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79.png

                                                                                        肆、新版晚課—以護持賢劫千佛為職志

                                       一、結構及說明

                                         (一)增加香讚:〈佛寶讚〉

      蓮池祩宏《雲棲法彙》、《諸經日誦集要》的晚課皆無 香讚,直接起誦《佛說阿彌陀經》。然而集眾理應以香為信 使恭請 如來,此是法界規矩,因此晚課應增加香讚。 香讚無分大小,主要是依場合、時機來使用。早課以 〈戒定真香〉為香讚,是以學子的戒、定、解脫等功德馨香 為信恭請 如來,並開啟自己今日的精進修行。

      晚課以〈佛寶讚〉為香讚(「佛寶讚無窮,塵劫前證大雄, 常住寂光悲心隆,垂迹度群萌,為說機理雙契法,震發九界瞶聾,靈 山一會願相逢,受記振宗風,靈山一會願相逢,受記振宗風」),著 眼於大乘佛子的願行是踵隨當年 佛陀破斥邪謬而將正法傳 遍各地,自己也要在這世界續佛法脈、提振 如來的宗風, 破斥外道密宗喇嘛教,令世人覺醒、唾棄其婬欲法,並得親 近 如來正法輪,如是將正法傳揚到世界各地;所以不要因為一日已過、身體疲累,心志也跟著懈怠、忘卻自己的願 行,應當勉勵自己負起護法大任,荷擔人間傳法的使命,是 故晚課以〈佛寶讚〉提醒自己當振宗風。 如此,晚課、早課互扣相應,晚課以提醒自身使命,契 合早課之精進成就解脫香,令道場學人心志無退。

                                                                        (二)增加〈讚佛偈〉

      蓮池祩宏《雲棲法彙》、《諸經日誦集要》的晚課皆無 〈讚佛偈〉。然僧眾集會本應讚佛;且香讚之時,佛菩薩既 已慈降,當視 如來親臨,更應讚佛。

      讚佛是法界本儀,如《華嚴經》許多菩薩依次起身讚 佛,暢述 如來無邊無盡功德,恭敬渴仰表露無遺;且讚佛 有無量無邊功德,如《法華經》之開示,以音聲讚佛,未來 必定成就佛道。1 故晚課當多所禮讚。

      又,在此末法萬年,種種橫逆、艱險困厄充滿眼前,未 離胎昧的菩薩勇猛發心一世又一世來此人間,更須祈求 世 尊悲憫攝受佛弟子世世不忘護法本願、世世不忘熏修如來藏 正法。

      故自《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如來真實義功 德章〉敬取偈句,稱歎佛德,並祈 世尊哀憫攝受,護念佛 弟子精進:

           如來妙色身,世間無與等;如來色無盡,智慧亦復然。

           敬禮無邊法,敬禮難思議;此世及後生,願佛常攝受。2

      此典故是勝鬘夫人請求 釋迦牟尼佛示現在前,世尊即 以變化身現於空中,勝鬘夫人及眷屬頂禮 如來之後,以清 淨心讚歎 如來的真實功德:「如來的勝妙色身,三界世間 沒有任何一個有情能與祂相等。眾生無盡,故如來應化身無 盡;攝受眾生無盡,故報身無盡。如來色無盡,如來的八識 心王也恆時存在,智慧無有斷滅的時候。敬禮圓滿實證法身 佛第八識如來藏所含藏無量無邊法的 釋迦牟尼佛,也敬禮一 切難思難議的法身佛第八識如來藏。我願歸依 佛世尊,在此 世及未來的無量生中,願 佛世尊常常攝受我行道不退。」 

                                                                          (三)課誦佛經:可依道場法門而定

      中國五堂功課中的第三堂(晚課的第一堂)是恭誦佛經, 蓮池祩宏《雲棲法彙》及《諸經日誦集要》都是唸誦《佛說 阿彌陀經》,此是求願往生極樂世界的學人所應奉行無輟的 經典,大眾自是隨喜。

      至於發願護持娑婆末法的學人,以及有因緣在此世界得 見 彌勒佛甚至證果的學人,可依願行、因緣之不同,改誦 《心經》,以契合自身願行。且《心經》所示之心—第八 識如來藏,是一切法的根本因、第一因,是佛法一切法門的 總持,因此各道場縱使行門各有偏顯,仍是以如來藏心為根 本依,因此原則上誦此《心經》皆宜無礙。

