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無相憶佛拜佛之中的掉悔蓋

397473_211288195629815_2112097318_n  

  三寶弟子 著

無相憶佛和拜佛,深層次的目的是使意根恆審思量於無相之憶佛念佛之境界,從而降服意根的攀援性。

  意根也名現識,轉識。從廣義上說,意根只要是在遍計所執,都是“掉舉”,(令如來藏)流注染污業種(有漏有為法),令眾生沉淪生死為業。如果時時能無相憶佛拜佛,則是精進而不放逸,即是一份清淨意根令清淨之善業種子(無漏有為法)在如來藏心中流注,決定趨向上品往生乃至究竟成佛也!

知道這個道理,就很容易理解在無相拜佛憶佛時,都不免會有妄想生起,倏忽而過,有的同修就不免要攀援執著,不能安忍無相憶佛拜佛境界,關鍵是無相憶佛拜佛之功力尚欠缺火候。火候若足,則妄想生起,悠忽而過,只是察覺而已,心無掛礙,不會生起攀援分別之心,有一定火候者,則妄想生起,悠忽而過,察覺已,生起攀援分別之心,然後能於一秒不到時間,立即捨離,重新回到憶佛拜佛之無相境界上來。如此漸漸修行,精進而不放逸,就一定會到達火候具足之時地也!

  不過就是尚欠火候嘛, 無妨也!何以故?只要你堅持拜佛憶佛,即是一分清淨意根在做主拜佛憶佛,只要堅持拜佛憶佛,笨鳥先飛,用出比之常人三倍五倍十倍的氣力,又何愁火候之不能具足者乎?

問題出在有一部分同修,因為拜佛憶佛時的火候不具足,時時覺察到自己於憶佛拜佛時的掉舉------攀援妄想分別不斷,而心生懊悔,掉到悔蓋裡去了。其症狀就是時時感到周圍的同修多修得很好,就自己不行,深感愧對真善知識和一切關心自己的善知識,深感自己的業障深重,深感自己的智慧淺薄,深感自己什麼都不行,乃至深感自己不是學佛之人。墮於此掉悔蓋中故,被懊悔之心纏縛,失去對快樂學佛的信心,不免陷自己於放逸,散亂,懶惰之境地,有的甚至退失了學佛證道之信心,看到這個情況,我感到十方的悲痛。

我這裡要說的是,菩薩是掉而不悔的。就像文章開頭所說,廣義上意根一直是掉舉的,除非到佛地轉依真如,徹底修斷意根之俱生我執,徹底修斷意根之遍計所執,徹底具足平等性智,這樣才是真正的沒有掉舉了。佛地之前,那個菩薩不掉舉呢?

  有偈為證:

  “慧能無伎倆。不斷百思想。

  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

既然掉舉是菩薩之通病,那麼我們就沒有必要為自己的掉舉而感到懊悔,懊悔如果能促進自己精進那也不妨,如果不能,則懊悔就變成了自己內心深處相退墜,想懈怠放逸之理由了,這不是真善知識和一切善知識所希望的。

就算掉舉每天23小時59分59秒,只要有一秒鐘你憶佛拜佛了,那證明有一秒种你的意根是遠離遍計所執的,是作主於無相憶佛拜佛境界的,他是在令如來藏流注清淨的善業種子的,他也在向如來藏心中回熏無漏有為法種的,那麼這樣的人,還是菩薩,不是凡夫外道。

接下來就是如何使自己不斷精進不放逸於無相憶佛拜佛,不斷延長自己每天憶佛拜佛的時間,最終使意根於無相憶佛拜佛形成串習,成就淨念相續之無相拜佛憶佛功夫,具足足夠的火候。菩薩當於此用心。如果在懊悔中用心,即是掉舉上掉舉,意根做主於懊悔之“掉舉”,意識妄想不斷,不斷增長五蘊,回熏染污法種,往如來藏心中運“糞”,如此粗重纏縛,就會使意根一點點的清淨氣分也遮覆不現了。不是非常可惜的結果嗎?有什麼意義呢?

菩薩於掉舉之時,當發大丈夫之勇猛精進之心,以懺悔發願為“雙引擎”,不斷推動自身於無相憶佛拜佛上用功不綴,如此轉煩惱------掉舉為清涼之菩提,不也快哉?

復次,菩薩掉舉之時,不妨如此觀行,妄想生起,倏忽而過,即是業惑之緣起,業惑之緣起是修行道路上的常態,因為,意根之染污氣分比如會在很長一段時間伴隨意根之清淨氣分,菩薩當保持一顆平常心,淡定心,自在心,不急不躁心,菩薩不妨冷眼旁觀之,比如坐看雲湧,縱然雲起雲滅,但不於雲之住相妄生計著。緣起之性虛幻故。業惑之緣起也復如此,如果心無掛礙,攀援之心何起?若心於此妄想生起不生覺觀,妄想自然倏忽而過,拜佛憶佛之心必然恢復如前。因此掉舉之中懊悔實在是沒有必要。

如果菩薩能以懺悔發願不斷推進自己的無相憶佛拜佛不綴,又能在憶佛拜佛之後覺察憶佛拜佛之中之掉舉實屬常態,覺察意根作意之業惑現行緣起性空,根本不必為此心生懊悔,於只要不斷修習就一定能減少乃至修斷掉舉心得決定具足信心,相信離成就無相憶佛拜佛也不遠了!

謹將此最近憶佛拜佛中的一點感想心得,報告給各位同修,希望能對大家有所裨益,實乃心中所願也!

螢幕快照 2015-08-27 下午3.55.25

 

 

引用文章來源:http://www.hymzw.net/blog/post/1.html

華嚴妙智網  

arrow
arrow

    身外之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