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0)涅槃(三) ---平實導師

    這二種沒智慧的外道求證涅槃時,由於錯誤的認知而執著說:「妄念不再生起時,就是妄心功能的相續流注已經中斷了,就是不生不死了。」然而五陰的自相或共相,一旦生起現行時,功能必定會流注相續而不可能已經中斷。譬如意識覺知心現行時,意識種子流注不斷,才能使意識的功能維持不斷;當意識種子的流注已經中斷時,意識隨即斷滅而不存在,同時就沒有能夠覺知自己、覺知諸法的人了,所以眠熟位、悶絕位、正死位、無想定中、滅盡定中都沒有意識存在,都無覺無知;這已證明意識的種子中斷時,意識必定中斷而不能存在,因此不能說意識存在時,意識的種子流注已中斷。這已證明:意識心中不再生起妄想時,意識是仍然存在的,意識的種子流注其實是連續不斷的,不能稱為意識的種子流注已中斷;而意識是藉根塵二法為緣才能出生的,所以意識離念時仍然是生滅心,即是妄心而非涅槃心,不因有妄想或無妄想而有不同。

    又五陰各有自己的種子流注,不是意識或識陰種子流注中斷時就可以稱為不生不死的境界。譬如眠熟位的意識雖然中斷了,但還有色陰的種子依舊流注相續,仍然不曾中斷;必須直到捨壽的時候才會中斷,依舊不是不生不死的涅槃。一切凡夫捨壽以後必定會重新再受生入胎,依然沒有色陰種子流注中斷的情形,所以依舊不可能入涅槃;因為一旦入胎以後,又會有色陰的種子相續流注永不中斷,仍然是後有相續,並非「我生已盡、不受後有」,不可能是涅槃。一切有情五陰的自相相續流注都是如此,至於一切欲界、色界有情的五陰種子相續流注,以及無色界有情的四陰種子相續流注等共相,也都是同樣的狀況,都看不出有誰的諸陰種子流注等自相與共相有中止相續的情況。由於這個緣故,世尊說第四種外道的這二類涅槃也全都是虛妄想。像這樣的四種涅槃,全都不是 佛陀所說的正法涅槃,因為無法證得不生不死的境界,永遠無法脫離生死輪迴。

    在《楞伽經》中 世尊又說:「大慧!我所說者,妄想識滅,名為涅槃。」佛陀解說了四種外道妄想的涅槃並非涅槃以後,才為大眾演說佛法中的真正涅槃:妄想識消滅以後,不會再有未來世的妄想識重新出生,名為「我生已盡、不受後有」,才是二乘聖者所證的無餘涅槃,也是佛法中三乘賢聖所證的真實涅槃,才是真正不生也不死的涅槃。這段經文中 世尊說的妄想識,是指識陰等六識;其中最主要的妄想識是指意識,因為在八識心王之中,只有意識能夠出生種種妄想,其餘七個識都不會像意識一樣出生種種虛妄之想;這是因為意識有見分、自證分及證自證分,所以就會具足現量、比量、非量等三量的境界,才會有種種妄想。從一般凡夫之人所知的層次來說,識陰中的前五識只有見分,第七末那識沒有證自證分,所以就沒有比量與非量可說。由於意識具足現量、比量、非量的緣故,能夠生起種種虛妄法的思惟與想像,於是就會有種種虛妄想出生,因此而說只有意識是真正的妄想識,這是因為比量和非量往往會導致意識生起虛妄想的緣故。知道這個道理以後,就懂得世尊所說「意識滅已,名為涅槃」的道理。 

    也就是說,眾生之所以會輪迴三界中而有無量的生死痛苦,成就輪迴的現象,都是因為不肯讓妄想識意識消滅,於是配合意識的存在與運作而必須的識陰五識、意根、色受想行四陰,以及第八識如來藏的功能與自性,就同樣被意識在能夠覺知及不能覺知的情況下所執著了,於是成就我執與我所執(內我所),也就是不願讓自己以及自己的種種功能消滅而離開三界境界,所以就會不斷地受生而輪迴生死。推究我執不能斷除的原因,都是肇因於我見、邪見等;所以 世尊怕大家誤會,特地為大家點出來說:「我所說者,妄想識滅,名為涅槃。」 

