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75.jpg

    或有學人希望剔除四歸依的文句便可繼續流通《八十八佛洪名寶懺》,然而必須考量的是,這可能會導致各流通版本仍然有密教四歸依的版本混雜其中、魚目混珠,以致有人繼續受到密教矇騙而終日行四歸依;所以,應當徹底廢棄這根源自密教不動邪師編纂的〈大懺悔文〉之《八十八佛洪名寶懺》。

    下文先分析五十三佛、三十五佛,再提出可行之法。

    先略說五十三佛:

    五十三尊過去佛的名號主要出現在兩部經典:《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和《占察善惡業報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以藥王、藥上菩薩宣說了二首咒語而被藏經編輯者歸類在密教部;依筆者初步觀察,這部經雖以兩位大菩薩為經名,然實際是以此二咒語為根本,以修持此二咒語作為稱名、禮敬諸佛的前提,但經文似乎未見明確闡釋解說此二核心咒語的義理,或從此二咒作延伸闡釋。又,這部經雖提及當行懺悔法 1 、五十三佛一一名號 2 ,然卻未見具體的懺悔文(或懺悔偈),也未見懺悔法的具體開示,從完整性來說較《佛說決定毗尼經》略顯不足。又,這部經不乏大乘法義文字 3 ,亦有禮佛次序「十方佛、過去七佛、過去五十三佛、賢劫千佛、三十五佛、十方無量一切諸佛」可展現大乘義理 4 ,然若欲對這部經的全體法義、咒文內涵以及根據譯者所譯諸經,來對此經作出簡別,良非一時可定,亦非筆者此時學力之所能及,猶待未來賢能詳審定奪;或俟未來《正覺藏》編輯時,針對每一部經論作出詳盡校勘與解說,屆時大眾便可分曉。

    至於《占察善惡業報經》,此經有懺悔文,也有完整的懺儀結構;其中雖見「五十三佛」此詞 5 ,但並無一一諸佛的名號,且實際禮敬的次序是「三時稱名,一心敬禮過去七佛及五十三佛」,再向十方起念「遍禮一切諸佛所有色身、舍利、形像、浮圖、廟塔、一切佛事」、再「總禮十方三世所有諸佛」,起念「遍禮十方一切法藏」、再起念「遍禮十方一切賢聖」,最後再禮「地藏菩薩摩訶薩」6 ,因此整體來說也不是單指「五十三佛」的稱名懺儀,至少還要加上「過去七佛」,且重點是要回到禮敬 地藏菩薩摩訶薩,再進行懺悔文與發 願迴向等儀軌,然後令此身心清淨,得作占法以察明善惡業報因緣。因此,這部經並不是單獨演述五十三佛的稱名禮懺,似乎不適合援引來撰製五十三佛名懺儀。以上略辨,若要論及是否可作五十三佛名之真正懺儀,此非筆者目前學力能置一辭,尚待未來賢能辨析、楷定此一議題為是。

     次略說三十五佛:

    三十五佛是現在佛,聖號出現在《佛說決定毗尼經》(異譯本見《大寶積經》)7 。釋迦牟尼佛在這部經中教導學子如何稱佛名號、懺悔滅罪,且是完整的懺悔法: ① 三歸依,② 稱三十五佛名,③ 懺悔文及懺悔偈, ④ 懺罪功德。(請詳後文註腳)

    世尊教導我們,如果毀犯了五無間罪,應當殷重至誠地向現在十方諸佛世尊懺悔。現在諸佛都在十方為眾說法、廣度有情,當我們至心懺悔己過,十方如來都會感應加被,護念我們滅除罪業;當我們思惟如來功德,且懺悔清淨了,如來就會現前,為說種種法;因為十方諸佛皆依如來藏第八識而成佛,且十方世界有諸世尊常住在世,依佛禮懺即符十方佛意;「如來現前」就是信受自心如來與諸佛法身無二無別,即此領受,就是十方如來相應而「說種種法」。這懺悔對證悟者來說,也可說是實相懺,可現觀自身如來藏不垢不淨,從來無染於世法,真實而如如。此《佛說決定毗尼經》所教導的三十五佛名懺是佛教的懺悔法,依之禮懺即有懺罪功德。

