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佛法世俗化、淺化的證嚴法師
(連載二)正光居士

菩薩眼淚  

第十四點:意識與五別境心所有法相應,是生滅法。意識現行時,必定與了別六塵境的五別境心所有法相應。今以離開語言文字一念不生而了了靈知的離念靈知心為例,譬如意識心喜歡長時住於離念靈知定境中,於所樂之境,有希望冀求為性,這是五別境心所有法中的「欲」心所。又住於離念靈知定境中,能了知此是離念靈知定境,於所決定之境,能夠印定執持為性,正是五別境心所有法中的「勝解」心所。意識覺知心以前曾經住於離念靈知定境中,今復進入此定中而能了知是以前所曾經歷過的同一種定境,這就是於所曾習境明記不忘為性,正是五別境心所有法中的「念」心所。意識覺知心又能在此離念靈知境界中長時制心一處而安住,即是「於所觀境令心專注為性」,正是五別境心所有法中的「定」心所。又在此離念靈知意識心所住的定境中,可以不起語言文字而作分別:此是父親、母親,此是兄弟姐妹,此是風聲、雨聲,此是原有定境、此是比以前更增益微細之定境……等等,即是於所觀境能夠揀擇為性,正是五別境心所有法中的「慧」心所。由此可知,離念靈知意識心現起時,一定會與五別境心所法相應,更何況有念靈知心的散亂意識心,當然更會與五別境心所法具足相應的了:譬如專心緣於所愛之境界。但是五別境心所法,在唯識學一切種智中,一向都說與意識心相應,是意識心的功能差別,故意識心一直都與五別境心所有法相應。凡是會與五別境心所有法相應的心,佛菩薩們在經論中都說是生滅法,不是證嚴法師所說的不滅法;因為這心必須有意根與法塵為緣才能生起,也必須同時有如來藏流注的意識種子為因緣才能生起,所以是有生之法;有生則必有滅,不能外於生滅性。
只有第八識如來藏,從無始以來不與五別境心所法相應,譬如第八識從來不會在六塵上面起分別、從來不曾起一念「我喜歡、我不喜歡,我希望、我不希望」等欲念,因此沒有「欲」心所。又第八識從來不對六塵境起一絲一毫的分別,因此沒有「勝解」心所。又第八識從來離見聞覺知,從來不對以前所經歷境界明記不忘,因此沒有「念」心所。又第八識從來不住定中,也不住定外,未曾起一念在定中或定外,因此沒有「定」心所。又第八識從來不對六塵起分別,更不會對六塵境起抉擇,因此沒有「慧」心所。由此可知,第八識從來不與五別境相應,意識心卻正是與五別境相應的;與五別境心所法相應的心當然就不是常住不滅的法,所以意識是有生有滅的法,因此證嚴法師說「意識卻是不滅的」,完全違背方廣諸經中唯識學的開示。

第十五點:意識永遠不離境界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意根、法塵相接觸以後,意識才能從如來藏中現起。而意識現起時,必定與三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相應。苦受是違逆己心的境界受,樂受是隨順己心的境界受,不苦不樂受是既不隨順也不違逆己心的境界受。而這些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都是意識現起後產生的境界受。譬如喝苦茶,其味苦性甘,因此剛喝下去時有苦的滋味,苦受出現;但喝完之後,口內漸漸回甘,樂受漸漸出現;久之,甘味漸漸消失,樂受便轉為不苦不樂受,因此以喝苦茶為例,可以發現三受剎那剎那變異,無有真實的體性。又譬如生重病是苦受,可是當重病轉為輕病時,輕微的苦受就變為樂受;又輕病漸漸轉癒而經久時以後,樂受漸漸淡薄乃至變成不苦不樂受。雖然重病、輕病及病轉好之前同屬生病一種,卻有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三種受互相含攝。由此可知,意識永遠離開不了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而且這三種受剎那剎那變異、互相含攝,是生滅法,所以意識心也是生滅法。