    話說回來,眠熟位、悶絕位、正死位、無想定中、滅盡定中,意識都已經斷滅了,為何還不能夠說是無餘涅槃?這是說,在這五種情況的境界中,妄想識意識雖然已經斷滅了,但因我見、我執還沒有斷除,必然導致有情所住的這五種境界不能夠永遠保持,所以有情住在這五種境界的狀態之中不能永遠常恆不變,一定會因為我見與我執的緣故,產生了妄想識中斷以後又重新生起而相續不斷的現象;所以有情住在這五種境界時不能夠永遠相續,當這五種境界變異而消滅以後,又會轉入受生位、出生位、清醒位,使得意識又重新生起。當意識重新出生了以後,根、塵、識等十八法界又會具足顯現出來,意識又能自在運作而又不斷生起種種虛妄之想,總是誤認為意識覺知心自己是永恆而不生滅的常住心;等到壽終,身壞之時意識漸漸消失而生起恐懼斷滅或不願斷滅之作意,因此必定會有中陰身生起,看見未來世父母和合時隨即就去入胎了;若是愛著前世諸法的貪著者,也必然會在中陰身即將毀壞時立即去受生;以此緣故,生死輪迴就跟著永無止盡,因此而說意識中斷而不現前的這五種境界仍然不是正法中說的涅槃。

    譬如眠熟了以後意識中斷,第二天清晨又會再度出現意識覺知,所以說是睡醒;又如悶絕位意識中斷,後來也會因為五勝義根的功能恢復而導致意識覺知心重新生起,因此名為甦醒;三如正死位過後意識中斷,如來藏第八識轉入中陰身中,又會具備微細的五色根,致使中陰位的意識覺知心重新生起,所以名為中陰意識;末如無想定中與滅盡定中意識中斷,依於入定前沒有斷除的身見與我執,或者依於入定前預先假設的五塵境出現時,就會在定中忽然生起意識覺知而轉入四禪八定中,或者回復原來的欲界覺觀,重新進入散心位,所以名為出定,妄想識意識就會重新出生而顯現出祂的功能。

    像這樣的五種境界相中的妄想識意識雖然暫時斷滅了,但是在後來依舊必定會重新再生起,都是無法永遠斷滅意識或識陰六識,妄想識永遠會斷斷續續地相續存在,就不可能永遠脫離三界生死輪迴,當然不可能永遠解脫於三界生死輪迴中的痛苦,所以不能說是證得有餘涅槃或無餘涅槃。世尊說意識斷滅了以後名為涅槃,為什麼在這五種情況中的有情意識已經斷滅了,竟然不能夠從此永滅而成就涅槃呢?為何又會重新出生了意識覺知而又重新住在三界境界之中、領受生死輪迴的痛苦?全都是因為前三種有情的我見、我執不能滅除,所以意識的斷滅都只是暫時的斷滅,不能夠永遠斷滅而稱為妄想識,因此不能成就有餘涅槃與無餘涅槃。無想定位的有情覺知心我見雖滅,而色界身的我見不滅,因此使他的色界身見煩惱引生意識而出離無想定,退入四禪定境中,色界身見既是我見也帶有我執的緣故。這是因為我見、我執不滅的人,不能接受 世尊所說「無餘涅槃是我生已盡、不受後有」的緣故,所以這五種境界中的所有人全都不能證得有餘涅槃;不能證得有餘涅槃的人,必然也不能證得無餘涅槃。 

    至於滅盡定位的意識雖然已經中斷了,然而阿羅漢的心中還沒有決定在入定時要取無餘涅槃,因此他於進入滅盡定之前,已經在心中預設出定的境界相;當他進入滅盡定以後,等到入定前設定的出定預設狀況實現的時候,必定會由意根末那識的作意思量而促使意識覺知現行來作確認,終於出離滅盡定;由於當時還沒有想要取無餘涅槃的緣故──當時是還沒有想要使意識永滅,因此雖然同樣是要滅掉意識心,卻是進入滅盡定中而不是進入無餘涅槃中。由於這個緣故,住在滅盡定位中,雖然意識也是斷滅的,仍然不是無餘涅槃境界,也無法進入無餘涅槃中,所以滅盡定又名無心定──定中沒有覺知心意識的緣故。