      至於此界多有非以西方淨土為宗之道場,依其宿願改誦 其他相應自宗之經典亦是相宜,更不列舉。

                                                                            (四)永久剔除〈大懺悔文〉與《蒙山施食》

      佛門現行五堂功課中的最後兩堂是〈大懺悔文〉、《蒙 山施食》。這兩堂功課是晚課的重點,也是清末興慈法師以 來直到現代的流行實作,一直方興未艾。前文已述,天魔波 旬在幕後透過魔眷屬推廣雙修外道法,已是千年來的事實。 〈大懺悔文〉與《蒙山施食》就是宋朝密教外道不動法師撰 編的,以四歸依、男女雙修婬欲法滲入佛門中,欲將佛弟子 轉入密教外道、成為魔眷屬。

      天魔親傳男女雙修婬欲法,目的是終結佛教正法的弘傳 空間。釋迦牟尼佛宣演《楞嚴經》,預先為後世的佛弟子們 架起保護網,以不受密宗喇嘛外道法的荼毒而走入岐途。如 今佛門早課已誦持〈楞嚴咒〉並將維持不輟直至末法結束, 則〈大懺悔文〉與《蒙山施食》更應永久剔除,以利回復佛 教道場清淨本質,延續未來至少數千年。 

     〈大懺悔文〉以其五十三佛併三十五佛作為佛名懺儀來 掩護密教四歸依,且其中五十三佛名懺所依經典之完整性較 為不足(較之於《佛說決定毘尼經》),其中法義辨析以及是否 作為懺儀根本,皆非筆者學力所及,猶待日後賢能校勘判 定。然考量末法學人之需,可依《佛說決定毘尼經》開示的 三十五佛名懺來作為懺儀,即前文註腳所述《三十五佛名清 淨懺儀》幫助學人作懺,且此懺儀應獨立於佛門晚課之外, 不併施行。

      至於調整後的清淨儀軌《新蒙山.悲仰施食》是如理回 歸佛法施食原理,先供佛、後依佛力變食普施有緣眾生;且 依法界準則,供佛應在日光之際(佛教道場沒有日落之後方才供 佛之理),因此將施食儀軌從晚課切割出去,使無交涉,可 附接於午時大供之後,或是獨立於晚課之前的申時施行(即 下午 3 時至 5 時。當知諸佛慈憫、佛力廣大,自能變食普施有緣鬼眾飽 滿歡喜,非必晚上方得受用)。

                                                                                (五)新增〈韋陀護持賢劫千佛讚〉

      蓮池祩宏《雲棲法彙》、《諸經日誦集要》的晚課均無 〈伽藍讚〉。今日佛門晚課唱誦〈伽藍讚〉,應當是後世寺 院為了感念諸天護念、祈佑道場吉祥而增誦的。

     〈伽藍讚〉本來理應在晚課後段方才唱誦,然而賢劫伽 藍諸天之中包含了 韋陀菩薩,而 韋陀菩薩是賢劫千佛的最 後一尊佛—樓至佛,故不應視為法界一般伽藍護法,而須 特別標舉 韋陀菩薩的志行與發願,故須在課誦佛經之後即予禮讚。

      韋陀菩薩及賢劫千佛的宿世因緣,《佛說千佛因緣經》 說為「千梵王」、「千童子」、「千聖王」、「千梵志」、 「千居士」一起修學佛道 3 ,《大寶積經》卷 9〈密迹金剛 力士會 第 3 之 2〉說為轉輪王之千王子 4 ,《悲華經》則開 示:韋陀菩薩久遠以前是持力捷疾菩薩,是 寶海梵志(釋迦 牟尼佛的前身)勸化的千名梵志之一,當諸梵志於 寶藏如來 前發下賢劫成佛的大願並獲得授記之後,寶海梵志也勸化持 力捷疾菩薩發願成佛。持力捷疾菩薩所發的十大願是:5

      願護持賢劫每一尊佛成佛之後,我方成佛;願在諸佛成 佛之初奉施飲食,在諸佛示現入滅之後收取舍利;願在每尊 佛的末法時期護持正法令不斷絕,燃正法燈;諸佛的聲聞弟 子中,凡對諸佛瞋恚、破法壞僧、誹謗賢聖、毀壞正法、作 惡逆罪者,願我成佛時都令他們出離生死、得證無畏涅槃; 願我成佛滅度之後,齒舍利、骨舍利都示現為化佛,繼續教 化眾生……等。