因為水不停地滴下來,水泡便不停地出現;連續不斷出現的水泡,使我們誤以為水泡是一直存在的,因此佛說:「受如水泡。」正因為受不斷變異而可領受,並因剎那生滅相速度極快的緣故,眾生就誤以為受是真實的存在。同樣的道理,意識對六塵了了分明而能了知六塵境,不離剎那剎那生滅變異相,不離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所以意識非是常住不滅的法。而真心第八識體恆常住、離見聞覺知、離六塵境界受、離一切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離六塵一切法之了知,與意識生滅法現起之後恆時與三受相應之體性完全不同。由此證實,只有不與六塵境界受相應的心體才有可能是常住法,然而證嚴法師所說的意識是完全與三受相應的心,與第八識完全不與三受相應正好相違,當然不可說是不滅法,所以證嚴法師的說法嚴重違背 佛的開示。

第十六點:意識有能熏的體性,非是第八識有所熏的體性。聖 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卷二說:「所熏、能熏各具四義,令種生長,故名熏習。何等名為所熏四義?一、堅住性。……二、無記性。……三、可熏性。……四、與能熏共和合性。……何等名為能熏四義?一、有生滅。……二、有勝用。……三、有增減。……四、與所熏和合而轉。」(CBETA, T31, no. 1585, p. 9, c6-27),《成唯識論》已明白告訴我們,能熏有四種體性:生滅性、勝用性、增減性、與所熏第八識同時同處。同樣的,所熏也有四種體性:堅住性、無記性、可熏性、與能熏的妄心(意識及其餘六識)同時同處。能熏的意識心與所熏的如來藏心,正好是自性相反的相對心,所以意識心不屬於持種的心,當然是生滅心。
首先談能熏的生滅性。如果意識不是剎那生滅,就不能在六塵中有種種的作用。譬如電影底片如果不是一格一格可以變動及攝影,所攝及所看的影片永遠只有一格底片的影像,將成為只有一格永遠不會變動影像的幻燈片一樣;假使是只有一張底片(譬喻意識心前後剎那都不變易而永遠是同一心),重複不斷的拍攝影像的結果,將是種種影像重疊在一起(喻如意識前後無數剎那都是同一個種子而不是剎那剎那變易種子、不斷的流注),就不能成就電影的功用(喻如意識只能了知一個境界,不論經過多長時間,永遠都只能了知最早接觸到的同一個境界)。同樣的道理,意識有生滅性的作用,能於前一剎那種子現行、熏習、落謝後,後一剎那種子接踵其位而現行、熏習、落謝,如此不斷接踵其位現行、熏習、落謝,才可能成就六塵中不斷的生滅相及種種的了別,像這種不斷接踵其位流住生、流住滅的現象,在唯識學上稱為等無間流,因此意識有能熏的生滅性;證嚴法師完全不懂這個真理,所以妄說意識常住不滅,不是有智慧的人,與世俗愚人一樣。
又意識有其勝用性,能夠分明顯示出祂的殊勝的作用。譬如意識看見順心的東西就會喜歡、生貪,有樂受;看見違逆己心的東西就會討厭、排斥,有苦受;看見不順心也不違逆的東西,既不喜歡也不討厭,有不苦不樂受,所以意識在六塵境上有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的勝用性;這正是離念靈知心及有念靈知心的自性,也是變易法,不是常住不滅的法性。
又意識有增減性,能在善法、惡法、淨法、不淨法中有增、有減。譬如熏習五戒、十戒的善法,可以增長善法體性,死後生欲界天。譬如熏習惡法,可以增長惡法的體性,死後墮畜生道,乃至墮地獄道。譬如熏習解脫道、佛菩提道淨法,最後可以成就二乘聖人所證的二種涅槃──有餘依涅槃、無餘依涅槃,乃至菩薩們依之修行,可以增證為佛道的四種涅槃──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有餘依涅槃、無餘依涅槃、無住處涅槃,所以意識有其勝用性及增減性。譬如熏習惡法,以及在惡知識邪教導下,增長邪知邪見等不淨法,乃至造下謗佛、謗法、謗勝義僧大惡業,導致未來在無間地獄受無量苦楚,這都是因為意識的心性有增減的體性所致。意識既然對善法、惡法、淨法、不淨法有增減性,當然不是常住法,當然是有滅之法。
最後意識必定與所熏第八識同時同處完成熏習作用。如果意識沒有與第八識同時同處完成熏習,不能成就熏習的功用以及種種業用。譬如能熏的意識心經過現行、熏習、落謝後,如果沒有所熏的第八識配合運作及執持業種,如何成就世出世間種種業用以及三世因果絲毫不爽,因此意識必定與所熏第八識同時同處;八識心王中只有一個心是常住不滅的,那就是實相心;只有實相心才可能是常住不滅的心,那就是第八識所熏的心──如來藏。假使如證嚴所說的「意識是不滅的」,那麼意識也應該是常住的實相法,那麼,實相心就變成有二個心了!那麼每一個有情應該都是同樣有二個實相心了,證嚴法師說話之前都沒有想到這個邏輯上的嚴重過失,現在又該如何自圓其說呢?
