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信箱[第13期-目次7]--問四
問四:末學知悉有些被蕭老師印證十年以上的弟子,私下傳言蕭老師所講的唯識之理有誤,其輩謂:“第七識不能作主,作主者實乃第六識;蓋因第六識相應心所遍及五十一,而第七末那隻相應十八,其中之別境慧,又極為拙劣,如何作主?”
末學對蕭老師之證量雖深信不疑,了解彼等“師心自用”之意,卻孤掌難鳴,擔憂同參間或許被所謂“明心見性十年以上”之名義所惑,心中起疑而障礙修學,藉此電子報公開大眾之利,懇請慈悲針對此疑,加以分析破解,裨益後學也。
答:他們所謂的明心見性十年,從楊先生的明心內容全部都是由蕭老師在永平寺那次禪三中為他明說,以及他所謂的見性是以眼識的能見之性、……乃至意識的能知之性作為見性,所以後來在台中為二十餘人當面宣示:“明心就是見性,見性就是明心,沒有眼見佛性這回事。”就可以知道他們所謂的“明心見性十年”的內容了。這件事有他的見道報告為憑,也有台中的人證,可以證實,不是像他們一樣無根據的造謠。
至於他們所說“末那識不能作主”的話,也是很荒唐的;眾所周知,末那識的體性是“恆審思量”,其中的“思”,即是五遍行中的“思”心所,思即是作主、作決定之意,所以玄奘大師說末那識的體性為“恆、審、思量”,思量就是“作主、決定”的意思。末那識的思心所,並不是一般人所知道的思想的“思”,而是思量,攝屬五遍行心所法;所以意識有思心所,末那也有思心所。
意識的體性,則是“審而不恒”,並不特別說到“思”心所,因為意識不管作了任何的決定,都不能違背末那的意思;意識即使下決定要作某件事,或下決定永遠都不作壞事,但是若違背了末那識的習性心性,意識還是作不了主,還是被末那識牽著走,所以意識明知道某件事情不對,也不應該繼續作,但還是會被末那識牽著走,還是隨著末那識的思心所的決定而繼續去作,可見意識心是不能作主的。
意識的思心所,是在事相分別上的決定性,是指對於事相明了無誤而心得決定的意思,並不能在事相的造作與不造作之上作出決定,所以意識的思心所功能大異於意根的思心所。就像是阿賴耶識心體自身也有思心所,但又大異於意識與意根的思心所。這本來就不是退轉於佛菩提的他們所能知道的,他們連七住菩薩的阿賴耶識本來無生都無法起忍,何況能更深入的修學種智而知道這些深細的法義?所以他們會這樣亂說佛法,就像是他們利用無知的三位法師來寫文章破壞正法一樣,都是我們可以理解的。
此外,意識既是“審而不恒”的心,而末那識意根卻是“恆、審、思量”的心,當然是由意根末那識來決定與作主,這是很簡單而且清楚分明的道理,不必故作神秘狀而籠罩大眾。意識心審而不恒,末那識恆、審、思量,這是多數曾經稍微熏習唯識學的初學者都知道的事實,他們自稱證得佛地真如,卻連這種簡單而清楚的道理都會弄錯,其餘較“深”一點的法義會跟著弄錯,就可以想見了!所以您不必對他們的言語太過在意,有智慧的人自然會了解法義的真假。
意識所相應的“欲”心所,是指想望而言,並不是作主。例如有的人心裡覺得修行很好,但是他寧可到處找人聊天串門子,卻不肯拜佛、憶佛做功夫;這是因為他只有意識的“欲”,沒有末那識的“思”,所以不肯真的把時間用來修行。
末那識本身的了別慧雖然很拙劣,但祂可以依靠前六識來了別;譬如人類的肉眼了別能力有限,但是藉著顯微鏡和望遠鏡等光學儀器,便可以見到極細微或極遙遠的物體。末那識的了別慧固然差,所以常常被意識的錯誤認知所誤導,就像他們現在被意識的錯誤認知所誤導,而誤以為作主的心是意識覺知心自己,而不知道他們現在的境界,其實是落在末那識把意識的知覺性執為己有的我執境界中,是末那識被意識的錯誤思惟所誤導了。事實上是:意識心雖然能誤導末那識而有時會作出錯誤的決定,但是不管是被意識誤導而作了不正確的決定,或是被意識的正確認知引導而作了正確的決定,作決定的永遠都是末那識;因為不管意識的決定如何,最後都得再由末那識作最後的決定。
