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26.GIF

    第三節 佛法三乘菩提所說的涅槃都是可以實證的

    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即是指第八識如來藏,即是法身,絕非外道神我;外道錯認為真實常住不壞的神我、真我,事實上只是第六意識故,是被第八識如來藏所出生的生滅心,是故如來藏並非外道所說之真我。此如《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 2 〈一切佛語心品 之 2〉明載:

    佛告大慧:「我說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大慧!有時說空、無相、無願、如、實際、法性、法身、涅槃、離自性、不生不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說如來藏已,如來應供等正覺,為斷愚夫畏無我句故,說離妄想無所有境界如來藏門。大慧!未來、現在菩薩摩訶薩,不應作我見計著。譬如陶家於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輪繩方便,作種種器;如來亦復如是,於法無我離一切妄想相,以種種智慧善巧方便,或說如來藏,或說無我。以是因緣故,說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是名說如來藏。開引計我諸外道故,說如來藏,令離不實我見妄想,入三解脫門境界,希望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如來應供等正覺,作如是說如來之藏;若不如是,則同外道所說之我。是故大慧!為離外道見故,當依無我如來之藏。」1 

    是故如來以種種方便善巧,為大眾演說如來藏妙義,為執著於我見的凡夫演說無我性的如來藏,令離我見;也為恐懼落入斷見的凡夫說如來藏常住,令離斷見外道邪見,得無恐懼而得實斷我見,證入三解脫境界,希望大眾皆得速證無上正等正覺;所以為離外道常見、斷見,為離外道神我故,應當依止無我性的如來藏而斷我見、而證菩提。

    然而不解之人自生妄想,妄謂如來藏是緣起性空,或謂如來藏是外道神我,是故 世尊於《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 3 〈一切佛語心品 之 3〉又說:

    復次大慧!善語義菩薩摩訶薩,觀語與義非異非不異;觀義與語,亦復如是。若語異義者,則不因語辨義;而以語入義,如燈照色。復次大慧!不生不滅、自性涅槃、三乘一乘、心自性等如,緣言說義計著,墮建立及誹謗見;異建立,異妄想,如幻種種妄想現。譬如種種幻,凡愚眾生作異妄想,非聖賢也。2

    末法時代,假名大師往往依語不依義,或者誤會 世尊聖教言語中所顯示之真義,便藉《楞伽經》中 世尊所說「為斷愚夫畏無我句故,說離妄想無所有境界如來藏門」之文字,便說如來藏是方便施設而無實體,只是用來安慰恐懼無我之人而方便安立,便說如來藏只是緣起性空的別名。復又進而栽誣如來藏為外道神我,然而外道神我只是第六意識境界,而如來藏阿賴耶識是出生名色、出生意識的第八識,焉有可能是外道神我?證知如是類人都是依語不依義或曲解聖教義理之凡夫、愚人,不解 世尊妙義。

    而如來藏妙心是可以實證的,絕對不是方便施設的唯名無實之法,本是自心現量而非名言施設;四種涅槃事實上也都是依如來藏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而顯現、而施設、而實證,是故我說四種涅槃皆是可實證的境界。推究諸實證佛法之菩薩皆是現觀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推究二乘聖者所證之二種涅槃,亦是依第八識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而成立,全部都是來自於實證的自心現量。以此緣故,佛陀亦言涅槃是自心現量,例如《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 1〈一切佛語心品 之 1〉明載:

    復次大慧!若菩薩摩訶薩欲知自心現量、攝受及攝受者妄想境界,當離群聚習俗睡眠,初中後夜、常自覺悟修行方便。當離惡見經論言說及諸聲聞緣覺乘相;當通達自心現妄想之相。3

    語譯如下: 

    【復次大慧!如果菩薩摩訶薩想要了知能取心及所取一切法等,皆是自心阿賴耶識所變現,想要證入此境界,想要證實能取心及所取一切法皆是虛妄分別境界;應當遠離眾人聚集之處,遠離世間風俗習慣等雜事及睡眠,於初夜、中夜乃至後夜不休不歇,常常自己覺照和體察修行上的各種方便。應當遠離外道種種錯誤的經論言說,也應當遠離各種聲聞乘及緣覺乘的教相與法相;應當通達自心阿賴耶識變現的虛妄分別相。】