接下來談所熏的堅住性。第八識所熏的堅住性是指這個第八識心體堅固常住,永不壞滅,就算合十方諸佛威神之力,也無法破壞任一低賤有情的第八識。正是因為有這種堅住性,所以被熏的心才能夠從過去世來到現在世,也能夠從現在世去至未來世,才能貫穿三世而使各人的因果報償不昧,不會混亂。
又第八識的無記性──無善性、惡性,本來就離見聞覺知,不在六塵境起分別,從來不思量故不處處作主,因此對六塵境無善性、惡性分別;能夠分別善性、惡性正是七轉識自己,正是證嚴所執著的意識心。正因為第八識是無記性,能夠不加簡擇而執持一切業種,因此三世因果的道理才能成辦。如果第八識對善業、惡業能做簡擇,於造惡業時,第八識應該拋棄一切所造惡業,保留一切善業,則世間應僅有三善道,無三惡道等事發生;事實卻不然,仍有三善道、三惡道之因果循環不息,因此唯有第八識的無記性,才能成辦三世因果不昧。反觀證嚴法師所說的意識心,則是處處求樂厭苦的心,也是會對因果業種能作揀擇的分別心;假使如她所說「意識卻是不滅的」,那麼意識就應該是持種的心了;如果是由意識持種的話,那麼一切人死前都可以由意識在去到下一世之前,把惡業種子丟棄而只保留善業種子,那麼法界中將不可能有三惡道眾生的存在了;可是現見三惡道眾生一直都存在著,受報不曾終止過,可見意識不是持種心;既不是持種心,又怎麼可能是常住不滅的心?所以證嚴對佛法是不懂的,才會講出這種荒腔走板的說法來。
又第八識有可熏性。若第八識沒有可熏性,吾人尚且不能熏習世間法,所學之法譬如世間的知識、技術、藝術、茶道、花道、劍道、電腦、飛機、飛彈等,今日學之明日即忘,何況能熏習出世間法──三乘菩提,正因為第八識有可熏性,所以世出世間法才能夠熏習成就;而意識正好是能熏的法,又因為祂夜夜眠熟時都會斷滅,所以不可能執持所熏的種子,只能由所熏的第八識如來藏持種而保留到來日,就能記得昨日所熏習的種種法而不會忘失。既然如是,意識當然是夜夜都會斷滅的法,只有如來藏才是不會斷滅的法,證嚴法師卻不知道這個教理,還公然在書中主張「意識是不滅的」,身為法師而無知若此,真令人難以想像。
又第八識與能熏的妄心同時同處配合運作,才能成就熏習作用。如果第八識沒有妄心意識心等七轉識配合熏習,則必入無餘涅槃。入無餘涅槃已無妄心七轉識,第八識復又離見聞覺知,處於自住寂靜的境界,如何成就熏習作用?因此第八識必須與妄心同時同處,才能成就所熏作用。
正因為意識完全符合能熏的四種體性,剎那變異生滅,所以意識是生滅的,沒有常住不壞的體性;唯有第八識如來藏,完全符合所熏的四種體性,體性堅住而不生不滅。由此可知,證嚴法師說:「意識卻是不滅的」,完全符合能熏的體性,與第八識如來藏所熏的正理完全相背,因此證嚴法師說:「意識卻是不滅的」完全不如法,是名妄語。

第十七點:證嚴信受的是印順的法義,而印順只信受原始佛法的阿含部經典,這裡就以阿含部的經典教義,來證明意識心是有滅的、會滅的、必滅的虛妄心。佛在阿含解脫道中說:無餘涅槃的取證,是滅除五陰、十八界後的境界。既然阿羅漢入無餘涅槃時,必須滅除五陰、十八界法的所有陰、所有法;這就顯示一個事實:意識是必滅的,不是不滅的。因為意識是十八界法中的意識界,是五陰中的識陰所攝的虛妄心,所以證嚴說「意識卻是不滅的」,真是不懂阿含解脫道的凡夫,正是我見未斷的凡夫。我見未斷的人,在大乘法中,尚且進不了七住位,尚且不是六住滿心位的賢人,何況能是地上菩薩?她卻公然以地上菩薩自居,大妄語業也造得太大了!她的膽子真大!假使她的徒眾因為被她誤導而像她一樣的自稱入地證聖,將來捨壽後要如何承受果報呢?這就是正光所最擔心的事!