      持力捷疾菩薩的大願是護持千佛,更救護千佛座下那些 毀謗三寶的聲聞弟子(教化他們令入涅槃),護持千佛入滅之 後的末法(令正法不斷絕),滅除賢劫中的五濁(劫濁、見濁、 煩惱濁、眾生濁、命濁皆令滅無餘),乃至自己成佛入滅之後的 齒舍利、骨舍利都成化佛(以繼續教化眾生)……等。換言 之,千佛以賢劫的前半劫教化眾生,樓至佛再以後半劫教化 眾生,令眾生在一半的賢劫這麼長的時間中,自省、規範、 改正自己的心行,有機會在道業上大躍進。

      因此,韋陀菩薩依此本願示現為金剛力士,隱身於賢劫 千佛之後、護衛諸佛,更秉宏深誓願,護念佛門四眾安心學 佛、護法。我等佛弟子當深感念 韋陀菩薩,也應發起廣大 心志,不惜身命,跟隨 韋陀菩薩一同護持賢劫千佛。

      故依《悲華經》演述持力捷疾菩薩之經文,敬易為八句 偈〈韋陀護持賢劫千佛讚〉:

          善賢大劫千佛尊,大悲出世宣三乘;

          最末獅吼樓至佛,韋陀菩薩持大願。

          於半賢劫力護持,密跡事奉千世尊,

          末法燃燈令不絕,不惜身命報佛恩。

                                                                               (六)新增〈四宏誓願〉

      歷代晚課版並無〈四宏誓願〉,推斷這是由於晚課強調 淨土意涵,以期萬一此生道業未成,求生淨土最為穩當,故 皆略過不唱。 

      然放眼當今佛教道場,大多以大乘菩薩乘為依,而菩薩 是以三大阿僧祇劫力行成佛之道的精進學人,也以利益眾生 為最終目標,在此長路過程中,容易中途乏力,是故每日晚 課當以〈四宏誓願〉令憶本願,不忘初衷;又,晚課是一日 道業的總收攝,若不發此四宏誓願,即一日功課未竟。如此 自我勉勵日日精勤不懈,方是大乘道場佛弟子之行所應行。

                                                                                (七)沿用〈警眾偈〉

     〈警眾偈〉傳習已久,大眾耳熟能詳;此偈見於《諸經 日誦集要》,未見於蓮池祩宏《雲棲法彙》。

      此偈的前四句出自《法句經》6 ,後四句經查 CBETA 《中華電子佛典》最早出現於唐朝 7 。此偈當是為了幫助佛 門大眾精進,警惕思惟解脫要義:色身衰敗,有老死之患; 耽著五欲,終必壽命無常,有何是處?

      如此日日惕勵自己勿隨五欲業力,懈怠於佛菩提道: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八)〈迴向偈〉

      成佛之道三大阿僧祇劫,因地理當不斷迴向發願。此 〈迴向偈〉(「晚課功德殊勝行」至「摩訶般若波羅蜜」)總結一 日諸行,祈願苦海眾生得脫苦輪,速往無量清淨光佛剎,歸 依 如來、修學般若波羅蜜智慧。此如早課,茲不贅述。最 後以禮佛三拜收攝完成。

                                                                                 (九)禮祖

      佛門道場逢遇自宗祖師大德紀念日,即行禮祖,此如早 課。此禮祖行儀,接在〈迴向偈〉之後、禮佛三拜之前。

                                                                                  (十)晚課之其他注意事項

      晚課注意事項大致同於早課。晚課時間最遲宜在晚上 5 點到 6 點之間施行,儘量控制在三十分鐘之內完成。(至於 舉辦禪三時,可配合流程,隨宜融通。)

      二、晚課實施例(謹供參考)

           甲、〈佛寶讚〉

                佛寶讚無窮,塵劫前證大雄,

            常住寂光悲心隆,垂迹度群萌,

            為說機理雙契法,震發九界瞶聾,

            靈山一會願相逢,受記振宗風,

            靈山一會願相逢,受記振宗風。 

                   乙、〈讚佛偈〉

             如來妙色身,世間無與等; 如來色無盡,智慧亦復然。 敬禮無邊法,敬禮難思議; 此世及後生,願佛常攝受。

                   丙、《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遍或三遍)8

                 (一)、南無常住十方佛 南無常住十方法 南無常住十方僧

           (二)、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賢劫千佛尊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法雲舍利弗菩薩

