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香供養——略談修行與求悟的心態
作者:正藏
我們生活在什麼地方?娑婆欲界。
投生到這裡的眾生除非聖人乘願再來,基本都是受業力、欲求牽引而來的,為什麼會有欲求?因為無明,因為我見與我執。
剛來人世的我們,弱小無助,沒有半點自我協助能力,小雞小鴨破殼而出就可以自己行走,而我們只會躺著,若不是助產師打了一下我們的屁股,那股疼痛和恐懼逼迫我們大聲哭出來,如此我們才在外力的協助下,完成生命中第一次呼吸。
透過哭泣,我們在尋求幫助,將我們的需要吶喊出來,媽媽聽見我們哭,連忙過去看我們有什麼需要,是肚子餓了?還是尿布濕了?還是睡的床硌著身體了。我們只管哭泣,因為我們發現,只要我們一哭就有人過來伺候我們,因此哭得理直氣壯,哭得理所當然,乃至以為自己無所不能,加之意識還沒有完全健全,此時以為自己和外部世界是一個整體,以為自己能夠自給自足。大約6個月後,隨著意識的健全,漸漸的發現,原來我們和外在世界是分開的,原來媽媽是另外一個人,不是我們自己,自此內心出現第一次心理危機,發現到自己的脆弱和無能,發現到媽媽的無所不能,因此對媽媽生起很大的依戀,自此,內在匱乏開始蔓延。由無所不能一下跌落到一無所能,對於還是嬰兒的我們來說,真是天大的打擊,自此,我們自感被逐出了心靈的伊甸園,這種挫敗和恐懼,深深烙印在心中,也因著這樣的感受,自我感得到很大的鞏固和建立。
自此,那個內心的坑洞開始形成,無論身體的發育成長,乃至心理的健全,都建立在對外界索取的基礎上,這就是欲求,只不過索取的方式依據每個人的生命經驗有逞強和示弱不同而已。
因為個個內在都很匱乏,為獲得滿足,從小我們學會看父母的眼色,上學我們學會看老師的臉色,走上社會,察言觀色已經成為本能,對偶像的需要也已內化,在偶像那裡,我們覺得自己是安全的,就像當初在媽媽那裡一樣,我們所需要的一切偶像都會給我們,最初的偶像就是我們的父母,每個孩子都玩過的遊戲就是偶像扮演——過家家的遊戲,藉此角色扮演,憧憬自己也能成為無所不能。正是因為這樣的匱乏,希望得到別人的賞識和認同,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他人心目中的偶像,能夠藉此迴避內在的不安、恐懼與匱乏,因此特別在意別人心中自己的形象,別人讚同我們,我們就高興,別人反對我們,我們就氣惱。因為贊同我們,就意味著,我們在他人心目中的自我形像是好的,為著這個美好的自我形象,我們彼此陶醉,心心相惜,結幫成派,抱團取暖。我們相信救世主,我們相信自己能做到讓所有人都滿意,我們在這個過程中練就了屬於自己的粉飾伎倆,內在的卑微成為自己英雄夢想的內驅力。內在的匱乏讓我們彼此成為牽線木偶,我們不知道其實我們可以自己餵養自己,卻天天等著對方來餵我們,於對方的舉手投足間尋求認同,乃至對方一旦表現出不滿,我們就自責,認為是我們自己的過錯,我們沒有照顧好他的需要,就在這樣彼此融洽的溫暖中,相互牽制,相互依存,沒有一個能出離這個慾望的圈套。我們以為我們本就是這樣的卑微,我們以為我們離不開彼此的纏縛,我們相信救世主,而不相信其實我們自己本自具足,個個身有如來藏,我們寧願相信他人,也不願相信解脫我們出離的是本不居三界的如來藏。
因為眼睛學會向外看,內在發生什麼並不知道,只是感到匱乏和不安,只是一個勁的在外面尋找,尋找到食物就安心,尋找不到就憤怒,不僅憤怒還遷怒,不僅遷怒還不知道自己遷怒,以為所有過錯都是面前這個人造成的,自己所有的痛苦都是他造成的,見別人比自己強就想辦法找尋對方的過失,將其拉下馬,因為對方的高,反襯出我們的矮;對方的強,反襯出我們的弱;對方的卑微更是讓我們不能忍受,因為那會誘發出我們自己本來卑微的意象,一個卑微的靈魂,所採取自我保護的方式就是憤怒,就是去攻擊他能遇到的所有引起他不悅的人,如果打不過,就把自己隔離開來,不看外面的世界也不接觸自己內心的感受,學會用孤寂來保護自己。內心的痛苦對他而言是真實的,而外在的罪惡不過是其內心投射的替罪羊。我們如來藏中沒有含藏憤怒的種子,怎麼會感到憤怒?造成我們憤怒的究竟是外面那個人,還是我們自身?沒有覺察的我們永遠不知道我們究竟在生誰的氣。