    這意思是說,一切諸法全都從自心如來藏中出生或顯現,證得如來藏以後,確實可以現量觀察一切世間法,乃至真如、涅槃、名色(五陰、十八界)、世出世間法的大乘三十七道品諸法,全都由自心如來藏之所生、所顯,無一而非自心所現;何況淺如外道種種妄想,何一而非自心如來藏之所生顯?以此緣故,世尊說一切諸法都是自心所現,亦於《阿含經》中說自心如來藏第八識是諸法本母,即以此第八識心而 貫通前後三轉法輪諸經及實證內涵;如是自心現量,從實證第八識如來藏自心的菩薩現量所見,都無矛盾或絲毫衝突之處。這已證明大乘菩提的實證全都是自心現量,也可以從自心現量來觀察而印證二乘菩提也是可以實證的,不是想像施設的玄學。所以三乘菩提的全部佛法全都是現量上的實證,而非猶如哲學之比量思惟終究還是成為非量。

    如是開示之後,世尊又在《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 3〈一切佛語心品 之 3〉中說:

    大慧!我時報言:「婆羅門!如是說者,悉是世論,非我所說,是汝世論。我唯說無始虛偽妄想習氣種種諸惡三有之因,不能覺知自心現量而生妄想,攀緣外性。如外道法我諸根義,三合知生;我不如是,婆羅門!我不說因,不說無因,惟說妄想攝所攝性,施設緣起。 非汝及餘墮受『我』相續者,所能覺知。」大慧!涅槃、虛空、滅,非有三種,但數有三耳。4

    意思是說,外道所說者悉是世論,不論他們如何推究名色生起之因,全都是比量推究而成為非量,都不是現量上的實證;以此緣故,全部墮入三界我之中;不論他們說的是神我或梵我,全都是三界我所含攝,不出其外。世尊為了救度諸外道故,施設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等法,為大眾一一細說,令弟子四眾及諸外道瞭解三界種種之我。種種外道所說之真我(乃至大梵天等梵我、神我),全部都僅是緣於自心現量所生之妄想,不離自心如來藏之所生、所顯,皆悉墮入三界我之中而不能自覺;由此而說他們所說的涅槃與解脫生死,全部都只是世間戲論,無關於解脫及涅槃的修證。只有第八識如來藏才是萬法的本源、生命的來處,才會是解脫生死後的涅槃本際;所以佛法中說的,由如來藏顯現的四種涅槃與真如、佛性等等,全都是現量親證而得現觀,並非妄想相。不但聖教中如是明確地說是現量,從實證如來藏心後的現量觀察,也印證了這一事實,因此而使菩薩們悟得自心如來藏之後,終生奉行而又繼續進修無已,堅持成佛之道的進程。

    又如《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 3〈一切佛語心品 之 3〉 世尊開示說:

    大慧!云何攝受法?謂善覺知自心現量。見人無我及法無我相,妄想不生;善知上上地,離心意意識,一切諸佛智慧灌頂,具足攝受十無盡句,於一切法無開發自在,是名為法;所謂不墮一切見、一切虛偽、一切妄想、一切性、一切二邊。大慧!多有外道癡人墮於二邊:若常若斷,非黠慧者。受無因論,則起常見;外因壞,因緣非性,則起斷見。大慧!我不見生住滅故,說名為法。