           (三)、《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薩婆訶(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三稱) 9

                    丁、〈韋陀護持賢劫千佛讚〉

                   善賢大劫千佛尊,大悲出世宣三乘;

             最末獅吼樓至佛,韋陀菩薩持大願。

             於半賢劫力護持,密跡事奉千世尊,

             末法燃燈令不絕,不惜身命報佛恩。 

            戊、〈四宏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己、〈三自歸〉

             自歸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歸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歸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庚、〈警眾偈〉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辛、〈迴向偈〉

             晚課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特、禮祖(禪三每日)

              (每句之後,以莊嚴鐘鼓代替「一拜」) 

             頂禮西天東土歷代祖師

             頂禮東山法脈開悟祖師菩薩摩訶薩

             頂禮 克勤圜悟菩薩摩訶薩

             頂禮導師 平實菩薩摩訶薩

              (導師吩咐:應俟平實轉世 後方可行之。此處唯留字句以示尊師重道之理)

            壬、禮佛三拜

            伍、略述淨土行門道場之早晚課

              (含實施例敬供參酌)

      淨土行門以念佛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根本行持,是這 娑婆世界最簡要的修持法門(亦可求生諸方淨土,如東方琉璃光淨 土,然整體來說以極樂淨土最容易往生)。也由於稱念佛號簡要易 持的緣故,到了末法滅盡、諸經化滅之後,便成為眾生脫離 生死的唯一依靠,是本師 釋迦牟尼佛留給此界眾生最後的 救度法門。

      從廬山慧遠兄弟結社以來,淨土法門一直在華夏社會廣 為流傳,故有「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之讚(觀世音菩 薩本是西方三聖之一,在此亦攝受念佛人往生極樂世界)。是故淨土 道場的早晚課著重在念佛往生的信願行,相對於一般大乘道 場的早晚課來說,簡略了許多。以下略作說明,敬供現在、 當來淨土道場參酌:

            一、淨土法門道場早晚課之結構及說明

      各道場所行的法門不同,所持的行願便隨之不同,早晚 課自然也各依性質而有所調整。中國自古盛行淨土法門,而 且一般大乘菩薩道場求生極樂淨土者亦大有人在,故在此處 略述淨土早晚課之結構,祈對現代及後世學人有所利益。

           (一)香讚:〈爐香讚〉

      淨土法門以 阿彌陀佛為歸仰,深信 彌陀如來攝取不捨 念佛人。念佛人秉持至誠心念念歸仰極樂(淨土法門中更說至 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如此具足三心者,得上品上生)10,於早 晚課的集眾場合以香讚恭請西方三聖有如親臨,以深切之心 恭承 阿彌陀佛,渴仰救度往生,親承佛足,是故早晚課皆 以〈爐香讚〉起讚。

           (二)〈讚佛偈〉(早課酌行,晚課略之)

      如來親臨之後,依常規,大眾本應讚佛,然淨土行門畢 竟是以念佛為要旨,故可自行斟酌早課是否唱誦〈讚佛 偈〉,以應合淨土普遍攝受有情之廣大因緣;至於晚課則可 略之。

      若選擇讚佛,可唱誦中國最廣為流傳的〈阿彌陀佛讚 偈〉:「阿彌陀佛身金色……九品咸令登彼岸」。此偈淺 顯易懂,生動描繪了 阿彌陀佛的百福莊嚴,凡是誦者無不 起念嚮往、生信仰心。然若以其他讚歎 阿彌陀佛的偈頌作 為〈讚佛偈〉,亦為隨喜。

            (三)〈楞嚴咒〉(可隨道場斟酌早課是否誦咒)

      淨土法門攝屬大乘,本宜依 釋迦牟尼佛之開示,坐道 場者皆應誦持〈楞嚴咒〉直至末法滅盡。然淨土法門的特質 既是一向專重仰仗 阿彌陀佛之大悲願力,便無須強調以此 界正法久住為念,是故淨土道場可自行斟酌是否同一般大乘 道場早課一樣課誦〈楞嚴咒〉。

            (四)《佛說阿彌陀經》(早課應誦,晚課略之)

