智之學早已涵蓋一切世出世間法,也涵蓋一切有為、無為法,而現代科學只是有為法中的一部分,屬於行為科學之制約心理學則更僅是其中之一小部分,我們學佛人又何必多此一舉,徒增讀者葛藤、增長戲論呢?但是:

一者,是因為大部分的眾生或由於見取見的緣故,帶著科學的傲慢與偏見,迷信自以為是的科學,卻將佛法視為迷信而棄如蔽屣,故我們願意以他們所認知的科學角度,從此切入來探討這個問題。

二者,行為科學發展到今日,對於人類行為與精神的解釋,著實為我們掀開了行為與精神的部分面紗。誠然,尚有很多的問題,現代行為科學或解釋了一部分,或尚無法解答。如英國著名神經醫學專欄作者卡特Carter, Rita所說:「神經科學的研究並不能釋疑何謂存在的本質,但是可以提供解決的線索。請記住:這些研究是心智探索的初步成果……,還有很多事情是科學家不知道的……。」雖然很多行為科學研究者是唯物論者,但是從這些話可以看出一個科學研究者的嚴謹態度,我們仍然敬佩像這樣「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以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之謙卑而務實的科學精神。所以純就科學實驗之過程及結果來說,若是不見取其實驗之結果而提出錯誤之論證,基本上我們還是對於實證的行為科學抱持正面、肯定的態度。因為,真正的佛法,正是一門實證之學,而行為科學所為我們解開的面紗,也或多或少為我們開啟了另一扇觀行實證之門。

三者,近代以印順法師為首的佛學學術研究者,由於未能契證賴耶本心之真如性,非但以「性空唯名」、「虛妄唯識」誹撥賴耶本心,將實有謗為虛無,甚且提出意根末那乃意識所生而名為細意識之邪論,不但違背 世尊「意(根)、法為緣生意識」之聖教,也與一切現觀相違。故我們也願意藉這個機會,以現代行為科學的實驗現觀,來證明佛說「阿賴耶識行於諸蘊稠林之中,意〔根〕為先導,意識決了色等眾境……」之教示正真無訛。由此 世尊的教示,早已說明一切的意識思惟,或一切的行為造作,正是由意根末那識為先導而驅動的;自是無明眾生顛倒邪見,才會產生「意根末那乃意識所生之細意識」之邪論。因此,若從科學實驗或修行的實證現觀論之,如是佛學學術研究者只是畫餅充飢浪得虛名的本質,就充分顯露出來了!如是崇尚哲思、玄談之佛學學術研究者──印順派法師比起未學佛的行為科學研究者之腳踏實地,相對顯得空泛不實,只是藉佛學學術研究之名以邀令譽爾。

四者,若依世界悉檀、為人悉檀、對治悉檀來說,不離第一義悉檀而有為眾生之種種言說,亦應是 佛陀所教誨者,亦是菩薩行者所當為者。而也唯有不離第一義諦來談論種種世間相,方是真正的實踐「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佛法,恰如覓兔角」之聖訓。否則,違教悖理而高唱「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如是而奢談「人間佛教」,其實與佛法修證了無相干,而其一切言說都只是戲論中之戲論,是攀附於學術研究之世間盛名,自欺欺人而已。

第二節  如理作意是一切觀行之母

欲以現代科學一窺佛法之堂奧,連禪宗初悟的曹源一滴水都尚未觸及,更何況能取其一瓢飲!雖然,我們並不否認現代科學著實為人類揭開亙古以來的部分難題,但卻也增長了無明凡夫的世智與辯聰。然而,科學這個工具對於學佛人來說是利是弊,卻是因人而異,並不能一概而論。因為,有人因此增進觀行之體驗而與修證佛法相得益彰,也有人卻因此滿口戲論、滿腹葛藤,而這其中之關鍵,是在於能不能「如理作意」。想要踏入「真正的如理作意」之門,親證如來藏阿賴耶識而入於中道之門,並安忍其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之中道性,是必經、也是唯一之路。如是,方堪依之修學五法、三自性、七種第一義、七種性自性、二種無我以至通達無礙。

一個契證阿賴耶識而邁入相見道位且深入觀行的人,一定能如理作意、如實了知:如來藏之性用,在眾生因地時之阿賴耶識位已是深不可測,何況如來藏於佛地時之無垢識位,更是難思難量。細觀自身八識之互動狀況,煩惱習氣如何形成?與習氣形成息息相關之記憶如何運作?如何儲藏?又如何提取?它們又如何影響我們的思想、行為?……?如上一言難以盡舉之問題,現代科學亦只能解其冰山一角。若再論及阿賴耶識之其他性用,譬如大種性自性──眾生如何依其別業攝取四大種而成就各自別別之正報身?如何依其共業而攝取四大種成就山河大地等之依報土?如何依其共業招感颶風、洪水、旱災、刀兵劫等──則更是遠遠超乎現代科學所能了知的。這一切有漏、無漏有為法之運作,已是甚深極甚深,炫惑於有漏有為法上之無明眾生,當然對於諸法本具之無漏無為性、清淨性與真如性,更是無法想像的。如 世尊於《勝鬘經》所云:「自性清淨心而有染污難可了知。有二法難可了知:謂自性清淨心,難可了知;彼心為煩惱所染,亦難可了知。」正是此理。但這個自性清淨心而有染污雖然如是難知難解,連大阿羅漢都無法證解,而這種般若境界卻只是禪宗初悟明心的菩薩們所知,但明心悟後的禪宗菩薩們,卻對上面所舉的少數問題都仍無所知,還得要仰仗大善知識的悟後指導,才有可能漸次觀察證實之。由此看來,以佛學的學術研究而想要證知佛法的密意,是難過肉身登天的。

所以,一個懂得依自性清淨心──阿賴耶識──如理作意的人,一定常對於自身智慧之不足而深感慚愧,且一定會謹遵佛誡,絕不會輕賤般若之體──阿賴耶識,也不敢稍稍輕慢於活我法身慧命之恩師。更不會如2003年退轉於阿賴耶識的人,輕賤禪三所發起的般若實相智之功德而說出「般若實相智可以從觀看Discovery中獲得」之癡話。誠然,對悟後依阿賴耶識「如理作意」的人來說,Discovery的節目確實可以增益般若種智之修學,並對其中之部分論述發起順抉擇分,如理簡擇其中正訛;然而對於不如理作意的人來說,對於輕賤阿賴耶識而退轉回離念靈知心諸妄想法的人來說,Discovery的節目只是一個知識性的電視節目,提供茶餘飯後消遣消遣、增長世間知識而已。若從佛法的角度來看,對於退失阿賴耶識心體本來無生的人,那仍然只是戲論;奢求從中獲取點滴的佛法之法益,只是痴人說夢而已,以其不如理作意故,必定會產生種種違背佛法、悖離法界真相的妄想,那些人退失的人就是現成的例子。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31期目次5

 

arrow
arrow

    身外之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