          第三目 外道諸種涅槃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 3〈一切佛語心品〉: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所言涅槃者,為何等法,名為涅槃?而諸外道各起妄想。」 佛告大慧:「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如諸外道妄想涅槃,非彼妄想隨順涅槃。」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或有外道,陰界入滅,境界離欲,見法無常,心、心法品不生,不念去來現在境界,諸受陰盡,如燈火滅,如種子壞,妄想不生;斯等於此,作涅槃想。大慧!非以見壞,名為涅槃。大慧!或以從方至方,名為解脫;境界想滅,猶如風止。或復以覺所覺見壞,名為解脫;或見常無常,作解脫想;或見種種相想,招致苦生因,思惟是已,不善覺知自心現量,怖畏於相,而見無相,深生愛樂,作涅槃想。或有覺知內外諸法自相共相,去來現在有性不壞,作涅槃想。或謂我、人、眾 生、壽命,一切法壞,作涅槃想。或以外道惡燒智慧,見自性及士夫,彼二有間士夫所出,名為自性;如冥初比,求那轉變,求那是作者,作涅槃想。或謂福非福盡,或謂諸煩惱盡,或謂智慧,或見自在是真實作生死者,作涅槃想。或謂展轉相生,生死更無餘因,如是即是計著因,而彼愚癡不能覺知;不知故,作涅槃想。或有外道,言得真諦道,作涅槃想。或見功德、功德所起和合,一異俱不俱,作涅槃想。或見自性所起孔雀文彩,種種雜寶,及利刺等性,見已作涅槃想。大慧!或有覺二十五真實,或王守護國,受六德論,作涅槃想。或見時是作者,時節世間,如是覺者,作涅槃想。或謂性,或謂非性,或謂知性非性;或見有覺與涅槃差別,作涅槃想。有如是比種種妄想,外道所說不成所成,智者所棄。大慧!如是一切,悉墮二邊,作涅槃想。如是等外道涅槃妄想,彼中都無若生若滅。大慧!彼一一外道涅槃,彼等自論;智慧觀察,都無所立。如彼妄想心意來去,漂馳流動,一切無有得涅槃者。」

    「大慧!如我所說涅槃者,謂善覺知自心現量,不著外性,離於四句,見如實處,不墮自心現妄想二邊,攝所攝不可得。一切度量不見所成,愚於真實,不應攝受;棄捨彼已,得自覺聖法,知二無我,離二煩惱,淨除二障,永離二死。上上地如來地,如影幻等諸深三昧,離心意意識,說名涅槃。大慧!汝等及餘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當疾遠離一切外道諸涅槃見。」

    語譯上面的經文內容如下:【大慧菩薩為使大眾遠離外道的涅槃妄想,所以向佛陀稟白說:「世尊!您所說的涅槃,是指什麼樣的境界而稱之為涅槃?那些外道們對您所說的涅槃竟然都不能理解而各各生起了種種虛妄之想,所以不能了知?」世尊就告訴大慧菩薩說:「詳細聽著!詳細聽著!還得要善於思惟及憶念我所說的涅槃道理,我會隨即為你說明的。譬如種種心外求法的外道們,虛妄臆想的不生不死涅槃境界,並不是他們虛妄想像的涅槃可以真正地隨順於不生不死底涅槃。」大慧向佛陀稟白說:「一定是世尊您說的這樣!弟子恭謹受教!」於是佛陀就告訴大慧菩薩說:

    有一種外道:他們認為五陰十八界和六入全部都斷滅以後,就是不生不死的涅槃;當他們於六塵境界中都能夠離欲,也親自看見了諸法的生滅無常,所以使自己的覺知性與思量性都不會再生起而如如不動,亦使自己覺知心的各種心所有法不會再生起,從此以後都不再掛念過去、未來、現在的一切境界,苦受、樂受、憂受、喜受、捨受的黑暗遮蓋情況已經滅盡了,就好像燈火被吹滅了,又好像種子已經被毀壞一般,由於這樣觀察而安忍的緣故,使他們心中的語言文字等種種妄想都不會再出生了;於是這些外道們認為這樣就是涅槃了,是以這樣的境界當作涅槃而住於這種虛妄想之中。(註:第一種外道涅槃)大慧啊!其實不是經由觀察而看見了五陰十八界和六入等一切法全都是有生而可以壞滅之法,就可以稱之為涅槃的。

    大慧啊!有時候會有一種外道這樣認為,從這個有生死的處所,往生到沒有生死的另外一個處所,就可以說是解脫;有時則以為對於境界的了知已經滅除而不了知境界相的時候,心中的妄想攀緣狂風停止了,歇息了,這樣的覺知心境界就是涅槃。(註:第二種外道涅槃)