因為無明,使得我們不知道其實我們本不是這一具肉身,不是感受和想法,不是覺知世界的心,我們錯認方向,因此感受到自我無邊的匱乏與不安,如此表現出來的種種就是痴;因愚癡錯以為自我與匱乏是真實存在的,我們就想辦法向外求索,不斷求索,這就是貪;貪而貪不著,就是嗔,因求索不到,內在軟弱不堪,逐生起能量去攻擊、去搶奪、去捍衛,以此來守護自己。所以痴的背後是一個卑微的靈魂,貪的背後是一個匱乏的靈魂,嗔的背後是一個脆弱的靈魂,實堪可憐!這就是我們卸去偽裝後的真實相貌,就是在這樣貪嗔癡具足的情況下,我們遇見了佛法,看見了出離苦海的風帆。
我們遇見了正法,以為自此可以得救,結果我們忘記審視內心,忘記回頭看看自己,只是一味的看書,看地圖,我們以為背熟了那些道理,我們就成為真理,忘記仔細去讀自己這本“五蘊佛經”,全然沒有反觀覺察的能力,我們以為接觸正法,這個卑微的五蘊之身就一下變得尊貴。至此,我們再次成功的將正法轉變成自我的附麗,正法沒有將我們拉出苦海,反而成為我們對外索取的一個所向披靡的新式武器,我們一面將自己理解的真理玩於股掌之間,一面匱乏難掩,於是明心開悟這本是出離的妙道,也成為自我炫耀的資本。我們開始憧憬開悟,就像當初過家家遊戲一樣,希望藉著開悟能夠圓滿自己無所不能的顛倒夢想,能夠在這個匱乏的世界過上富足的生活,能夠依據開悟的名份可以拉攏信眾,藉著大家那點火力給自己取暖,這一切的動機和開悟覺醒有什麼關聯?如此的開悟不要也罷!以如此匱乏的心態為因,吸引來的也同樣是藉著開悟來填補自我價值的匱乏靈魂,有一天,因這匱乏,必然引起內在的權位紛爭。
佛菩薩傳授開悟之道是希望幫助我們離開娑婆這個瘋人院,我們卻想辦法將佛菩薩拉進瘋人院一起來瘋,還將開悟這齣離之道踐踏成自我價值提高的階梯。我們就是這樣,這就是匱乏無知的我們在幹的勾當!
匱乏本不可怕,怕只怕不承認自己的匱乏,還百般掩飾。接納自己的匱乏,看清楚自己的樣子,三界中哪一個凡夫不匱乏,這就是生命的常態,於此真實認清,在三界裡就不存希望想,內心決定體察到,再多的外在都填滿不了本來匱乏的心,所以開始放手,開始放棄在三界中索取,因外面都是海水,再多的汲取只能換來更多的飢渴;於三界再多的投資,只能換取輪迴,那點輪迴中的微樂只是迷惑我們不斷輪迴的誘餌,認清生命的現狀,我們才有出離的可能,於無望中才有覺悟的希望。
今天,我們有幸得遇正法,正好藉著這樣一個千年難遇的好因緣,得蒙諸佛菩薩的憫佑證悟無生,發現自己的本來面目,發現自己的無我如來藏,發現原來自我並不存在,發現匱乏也不存在,發現本不需要如此費力經營貪著,到處尋求認同和欣賞,更不需要藉著憤怒來守護,因你的本來面目,百害不侵,生死尚且於你無關,何況世界的種種憂悲苦惱,你本是天上天下的唯我獨尊。菩薩種性尊貴,這份尊貴豈非世間尊貴可以比擬,這份尊貴也不是可以拿出來示眾顯擺的,這完全是自心境界,若尚存顯擺之心,此則不名菩薩,因其已經離開轉依如來藏。若尚有藉著證悟求名求利聚眾之心,此不名信如來藏,因真信如來藏絕不會將本不居三界的如來藏貶損成三界的附麗。
所以,證悟的原由就在於覺醒,覺悟生命的真相,了知顛倒夢想的我們痴迷所在,了知在三界中頭出頭沒的經營一點前途都沒有,了知本來無染的自心如來藏的清淨所在。藉著證悟,藉著與生命實相的相逢,我們開始了覺悟之旅,這是唯一的道路。
這棟娑婆的老宅子已經失火,我們就不要在其中設計裝修,憧憬美好的未來生活,讓我們一起尋見並轉依如來藏,渡過這生死的茫茫苦海。
三界無安,如來藏才是我們究竟皈依處。
引用文章來源: http://www.hymzw.net/blog/post/19.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