   「攝受法」即是「善覺知自心現量」,所以「法」即是如來藏。這是開示大眾說,修學佛法、攝取佛法時所說的法,最重要的中心主旨就是「善覺知自心現量」。換句話說,一切諸法都是生滅的,卻都是由自心如來藏所生現的,這個如來藏生現一切諸法的現實境界即是自心現量,就是想要實證「法」的四眾弟子們應當求證之標的,所以實證「自心現量」者方是實證佛法的菩薩。實證佛法的菩薩自然有智慧能先觀人無我,然後次第深入修學、觀察之後便能漸次通達法無我,就能遠離二乘人所墮的過去意識、未來意識、現在意識,遠離常見外道邪見;也能因此而獲得般若解脫而不執著自心如來藏,世尊說為「離心、意、意識」,達到十地境界而得諸佛灌頂。由此緣故,世尊勸導佛門四眾應當「善覺知自心現量」,也就是要有善於覺察及了知一切諸法全都是自心如來藏所現之實相境界的智慧。既然如此,當然佛法中說的「法」是可以實證的,不是想像思惟所建立的玄學,而是可以一一親證的義學。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 3〈一切佛語心品 之 3〉如是記載:

    佛告大慧:「或有外道,陰界入滅,境界離欲,見法無常,心、心法品不生,不念去來現在境界,諸受陰盡,如燈火滅,如種子壞,妄想不生;斯等於此,作涅槃想。大慧!非以見壞,名為涅槃。大慧!或以從方至方,名為解脫;境界想滅,猶如風止。或復以覺所覺見壞,名為解脫;或見常無常,作解脫想;或見種種相想,招致苦生因,思惟是已,不善覺知自心現量,怖畏於相,而見無相,深生愛樂,作涅槃想。或有覺知內外諸法自相共相,去來現在有性不壞,作涅槃想;或謂我、人、眾生、壽命,一切法壞,作涅槃想。」6

    外道認為五陰、十八界、六入滅盡以後即是涅槃,認為諸法無常而不值得貪戀,所以壓制心識活動而使心所法不生起運行,妄想一切斷滅以後就是涅槃。這是以斷滅空作為無餘涅槃,就表示不是真實的涅槃,因為死後必然會有中陰身繼續生起,然後在中陰階段恐懼成為斷滅空,不得不再去受生而繼續流轉生死。這正是《阿含經》中說的斷見外道惡見,近代已經被倡導「人間佛教」的六識論者所大力弘傳著,直 到被正覺的第八識如來藏妙義所破,其勢力方才漸漸萎縮。有智慧之人應當依循 世尊聖教所說,莫墜入彼等愚癡人之妄想施設、曲解佛法的惡見中。

    也有人是從人間轉生到欲界天中,或是轉生到色界、無色界境界,而說那樣就是證得涅槃、出離生死;其實仍然是有受生而轉入下一世,仍然還有五陰或四陰存在,也就不免壞滅而繼續轉入下下世,仍然不脫三界生死。例如一貫道信徒想要求生理天,依止他們的祖師自行施設的老母,至多也不過欲界天的境界,即是 世尊所破斥的「以從方至方,名為解脫」的愚人;設使他們每天靜坐而放棄一切財物,全部拿去行善救濟貧窮,死後只是能往生欲界天中,仍是從這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從這個方所轉生到另一個方所,仍然不離五陰境界。五陰是有生有滅之法,不離三界範疇;來世在欲界天中享福已盡時,仍不免要死滅,又得再次受生而不脫三界生死痛苦境界,何有解脫之可言者?所以說,唯有實證自心現量而得涅槃的人,才是真實解脫生死之賢聖。

    又《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 3〈一切佛語心品 之 3〉說:

    大慧!如我所說涅槃者,謂善覺知自心現量,不著外性,離於四句,見如實處,不墮自心現妄想二邊,攝所攝不可得。一切度量不見所成,愚於真實,不應攝受;棄捨彼已,得自覺聖法,知二無我,離二煩惱,淨除二障,永離二死。上上地如來地,如影幻等諸深三昧,離心意意識,說名涅槃。大慧!汝等及餘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當疾遠離一切外道諸涅槃見。7