綜合上述理證與教證二大類的十七點結論,證明意識心在眠熟等五位中必定斷滅,正是被生、所生之法,非有其自在性、具足能所、有覺有觀、與五別境相應、不離境界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又是能熏法,本身已是生滅法,完全符合《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二的開示:「意識者,境界分段計著生。」(CBETA, T16, no. 670, p. 496, a24),何以故?意識入眠熟等五位──睡著無夢、悶絕、正死位、無想定、滅盡定──時必定斷滅,出了眠熟等五位,意識必定現前故。既然意識有生、有滅、有入、有出,即是有境界法、有所得法,非是從來不生不滅、不出不入、無所得的真心第八識境界。而第八識在睡著無夢、悶絕、正死位、無想定、滅盡定中不僅一直在運作不輟、離諸能所與覺觀、不與五別境相應、無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是所熏法,所以才是常住不滅的法性,正與意識常起常斷的體性完全相反,所以證嚴法師說「意識是不滅的」,不僅是悖理,而且也是違教的邪說,與佛所說完全相反。
從這裡可以知道,證嚴法師早期所說佛法非常淺顯,純粹是勸善而無關正法義理故,尚不至於嚴重偏離正法。後來全面繼承印順藏密應成派中觀的邪說,僅承認有六識,否定事實上存在的第七識、第八識,又不想落入斷滅見中,所以就認為意識是常住不滅的;因此她的整個佛法思想,就開始緊緊圍繞著六個識,就與常見外道的知見完全相同了;正因為這個常見外道的邪見作祟,所以她開始公然主張:「意識卻是不滅的」。可是這樣的主張,卻又與她自己同一時間的說法完全顛倒,何以故?因為證嚴法師在同一本書《生死皆自在》三一七頁~三一八頁都說:「人往生後,六識已不起作用」。像這樣在同一本書前後說法顛倒,若不是居心叵測,故意顛倒是非、不死矯亂者,那就是對佛法無知到極點了,連一點兒自省的能力都沒有。像這樣的「地上菩薩」竟然會在佛法興盛的今時台灣出現,而且領導了四百萬人,誤導眾生極為嚴重,讓正光不能不搖頭嘆息:竟有如此荒謬的說法者,已自打嘴巴而不知,還公開主張「意識卻是不滅的」,真是顛倒啊!
此外,正光列舉證嚴法師著作有許多常見的想法,歸納如下,大眾可依上面所說正理,一一檢驗,譬如證嚴法師在她的著作《八大人覺經》第七十頁:「學佛者,所學的就是要把意識轉回本性,能這樣,則智慧門開,光耀明淨,屆時自可把握自己的生死,控制業力、創造命運,就不會被三界魔王牽制在欲界中不得自在。」然而意識永遠是意識,不會因為究竟清淨了,成為佛地的意識以後就變成第八識無垢識;在人間,佛地仍然是八識心王同在一起運作,永遠是八個識運作,所以意識修到了佛地時,種子流注出來時仍然還是意識,永遠都不可能變成真心第八識的。而且,三界魔王的說法,也是不懂佛法的胡說;因為魔王是指天魔波旬,他的境界是欲界的第六天境界,沒有能力到達初禪天,何況能到色界與無色界?證嚴怎會說他是三界魔王?可見她連三界境界都不懂,又如何能發起地上菩薩的道種智?連三賢位的根本無分別智都沒有,連聲聞初果的斷我見智慧都沒有,竟然敢自居為阿羅漢都不敢自居的地上菩薩果位,膽子真是大得離譜了。
又譬如《靜思語》第二集二七五頁~-二七六頁:【客問:「我很容易分心,經常在做事的同時操心下一刻的事務如何處理?請問師父:要怎樣才能用心?」師言:「知道利用時間、能夠把握當下此刻,就是用心。作事要專注,胸懷要如海天一般。廣闊清明,好比大鵬鳥,專注地蓄勢待發,一陣風來,即全力衝飛,氣勢磅礡。用心是自然而然的,並非刻意造作。」】然而把握當下此刻,仍是意識虛妄心,不是本來不生不滅的真心第八識。因為這個意識心,有時可以把握當下,有時因為散亂心,無法把握當下,乃是一直都與六塵境界相應的心,也是有出有入、有境界法的虛妄心,不是本來無出無入、離諸境界而不受影響的第八識如來藏。
又譬如她的《三十七道品講義(下)》第四○一頁~四○二頁:「我們平時工作,若是拿起這個、掉了那個,叫做散亂心。拿東西時,若是能輕輕拿起、輕輕放下,使周圍的環境安詳寂靜,則稱為涅槃。但是證嚴法師的涅槃的境界,卻是與外道五現涅槃的欲界涅槃一樣,正是外道五現涅槃的同路人,卻是與佛所說的涅槃滅除意識等十八界法的境界完全相反;既與常見外道的五現涅槃相同,公然違背 佛所教示的涅槃,我們怎能說她不是常見外道呢?她所說的這個能使周圍的環境安詳寂靜的心,仍是意識心,仍是有生滅的,有生滅的境界,怎能說是涅槃的境界?而且涅槃中無一切法,連意識心都不存在了,怎麼會是在六塵中了了分明而安詳寂靜的六塵境界?這正是意識心所住的六塵境界,不是本來常住涅槃寂靜境界的第八識心,而且是意根與法塵為緣而出生的有生之心,當然不可能是不滅的心。但是證嚴法師對此完全無所認知,連涅槃的基本知識都付諸闕如,又怎敢公然以地上菩薩自居?顯教法師中,恐怕再也找不到比她膽子更大的人了。
所以從證嚴法師種種著作當中,很清楚的顯現一件事:證嚴法師所認為的意識心是常住不壞心,認為就是佛所說的無餘涅槃境界中的真心。然而這個意識心卻是有生滅的心,非是 佛所說本來就常住涅槃的第八識。身為出家人的證嚴法師,理應依照世尊聖言量如實宣說:「意識是根塵觸三法為緣而生的,意識心是生滅法。」但她卻反其道而行,在書中公然的說「意識卻是不滅的」,嚴重違背佛陀的聖言量及理證上的現量。既然違背 世尊所說,依照 佛在四阿含所說:「妄說佛法即是謗佛、謗法」。而謗佛、謗法結果,是成為斷一切善根的一闡提人,果報極為嚴重啊!證嚴法師對此不可不知也!