    綜合上述,前有〈大懺悔文〉將過去五十三佛合併現在三十五佛而成為八十八佛,似乎僅是猶如四皈依的作意,欲以此表彰其懺悔法也是超越佛教三乘的,故密宗外道此舉的用意昭然若揭:以《八十八佛洪名寶懺》混淆真正的禮佛懺儀,藉以顯示密教在懺儀上的優越,方便誘引大眾行四歸依,不再信受 佛所說懺法及修學次第,而以密教金剛上師、羅剎夜叉假佛為依止,徹底走上岔路,成為密宗行者及 天魔波旬的眷屬,永離佛道。

    然而後人不察,不僅持誦不動邪師的〈大懺悔文〉,更將「大懺悔文」更名為「八十八佛洪名寶懺」以作獨立拜懺,於是便有此間流通的《八十八佛洪名寶懺》,令佛道階位意旨頓然全失。當知這「三十五佛、五十三佛」本來是各別彰顯佛菩提道的修學次第 8 ,然法界中並無八十八位階,故「八十八佛」名之創立實有重大過失。現在網路有《八十八佛洪名寶懺》版本 9 是根據密教部《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作五十三佛的佛名調整,增加了過去七佛、賢劫千佛;再根據《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加入「過去莊嚴劫千佛」、「未來星宿劫千佛」,最後加上「十方一切諸佛」、「藥王菩薩」、「藥上菩薩」。然如前述,《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占察善惡業報經》皆待高明考校判定,故建議大眾暫不施行五十三佛懺儀。

    惟考量末法時節的現在及後世學人愈形需要有相懺,為利益學子作個人懺儀,在此提出根據《佛說決定毗尼經》教示的完整懺悔法(詳下方註腳)來作懺儀,且建議名為《三十五佛名清淨懺儀》10,除了徹底取代《八十八佛洪名寶懺》(多以〈大懺悔文〉為藍本),也讓大眾能依佛經所示之清淨懺法來除罪悔過;又,此《三十五佛名清淨懺儀》應獨立於佛門晚課之外,不與晚課併行,而另作為學子的個人懺儀。至於許多人喜愛的《八十八佛洪名寶懺》中的〈懺悔文〉,實際上是出自宋朝知禮法師依正見撰著的懺文 11;此懺文內容能令學子發起真實懺悔,故個人作懺時,可不拘形式而單獨持誦此文,至心懺悔自心不善,清淨過往所造眾罪。

    至於〈大懺悔文〉,為了避免大眾繼續受到混淆,不讓密教所編的〈大懺悔文〉(後人更名為《八十八佛洪名寶懺》)留在世間,不令四歸依繼續潛伏在佛門、破壞佛法,大眾應當審慎揀擇出這偽裝成佛法功課、實是毒害眾生的惡法,將此第四堂功課〈大懺悔文〉剔還給密宗喇嘛教,以免佛弟子明知故犯,避免不了未來不可愛果報。

    〈八十八佛名——簡易十二問答釋疑〉

    問:《八十八佛洪名寶懺》除了密教四歸依以外,並無特別不如理,是否真有必要從佛門剔除出去?

    答:世間君子尚且「惡紫之奪朱也」—紫色相似於紅色而混淆了真正的紅色,如是虛偽之相似法應予斷除;這《八十八佛洪名寶懺》也是佛門中的「紫之奪朱」,以相似法來李代桃僵—當知這是居心叵測的密宗不動金剛上師編制懺儀《大懺悔文》(後世依之改名為《八十八佛洪名寶懺》流通於世),很堂皇地在《大懺悔文》中加入「歸依上師」,這是故意在佛教的「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前面加上歸依上師,以蓄意破壞佛弟子對佛法僧三寶的清淨三歸依,密宗金剛邪師的目的在於從根本破壞佛弟子對佛法的深淨信。今天佛門大眾既已大多明白密宗邪惡破壞佛教的本質,就不宜執意將根源於密宗惡意製作的懺儀(本質在破壞佛法)《八十八佛洪名寶懺》繼續收錄在佛門、甚至以為只要將「歸依上師」拿掉就好;這是將惡人編制的懺儀大剌剌地作為佛教清淨懺儀,幫助密宗誤導眾生。如是佛密不分,試問有哪一尊佛會同意這樣和稀泥、以邪代正的作法呢?

