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香供養---略談無我的修持與護法

18842  

《維摩詰經講記》開篇提到:

 
    修學佛法應有明確之初期目標,然後應有到達此一目標之方法,以及完成初期目標後進修之次第;此方法與次第,必須是明確可行者;如是學佛,方能有成,不致浪擲一世寶貴之生命時間與精神、錢財,空修一世佛法。在大乘佛法中,學佛人的第一目標即是斷我見,繼之以大乘法的見道,成為真實義菩薩,此後才是真入內門廣修菩薩萬行,一步一步確實邁向成佛之道;若不得大乘法的見道功德,而言修學成佛之道,都屬自我安慰之言,並無實質。大乘法之見道,則唯有親證第八識如來藏而發起般若實相智慧一途,別無他途;離如來藏之親證而說有般若智慧可證者,都屬謬說。
 
    這裡導師明白的開示:首先要確立斷我見的目標,然後才是證得大乘見道,如此才能成為實義菩薩。而要達成這樣的目標,必須了解這樣的次第後,如實而行,對我們而言,斷我見是首要目標,一切精力都要圍繞這個目標而行,只有真實斷除我見後,再邁向見道位,如此才是正確的次第,否則空有弘願,也只是浪擲一世寶貴之生命時間與精神、錢財,空修一世佛法。因而斷我見是一切時、一切境都應該努力去做的。
 
    目前對於更多處於資糧位的佛子來說,廣泛的積累福德資糧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修行過程,但如何積累福德以及如何讓所積累的福德成為求道乃至證道的增上緣,這裡面道理很深。
 
    當年梁武帝詢問達摩祖師,自己修建廟宇廣供僧眾有多少功德?達摩祖師言無有功德。今天各位佛子也面臨同樣的問題,若我們怀揣著我見,以我見為主導的思想在積累福德,那又如何讓這份福德成為我們求道的增上緣呢?道是什麼?我們在自我的指引下又去向何方?
 
    譬如在做護持工作時,想著我又積累多少功德,我又出了多少錢,我今天又幫助幾個人,我這個月把書又送給多少人,這些人都因我而接觸正法,他們都是我度化的,我希望自己的團體人數越來越多,越來越廣,我做了這麼多為什麼還沒機會參加禪三?請反思,這樣的觀念是和道相應的嗎?這樣的行為和世間做買賣有什麼差別?都是以表面的結果為導向,以為人多就是在弘法,法僅僅看人數嗎?他人學習正法是因為我自己的莊嚴而攝受走入嗎?其實是世尊正法自身的威德力,是導師廣博的智慧慈悲攝受,是其過去生所種善根成熟導致今天這樣的結果,這其中哪裡有我們自己什麼事,我們最多只是一點表面的增上緣,僅僅如此而已,也真的就如此而已。
 
    在弘法乃至護法過程中,我們要隨時返觀自己的心態,有時候真是自己獲得了很大的功德受用,而對那些尚在迷惑中的佛子心生慈悲救度?還是因為無法安定自己的身心,一定要找一個外緣,以使自己一直處於對外忙碌中,覺得是在弘法護法而覺得安心?這裡面有本質的區別,前者是解脫的受用分享,完全是無我利他;後者是以此外緣,逃避自己的內心,以此方式來建立自我存在的感覺,完全是落於我見煩惱中。隨著自心向外攀緣的習氣而行,這種攀緣帶來的只有貪愛,而一旦升起貪愛之心,就想一直保有這層關係,只有攀緣才能帶來一種內心假有的安全感,但很快出現擔心失去的焦慮,又生起想再攀緣其他人事物的念頭,如此惡性循環,導致越攀緣也就是越攀緣。如此長期處在不安、焦慮和恐懼之中,對自己身心都造成很大的傷害,這就是自我為自己建立的牢籠。如此保持這樣的染心去弘法護持,於人於己又真有怎樣的利益?這種心態和晚上看電視無聊,一直拼命選台,折騰一宿打發時間,從心態本質上有多少區別?為什麼不安住在現觀自心到處易動攀緣的境界上,自己觀察,看看自己究竟發生了什麼?狂亂背後的力量來自哪裡?自己痛苦不安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所以不妨找個時間來獨處,因為我們太相信自己大腦裡的思維,太容易隨著種種妄念乃至外界的刺激而易動,只要一有時間的空白,我們就立刻想做出種種舉措或煲電話粥、或看電視、或聽音樂、或上網到處瀏覽,以此來給予填補,很少能接受和麵對自己,接受無所事事的當下,似乎沉默和安靜會給自己帶來威脅和不安,以此來給予填補,
 
