臻藏之沈香欣賞:似龍蝦之美 馬來西亞[Kedah, Malaysia]天然野生沈香木 重量約288g.結油厚實,清香而芬芳,甘甜而悠長,油線豐富,金黃色木質皮色和黑色油線交織,紋理細膩,潤美誘人,而本件所選馬來沉品質精良,實為收藏佳品。
【珍藏出售】〈NO:ZMA01〉
臻藏之沈香欣賞:似龍蝦之美 馬來西亞[Kedah, Malaysia]天然野生沈香木 重量約288g.結油厚實,清香而芬芳,甘甜而悠長,油線豐富,金黃色木質皮色和黑色油線交織,紋理細膩,潤美誘人,而本件所選馬來沉品質精良,實為收藏佳品。
【珍藏出售】〈NO:ZMA01〉
自古以來,能夠聞熏正法的人,乃是往昔多生多劫以來所培植福德、智慧等漸漸圓滿具足的少數人,更何況是能夠實證佛菩提而明心見性的人,更是少數人當中的極少數人;大多數的有情,因為福德、智慧及知見不足等因素,無法判斷假善知識所說的內涵,因而接受危害他們法身慧命的外道法,導致在三界當中不斷地輪迴生死而無法出離。如今在佛門中、佛學學術界中,就有這樣的外道存在:一者,以意識心為常住不滅法的常見外道,包括了台灣的四大山頭及其他的小山頭等。二者,以男女雙身邪淫法來成就男女二根交抱在一起的「抱身佛」之邪淫外道,包括了喇嘛教四大派: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以及格魯派。在這些佛門外道當中,尤以承襲應成派中觀見的格魯派危害佛門、危害眾生最為嚴重,因為彼等不僅否定七、八二識,而且也反執意識心為常住不滅的法,三具常見、斷見及男女雙身邪淫外道法,不僅使得佛教正法之八識論漸漸消滅於無形,而且也使得眾生的法身慧命葬送在他們手裡。
根據〈清淨經〉所說,要「一切梵行清淨具足」,必須要成就「見具足」與「戒具足」 1 ,則佛弟子於所思、所言與所行,同樣必然要依「不可見」的「不相續法」為核心而不可稍有偏離。然而於一切世間凡夫與二乘聖者而言「不可見」的「不相續法」,於大乘菩薩卻要能夠平等的「見不可見」,亦即親證「第六見處」所說之真我。關於六見處的平等慧如實正觀,極為困難,即使曾於正法道場修學,同樣極為困難。例如現代學者呂真觀錯以為六見處為聲聞見道之所見,在其著作《實證佛教導論》中說:
何謂「懈怠」?懈怠就是懶惰,也就是「精進」的相反。 《成唯識論》卷六云:「云何懈怠?於善惡品修斷事中,懶 惰為性;能障精進,增染為業;謂懈怠者,滋長染故。於諸 染事而策勤者,亦名懈怠,退善法故。」 1 意思是說,對於 修學善品法、斷除惡品法的事,懶散怠惰,這就是「懈怠」 心所的體性;能障礙「精進」,增長染污法的生起,這就是 「懈怠」心所的業用;這是說懈怠的人,他的染污法會滋長 的緣故。乃至對於各種染污之事而能策勵勤勉者,也叫作懈 怠,這是因為善法會隨著染法的增長而退失的緣故。
無著菩薩生於公元四世紀,彼時天竺已是部派佛教聲聞僧勢力最為廣大之際,然彼聲聞僧都不自覺為聲聞僧,每大乘僧自居而研究大乘佛經,而常被公元前一世紀時的部派佛教聲聞凡夫論師所誤導。彼部派佛教諸聲聞僧中之多數人亦多是同時研究大乘經典者,然以大乘經典所演諸法及其真義甚深難解,何況得證;以是緣故,諸多部派佛教聲聞凡夫僧便認定大乘佛經之所說者,皆只是思想而無法實證,乃至是後世的佛弟子們長期創造而在最後時期方才編集成經者,於是提出「大乘非佛說」之言,抵制大乘佛教。然而,聲聞教是由 釋迦世尊成佛後方始提出,並教導弟子們實證成為阿羅漢與緣覺;而諸弟子證得二乘教時亦只能成為阿羅漢與緣覺,終究無人能得成佛。
第三則 不信心所
上述《雜阿含經》卷十三第三○四經經文中,在解說六六法的具體內容後,佛陀接著解說:「若有人說眼根是我的話,那是不正確的。為什麼呢?因為眼根是隨時生滅代謝變化的。若眼根是我的話,那麼我就應該隨時承受生死,可是事實並不是這樣。所以說眼根是我的話,那是不正確的。同樣的,如果把色塵、眼識、眼識的觸、眼識的觸所生的苦樂捨受當作是我的話,那樣是不正確的。為什麼呢?因為眼識的觸所生的苦樂捨受是生滅變化的法。若眼識的觸所生的受是我的話,那麼我就應該隨時承受生死,可是事實並不是這樣,所以說眼識的觸所生的受不是我。就像這樣,耳、鼻、舌、身、意觸所生的受也都不是我。為什麼呢?因為意識的觸所生的受是生滅變化的法,若它是我的話,那麼我也應該隨時承受生死,可是事實並不是這樣,所以說意識的觸所生的受不是我。就像這樣,比丘!應當如實知眼根所運作的功能,智慧在觀行中所運作的功能,以及在這些法背後有寂滅法存在而運作的功能,由此開發神通,正確邁向涅槃。如何 如實知眼根所運作的功能,乃至正確邁向涅槃呢?比丘!觀行確認眼根不是我,或者色塵、眼識、眼識的觸、眼識的觸作為因緣所生起的受,內心覺得或者是苦,或者是樂、是不苦不樂,將這些都觀察確認不是我。耳、鼻、舌、身、意等根也是像這樣的解說,是名如實知見眼所作,乃至正向涅槃,是名六六法經。」
本會自 2020 年以來,陸續修訂多項儀軌,經過一段時日實際施行之後,為更契合實際狀況,故將《悲增法會》、《彌陀法會》的繞棺開示文作主詞微調。此外,針對補遺及勘誤,一併調整《自宅安座法會》等儀軌之部分用詞。說明如下:
五受陰的七處善觀行,必須在行動上進行苦、集、滅、道等四聖諦的具體驗證而具備善巧,其目的在於獲得初沙門果後,逐步斷盡思惑,並鍛鍊四禪八定,邁向成就滅盡定的禪定證量,成就可以隨時捨壽而生死自在的俱解脫阿羅漢境界,超越待時捨壽才入涅槃的慧解脫阿羅漢。《中阿含經》卷 五十八〈晡利多品大拘絺羅經 第十〉:
第二則 惛沈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