    問:既然《八十八佛洪名寶懺》是從這密宗人士不動上師所編纂的《大懺悔文》之懺儀略作調整過來的,是否就不必追究那麼多了? 

    答:須知密宗金剛邪師編制《大懺悔文》的目的是將佛弟子轉易為密教人,這根本作意本身就是有大問題的,便不應再在明知其問題後而仍然放過,以求佛門和諧。自古以來,就有人被誤導進入密宗、被騙財騙色、甚至行男女雙修、死後下墮三塗;今日若不正本清源、除惡務盡,只是為了佛教界圖方便(長久以來唸習慣了)而為此惡意懺法開緣,則後世眾生更難辨別清濁。因此之故,應該一舉將之剔出佛門之外,還給佛教本來清淨面貌。又,目前流通在市面的《八十八佛洪名寶懺》有許多版本,有的仍然維持「歸依金剛上師」等,有的則無,如此難免魚目混珠,混淆眾生正知正見,以致無法脫離密宗的影響、甚至淪墮在魔波旬的魔掌中。因此,即使是有人主張可以重新修訂《八十八佛洪名寶懺》來流通,也仍然無法改變密宗惡意破壞佛門梵行的本質,所以應將之完全剔除於佛門,才是佛門之福。

    問:你們是不是考慮大家會回到不動上師編纂的《大懺悔文》之懺儀,所以才要防微杜漸?

    答:這不是防微杜漸,而是現在進行式,《八十八佛洪名寶懺》本身就是立基在不動邪師的《大懺悔文》,是在佛門四眾中廣為流行的知名懺儀。知名的「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製了許多佛書流通各地,然因顯密不分,因此大量印製的密宗書籍也紊亂世間,所以功過參半。該基金會也印製了不動法師的《大懺悔文》,且可能怕名稱不夠響亮而更名為《八十八佛大懺悔文》,如是與《八十八佛洪名寶懺》合流,又回到密宗本質;如此即是混淆正法,破壞清淨佛法。因此,今日既知《大懺悔文》製作之初就隱含惡意本質,便不當再姑息養奸,而應將不動法師編纂的法本、以及後世衍生出來的相關法本—《大懺悔文》、《八十八佛洪名寶懺》、《八十八佛大懺悔文》等,一舉剔除,徹底杜絕後人顯密不分,令「歸依上師」惡法永遠從佛門中消失。今日佛教界應當清楚揀擇、剔除密宗惡法、惡律儀、惡懺法,勿令相似的惡意懺儀死灰復燃,而遂波旬之心。當知密法就是邪惡的魔波旬親傳的,他惡名昭彰到連此娑婆的其他小世界魔王都極端嫌棄厭惡他。12 因此我們應當遠離一切密法懺儀、相似懺儀;若有人親近、發放此懺儀,應予勸阻。

    問: 坊間《八十八佛洪名寶懺》有許多版本,有人以某版本去擲筊請示 佛菩薩,指示該版本可以唸。

    答:在 平實導師尚未揭露密宗底細,大眾不知密宗不如法;然即使今日大家終於明白了密宗污穢的面貌,但 平實導師並無暇一一詳細說明各類事項,例如盛行於佛門的課誦儀軌,這須花許多時間重新審編,而非指陳其中的密宗不如理之法即可,因此才有現在重新檢視審修一一儀軌而刊載於《正覺電子報》之事。因此,早先有人以《八十八佛洪名寶懺》去請示佛菩薩可否施行,佛菩薩只能就學人當時尚無正法可學的狀況提攜護念,以幫助學人修學佛法。今日我們既已從《八十八佛洪名寶懺》的結構,揀擇出它的起源與密宗惡意破壞佛法的關聯,且也以文字正式說明了這整個懺儀製作的惡意根本,則學人如果現在重新擲筊請示佛菩薩,一定會得到不宜再拜《八十八佛洪名寶懺》的開示,除非他家裡供奉的佛菩薩是由曾經學密的法師或喇嘛舉行安座儀式。且據知有學人拜《八十八佛》時,在拜其中的「三十五佛」感到心特別輕安、清淨。這是為什麼呢?此應是由於「三十五佛」的出處《佛說決定毗尼經》,世尊金口宣說了三十五尊佛的懺悔文、懺悔法、懺悔偈,懺悔的原理及結構清楚、清淨,也就是懺悔的法理是清淨的。

    問:這麼說,這《八十八佛洪名寶懺》應該是有問題;是否可簡要說明這不動金剛上師與密宗有何因緣?

