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二種沒智慧的外道求證涅槃時,由於錯誤的認知而執著說:「妄念不再生起時,就是妄心功能的相續流注已經中斷了,就是不生不死了。」然而五陰的自相或共相,一旦生起現行時,功能必定會流注相續而不可能已經中斷。譬如意識覺知心現行時,意識種子流注不斷,才能使意識的功能維持不斷;當意識種子的流注已經中斷時,意識隨即斷滅而不存在,同時就沒有能夠覺知自己、覺知諸法的人了,所以眠熟位、悶絕位、正死位、無想定中、滅盡定中都沒有意識存在,都無覺無知;這已證明意識的種子中斷時,意識必定中斷而不能存在,因此不能說意識存在時,意識的種子流注已中斷。這已證明:意識心中不再生起妄想時,意識是仍然存在的,意識的種子流注其實是連續不斷的,不能稱為意識的種子流注已中斷;而意識是藉根塵二法為緣才能出生的,所以意識離念時仍然是生滅心,即是妄心而非涅槃心,不因有妄想或無妄想而有不同。
目前分類:《 涅槃 》平 實 導師 (43)
- Dec 22 Fri 2023 21:29
(100)涅槃(三) ---平實導師
- Jun 08 Wed 2022 22:02
[135]《涅槃》(連載-三十七)--- 平實導師
第四章 無住處涅槃
- Apr 28 Thu 2022 20:41
[134]《涅槃》(連載-三十六)--- 平實導師
3. 又《成唯識論》說:「世第一法無間而生及斷隨眠,非實如是。真見道後,方得生故;」這就是說,相見道位最後階段觀修安立諦的十六品心或九品心完成,連同在這之前的「內遣有情假緣智」等「非安立諦」三品心,都是要先有真見道的體驗真如過程,依「證真如智」而作觀之後才能生起的緣故。也就是說,若沒有先證得真見道的智慧功德,就不會有相見道位依所證真如而在別相上面心心無間的觀修事相生起,也不會有後面相見道位深入斷除見道所斷異生性習氣種子隨眠的事情可以生起。單憑加行位的世第一法無間而生時,就想要證真如及斷隨眠,都不可能!必須真見道位證真如以後才行。因此,《成唯識論》才說「世第一法無間而生及斷隨眠,非實如是」;所以《成唯識論》在「非實如是」之後又說「真見道後,方得生故」,這也是說,從真見道位後轉入相見道位中觀行,由三品心及十六品心(或歸類為九品心)的觀行內涵,分別斷除見道所斷的所知障隨眠及煩惱障中異生性習氣種子隨眠等,都是必須等到真見道位的證悟體驗 完成以後,才能夠次第生起。
- Mar 04 Fri 2022 15:31
[133]《涅槃》(連載-三十五)--- 平實導師
又:《成唯識論》卷 9 中已有辨正,謂此三心為相見道義:【有義此三是真見道,以相見道緣四諦故。有義此三是相見道,以真見道不別緣故。】第一個有義所說,不是玄奘菩薩的看法;不能單單只依十六品心屬於相見道位所作的觀行,就把這三品心逕行判定為真見道,因為彼十六品心不能作為判定此三品心的標準。猶如有人把大學課程定位為學生學習的最終點,而把中學的課程判定為所有學生的首次入學,這是錯誤的判定,因為在中學之前還有小學的課程;同理,依真如所觀的相見道位三品心「非安立諦」的智慧,來作安立諦十六品心的觀行完成時,固然已是通達位,但不能因此就把「非安立諦」這三品心的觀行定義為真見道;因為真見道只緣於真如總諦而不別緣,但相見道卻是廣觀真如別相以外,又依真如而觀行五蘊及諸法等別相;猶如中學生依小學的所學而進修中學裡的各種課程一般,不該說中學生的所學就是初入學校的所學,而把小學的所學給棄置不理;所以不該說證得真如而作非安立諦三品心的觀行也屬於真見道,除非這三品只緣於真如總諦而不觀真如別相及有情假、諸法假,但這樣一來就不用建立為觀真如別相等的三品心了。但這三品心已明說是觀真如別相及有情假、諸法假等,不是單緣真如總諦,所以窺基認同第一個「有義」的說法而把這三品心的觀行,判定為真見道位,是錯誤的判定。也因此故,玄奘菩薩於第二個「有義」中說出自己的看法:真見道唯緣真如總相而不別緣種種相故(《成唯識論》原文:「以真見 道不別緣故。」是因真見道只緣於真如總相故),由此已證明窺基此說為謬,而窺基不能覺悟此義。