    或者說,有一種外道認為,覺知心所擁有的見聞覺知,以及見聞覺知所能覺知的六塵中的一切法,都能夠加以滅除時,就是真正的解脫,也就是涅槃。(註:第三種外道涅槃) 

    或者有一種外道認為,必須觀察六塵中的一切法都是常、也都是無常;像這樣子如實觀察萬法的常與無常以後,再將這 種常與無常的各種見解全部滅除,只留下最後剩下的唯一常而不滅的心體──離念靈知,就以這樣的永遠離念境界作為解脫,這其實也是對涅槃的一種虛妄想。(註:第四種外道涅槃)

    也有一種外道,因為觀察而看見眾生對於種種身形的法相生起了種種分別之想,就以這個緣故而產生了貪著或厭惡,由此而招致後後有,不斷地受生而有了種種痛苦繼續產生的因緣;就像這樣子思惟以後,墮入裸形外道的邪見中,故意遠離色身上的一切莊嚴,連最基本的衣服莊嚴也都捨棄了,他們誤以為這樣子厭惡一切法以後,就能夠不再感招後有,覺知心就能夠單獨存在而不必再受生,就可以出離三界生死的痛苦;但他們卻不知道應該要善於覺察了知一切法都是自心如來藏所出生、所顯現的事實,只知道覺知心的自己,因為這個緣故而恐怖畏懼住在有相法之中,所以觀察捨離萬法後的無相境界,誤以為覺知心住在這種自認為無相的境界中,就是真實常住的法性;所以對這種無相境界深深地產生了愛樂的心態,就以覺知心住在這種無相境界之中而當作是對涅槃境界的了知。(註:第五種外道涅槃) 

    還有一種外道,觀察之後認為自己已經覺知到五陰內法、外境諸法的自相與共相之中,在過去、未來、現在的三世流轉 過程中,確實有一個真實法是常住不壞的,就以這樣的想像而非親證,認為就是真實的常住不壞法,就當作是對涅槃的正確 了知。(註:第六種外道涅槃)

    也有一類外道認為,基於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而有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命相等一切法,全部都消滅毀壞 以後,一無所有了,就是涅槃的境界。(註:第七種外道涅槃) 

    也有一種外道以他們偏邪不善而且非猛利的智慧,認為自己已經觀察而看見有一個自性,以及由這個自性所出生的士農工商等種種有情,而那個自性與一切有情之間卻是有所間隔、有所區分的,然後認為由這些有情而出生的見聞覺知等等功能,就是真實的自性。就好像最早之時,當天地還混沌未清的時候,是由這個自性的運轉變化而產生了種種的有情,這一個自性就是創造一切有情與外道的造物主,這個自性則是不生也不死的,被造的有情則是有生有死的,然後就認為這自性是常住不壞的,就把這個自性認為是涅槃。(註:第八種外道涅槃)

    還有一種外道認為,當有情的福報享受完畢時,或者是所造作的惡業果報已經受盡的時候,就不會再有生死了,所以福 報享盡及惡報受盡時,覺知心自我就常住不壞,永生不死,這就是涅槃。(註:第九種外道涅槃)

    另有一種外道認為,如果能夠將貪、瞋、癡、慢、疑等煩惱全部斷除淨盡了,覺知心就可以獨存而不會再領受生老病死等苦痛,這就是涅槃。(註:第十種外道涅槃) 

    也有外道認為,當有情能夠具有觀察六塵萬法的智慧時,從此以後在一切境界中都能夠了然分明無所不知,但是他的覺知心已經不再動轉了,這時不動轉的覺知心是常住的,這時覺知心所住的境界就是涅槃。(註:第十一種外道涅槃)

    還有外道因為作了不正確的觀察,誤以為大自在天就是一切有情的真主,就是實際主宰有情生死的人;而大自在天常住不 死,就以大自在天作為不生不死的涅槃。(註:第十二種外道涅槃)