    答:史學家公認,印度在公元八世紀就已經徹底密教化。來自天竺(印度)的不動金剛上師是在宋朝年間(趙宋是公元 960-1279 年,公元十世紀至十三世紀)從西夏來到中國,後來他編纂出《大懺悔文》而成為後來的《八十八佛洪名寶懺》。他名為「金剛上師」,這稱號表示他來自完全密教化的印度、而且是已經成就密教男女雙修灌頂的金剛上師(「金剛」是譬喻男根)。《新續高僧傳》卷一說明了,他是「天竺人」且「顯、密(法)俱徹」(密宗人士都會誇大他們知道佛教的法,亦將佛教稱為顯教,自說密教的法勝過顯教;如此的附佛外道),意即他是印度密教體系正統男女雙修灌頂出身的真正金剛上師,所以他主張歸依金剛上師,這就是不動法師的出處。今日我們既知箇中實情,便應更弦易轍,避免大家繼續實行密宗懺儀。如果還圖方便說大家已經拜習慣(《八十八佛洪名寶懺》)了,所以無所謂,這不但是將清淨懺儀當作兒戲,且更自造不可愛樂之未來苦果。

    問:郭正益老師當初破參前也有禮拜《八十八佛》懺儀,而 且還寫在見道報告中,為何現在卻勸阻大眾作此拜懺呢?

    答:末學(正益)當時不知道密宗底細,只是猶如一般學人一樣單純想在禪三前懺悔,因此作此拜懺。今日既知《八十八佛洪名寶懺》的本質並不如法、而且危害學人甚巨,哪裡還可支持大眾繼續禮拜這《懺法》呢?若佛教界存心為圖方便、除惡未盡,不但違背諸佛菩薩的清淨教誨,且必有後患!既知此懺儀的本質並不如法,便無任何道理再替密宗篤行男女雙修的金剛上師、以及他所編纂的懺儀張眼,以免自身遭受壞人法身慧命的不可愛果報。

    問:這麼說,似乎這不動法師編纂的《八十八洪名寶懺》不合乎佛教的懺儀規矩。是否佛教真正懺儀的編製需有一定的規矩?為何一定要改掉沿習已久的早晚課中的懺儀?

    答:除了上述所說的道理外,佛教的懺儀是有一定的儀軌規矩、法會結構、懺法次第、應行禮法、注意要點等。這在宋·四明知禮、遵式慈雲(慈雲懺主)兩位法師的著作中,都有為我們後人作出清楚的開示與說明,依照這兩位真正的佛教法師所說所行才是實踐真正佛教的懺儀法則;例如普行世間的《大悲懺》就是宋·四明知禮法師編制的,然時日變遷、真義易泯,後人不解懺儀禮法而妄有增刪,本會便依其原來儀本,回復《大悲懺》應有的佛法真確懺儀要旨及精神,還原大乘佛教清淨相貌(回復後《大悲懺法會》非常莊嚴殊勝,法會總時間在今年二月已控制調整在兩小時左右,適合大眾拜懺)。因此,回歸真正佛法真義的懺儀,更能感得 佛菩薩降臨法會,護念加持與會大眾。反之,已知《八十八佛洪名寶懺》本質而仍一心執意奉行,縱使剔除「歸依金剛上師」,則不論是在早晚課、或個人禮懺時,也只有密宗牛鬼蛇神聚集降臨了;這是由於已知密宗真相而仍執意奉行者,必是密宗弟子之魔眷屬,非佛弟子。

    問: 難道我們不能選自己喜歡的佛菩薩、自己來編制懺儀嗎?我想要特別選幾尊比較相應的佛來做拜懺,這樣編制個人懺儀有過失嗎?