- Feb 17 Thu 2022 20:55
[132]《涅槃》(連載-三十四)--- 平實導師
今同修會中某師迷信窺基這個說法,也是因為這個說法很迷人:一悟即入初地。卻是全然違背《成唯識論》、根本論,也是違背般若諸經、律部的《菩薩瓔珞本業經》……等佛陀聖教的謬說。某師陷在此一泥淖中無法自拔,因為未能通達四加行、真見道(證真如)、相見道非安立諦三品心以及入地前安立諦十六品心的觀行內容,心中又不信善知識上師的教導所致,應該也有迷信古人窺基而輕視今人之意。殊不知今人都是古人再來,歷經多世進修後的證量應該不比古人差,方屬正見。平實認為窺基不太瞭解《成唯識論》所說「無間、剎那」二詞背後的意涵,誤以為是「極短時間」之意,不懂得《成唯識論》中「無間、剎那」二詞是指悟後多年、多世、多劫,都是心心無間、剎那剎那間都無所疑而說為多剎那無間之意;由於不解二詞之真正意思才會有此荒唐判教的產生,違背了經、論中的聖教,把真見道、相見道、通達位都匯集在初地入地心之中,認為可在極短時間內完成三種見道的極廣大內涵。如是過失,後文將會再三加以深入論析,以明大乘法中的三種見道義。
- Feb 11 Fri 2022 19:33
[131]《涅槃》(連載-三十三)--- 平實導師
第二節 入地之時還必須有增上意樂
- Jan 21 Fri 2022 14:05
[130]《涅槃》(連載-三十二)--- 平實導師
第十一節 在末法時代的人間住持本來涅槃的 如來藏妙法極為困難
- Dec 21 Tue 2021 15:34
[129]《涅槃》(連載-三十一)--- 平實導師
- Oct 15 Fri 2021 12:20
[128]《涅槃》(連載-三十)--- 平實導師
不但凡夫大師與學人畏懼無餘涅槃絕對無我的境界,乃至不堅固的慧解脫阿羅漢有時也不免因為有一絲我慢(愛樂微細的自我繼續存在)餘存,因此而退轉於阿羅漢果,返至三果人境界;但最後終究還是能不退於阿羅漢果而滅盡一切,經中也有明文記載。例如《別譯雜阿含經》卷 2:
- Oct 05 Tue 2021 22:48
[127]《涅槃》(連載-二十九)--- 平實導師
第四節 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是如
- Oct 02 Sat 2021 20:30
[126]《涅槃》(連載-二十八)--- 平實導師
第三節 佛法三乘菩提所說的涅槃都是可以實證的
- Sep 30 Thu 2021 12:00
[125]《涅槃》(連載-二十七)--- 平實導師
又如《起信論疏》卷上說:
- Sep 24 Fri 2021 13:11
[124]《涅槃》(連載-二十六)--- 平實導師
在世親菩薩所著的《攝大乘論釋》卷 6〈釋應知勝相品 第 2〉中說:
- Sep 15 Wed 2021 21:03
[123]《涅槃》(連載-二十五)--- 平實導師
肆、質問者言:大乘見道時就是入地了。
- Sep 12 Sun 2021 21:26
[122]《涅槃》(連載-二十四)--- 平實導師
第四目 新學菩薩對見道與加行的疑惑
- Sep 10 Fri 2021 17:13
[121]《涅槃》(連載-二十三)--- 平實導師
第三篇 大乘涅槃
- Sep 08 Wed 2021 13:19
[120]《涅槃》(連載-二十二)--- 平實導師