真正的慈悲是一種存在,而不是做。
 
    譬如在法義辨證時,有些同修往往只在意自己說了什麼,完全忘記和忽略自己說話語氣和心態,以為說的是正法,真理就在握。其實交流過程中,對方首先感受到的是你的態度,若你一上來就把對方至於敵對立場,試想對方如何能接受你的建言?而你的狀態也讓他感知到原來學習正法的人就是這樣具有鬥爭性,原來你不是來救度,而是來批判,而是以法來證明自己對而別人錯,使正法因個人的染污而變色,如此傳遞出去的法還是正法嗎?這樣的方式還能攝眾嗎?
 
    說話的語氣和心態往往是你末那的表現,嘴上說的往往只是意識層面的知識而已,若心口不一,其實正法並沒有成為你的存在,只是你的談資而已,並沒有徹底在你生命中起到變化,這樣的狀態表示自己沒有獲得真實利益,自己的末那尚沒有得以少分轉淨,自己還在煩惱中,以這樣的狀態來弘法乃至救度眾生,結果會怎樣可想而知。而在不能說服對方的情況下,又心生恨意,埋怨對方福德因緣很差。確實,在你自身還沒有走向改變前,你能帶給周遭怎樣好的福德因緣?
 
道只在心中!
 
    譬如共修過程中,大家很沉醉於口頭的善巧,自己又說出怎樣的法義,而全然沒有返觀到自身的種種習氣是否有轉變,自己急躁的心態是否有變得安祥,自己是否能更多的自然生起同理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他最需要的是什麼?”,說法時,是否有彰顯自身修行很好的用意;請教他人問題時,是否只是為了要對方完全認同自己的觀點,而並非是真心的討教。如此林林種種無非是不離我見而行。懷著這樣心態在共修,最後的結果能導致斷我見嗎?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增長我執、我見、我慢。如此修行不僅是浪費自己的光陰,也是對正法的傷害。
 
    譬如在團體中做護持工作時,對於安排的工作,不斷挑選,我喜歡做什麼,我做什麼義工對自己幫助最大。或只選擇校對工作,不僅可以積累福德,還能增長自己的智慧。那些搬書、寄書等枯燥的體力勞動還是請他人去辦。這是一個菩薩應該有的心態嗎?難道校對工作就比搬書工作更像修行嗎?難道校對只是閱讀嗎?搬書只是體力嗎?完全忘記校對和搬書時的心念,才是修行的重點。一切行之中善護自己的心念才是修行的核心。否則空做那麼多工作,空讀那麼多書,沒有對自己心念產生任何改變,一切都是零!在護持乃至推廣正法過程中,有同修每每不能安於自己的角色,不能接受紀律的束縛,不願意依照既定的規約來做,只是任意而行而固執的不聽勸導,只以自己認為應該怎樣做就怎樣做,不能從大局出發,乃至知道不允許做的事情還是堅持去做,已經破戒而不自知。這樣是在護持佛法嗎?
 
    修行就是在各種境界中轉化末那的習氣,是要趨入無我。只有“我”才會揀擇,修行不是趨吉避凶,修行甚至不是把生活過的更好,修行更不是我要怎樣。而是坦然接受生命呈現給我們的一切,因這一切都是我們自心如來藏所顯現,如來藏本來無我,祂從不揀擇,從不考慮要什麼、不要什麼,如此才是真隨緣。若只是依照自己的性子在做,那隻是隨性而已,只是不斷增長我見、我執而已,與道無關,與護法也無關。
 
    大家都希望通過學佛來讓自己活的更好,一切都很順利,身體好,家庭好,事業好,一切如意。修行真的是這樣嗎?修行與此無關,修行的重點在離我,斷除我見,乃至發現本沒有我,而不是讓這​​個“我”如何更好,不是努力把這個“我”裝扮的更為光鮮,更為飽滿。修行也不需要太多外部條件,無需等到積攢了多少錢以後退休再專心修行,修行不是消費對象,修行只在當下,只在現量的體察生命的真實面貌,至於這個面貌外在是什麼樣,本無所謂。任何時、任何地都是我們的修行場所,都是菩薩的自住道場。
 
有好有壞才圓滿!
 