    答:密宗外道藐視佛法、隨意編寫我們佛教的懺儀,這類入篡正統的惡行,清淨佛子自是不應苟同。然若想要有自己相應的佛菩薩,可供奉聖像、如法如理為佛菩薩聖像安座之後,早晚禮拜,就可滿足佛弟子恭敬禮拜之心,然亦應與清淨懺儀分開來理解。又,真正有心編纂佛教懺儀者,必須正受三歸五戒、受菩薩戒,秉持戒法,依循 世尊旨意、恭敬經論、以法主楷定為依歸,如是方能符合聖教;如若不然,難免不淨作意、慢心自縱、自行其是,更難免成為魔波旬的俘虜而不自知。

    問:《大悲懺》需要許多梵唄配合,無法自行在家禮懺;《八十八佛洪名寶懺》被剔除,雖然是對的,但學人就沒有可在家中禮拜的個人懺法了。

    答: 《大悲懺》確實較有所限制,不太適合個人拜懺。然無論如何,佛教界一切學人應先遠離密宗、密法、密宗懺法,以免日日背離諸佛菩薩而不自知(若已知而卻執意照舊沿用密宗懺法,必然有未來不可愛的異熟果報,何苦來哉?)。若還是希望有懺法可替代,則本文依《佛說決定毗尼經》開示的簡易懺儀、也就是《三十五佛名清淨懺儀》,即可作為個人實行的清淨拜懺。未來若有因緣,或可依經論編纂一適宜大眾集體拜懺、亦個人拜懺的真正佛教懺儀,並不為難。

    問:提到這「三十五」,我亦不解:為何「八十八」這數字不符合佛菩提道的修學階位?而連帶說這懺題「八十八佛洪名寶懺」也有問題?「三十五」加「五十三」不就是「八十八」嗎?

    答:佛法中的一文、一字、一數、一值,皆有其意義,不是可以隨意相加的。三十五尊佛、五十三尊佛、七尊佛,各有彰顯佛菩提階位的意涵,不是可以隨意作算術相加,成為「35+53=88」而以「八十八佛洪名寶懺」作為懺題。同理,同一部經中前後緊鄰的佛尊數,亦不可隨意自行相加,例如「7+53=60」。當知這些數值本身都已各自詮表彰顯其義圓滿,吾人隨意相加的義理為何?皆成無義也!佛菩提道上,常出現的「三十五尊佛、五十三尊佛、七尊佛」皆有法界之佛菩提道修學上的階位之意涵。如 世尊在《佛說決定毗尼經》開示的「三十五尊佛」名,我們可從法界道理理解這「三十五」的意義是「凡夫、十住、十行、十迴向、第二大阿僧祇劫、第三大阿僧祇劫、等覺、妙覺」,這在諸定義中最為特別;然當知這是「前三十五」,應知尚有「後三十五」:「十住、十行、十迴向、第二大阿僧祇劫、第三大阿僧祇劫、等覺、妙覺、究竟覺」;以「前三十五」的「凡夫位」即是「理即佛」,就是在特別強調眾生有如來藏,以如來藏心即是將來成究竟無上覺的無垢識心體,故列名為首;此「理即佛」亦表示這《佛說決定毗尼經》所說「三十五佛懺」是實相懺(雖凡夫不解,然應如是信受)。「前三十五」是始從「理即佛」,「後三十五」是「究竟即佛」—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顯示前後有別;即此毗尼懺法亦是「前三十五」與「後三十五」之間的關鍵—必須真實履踐 世尊開示的毗尼懺法,這樣才不墮凡夫地。

    又,「五十三尊佛」之「五十三」的意義是「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究竟覺」之佛菩提道階位,此大家很容易理解。又,「七尊佛」的「七」之意義是「習種性位(十住)、性種性位(十行)、道種性位(十迴向)、聖種性位(十地)、等覺、妙覺、究竟覺」之佛菩提道階位。所以這都是佛菩提道的階位顯示,何謂不然?

    問:所謂「這諸佛尊數會切合、提示、闡明菩薩道階位」恐怕只是片面之詞,這經證何在呢?如何以此來訾議這《八十八佛洪名寶懺》的懺題之「八十八佛」呢?

