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學佛,我得益於蕭平實導師倡導的實證佛教

005  

一開始,對於修學佛法的認知,大概就是誦經念佛,說好話,做好事,後來追隨蕭平實導師學佛以後,才知道說,學佛需要建立很多的正知見,來確保自己思想上與真正的佛法保持一致;那些非佛教的種種理論,再好,頂多也只是人天善法,不能引導自己走出流轉生死的生命的輪迴。如果不幸遇到的是藏密喇嘛教,恐怕就不僅僅是走不出輪迴了,還得要長劫在地獄中久住,難有出期。後來,恭閱了蕭平實導師的著作,知道今生已經不會在修行的大方向上走偏了,可是卻發覺,閱讀蕭平實導師的著作時,內心雖然歡喜踴躍,可真要將蕭平實導師的法語開示,運用於日常生活的實修中,卻不是那麼簡單的事。以蕭平實導師創導的無相念佛這個念佛法門來說,閱讀《無相念佛》這本書,應該花不了多少時間;可是,要將蕭平實導師所教導的無相憶佛拜佛的動中定力功夫培養起來,恐怕就不是短時間內可以成就的。所以,單單有正知見還是遠遠不夠用的,因為理論研究作得再好再徹底,離開了實踐,都只是一紙空談,無法真正利益到自己的道業;如果把持不好,還會因為擁有了這些知見而生慢心,趾高氣昂的成為修行路的遮障。


跟隨蕭平實導師修學佛法,讓我覺得非常的踏實、安穩,因為從理論上,我知道了佛法是要真修實證的。比如,佛法中說有八個識:前六識和第七末那識、第八如來藏,而所謂的實證,不是把這八個識的名相、體性是怎麼回事,以及有何道理給背會了,乃至是能說給別人聽了,就以為是實證了;而是要把這八個心一個一個地給找出來觀察清楚,再確實成功地轉依那個真正的平等心如來藏,這樣才算是初步的實證佛教無量無邊修證內涵的開始。但是,要如何才能把祂們一一給找出來呢?依照善知識教導,就是要修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如果沒有具足這六波羅蜜,就不能成就佛法中的果證。至於如何修六波羅蜜?這個自然是菩薩們要教導大家的。末學因為最近身邊發生了一些事情,所以對於修忍辱行有比較深一些的體會,再這裡寫出來與眾菩薩們做個交流。


依於這個實證的道理,修忍辱也需要實實在在去修,如果這個觀念不深刻的話,要在佛法中取得進步,是很難成辦的。因為從佛經以及蕭平實導師的著作中,獲取的任何與修忍辱有關的開示,比如什麼是忍辱?如何修忍辱等等,對於閱讀者來說,都只是知見。忍辱要真正能內化成為自己的內涵的話,是需要依照佛陀的開示以及善知識的教導去實踐這些理念的。只有如理如法地實踐了,才能確實從中獲益,才能知道修行是功不唐捐的,才能真正相信未來世是可以成就佛道的。這些實踐的結果,會讓自己在修行道路上,有一個堅固的著力點,才能支撐今後修行的路途不會退失懈怠。


因為覺得自己修行不得力,自覺遇到了大的遮障無法跨越,於是對這段時間的修行,做了一個簡單的回顧,對修忍辱總結出了幾點體會。在這個回顧過程中,深感真實的修行,既離不開蕭平實導師及親教師的教導,也離不開對於這些教導內容的如法實踐。如果離開了實踐,自己將成為言語的巨人,行動的侏儒,完全無益於修行。


末學的第一個體會是,無法將自己的日常言談舉止與修忍辱直接掛鉤。雖然知道該修忍辱,也願意修忍辱,但卻是理論和現實連繫不起來,不會在生活中靈活運用所學到的正知見。比如,不知道自己日常所說所做,會涉及到修忍辱。最近看了正光老師的開示,談到在律部裡曾記載一個不能忍辱的例子:在過去無量世以前,有一阿練若水池,水邊住了兩隻老鷹以及一隻烏龜,互為好朋友。後來阿練若水池的水乾了,兩隻老鷹想著:「阿練若水池已經乾了,烏龜必然遭受干旱之大苦。」便告訴烏龜說:「既然阿練若的水池已經乾了,應該再找一個有水的地方住下來,可找一根木頭,我們各銜一邊,你咬著木頭,由我們兩個帶你到有水的地方,在飛行當中千萬不可說話,以免下墮而亡。」烏龜同意兩隻老鷹的說法,便由兩隻老鷹銜著烏龜飛走。在飛行路途當中經過一個聚落,聚落的小孩子,看見老鷹銜著烏龜飛行,便嘲笑說:「老鷹銜著烏龜!老鷹銜著烏龜!」烏龜聽了受不了便起瞋說:「幹你們什麼事!」話才說完,烏龜便已下墮身亡了。 (正光老師開示:六波羅蜜(二))