    我們目前的生活或許很不如意,或許身體又很不好,或許經濟狀況又很糟糕,或許配偶不學佛又有種種讓你無法接受的習氣,或許共修的團體讓你不滿意,或許因為不能直接隨菩薩修學而遺憾,或許因為無相念佛功夫一直不能成就而氣餒,或許因為自己妄念紛飛無法修行而困擾,或許因為不能及時得到正法最新的書籍而埋怨(已有的書有幾本認真照做?)
 
    雖然有這種​​種的煩惱,但還是請接受這一切,不要在內心中和這一切宣戰,因為種種的抵抗只會使得煩惱更加具體,更加強化,更加堅實。不要一再把那種恐懼和排斥推開,如果你如實現觀就會發現,排斥的結果只會加重自己的痛苦,所以嘗試著接受痛苦和煩惱,這樣才能給自己的生命一些成長的空間,乃至出現排斥的心念,也只是觀察它,接受它,漸漸你會發現,你自然的就在轉化它,學會面對一切境界,而心不再執著於所面對的種種境界,不再以此為實而抓住不放,導致自己束縛自己,你就在走向解脫。
 
    所以修行首先要具備的狀態就是與生命講和。
 
    修行是身體力行,修行不在於我們讀了多少經藏,記得了什麼妙理,若僅是知識,那不過是記憶而已,所以經常看到同修間很多的交流只是在比較彼此記憶力的好壞,而這和道無關。修行在於我們能夠現量境界的觀察到:在眼、耳、鼻、舌、身接觸外境的當下,去仔細覺察,心如何被這些外境所惑,而進一步引發一系列不同的受想,而這些不同的反應又如何形成我們的各種行為,並在這個過程中揀擇出不同的善、惡、好、壞、美、醜、厭、喜,如此周而反复,不斷循環。這其中哪裡有一個“我”呢?
 
    修行不是思考,思考只是意識心的事情,修行的重點在轉變末那,而末那隻相信現量境界,這也就是為什麼但凡打探密意的,基本都容易退轉,因為他缺乏一念相應,而一念相應是現量境界,是末那現前體察到確實有一個如來藏存在,而非思考邏輯的結果。也因此觀行是每個人自己的事情,是需要自己去做而不可以交流的原因,因為一旦聽來他人觀行的細節,就會容易將他人的受用轉化成自己的一個知識,並以為自己已經了解並證得,如此就錯過了體證的機會。所以修行不是在思考身體、情緒和彼此互動,而是去直接的感受它們,去觀察他們。如此修行才得力。
 
    在觀察的時候只是作為一個全然不干預的觀察者去體察,這更像是一個科學實驗,自己來看看生命究竟是什麼樣子?五蘊都是怎樣和合運作的? “我”究竟是什麼樣子?煩惱究竟是什麼樣子?究竟什麼是苦?輪迴的本因又是什麼?這樣的觀察不分環境、不分時間,久久觀察自然會升起功德受用,自然會升起智慧,了解到原來書本上寫的那些知見實際是怎麼回事,體察到所謂的“我”其實是多麼的狹隘和渺小,“我”原來就是苦的根本因,“我”原來並不自在,受種種制約,“我”是那樣的無助和可憐,體察到無常和因緣的湧動,乃至最後發現其實本沒有一個可以稱為“我”的存在,體察到那個“我”即是無明,無明並不是自我做了什麼,而是自我存在本身。由己即他,再觀察他人和自己的互動,他人生活的狀態,原來都是被自我套牢,都是活在“我”的監獄中而倍受煎熬,如此心生慈悲而決定救度,如此的救度才能徹底,如此的救度才有幫助,如此的救度才沒有過失,如此才是菩薩正行。
 
    再有,我們往往會扭曲修行,把其塑造成我們想像的樣子,而實際上,我們更多應該是擁抱生命本身,精確的體察到每一個瞬間,了知行蘊種種來龍去脈的變化,心甘情願的和一切煩惱共處,煩惱升起時往往是觀察最好的時機。而修行就是去發現生命本來的面目,不是讓自己成為什麼特殊的人物,也不是到哪裡去,只是了悟實相後,如實的存在而已。
 
    各位師兄,讓我們一起開始邁向正覺!

螢幕快照 2015-08-27 下午5.04.49  

 

引用文章來源:http://www.hymzw.net/blog/post/3.html

華嚴妙智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身外之物 的頭像
    身外之物

    身外之物的部落格

    身外之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