接下來說明證嚴法師及一般人所認知的「靈魂、神識」,其實只是中陰身,不是意識心,更不是佛所說的第八識。這裏將分為二種來說明。第一種是瀕臨死亡,但仍未死亡而靈魂出竅的道理,第二種是完成死亡過程而成就中陰身的正理。
首先談第一種瀕臨死亡,但仍未死亡而靈魂出竅的道理。有些人在死亡邊緣掙扎時,會發生靈魂出竅的現象,因此待意識甦醒之後活過來時,將其靈魂出竅過程的種種體驗加以描述,由他人加以記載,彙總成書,而有種種描述瀕臨死亡經驗的書本出現,得以流傳後世。而此類所述瀕臨死亡的體驗,並非真正死亡,並非體驗到死亡的境界,因為仍然有意識的存在,得以了知靈魂出竅後的情形;只要意識還存在,就不是進入死亡境界,就是還沒有開始死亡的過程,所以是還不曾體驗到死亡過程的。因此當有人瀕臨死亡時,會感覺到自己脫離了肉體,然後看到自己的身體,也看到搶救自己的醫務人員,以及自己到了一個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看見自己以前從來沒有看過的事情等等。經過一段時間後,瀕臨死亡者甦醒過來,能夠很清楚地描述當時的情形;此種情形,即是一般世俗人所說的靈魂出竅。從這裡已明白說出,瀕臨死亡的人能夠靈魂出竅,以及能夠了知靈魂出竅後的情形,就表示當時意識尚未斷滅,意識仍然是醒覺的,只是不在身體中運作而已;如果意識已斷,又如何眼見自己靈魂出竅以及自己靈魂出竅後所發生的種種情形?既然能夠在清醒過來以後,將瀕臨死亡體驗的過程一五一十詳細說出,得以記載下來,廣為人知,當然不是死亡過程的經歷。所以瀕臨死亡經驗是由一個仍具有意識而尚未進入死亡過程的人說出來的,而這一點,科學家也證實確實無誤。
為何會有這種靈魂出竅現象發生?說明如下:第一點,表示此人過去世曾修天眼通或神足通,於瀕臨死亡時,因緣成熟而有世俗人所謂靈魂出竅的現象出現,何以故?因為天眼通或是神足通,不論是報得(過去世曾修得神通而在此世特定狀況下突然出現)或修得(今世才修神通加行而獲得神通),都是與意識相應的;如果沒有意識的運作,就無法使天眼通或神足通顯現,因此,唯有在意識清醒之下,天眼通或神足通才能顯現出來,所以神通是與意識相應的,神通需要意識的運作才能顯現;如果意識不存在,神通是無法顯現的。而瀕臨死亡的人意識並未斷滅,仍然有意識的覺知,故於瀕臨死亡及其他因緣成熟的時候,將天眼通或神足通顯現出來,只是他自己不知道這是神通罷了;然後才在醒來之後,將其瀕臨死亡的種種過程詳細說出來,讓大眾了知或作為科學家研究之用。第二點,表示這個人於瀕臨死亡的時候,為自己心眼所見,眼見自己靈魂出竅,乃至經歷某些自己未曾經歷的境界。既然為心眼所見,亦即是透過意識看見自己瀕臨死亡的情形,表示當時自己的意識仍未斷滅,仍然清醒著,所以能於瀕臨死亡的過程中完全了知,並於醒來之後,解說瀕臨死亡過程中種種內容,為科學家或醫學家研究之用,所以瀕臨死亡的過程,其實只是休克狀態的體驗,而不是真正死亡過程的體驗。
綜合上面所說,不論是上述第一點或第二點的靈魂出竅情形,都與意識有關,而意識之所以能夠運作,其實不能離開意根及第八識配合運作,何以故?意識以意根及第八識為俱有依,而意根又是以第八識為俱有依,所以意識不能離開意根而運作,意根又不能離第八識而運作,所以意識心沒有能力獨自運作。這是一切已悟得如來藏的菩薩們都能現前證驗的,正覺同修會中已有許多人都是如此現前證驗無誤的,這不僅僅是學理、學說而已。因此,若能夠靈魂出竅,這境界仍須意識、意根及第八識等和合運作才能成就,非如證嚴法師單單指靈魂或神識就是意識而已,而且這時的意識心也不是靈魂,也不是中陰身。