      早晚課皆應至少誦一部經,親炙佛語開示,故淨土道場 早課也應誦唸佛經。《佛說阿彌陀經》宣說了極樂世界的殊 勝、阿彌陀佛的大願、往生極樂的方法,具有增上、穩固學 人信願的莫大功用,是 如來無問自說、勸慰此界五濁眾生往生極樂的最重要經典。經文簡要易懂,極具攝受力,是故 早課唸誦《佛說阿彌陀經》。至於晚課,可以念佛為要,不 須誦唸佛經。

      又,一般接在《佛說阿彌陀經》後面的〈拔一切業障根 本得生淨土陀羅尼〉(又名〈往生淨土神咒〉),主要作用是勸 請往生,這在經典中既已詳細宣演,便無須再誦此咒。 誦經之後,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聖號三稱。

             (五)〈龍舒淨土文〉之「慈雲懺主淨土發願文」 (早晚課應誦)

      在〈龍舒淨土文〉中,慈雲遵式法師(世稱慈雲懺主)所 作的淨土發願文 11 流傳甚廣,是一般念佛人皆能朗朗上口 的重要發願文。此文是結願往生西方 阿彌陀佛極樂淨土, 文辭彰顯 阿彌陀佛本願,切願求生;因此,淨土道場早 課、晚課當誦此發願文,以助學人念茲在茲,增長信心。此 處沿用一般潤色行文版本:

      弟子○○○

      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 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 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 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 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若 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 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持金臺,來迎接我,於 一念頃,生極樂國;華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 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 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六)〈四宏誓願〉(早課酌行,晚課略之)

      念佛人投入 彌陀大願海,依 阿彌陀佛的廣大加持力, 無有不次第邁向成佛之道者。往生淨土的學人仍是以成佛為 終極目標,因此「四宏誓願」本來就與淨土行願相契合。然 而為攝受此界上中下根器的念佛人,便不特別標舉「四宏誓 願」(不令有人於此時此刻生起煩惱),而且學人只要往生極 樂,自然就會恪行「四宏誓願」。因此,淨土道場早課可斟 酌是否唱誦〈四宏誓願〉;晚課則以念佛為要,可略之。

               (七)〈警眾偈〉(早課略之,晚課應誦)

      生老病死是現象界無法避免的事實,此界無常、苦多 樂少,念佛人為度生死,以殷重心求願往生。淨土道場早課已以誦經親聞佛語開示而自勵,晚課則應亦以「命亦隨 減」警惕。

      誦偈之後,稱念 阿彌陀佛聖號,次數可隨道場行之。 

               (八)〈韋陀讚〉或〈伽藍讚〉(早課略之,晚課酌行)

      一切佛門寺院道場皆受 韋陀尊天菩薩摩訶薩護持(密宗 喇嘛教之外道道場則非正法菩薩摩訶薩護持,而多與世間食肉婬欲兇惡 鬼神相應,非清淨地),淨土道場亦然,因此可誦〈韋陀讚〉 或〈伽藍讚〉感謝 韋陀菩薩及伽藍諸眾護念的恩德,惟不 特別對淨土學人強調〈韋陀讚〉的 韋陀菩薩是賢劫未來 佛。淨土法門貴在易行,早課既已唸誦《佛說阿彌陀經》, 此讚偈可略過;至於晚課,則可斟酌是否唱誦。

                (九)〈迴向偈〉(早課、晚課酌行)

     〈迴向偈〉的內容是勸慰學人、眾生往生極樂淨土,本 與淨土道場學人之終日迴向發願心相契,故道場可自行斟酌 是否唱誦。

                (十)無禮祖之儀

      淨土行門以 阿彌陀佛為依歸之故,歷史上雖然有許多 倡導念佛的祖師,然多落在六識心而未能契入實相念佛,不 證大乘真如;且今人所說的淨土祖師次第,是後人景仰諸位 推弘淨土法師而依生年順序編定為第幾祖、第幾祖,然實無 歷史真正傳承次第可說。 