作主的末那識,就像是部隊長,別境慧強大的第六識,就像是參謀長;參謀長負責蒐集情報並提供可行的方案,決定應該如何作;他把自己的決定呈給部隊長,但最後來作決定的仍然是部隊長。部隊長有自己的好惡和直覺,有時並不理會參謀長的建議,他徑自做成決定;同樣的道理,末那識有祂的習氣,不一定聽從意識的建議,這是一切人都曾經有過的經驗,所以作決定還是末那識。
如果意識可以作主,人類應該不會有情執和理性的衝突──那些老煙槍應該只要看過煙害宣導影片,想想自己花錢吸煙來損害健康,真是沒道理,就全部可以戒掉煙癮,但在事實上卻不如此;同理,修行人應該只要讀過經典,了解貪欲的過患,便可以立時斷掉貪欲;初果人見道的同時,應該就可以立刻擺脫末那的執著性,現證阿羅漢果。然而,事實卻不是這個樣子,可見意識是無法作主的。
意識只能設法說服末那識,但末那識往往是依循慣性、而不是依循理性來作決定,即使意識思惟非常有道理,末那識也不一定會遵照──就是因為這個緣故,修行才會這麼困難,沒有辦法在見道時斷掉全部的煩惱,而必須在歷緣對境當中,不斷的對治末那識的執著性。
倘若作主的真的是意識,那麼大家都可以檢查這樣說是否為正理:眠熟無夢時意識斷了,如果作主的是意識,那麼每個人晚上一睡著到中夜無夢之二到三小時之期間,就應該不再醒來、死掉了,因為沒有一個作主的心可以作主醒來,他們所謂“作主的意識”已經斷了,意識心自己不存在了,當然就不能自己再現起故。
又如果作主的是意識,而不是末那識,那就意謂意識滅了我見就能入無餘涅槃了;那麼每個人這一生舍報時,於正死位意識滅時,應該就可以入無餘涅槃了,因為作主的意識滅了,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恆而不審而不作主故,所以意識既已作主決定不再出生中陰身,就不會自己作主現起中陰,那麼不就能夠入無餘涅槃了;可是三果以下的聖者們,意識決定要在死時入涅槃,結果卻無法成功,顯然意識心是無法作主的,顯然是由末那識的我執作主而又出生了中陰身,所以不能入涅槃。
又,如果意識是作主者,則俱解脫阿羅漢應該入了滅盡定就是無餘涅槃了,因為滅盡定中作主的意識斷滅了,那麼滅盡定就應該是無餘涅槃了,因為滅盡定中沒有作主的意識心存在,能由誰作主再出滅盡定呢?但是事實上阿羅漢卻還能出定, 佛亦說阿羅漢未舍報時僅證有餘涅槃;倘若意識心是真正作主的心,則滅盡定應該即是無餘涅槃, 佛不應再說有無餘涅槃。故知作主者非是意識,故知他們對佛法真的是一知半解,越說越令人替他們難過。
又大家還可以自行檢查:倘若意識可以作主,那麼當意識發現自己起瞋心不好時,應該就可以作主“下次不再生起瞋心”,但是意識往往沒有能力這樣作主;夢中出現夢境時,意識卻沒有作主的能力決定不要出現夢境;意識如果能夠作主,那麼打坐修定也一定可以遠離塵囂煩惱妄想,為何卻不能作主住在一念不生的輕安境中久坐而不下坐?他們所說“意識能夠作主”的過失,如果要細說的話,將會數之不盡矣!
又倘若作主的是意識,那麼末那識又是哪些心行?應該要請他們所謂明心見性十年以上又主張意識才是作主的人舉證,其所舉證得要契合佛於三轉法輪所說經典之言教,不能僅以斷章取義、斷句取義之文字來證明其所說。
明心見性十年以上,假如不能真正明了所悟之心的體性,假如否定掉阿賴耶識而認定阿賴耶識是生滅心,認定無作用的純無為法才是所悟之標的,那就必定無法親證末那識,無法如實了知哪些是末那識的心行,哪些不是末那識的心行,因此對於其所說之“識的功能”,必定漏洞百出,處處違經背教,所說者乃是非法也。
般若的總相智、別相智,以及唯識種智,必須經過多世乃至多劫的熏修,才能成就。修行不是只有一世,而是多世、多劫,乃至無量劫的熏修,而漸次升進的。來文所述,那些自稱“明心見性十年以上”的人,顯然仍是新學菩薩,才會無法安忍於見道無所得的境界,又別創異見,說“ 第七識不能作主,作主者實乃第六識”,違背經教和久悟者的實證經驗。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第13期目次7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