接下來談第二種,完成死亡過程而成就中陰身的正理。當吾人剛斷氣、呼吸心跳停止(初死位)的時候,今生頭腦中的記憶將移轉至第八識,因而導致業境現前,如同電影片播放一樣,由上而下一格一格出現,而且不到半秒鐘就將一生的善惡業全部播放完成,接著息脈就全部停止了。這時每一格所造之業,或善業、或惡業、或淨業、或不淨業,此時的意識心都能清楚了知而進入真正死亡的階位(唯識學稱為正死位),此時第八識開始捨身,而捨身過程可分下面五種情形:
第一種,善人之死:行善之人因為在世間努力造橋、鋪路、布施、行善,守五戒、十善等,於死亡後的中陰境界中,猶如美夢中見諸天女迎接圍繞,心生愛樂;於愛樂之中,趣向彼處,即於所應出生之天上化生而出生,死時無諸苦患。若是往生色界天時,雖有中陰身,但是仍無苦患;若是往生無色界天時,則無中陰階段,直接往生無色界。第二種,五戒不犯者之死亡:死時,就好像睡眠一樣不知不覺,於中陰身現起覺知時,方知自己已死,所以死亡過程中無諸苦患。第三種,修得禪定者及證悟菩薩之死:此諸證悟菩薩悟後若未生起所知障中的異生性,未因性障深重而造誹謗師長、破壞正法等惡業,或無往世業緣成熟者,則死時無有惡境現前,正死位中無諸苦患,猶如睡覺一樣,並無痛苦之事發生。若證悟菩薩復於死前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前復又積極度眾以及精勤斷除煩惱的結果,於死亡時,猶如睡覺一般,待中陰身成就,覺知心才現起,遙見阿彌陀佛、 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與諸聖眾迎接, 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此身是指中陰身), 觀世音菩薩以金剛台迎接,自見其身(中陰身)坐上金剛台,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於西方極樂世界,聞 阿彌陀佛說法而悟得無生法忍,位階初地或諸地,如《觀無量壽佛經》所說。第四種,造諸惡業罪不及地獄者之死:死前及正死位方有四大分離之種種痛苦,是其所必須承受之果報故,死後有中陰身。第五種,謗佛、謗法、謗僧或將諸外道法引入佛法之死:死前受諸痛苦,然後極重悶絕,故正死位完全無知(若已被麻醉藥控制而無覺知,直接進入死亡過程者,則死亡過程中無痛苦而直接捨報),待至覺知心現前時,已在地獄中化生受苦,不經中陰階段,故一般造作地獄惡業的人死前都會受苦;但在正死位中意識心已經斷滅,故無所謂地水火風四大分離種種痛苦,只有死前受諸痛苦。
綜合上面所說,除往生無色界者,以及於地獄化生者外,其餘四種,於第八識捨身一分時,在亡者身旁隨即成就中陰身一分;第八識捨身五分時,中陰身即成就五分;乃至第八識捨身十分,中陰身成就十分;此中第八識移轉至中陰身的過程,如秤兩頭,低昂時等。也就是說,第八識一分一分的捨報,漸漸移轉到中陰身,待第八識完全移轉到中陰身裏,就完全捨報了,這時屍體已無第八識持身,這樣才叫做死透、死盡,正死位就過去了。待亡者完全死透而中陰身成就時,中陰身又隨即具足八個識。其中意識延續生前的意識而有,仍然以生前的五色根所具有的微細四大為緣,而在中陰身顯現,仍然可以接觸外五塵,所以中陰身的意識是通生前這一世的。意根隨著第八識而移轉在中陰身中,仍然是生前的意根,所以完全依照往昔的習氣而運作。這個中陰身是第八識執取生前色身的四大變現而成的,屬於微細的色身,不屬於生前粗重的色身。由此可知,一般世俗人所認知的靈魂,有形有色而且能言語表示,這其實是中陰身,在中陰身仍然是八個識具足,所以世俗所說的靈魂並非如證嚴法師單指的意識心,更不是某些人所說的「靈魂就是第八識」。證嚴法師身為佛門法師,又自居為地上菩薩,竟然連靈魂中陰身也不懂,竟然說為意識心,令人不能不覺得:她把佛法世俗化、淺化得太嚴重了。