學生時代就曾讀過同樣這個故事的不同版本了,當時認為,這只是一則寓言故事,是一種哲理,或者說是一種思想的境界;即便是真的,如果主角是自己,就根本不會有那樣的結果。如果不是因為這次遇到挫折而有因緣反觀自己的話,恐怕依舊對這一則故事所講道理無動於衷,並堅信自己不會笨到像那隻烏龜一樣,去幹傻事。但事實情況是,自己似乎一直就在重複扮演那隻烏龜的角色而不自知。與人交往中,遇到與自己的觀點、眼光、做事方式不一樣的,不假思索該說就說,該發脾氣就發脾氣,覺得不這樣做,就說不過去!結果是,每次張嘴,話一出口,自己絕對會被人撂倒!那隻烏龜被摔死了,只經歷一次的痛苦,可是末學卻是一次次地被撂倒,反反复復自嘗苦果,頭破血流了無數次,現在才知道反省,知道原來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中,而不是書本、觀念上的知識;修行不是掛在嘴上說給旁人聽的,是要紮紮實實地落實在生活中,落實到實際行動中的!因為,習慣了自己的人生模式,總是按捺不住習性,忍不住要堅持己見而否定他人,導致彼此不和而分道揚鑣,就這樣在自己的人生之中,導演了一場又一場悲歡離合、愛恨情仇的戲碼。落入此情此景中,早已將佛法的知見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很少會將所學的佛法知見運用進來,因為根本就沒有能力察覺這樣的過程正是自己可以用來修忍辱的一個機緣,當然也就不會去琢磨該如何地修忍辱;頂多只是一種無奈的壓抑或逃避。


第二個體會是,對修行目標的認知不明確,並且這個目標常常被淹沒在一波波的煩惱中。雖然常常因為幾句話而惹惱眾生,自己也十分懊惱,但始終找不到問題的根源所在。自知惹惱眾生並不是自己的本意,但往往就是生出惱害眾生的言行舉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分析之後才覺知,在某些情境之下,自己根本沒有察覺這些言談舉止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比如,自己是非常樂意依照蕭平實導師的教導,以菩薩的四攝法來修無瞋恨行;可是,如果自己的目標的確是那樣單純的話,就不應該和周圍的有緣人在事相上屢屢發生觀念上的衝突,進而影響到彼此共事時的時效與氛圍;所以,一定有自己所不知道的某些因素在作祟。仔細分析原因時,末學發覺,自己對於以菩薩的四攝法來修無瞋恨行的目標,其實內心並不是真的在乎;所在乎的依舊是縈繞於腦海中,對於人事物的種種自以為是的看法。它們總會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而且常常發揮的淋漓盡致,不但讓自己不知防範,甚至還自得其樂。有一次,當我正沉溺其中之時,善知識提醒了我一下:「你自己的觀點真的就那麼重要么?你的眼光就那麼短小麼?你要成就的難道就是那麼一件小事麼? 」末學聽了,當下就懵了。對啊!真的那麼重要嗎?自己有幸遇到蕭平實導師,應當真正地追隨導師修學佛法,鍛煉憶佛拜佛的動中定力功夫,修集見道的福德資糧,這才是第一要務啊!可是自己怎麼就一直迷在與他人計較觀點的優劣上?總是堅信自己所說如同真理,人必聽我方休;他人所說定有瑕疵,堅決捨棄為止!往往就因為無法包容他人觀點和建議,而起爭執甚至為自己護短,將掛在嘴上的「修行為第一要務」,拋在了腦後。就這樣,不知道修行的明確目標是什麼?導致了無法將自己日常的言談舉止與修忍辱直接掛鉤。再說的深一點,就是自己雖然學法,但是並未心得決定,故心中無法安忍;所以執妄為真,執廢為寶,斤斤計較,戀戀不捨,並總想擁有這個念念變遷的世界,同時掌控一切。若非真善知識指導,雖自以為已經開始修行了,但依舊會繼續埋頭苦幹,與眾爭執個沒完沒了,求出無期。像這樣無法在無明暗夜中,看清修行的目標,正是修行不得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三個體會是,不知道修忍辱與不修忍辱的差別有多大。佛在《羅雲忍辱經》中,告訴大眾修忍辱的好處如下:「忍之為明,踰如日月。龍象之力,可謂威猛,比之於忍,萬萬不如一。七寶之耀,凡俗所貴,然其招憂,以致災患。忍之為寶,終始獲安。布施十方,雖有大福,福不如忍。懷忍行慈,世世無怨,中心恬然,終無毒害。」也就是說,菩薩修忍辱有很大的福德,世世無人危害,能得安隱無憂。雖然早已恭讀過佛陀的開示,也了解到修忍辱是如此的殊勝,可是,因為沒有真正嚐過修忍辱的甜頭,所以不能體會珍惜這個修集福德的寶貴方法,照樣與人爭名奪利,遇事依舊重蹈覆轍,不能接受任勞任怨。根本不知道修忍辱法其中的微妙之處,沒有心得決定要去如法實踐。雖然也想過著安隱無憂的日子,可是因為所採取的辦法是他人爭,從和眾生爭名奪利來獲得資財,所以常常是心不得安寧;在給他人帶來了困擾的同時,也損害了自己的福德。思惟到此,悔不當初!