在進入大乘佛菩提道中求證真如之前,必須先修得定力;見道後方有真見道時應有之功德受用現前,否則皆只是乾慧而無實益,乃至成為大妄語人,捨壽後下墜三塗,誠可憐憫。以是緣故,《大寶積經》卷 57 云:【若人無定心,即無清淨智,不能斷諸漏,是故汝勤修。】1 根本論《瑜伽師地論》卷 53,彌勒菩薩也說:【又復依止靜慮律儀,入諦現觀得不還果,爾時一切惡戒種子皆悉永害。若依未至定證得初果,爾時一切能往惡趣惡戒種子皆悉永害。此即名為聖所愛戒。】2 《大般涅槃經》卷 31〈師子吼菩薩品 第 11 之 5〉也有如是開示:【善男子!如拔堅木,先以手動,後則易出;菩薩定慧亦復如是,先以定動,後以智拔。】3 這就是說,眾生的煩惱,不論是二乘見道、修道所斷的一念無明煩惱,大乘見道所斷的無始無明煩惱,都是牢不可拔的;必須先有修定過程而生起定力以後,剛強難調的心性已被定力降伏了,再以智慧實證而能運轉時,才能如實斷除煩惱結使。猶如聲聞法中五停心觀實修之目的在於發起未到地定,藉定力搖動或伏住煩惱結使;然後繼之以聲聞菩提的見道斷我見時,聲聞見道之後的智慧自然即可運轉,才能名為已經證轉之初果聖者。大乘法中亦復如是,須先有未到地定之定力,然後求斷我見,繼之以參禪求證真如;以未到地定支持的緣故,證真如以後才能免於退轉;以此緣故,平實於弘法伊始乃至今時,一貫不變地主張必須有定力相應,才能真的實證三乘菩提的解脫果、智慧果。
- Sep 07 Tue 2021 21:24
[119]《涅槃》(連載-二十一)--- 平實導師
大乘涅槃中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是在第五住位修得未到地定,並修學如何實證般若的靜慮方法之後,在第六住位圓滿轉入加行位中,勤修加行而證得真如時,現觀第八識如來藏的真實、如如法性,名為證真如;此時對一切法廣作觀察而證實,除第八識以外並無一法可有真實及如如之法性,若能心得決定而不退轉,即是親證此一涅槃,名為佛菩提道之真見道位。如是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之智慧境界,菩薩始從第七住位,末至妙覺位,同皆實證而受持之,雖功德受用各自有別,但皆是證真如之賢聖。於此真見道後即進入第七住後之相見道位中,繼續深入觀察第八識真如法性之各種別相,並隨善知識修學而求通達真如法性之各種別相,直到具足現觀七種性自性而得通達見道位之人無我、法無我;此是第七住位起,直到十迴向位滿心前所修智慧,皆名為相見道位。若對真如法性之各種別相具足觀察而得通達時,其他入地前應該具備之條件亦已具足,即是大乘見道之通達位。在此之前,可以觀察自己進入初地之條件是否已經具足圓滿,針對不足之處、不圓滿處,加以修學補足,方得入地;否則即不得稱為通達位,仍非已入初地之菩薩。
- Sep 06 Mon 2021 20:09
[118]《涅槃》(連載-二十)--- 平實導師
第三節 佛將十因緣法與十二因緣法合說
- Sep 01 Wed 2021 23:11
[117]《涅槃》(連載十九)--- 平實導師
由於外六入處能攝取外相分六塵,吾人色陰才能接觸人間世界的六塵境界。但人間世界的六塵境界並非吾人的覺知心所能接觸,因為外六塵是色法,識陰六識等覺知心是心,心不能觸物——不能觸知外六塵,當然無法了知外六塵的內涵。當第八識出生色蘊時,不但出生了能接觸外六塵的扶塵根等五色根,同時也出生了內色陰中的眼等五種勝義根,加上意根就有內六根,即是內六入處——內六入的所依處;於是第八識可以在祂所生的外六入處接收外六塵影像,轉而在內六入處(內六根)變生出內相分六塵影像;這個於內六入處變生出來的內六塵影像,是由覺知心所依的第八識心變現出來的,是心體之法,於是第八識所變現出來的識陰六識覺知心便可以接觸到,因此而獲得與外六塵一模一樣的六塵境界,其實都是在內六入處由第八識變現出來的內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