    這就是說,世尊所說的大乘涅槃,就是「善覺知自心現量」;只有善於覺察及了知一切境界都是自心如來藏之所生現的事實,才是真懂大乘涅槃的賢聖。像這樣「善覺知自心現量」的菩薩們,開始遠離外於自心如來藏之種種外道涅槃法,也開始遠離常、斷、一、異等四句戲論,明見一切諸法非常非斷、非一非異的法界事實,遠離二邊而處中道,轉依真如而住於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之中,實相智慧恆常證轉而不迷於三界萬法等表相,自然得以次第進修佛道而證知人無我、法無我。所以學佛之人,應當先了知外道的種種惡見,然後才有可能實證佛法;實證以後便知一切佛法都是親證而得現量印證,並非外道依虛妄想所知、所說、所作之內涵。

    又,通達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之人,可以隨之漸通其餘三種涅槃。例如《深密解脫經》卷 2〈聖者成就第一義菩薩問品 第 8〉明載:

    世尊!譬如毘舒婆藥草,著諸藥中、一切食中;世尊!如來說法亦復如是,諸法無體相、諸法不生、諸法不滅、諸法寂靜,諸法自性涅槃說了義修多羅,置於一切不了義修多羅中。世尊!譬如畫地種種一相,所謂青黃赤白,能了別彼種種畫相;世尊!如來說法亦復如是,諸法無體相,不生不滅、寂靜、自性涅槃了義言教,置於一切不了義中,成一味相,亦能了別彼不了義修多羅等名字故。世尊!譬如一切諸飲食中,若置熟酥,生增上味;佛說此法亦復如是,依一切法無有體相,不生不滅、寂靜、自性涅槃,說此了義修多羅,置諸一切不了義中,能生增上歡喜踊躍。8 

    這就是說,佛法中有許多法屬於世界悉檀、為人悉檀、對治悉檀,是不了義之說;然而一切不了義之說,雖是學佛人之所應知者,卻不可離於第一義悉檀而說,否則將會使學人滋生矛盾、邪見,便將偏學、偏修而無法實證。以此緣故,世尊將「諸法自性涅槃說了義修多羅,置於一切不了義修多羅中」,從不了義法的種種次法修學過程中,便已將了義法隱藏其中而為大眾宣說;使諸弟子於不了義的種種次法修學過程中,便開始不知不覺熏習了究竟了義的正法,最後便可實證了義佛法而得現量觀察其真假,心得決定而能轉依成功,方能證轉所證佛法而生起修道時應有的正見,開始了義佛法的正修行。所以,學佛之人應先建立一個正見:佛法是可以現量親證而得現觀的,是義學而非玄學

    然而,末法時世正處於五濁最為嚴重的時代,凡愚眾生不能解了甚深般若及與種智,往往因為惡知識緣,便於了義經典妄生誹謗。《瑜伽師地論》卷 76 云:

    若諸有情,廣說乃至未能積集上品福德智慧資糧,性非質直,非質直類;雖有力能思擇廢立,而復安住自見取中。彼若聽聞如是法已,於我甚深密意言說,無有力能如實解了;於如是法雖生信解,然於其義隨言執著,謂一切法決定皆無自性,決定不生不滅,決定本來寂靜,決定自性涅槃。由此因緣,於一切法獲得無見及無相見;由得無見無相見故,撥一切相皆是無相,誹撥諸法遍計所執相、依他起相、圓成實相。何以故?由有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故,遍計所執相方可施設;若於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見為無相,彼亦誹撥遍計所執相。是故說彼誹撥三相,雖於我法起於法想,而非義中起於義想;由於我法起法想故,及非義中起義想故,於非法中持為是法,於非義中持為是義;彼雖於法起信解故福德增長,然於非義起執著故退失智慧;智慧退故,退失廣大無量善法。復有有情從彼聽聞,謂法為法,非義為義;若隨其見,彼即於法起於法想,於非義中起於義想,執法為法、非義為義;由此因緣,當知同彼退失善法。若有有情不隨其見, 從彼欻聞一切諸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便生恐怖;生恐怖已,作如是言:「此非佛語,是魔所說。」作此解已,於是經典誹謗毀罵;由此因緣獲大衰損,觸大業障。9