    也有外道認為,人間現實世界中存在不變的父母與子女之間,是一代又一代展轉互相出生的;除了像這樣的父子母女之間展轉互相出生而導致眾生的生死流轉,以外就再也沒有其餘的原因可以成為生死流轉的原因了。他們就像這樣子錯誤地認知,因此而執著說:「上一代與下一代之間展轉互相出生,就是有情會有生死流轉受苦的根本因。」但他們都因為愚癡的緣故,沒有智慧能覺知這種認知其實是虛妄的,就以這個代代展轉互相出生的事實永遠不會改變而作為涅槃。(註:第十三種外道涅槃)

    另有一種外道認為,證得某一個真實常住而不會改變的真實法的道理,就是涅槃,但卻仍然落入五陰、十八界之中。(註:第十四種外道涅槃)

    也有一種外道認為,在有情身外另有一個具足各種功德的法性,由這個功德法性所出生的法,來與這個功德本身互相和合運作,才會有三界中的各類有情。他們是以這種所知所見,在心中建立了有情與這個想像中才有的功德,二者是一、是異、是同在一起,是不同在一起等種種的認知,就以這個想像出來的功德當作涅槃的本際。(註:第十五種外道涅槃)

    還有一種外道這樣認為,虛空之中有一種自然性,能夠在孔雀身上生起美麗的紋彩,也能夠出生種種不同的珍珠寶石等各種寶物,也能夠出生有情或植物所需要的利刺等等特性;像這樣的各種現象,全部是由這個自然性而出生的,不必有各自的真實心如來藏,也不必有造物主來出生這種不同的差別性,而這個自然性是本來不生也永遠不滅的。這一類的外道們,就以這個自然性當作涅槃本際,這其實也是無因論一類的外道。 (註:第十六種外道涅槃)

    還有一種外道認為,能夠覺知冥諦等二十五法的人,他們就能夠知道,這個不可知的冥諦就是涅槃的本際。(註:第十七 種外道涅槃)

    更有一種外道認為,四王天的四大天王領受了六德論,依六德論而守護國土和眾生,使國土和眾生不會壞滅散失,所以四王天就是國土與眾生存在的根本,四王天是不生不死的,就以此四王天作為涅槃之根本因。(註:第十八種外道涅槃)

    也有一種外道認為,由時節來創造一切世間的有情與無情,時節則是不生不滅的本然存在;像這樣子覺知而信受不疑的外道,就把時節當作涅槃因。(註:第十九種外道涅槃)

    還有一種外道認為,能知道有某一個法是真實不壞的,那個真實而常住不壞的法也就是涅槃。(註:第二十種外道涅槃)

    或者有一種外道認為,能夠知道三界中的一切法都不是真實法,這樣知道一切法都不是真實法的人,就是親證涅槃的人。(註:第二十一種外道涅槃)

    也有外道認為,能了知到有一個真實存在而不會毀壞的法,還要再進一步了知這個常住法以外的其餘諸法都不是真實法,這樣的人就是證得涅槃的人。(註:第二十二種外道涅槃)

    還有外道認為,世間有情的覺知,與涅槃的寂滅之間確實有差別相,然後在這個想法之中,對涅槃生起了虛妄的認知。 (註:第二十三種外道涅槃)

    像這樣的種種虛妄的想像,這樣的許多種外道所說的涅槃,都不能夠使他們所說的道理成立,都是對涅槃的不真實之想像說法,被其他一切有智慧的人所捨棄。大慧!像這樣的一切外道所說的涅槃法的道理,全部都是墮入斷常、生滅等二邊,而當作對不生不滅涅槃的認知。像這樣的外道們對於涅槃所作出來的虛妄想像,其中都沒有任何一種涅槃之法或者出現過、或者壞滅過,因為那些外道所說的涅槃不曾存在過,都只是外道們對涅槃所作的妄想而建立的許多名詞罷了。大慧!他們每一種外道所說的涅槃,只是他們外道依據自己的妄想所產生的純理論,沒有對涅槃的實證;依於真實的智慧而對外道們說的涅槃加以觀察時,其中並沒有真實不壞之法可以建立成就涅槃。像這樣的各種外道妄想,都是在覺知心意識的境界中來去而不是常住的不生不滅涅槃,所以他們總是在三界法中漂流奔馳流動,不能止息煩惱,他們那些一切外道之中,沒有一個人是證得涅槃的人。 