佛在《正法念處經》告訴大眾,不修忍辱起瞋的壞處如下:「若起瞋恚,自燒其身,其心噤毒,顏色變異,他人所棄,皆悉驚避,眾人不愛,輕毀鄙賤,身壞命終,墮於地獄。」也就是說,不修忍辱就容易起瞋,不僅臉色變得非常難看,眾生看了自然就會遠離不願親近,如果瞋心很重而造作很重的惡業,未來就要下墮地獄。佛所開示的現象,事實上有很多末學都經歷過了,品嚐過了「眾人不愛,輕毀鄙賤」的滋味,如果不思悔改,變本加厲的話,就差再經歷一次「身壞命終,墮於地獄。」的果報了。思惟至此,對於蕭平實導師和正覺同修會親教師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沒有蕭平實導師的教導,親教師的言傳身教,我今天也不會對修行一事深有感觸,不會知道修行並非只是紙上談兵,而是要實實在在地在生活中實踐所聽聞、思惟而得到的知見,並經由實踐而將知見轉變成福德資糧,使得自己越來越願意捨棄惡法,趨向菩提。


第四個體會是,不知道修忍辱的關鍵是什麼。常言道擒賊先擒王,因為不知道修忍辱的關鍵所在,所以往往在不經意間,就要出點亂子。在苦苦尋覓中,看到了正覺同修會親教師的一段開示,這段開示和末學目前的狀態相應:「三昧是因,忍辱是果。」如果說能夠心止於一個境界,譬如說能夠安住於境界而不理會這些惡因緣,能夠心安止於我要持守——不違犯眾生、不忤逆眾生的,這樣的一個安止的心,這樣子他才能夠發起忍辱的果實;乃至因為能夠安止於法界的實相這樣子的智慧,心獲得決定,他才能夠獲得二乘的無生忍,或大乘的無生忍。 (蔡正禮老師開示:定有六波羅蜜)


原來自己無法安忍於眼前不斷呈現的一些不如意的境界的根源在於,不懂的修忍辱行的背後需要有這樣一個理念作為支持:不違犯眾生、不忤逆眾生。今天既然已經了解到了這一點,接下來應該如何對治自己的這種習性,就有了決定的方向:繼續修習無相念佛的億佛拜佛功夫,繼續培養自己的慈悲心,除嗔恚心,為修忍辱行奠定良好的基礎。


最後一個體會是,修忍辱的過程是一個檢驗並剖析自己的過程,用實際行動改變自己的一個過程,而不是通過指正他人的過失來增加自己的分量的過程,這一點如果不突破的話,將會嚴重影響自己的進步速度。也希望自己能夠如法修忍辱行,早日實證忍辱到彼岸。


以上是末學跟隨蕭平實導師修學佛法以後的一些體會,寫出來和大家進行交流。正覺同修會親教師曾經講過一句話:「修學佛法,關鍵在知見,成就在實踐。」跟隨蕭平實導師修學佛法之後,漸漸熟悉了無相念佛這個念佛法門,並在動中定力的修行上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雖然目前定力功夫淺薄,還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有待繼續努力。同時因為依照蕭平實導師為學人所鋪陳的三乘菩提修行之路,一步一個腳印來漸學漸修,感覺踏踏實實的,每走一步,都能透得過實踐來檢驗。從人天善法的修集,到動中定力的修持,再到對於解脫道的了解,對大乘佛菩提道的涉略等等;從理智上的判斷,到邏輯上的分析,再到佛菩薩經典聖教的驗證,加上自己親身實際體證,我完全無法找到任何理由可以說服自己,不去信受蕭平實導師以及正覺同修會的親教師所講的佛法義理;不但如此,經過末學自己親自檢驗、分析、判斷以及體證後就只有信受奉行,更無他念。也祈願蕭平實導師所弘傳的世尊正法能在娑婆世界普遍弘揚,利益更多的有緣人。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正覺弟子合十敬上

 

引用文章來源:http://www.wujindeng.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261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身外之物 的頭像
    身外之物

    身外之物的部落格

    身外之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