    如上舉根本論中所說的現象,現在也一樣存在於佛門中。例如,常常有一些尋言逐字的凡夫學人自以為悟,動輒宣稱已證八地、佛地,出而為言,總是破斥他人說:「經中都已經說三無性了,你們還在講什麼圓成實性等三性?是執著於圓成實等三性的愚癡人。」然而,這些尚未證得佛法,尚無能力觀察依他起性而墜入識陰中的人,尚無智慧觀察意根所在而無能力觀察意根之遍計執性的人,也是尚未證得如來藏,而無能力觀察如來藏出生萬法的圓成實性之凡夫,竟然自稱已經遠離三自性的執著;即如尚未成為富翁之貧人,宣稱自己已經擁有廣大財富而對廣大財富都無執著,都屬愚人狂妄之言,豈有可信、可美之處?古時宗喀巴及其宗徒莫非如是,《廣論》中的白紙黑字如今悉成鐵證。唯有親證三自性之賢聖,方有能力摒除對三自性的執著;這是由於證得真如而現觀八識心王的三自性以後,轉依真如境界之時方能遠離三自性的執著,而說三無性。然而末法時世卻有如是類人廣存於佛門之中,自心之中本是外道實質,卻來非議實證之菩薩四眾教導眾生實證三自性之義舉,何等可笑!今將根本論中此段聖教臚列如上,期盼佛門四眾都能自省,免被此類附佛法外道「密宗」喇嘛上師們籠罩及誤導。

    言至此處,學人應當下定決心求證大乘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了,求證之前應當先正確瞭解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之真實義;然而欲依自心現量而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者,應當依義而不依文字。《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 4〈一切佛語心品 之 4〉說:

    大慧!於一切法無所有,覺自心現量,離二妄想,諸菩薩摩訶薩依於義,不依文字。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文字者,自壞第一義,亦不能覺他。10

    如前所舉,世尊開示「攝受法」即是「善覺知自心現量」,而「自心」即是如來藏,所以「法」即是如來藏。換句話說,佛法的實證,一定是 世尊說的「覺自心現量」;若非現量,就不是實證;而現量實證之標的,即是自心如來藏第八識。但是欲求真正覺悟「自心現量」以前,必須先記住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依義不依語。常常有「密宗」人士主張「依義不依語、依法不依人」,等到他們說出自己的見解時,卻又分明只依「密宗」喇嘛上師所說的言語,不是依於能生名色五陰世間的「法」如來藏,顯然是不依法者;而且只依喇嘛們依文解義所說的見解,不肯依止經教中的聖教真義,總是依文解義而曲解經教中的真義,又成為依語不依義者。以此緣故,奉勸所有學人四眾,應該依於經教中 世尊所教示的「法」 如來藏—而求證之;上師之言縱使能夠說得天花亂墜,仍然是彼人之所說而不是 世尊所說應當求證的「法」;有智之人至此,即知修學佛法時所應求之「法」即是如來藏心;若人親證如來藏時,即能現量觀察如來藏的真如性以及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亦能現量觀察如來藏能生名色等萬法,這才是 世尊所說的「善覺自心現量」。 

    反觀外道涅槃所謂的不生不滅,都非真正不生不滅,只是將生滅法想像為不生不滅,終究無法稍知實相法界的不生不滅,徒然被自己的妄想施設所繫縛而無解脫及智慧實質。佛說 涅槃是「自心現量」,而非以見壞名為涅槃,是因為自心如來藏無始無終而不生不滅的緣故,見五陰壞名為涅槃,其實是斷滅空,並非常住不變之涅槃故;所以才說涅槃不生不滅、涅槃真實、常住不變,如是現量實證者方是真正實證大乘涅槃。例如《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 4〈一切佛語心品 之 4〉明載:

    佛告大慧:「我說不生不滅,不同外道不生不滅,所以者何?彼諸外道有性自性,得不生不變相;我不如是墮有無品。大慧!我者離有無品,離生滅,非性非無性。如種種幻夢現,故非無性。云何無性?謂色無自性相攝受,現不現故,攝不攝故;以是故,一切性、無性非無性;但覺自心現量,妄想不生,安隱快樂,世事永息。」11 

    意思是說,世尊所說的不生不滅,不是外道所說的不生不滅,因為那些外道所說的不生不滅法,雖說有常住不壞的自體性等自性,雖說這種體性具有不生不滅又不變異的法相;但外道所說的不生不滅其實仍然不離因生而有以及因滅即無之生滅性,世尊所說的不生不滅卻不是墮在外道所墜的「有與無」等說法之中。世尊所說的不生不滅,從來不曾墜入有與無的兩邊之中,永遠都是遠離生與滅二邊,不是像外道妄 想所說的不生不滅性,而外道說的不生不滅其實沒有不變的自體性,當然有生有滅。所以 世尊說的是:三界世間諸法之出生或現前,是猶如夢幻一般而出生或現前,所以如來藏所生的諸法雖不真實如幻夢,卻也不是完全沒有自性的。那為何 世尊反過來又說諸法沒有自性呢?意思是說:物質等色法沒有常恆不壞的自性,因為色法五塵等相,在事相上來說,是確實於現象界中已經出現而可以現前體驗的,所以並非完全沒有自性,然而出現之後便又漸漸地隨著因緣變化而消失了。色法五塵等相是可以在現實境界中攝取和領納的,然而攝取領納之後又隨即消失了;由於這樣的緣故,世尊說一切法雖沒有自體性,然而也不是完全沒有三界法的自性。世尊的結論是:只要能夠覺察到「一切法都是自心如來所顯現的事實」,那麼無始劫來的虛妄分別等想就不會再出生了,從此就依這個實相智慧而安住於實相境界,於是心中安隱而無煩惱,便能得到真正的快樂,產生世間煩擾等種種事的煩惱根源便將永遠息滅。這也證明佛教所說「法」的實證都是現量的,不是比量,更不是玄學一般的思惟而在最後墜入非量之中。 

    理解上面所說「法」是現量親證的道理了,那麼大家就可以再來稍微瞭解本來清淨自性涅槃、本來寂靜自性涅槃的實質,《深密解脫經》卷 2〈聖者成就第一義菩薩問品 第 8〉說:

    爾時佛告成就第一義菩薩言:「善哉!善哉!……復次,成就第一義!我意依相無自體相,說言諸法無自體相——一切諸法本來不生,一切諸法本來不滅,一切諸法本來寂靜,一切諸法本來涅槃。何以故?成就第一義!若一切法無自體相,彼法不生;若法不生,彼法不滅。若不滅不生,一切諸法本來寂靜。若法本來寂靜,彼法本來清淨。若法本來清淨,彼法本來涅槃。若如是,彼法無有少法可滅令入涅槃。成就第一義!是故我意依彼相說一切諸法無自體相,是故我說一切諸法本來不生。」12

    意思是說,依於一切法相都是生滅不住而無自體相,所以才說諸法都沒有自體相,又說一切諸法本來不生,一切諸法本來不滅,一切諸法本來寂靜,一切諸法本來涅槃。這究竟是怎麼說的呢?是由於一切法攝歸如來藏時也就是如來藏的一部分,猶如影像攝歸鏡子時影像是鏡子的一部分;而如來藏沒有自體相,不是像三界我等諸法一般有自體相而各各不同;如來藏永遠一相就是無相,所以沒有自體相;這個如 來藏(一切法)妙法是不生的;如果有一個法是不生的,那個法就是不滅的,就是如來藏。既是不滅也不生,附屬於祂的一切諸法就隨著祂而成為本來不生;既是本來不生的,就是本來寂靜的,所以一切諸法本來寂靜。如來藏這個法既是本來寂靜,那麼這個法當然是本來清淨的,攝歸如來藏的一切諸法自然也是本來清淨的。如果法是本來清淨的,那麼這個法就是本來涅槃;所以攝歸於這個法的一切諸法,自然也是本來涅槃。如果是這樣子,那個如來藏法及祂所攝受的一切諸法,當然就沒有一點點法可以壞滅而使得修學者進入涅槃。世尊正是因為這個道理,依於如來藏妙法的無自體相,而說攝歸如來藏妙法的一切諸法也沒有自體相,便由於這個緣故而說一切諸法本來不生。本來不生就是本來涅槃,即是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正義。