此中陰身,世俗人稱為靈魂或者神識(這裡所說的神識是一般世俗人認知的中陰身,不是佛在阿含解脫道原始佛法經典所說的「神識」――第八識),是由意根作意,而由第八識執持死前色身微細四大物質所形成,亦名意生身,由意根之意而從如來藏心體中出生的緣故。又因為中陰身色身是微細物質的緣故,沒有人類粗重四大所成色身,一般肉眼無法得見,唯有天眼(或陰陽眼)者可見,如契經說。又中陰身沒有人類複雜的五勝義根可以思維,雖有記憶,然純粹依照意根習氣而行。又此中陰身需要微細物質來維繫色身,需以食物香氣為食,故中陰身又名尋香。若中陰身沒有香氣來長養,此中陰身隨即死亡。若有食物香氣長養,得以維持微細色身;待第六天,中陰身開始衰敗,最遲第七天就會死亡。每一次的中陰身最多只有七天的生命,最多可以有七次中陰身出生,越是後生的中陰身,功能越差,福德越薄;最遲者七七四十九天必定往生,過後就不再有中陰身出生了,所以不造惡業的人,在最後的第七個七天過完之後就一定會隨善業中的最下劣果報而往生,已不能有所選擇了。
因為中陰身是在死、生二有中間所生的,所以又名中有身,此如《瑜伽師地論》卷一及《俱舍論》卷八所說。而中陰身最多七次的出生過程中,以第一次往生福報最好,越後面往生則福報越差。又此中陰身小有眼通,因異熟果報的緣故,得見有緣父母和合,而自以為與父親或母親和合,為彼境界所拘束而入母胎,執取父精母血所成之胚胎為自己,便受後有。若七天中不得往生之緣,此中陰身即死,復生另一中陰身,等候下一個因緣而往生。
當中陰身投胎為人時,必因自己的貪、瞋、癡而受生,何以故?當凡夫中陰身得見有緣父母和合時,心中即起顛倒想,而不知彼為來世父母。若應往生為男子時,即於來世母親起淫貪想,欲與來世母親和合,而對來世父親起瞋想;若應往生為女子時,則於來世父親起淫貪想,欲與來世父親和合,而對來世母親起瞋想。有淫貪、瞋心故,必定與愚癡無明相應。因為無明的關係,為彼境所執而入胎、住胎、出胎,此名不正知入胎、不正知住胎,不正知出胎。而乘願再來的證悟菩薩,不同於一般凡夫,於彼境而不起淫貪、瞋心及無明而入胎,此名正知入胎。一但入胎以後,中陰身隨滅,前六識斷已,僅剩第七識末那及第八識在受精卵中。若此菩薩有四禪八定及無生法忍,則由定力而生意生身,能於住胎時或入眠熟位中,或以意生身出遊在外,意不顛倒,名為正知住胎;若此菩薩無四禪八定及無生法忍果,一旦入胎,意識即滅而無所知,名為不正知住胎。既然不正知住胎,就更別說能夠正知出胎了。
從以上正理得知,這個中陰身(靈魂)若無香氣長養,此中陰身必定中夭。因中夭緣故,意識必定斷滅,須待另一個中陰身出現後,意識心及見聞覺知性才復出現。又此中陰身投胎後,中陰身隨即永滅不現,前六識必定斷滅,意識已斷滅而不存在,僅餘第七識意根及第八識在受精卵中。綜合上面可知,意識於正死位及中陰身投胎後都會斷滅,非是常住的法;所以意識本身是有生滅的,非是不生滅的,不像第八識在此二位仍然運作不輟,才是常住法,因此證嚴法師說:「意識卻是不滅的」,完全是不如實語,有以下過失存在:

一者完全違背世間醫學正理。若如證嚴法師所說意識就是靈魂,而靈魂正是中陰身,這樣一來,中陰身意識投胎後,受精卵本身應該就有見聞覺知心了;因為意識將仍然繼續存在著,意識若存在,就一定會有見聞覺知。可是所有的醫學都證明,受精卵發育最少要到四、五個月,才會具有五色根的雛形功能;一般約六個月左右,五根具足了,意識因為意根、法塵相接觸的緣故才能比較具足的現行,才有比較可用的見聞覺知性出現,而非一受精以後就有意識、就有見聞覺知了。所以證嚴法師說意識就是靈魂的說法,太荒唐了!