      淨土法門既是普應群機,唸佛、憶佛、觀佛、體究念 佛、實相念佛,攝受極廣,不同於其他法門,便無須也以宗 門、教門之傳承為尚,自無禮祖之儀。

      且淨土道場學人一心歸仰 阿彌陀佛,念念至禮西方三 聖,故無須如一般道場每逢朔望(初一、十五)行禮祖之儀。

                 (十一)相關事項

      早課原則上不晚於 8 點結束;若有誦唸〈楞嚴咒〉,則 比照一般大乘道場於 5 點前結束。晚課則宜在晚間 6 點前結 束。

      又,大眾唸誦佛號,本有不可思議的功德;以 阿彌陀 佛大願「十念必生」,況且學人日日稱念。故早晚課佛事以 念佛為要。

   (待續) 

1《妙法蓮華經》卷 1〈方便品 第 2〉:「或以歡喜心,歌唄頌佛德, 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大正藏》冊 9,頁 9,上 15-16。

2《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如來真實義功德章 第 1〉:「勝 鬘及眷屬,頭面接足禮,咸以清淨心,歎佛實功德:『如來妙色 身,世間無與等;無比不思議,是故今敬禮。如來色無盡,智慧亦 復然;一切法常住,是故我歸依。降伏心過惡,及與身四種;已到 難伏地,是故禮法王。知一切爾焰,智慧身自在;攝持一切法,是 故今敬禮。敬禮過稱量,敬禮無譬類,敬禮無邊法,敬禮難思議。 哀愍覆護我,令法種增長;此世及後生,願佛常攝受。』」《大正 藏》冊 12,頁 217,上 22-中 6。

3《大正藏》冊 14,頁 65,下 23-頁 72,上 27。

4「其時諸子,此賢劫中千佛興者是也。從拘留孫為始作佛,至樓由, 竟千佛也。」《大正藏》冊 11,頁 52,下 27-29。

5 韋陀菩薩,在《悲華經》名為持力捷疾、火淨藥王,《大乘悲分陀利 經》異譯為持大力童子、無垢明藥王。持力捷疾發願於賢劫最後成 佛,受記 樓至佛。持力捷疾菩薩向 寶藏如來所發的成佛之願,請參 閱:《悲華經》卷 6〈諸菩薩本授記品 第 4 之 4〉,《大正藏》冊 3,頁 202,下 6-頁 203,中 27。 

6 《法句經》卷上〈無常品 第 1〉:「是日已過,命則隨減,如少水 魚,斯有何樂?老則色衰,所病自壞,形敗腐朽,命終自然。是身 何用?恒漏臭處,為病所困,有老死患。嗜欲自恣,非法是增,不 見聞變,壽命無常。非有子恃,亦非父兄,為死所迫,無親可 怙。」《大正藏》冊 4,頁 559,上 26-中 3。

7《圓覺經道場修證儀》卷 2:「眾等當勤精進,如救頭燃,當念無常 苦空,謹慎勿放逸。」《新纂卍續藏》冊 74,頁 385,下 3。 

8 本會配合禪三流程時,可彈性調整次數。

9 詳如早課實施例之註腳。 

10《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佛告阿難及韋提希:『凡生西方有九品 人。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 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 國。』」《大正藏》冊 12,頁 344,下 9-13。 此三心: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在於至誠信受念佛必可往生極 樂世界,凡有重罪則發露無所隱藏、懺悔滅罪;深心切願日常所行在 於攝心體念佛意,終日所行皆以西方極樂世界為前導;凡有所作一切 功德、福德,咸皆迴向自己生極樂世界。 如此老實念佛人,雖不能盡除貪瞋癡,必能無有慢心,常生慚愧;總 以此界眾生剛愎自用,個性剛強難化,但有慢心,則此三心必難具 足,且會為自己帶來許多惡習相應的雜染,乃至無法往生淨土。 又,真實念佛人體念佛意,當懇切信受契合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 願—攝受廣大眾生的恢宏願力,自己至誠發起這成佛的願力;又當 如上品中生者,若能熏聞信受理解諸佛所說的大乘第一義諦—第八 識阿賴耶識如來藏妙理,如此三心則方真能契合理事,品位增上。祝 願此界一切念佛人道業增上。

11《龍舒增廣淨土文》卷 12:「我弟子某甲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 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經十念頃,為 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 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我今自憶,此生已 來不造逆罪,不謗大乘,願此十念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 眾罪消滅,淨因增長,若臨欲命終,自知時至,身不病苦,心無貪 戀,心不倒散,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 生極樂國,華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大正藏》冊 47,頁 287,下 19-頁 288,上 1。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179期目次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身外之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