    又因為本來寂靜的緣故而說自性涅槃,例如《攝大乘論釋》卷 6〈釋應知勝相品 第 2〉:

    論曰:由無性故成前為後依止,無生滅本淨及自性涅槃。釋曰:「由諸法永實無性,一切無生等四義得成。何以故?若諸法無性是故無生,若無生則無滅,由無生無滅故本來寂靜,由本來寂靜故自性涅槃成者,前為後成立依止。謂無性成立無生,故為無生依止。」13

    語譯如下:

   【《攝大乘論》說:由於沒有世間自性的緣故,成立了前法作為後法依止的道理,沒有生滅、本來清淨以及自性涅槃。釋義說:「由於諸法永遠真實而沒有世間法的自性,一切諸法無生等四種正理得以成立。為何這麼說呢?如果諸法沒有世間性的緣故所以無生,如果無生也就無滅,由於無生無滅的緣故所以本來寂靜,由於本來寂靜的緣故而使諸法自性不生不滅得以成立的話,前法便可以作為後法成立的依 止。也就是說,因為沒有世間性而成立無生,所以作為無生的依止。」

    這道理是說,這個真實的「法」是沒有世間性的,沒有世間性才會是不生不滅的,才會是寂靜的,不生不滅所以是涅槃,由這個道理而建立一切諸法無生的真實義。而「法」的不具有世間性,不是修行以後才如此,是本來就如此的,所以「法」的涅槃當然也是本來涅槃。

    又如《大乘莊嚴經論》卷 5〈述求品 第 12〉說:

    偈曰:無自體故成,前為後依止;無生復無滅,本靜性涅槃。釋曰:「無自體故成,前為後依止」者,由前無性故,次第成立後無生等。問:「此云何?」答:「無生復無滅,本靜性涅槃。」若無性則無生,若無生則無滅,若無生滅則本來寂靜,若本來寂靜則自性涅槃;如是前前,次第為後後依止,此義得成。14 

    語譯如下:

   【偈曰:無自體故成,前為後依止;無生復無滅,本靜性涅槃。解釋說:「沒有世間法自體性的緣故而成立說,前法作為後法依止」的意思,是由於前面所說的法沒有世間性的緣故,依其次第成立後面無生等道理。問:「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答:「無生的法也是無滅的法,本來即是寂靜自性的涅槃。」若是沒有世間性就是無生,若是無生也就無滅,若是沒有生滅就必定本來寂靜,若是本來寂靜就必然是自性涅槃;像這樣子前前諸法,次第作為後後諸法的依止,這個正義便得以成立。】(待續)

1 《大正藏》冊 16,頁 489,中 3-20。

2 《大正藏》冊 16,頁 500,下 1-7。

3 《大正藏》冊 16,頁 485,上 10-14。

4 《大正藏》冊 16,頁 503,下 23-頁 504,上 2。 

5 《大正藏》冊 16,頁 504,中 6-15。

6 《大正藏》冊 16,頁 504,下 5-17。 

7 《大正藏》冊 16,頁 505,上 8-17 

8 《大正藏》冊 16,頁 673,中 21-下 5。

9 《大正藏》冊 30,頁 721,中 13-下 11。

10《大正藏》冊 16,頁 506,下 13-16。 

11《大正藏》冊 16,頁 507,中 3-11。

12《大正藏》冊 16,頁 670,中 28-頁 671,上 16。

13《大正藏》冊 31,頁 194,上 7-12。

14《大正藏》冊 31,頁 615,上 12-20。

126.GIF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126期目次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身外之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