又意識僅有一世,不能去至來世,只有 佛所說的意根與第八識如來藏才能去至未來世,能夠貫穿三世因果。何以故?今世五色根發育少分具足時,今世的全新意識才能現行,見聞覺知才能出現。而今世的意識是一個全新的意識,與過去世意識完全不同。今世意識的現行是因為中陰身投胎後,藉著父精母血及四大為緣,於五、六個月左右,五扶塵根、五勝義根發育少分具足後,能夠接觸外五塵而變現內六塵相分,意根欲了知內六塵相分境,而由第八識流注意識種子,才有今世的意識出現,迥異過去世的意識,因此今生的意識是今生的五扶塵根、五勝義根具足後才出生的。若如證嚴法師所說「意識卻是不滅的」,當意識心從過去世來到今世時,應該於受精卵的時候,就有意識了,就有見聞覺知性了;乃至在受精卵的時候,就應該都記得過去世所有的事情,也包括過去無量世種種語言、文字、知識、技術等等,不須經過出生後的長時間學習才能了知。可是事實卻不然,今世不僅忘記過去無量世所學過的語言、文字、知識、技術等等事情,而且今世還得從頭開始牙牙學語、蹣跚學步,還要熏習種種世間語言、文字、知識、技術等法,才能在今世很順利的運作與生活。因此意識都是僅有一世,都是今世所生,不能由過去世來至今世。同理,今世的意識也不能去至來世,何以故?過去世的意識是由過去世五勝義根接觸外境而有的,迥異今世的意識故。同樣的道理,未來世的意識是由未來的五扶塵根、五勝義根具足後,接觸外境而有的,迥異今世的意識故。由此可知,意識心不是不滅的,所以證嚴法師的說法,處處漏洞、處處乖違教義與理證,不但還是凡夫之人,連佛門凡夫所知道的「意識是生滅法」的知見,她都還不具足。
佛弟子們都知道,佛法包括世間法及出世間法,因此說法時要經得起世間法的考驗,可是現見證嚴法師所說的佛法,不僅違背了世尊的開示,也違背世間醫學常識上的正理。既然連粗淺的世間醫學常識正理都違背了,證嚴法師又如何證成自己的說法「意識(靈魂)卻是不滅的」是正確的?由此可知,證嚴法師連世間法都說錯了,又有何資格能夠說甚深的了義法呢?所以正光說證嚴法師不懂世間法及佛法,真的一點也沒有冤枉她。
二者,證嚴法師的說法完全違背 世尊的開示。 佛在《大寶積經》卷五十五說過,意識心是在受精二十八週後才出現的,經云:「二十八七日〔即二十八週〕處母胎時,生於八種顛倒之想,何等為八?一乘騎想、二樓閣想、三床榻想、四泉流想、五池沼想、六者河想、七者園想、八者苑想,是故名為八種之想。」(CBETA, T11, no. 310, p. 324, c4-7),語譯如下:「在受精卵受精以及處於母胎第二十八週以後,嬰兒生起八種妄想。那八種妄想呢?就是乘騎想、樓閣想、床榻想、泉流想、池沼想、河想、園想、苑想,故稱為八種想。」吾人智慧淺薄,無法像 佛一樣有廣大勝妙的智慧,能夠究竟了知八種妄想內容如何,因此暫且不談八種妄想內容為何,只談「想」就好了。在大乘唯識學上,以及阿含解脫道中,同樣都說:想即是了知,了知就是意識現行後但仍未生起語言文字時的分別性。由此可知,嬰兒在母胎發育到二十八週左右,因五根雛形具足了,連同攜第八識投胎的意根,已經六根具足了,能接觸母體所傳達的母體聲音等外五塵,由第八識變現出內六塵相分。有內六塵相分,就有見分六識的出現,謂眼識乃至意識。因為意識現行的緣故,「想」就出現了。「想」出現了,了知也就完成了。若如證嚴法師所說:「意識卻是不滅的」,吾人應該在一受精以後的初入胎位中,意識就應該現行了,就應該有見聞覺知性了,就能了知了。可是事實卻不然,醫學已證明,須待受精卵發育到二十八週左右,五根具足,意識因意根、法塵相接觸後才能現行,才能完成了別,在在都已證明二千五百多年以前,世尊在沒有任何科學儀器證明下,依照一切種智之智慧說出完全符合現今科學的開示,真是不可思議啊!由此可知,證嚴法師認為「意識卻是不滅的」,意識是常住法,完全違背 世尊在《大寶積經》開示的二十八週後意識才出現的聖教。
由上面分析,結論如下:證嚴法師堅持意識心就是常住不壞心,卻不知道這個意識心在眠熟等五位中都會斷滅,而且還錯認靈魂、世俗人所說的神識就是意識心,不僅違背世間的世俗常識正理,也違背佛在出世間法中開示的聖教量。由於俱違世間及出世間正理,導致證嚴法師整個佛法修證偏向常見外道見,並以此常見外道見引入佛門中而誤導佛門四眾,未來果報難可思議,再回頭已經是一百大劫以後的事了。像這樣攸關自己法身慧命的出生、誤導佛門四眾的重罪,證嚴法師豈可不顧自身未來世的異熟果報,而繼續堅持「意識卻是不滅的」?若真的如此,真是 佛說愚癡無智的可憐愍的眾生啊!(待續)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第28期目次2

arrow
arrow

    身外之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