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觀行

18846  

唯識觀行是明心後的一種深細的心行—觀所取與能取空,末學尚未觸證真心而不揣淺陋地野人獻曝來略說一些初淺的經驗供同修們參考。想要修觀行之前,必須具備一些定力,也即,須先有“止”的定力,才能於歷緣對境中修“觀”。例如:一位習於酗酒者,對於美酒當前卻無法自製,而喝得酩酊大醉;如此之修行人是隨業流轉,不足與其論觀行的。

蕭導師的無相憶念拜佛是修觀行的最佳基本動作,於拜佛時繫心於念佛之念即是“止”,同時,觀察拜佛之動作是否達到松(放鬆心情),軟(肌肉不可緊繃),勻(速度均勻)之要求,如此地自我觀察即是“觀”。修習一段時日後,動中定力顯現,才有能力於歷緣對境中“觀”自己之起心動念是否符合佛之教導。若有違背則輔以如理作意之思惟來修習。

例如:末學於職場中時常遭遇同事之非難,尤其,一些無的放矢,最初以修忍辱而不理他,但是,此消極躲避之舉並無法改善這些非難之行為,反而造成他人軟土深掘(編按:此系閩南語,得寸進尺之意)之負面結果(批判之舉有增無減)。於是,於他人之非難之際去觀自己之起心動念,發覺該念:你只會批評別人來遮掩自己的無能。自省:此念具人我相,嗔相(非如理作意之思惟)。遂思惟如何行四事行,而於他人非難之際當面據理溝通,如此一來竟改善令人頭疼之人際關係。

有一些往昔之習染,會因緣熟而現行。若不行觀行,則無法改善該習染。又如:今生曾習道家氣功與靜坐,每於攝心之際常不自覺地氣動(道家之轉河車),且因氣隨念走而頭疼(繫念於腦中故)。最初以氣行之理來對治頭疼(將念放置於手指尖),但效果不彰(有改善但不徹底)。後依陸親教師所教之觀行,先嘗試觀五蘊十八界,後思惟其虛妄性之理。發覺這種如理作意之思惟有自我心理暗示之效,也即末那識之遍計所執性被意識所說服,而從根本去改善氣動與頭疼之煩惱。

走筆至此,末學不得不由衷地讚歎蕭導師之善巧方便之睿智與仍堅守崗位之各親教師(須自備廣大福藏以便承擔末法眾生之業力)。但願十方諸佛菩薩能加被他們,令正法久住。阿彌陀佛!

作者:覺穩摘自《正覺電子報》第二期

螢幕快照 2015-08-27 下午3.41.56  

引用文章來源:http://www.hymzw.net/blog/post/8.html

華嚴妙智網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略說觀行
    全站熱搜

    身外之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