    大慧!如果是我所說的涅槃,其實是說善於覺知一切法,知道是由自心如來藏顯現一切法的事實,因為這個緣故而不會執著如來藏所出生的種種外法,遠離了外道所說的是一、是異、是常、是無常等四句,親自看見了如實不壞的真實處——如來藏,不會墮入他們外道等凡夫對於一切法都是自心所顯現的事實而作出不正確的虛妄想等二邊,因此而了知能取的覺知心與所取的六塵及一切法全部都生滅不住,沒有真實的、常住的自我可得。一切還沒有親證自心現量的人,以覺知心意識而模擬揣測度量的人,都不能夠觀察及親見我釋迦牟尼佛所成立的涅槃宗旨,他們是愚昧於真實常住之法,所說關於涅槃的種種說法,你們都不應該攝取信受;棄捨他們那些不同的妄想諸法以後,證得自心現量而覺悟的神聖妙法,了知人無我與法無我等二種無我法,遠離了一念無明煩惱與無始無明煩惱,精進修行而淨除了煩惱障與所知障,永遠捨離了分段生死與變易生死。像這樣子繼續修證上上地的智慧境界,乃至最後修證如來地的境界,證得如幻觀、如陽焰、如光影、……等種種深妙的三昧,遠離凡夫們所知道的三世意識—過去心、未來意、現在識—等世間境界,像這樣的實證,我就說是已經證得涅槃。大慧!你們以及其餘的大菩薩們,應當要修學這樣的涅槃正見與正理,應當盡快地遠離一切外道所說的種種涅槃的邪見。

    世尊在上面經文中所說的二十三種外道涅槃,有很多種明顯地存在於末法時代的台灣佛教界中;大陸佛教界的復興較晚,當知亦是不免。譬如有大師說:「涅槃就是滅盡一切法,當我們看到蘊處界與一切法全都緣起性空,都沒有常住不壞的法性時,願意把自己滅盡,不再有後世的蘊處界,而涅槃中也沒有任何一法存在,所以不會有第八識如來藏存在於無餘涅槃中,這才是真正的佛法。」但這其實是斷見外道所說的涅槃,正是 世尊所破斥的第一種外道涅槃。 

    又如有人說:「大家都應該每天打坐,要坐到全無妄想雜念。當你可以在打坐時全無妄想雜念了,死後就不再去投胎而住在這種一念不生的境界中,那時就不生也不死了,就是住在涅槃中。」這就是 世尊說的外道第二種涅槃。也有大師這麼說:「要放下一切煩惱,當你打坐時,別讓煩惱來影響你,要使自己放下種種煩惱而不再生起言語文字妄想,坐到能夠放下一切而沒有妄想雜念時,就是開悟了,就是生前已經住在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中了。」這其實也是 世尊所破斥的常見外道涅槃,一樣是 世尊說的第二種外道涅槃。 

    又如有人說:「大家應該保持見聞知覺性常住不滅,要對六塵及一切法都不執著;死亡時繼續保持見聞知覺性,捨離肉體以後住在遠離六塵等一切法的境界中,只要不去投胎,永遠住在這種見聞知覺性中,就是出離三界生死而證得涅槃。」這就是 世尊說的外道第三種涅槃。

    又如現代的應成派中觀師說:「大家都應該詳細觀察一切法永續不斷地現前而不中斷,這個現象就是常;但一切法也都是生滅不住,時時變異所以無常;像這樣觀察萬法的常與無常以後,再將這種常與無常的各種見解全部滅除,由細意識──離念靈知(或直覺)安住不動,不住於常與無常兩邊,永遠離念而無煩惱生起了,就是解脫,就是證得中道涅槃。」這正是 世尊說的第四種外道的涅槃。

    還有應成派中觀師這樣主張:「當我們觀察自己的五陰都虛妄,再觀察一切有情的五陰也是虛妄,推及一切外法也都是虛妄的,所以五陰與外法全都虛妄,不論是自相或共相都一樣。現在如是,推及三世五陰及外法的自相與共相,也都是如此;但是我們的細意識是常住不壞的,死後捨離粗意識而保持細意識,不再去投胎受生,就是涅槃,就是中道。」 然而細意識是從粗意識中細分出來的,既然粗意識已經是生滅法,從生滅的粗意識中細分出來的細意識當然也是生滅法,死後一定壞滅,不是永不中斷的真實法,當然不是常住不壞的。這其實是以想像的細意識作為涅槃心,不是親證涅槃,這就是 世尊所破斥的第六種外道涅槃。(待續)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100期目次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身外之物 的頭像
    身外之物

    身外之物的部落格

    身外之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