    答:當知大乘第一義諦中,誰允許學人隨心所欲作算術加減?若可如此算數加減, 世尊早已在法會當時就開示了,何必等到後世仍在凡夫位的外道金剛不動邪師、甚至今日的吾人佛弟子來作呢?世尊既沒有教導我們這麼作,當知這就是因為佛法中的一文一字一數一說,皆有其存在法界中的真實義,絕非吾人所以為的只是隨機之說、而無諸佛尊數本身的意義與本質可言。身為凡夫位的佛弟子不知佛法密意,如何可隨意作算術加減,卻不探究諸佛尊數有其佛菩提道階位的含意呢?又如何接受這密宗自創之假佛法「八十八佛」呢?是故吾人應當如理思惟 世尊經中聖意,更當思惟《新版早晚課》一文既是恭呈聖位菩薩 平實菩薩斧正楷定,即是聖言量,故當思惟、會通、信受。

    問:既然如此,《八十八佛洪名寶懺》分成上下兩堂:第一堂拜五十三佛、第二堂拜三十五佛,是否可以呢?這懺題名字改一下、「歸依上師」也予刪除,是否就可通融呢?

    答:從《大懺悔文》(後世依之改編成《八十八佛洪名寶懺》)的結構:(1)四歸依 (2)諸佛名號 (3)懺悔經文及懺悔偈 (4)發願迴向,其中 (1)、(2) 已在上文略作說明,至於 (3)、(4) 都有部分嫁接自密教密續的《瑜伽集要燄口施食儀》,更可見這《大懺悔文》懺儀的編製作意就是想要推廣密宗外道思想。此一根本作意,貫串上述 (1)(2)(3)(4);那麼今日吾人主張只要剔除密教的內容就可以繼續流通《八十八佛》懺儀,要如何向諸佛如來交代呢? 釋迦牟尼世尊開示《佛說決定毗尼經》(三十五佛名)、《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和《占察善惡業報經》(五十三佛名),其性質不同,是故 如來都沒有將 35 佛、53 佛加在一起,我們後人如何可以聽從密教金剛上師的話、擅自加在一起變成八十八佛來禮拜呢?佛法懺儀並非如同兒戲可以像密宗那樣這裡騰挪、那裡騰挪、然後產生一部懺儀。又,兩堂功課本質無別、且內容貼近,則切割為上下兩堂是否有其意義呢?若是為了規避這「八十八」數,當思 釋迦牟尼佛當初開示時就沒有作此算數加法,我們後世佛弟子為何要聽密教不動邪師凡夫知見的話仍舊拜八十八佛呢?

    又,當知新修訂的《早晚課》有各別的數堂功課,每一堂都有其各別的修學上的宗旨(又如《三時繫念》雖分成三部分三個時段,然每個時段之作用修學目的各自有別),因此不宜將《八十八佛洪名寶懺》拆解成上下兩堂、而其本質及功用全然相同,便以為可以就地合法化這密宗懺儀。

    總結,當知天魔波旬要阻撓第三次大乘佛法正教復興,惡念要令此剔除密宗、密法、密教懺儀之大法事功虧一簣;凡是佛弟子皆應思量、徹底與密宗懺儀《大懺悔文》、《八十八佛洪名寶懺》、《八十八佛大懺悔文》切割,改用《佛說決定毗尼經》(三十五佛名)等正經所載的懺儀,不應令此大乘佛教復興未得克盡其功、而留下密宗可以死灰復燃之機會,因為以相似像法取代佛法而流通者因果甚重,不應輕忽!(待續) 

1《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當勤誦上藥王藥上二菩薩呪,亦當敬 禮上十方佛,復當敬禮過去七佛,復當敬禮五十三佛,亦當敬禮賢 劫千佛,復當敬禮三十五佛,然後遍禮十方無量一切諸佛,晝夜六 時心想明利,猶如流水行懺悔法。」《大正藏》冊 20,頁 664,中 1-6。

2《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告言法子過去有佛:名曰普光, 次名普明,次名普靜,……次名金海光(五十),次名山海慧自在通 王,次名大通光,次名一切法常滿王佛。……五十三佛,乃是過去 久遠舊住娑婆世界,成熟眾生而般涅槃。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及餘一 切眾生,得聞是五十三佛名者,是人於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不墮惡 道;若復有人能稱是五十三佛名者,生生之處常得值遇十方諸佛; 若復有人能至心敬禮五十三佛者,除滅四重五逆及謗方等皆悉清 淨。以是諸佛本誓願故,於念念中即得除滅如上諸罪。」《大正 藏》冊 20,頁 663,下 8-頁 664,上 12。 另,淨土行者王日休亦有集諸經典而勘定出五十三佛;然此處限於篇 幅,不多探討。

3《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若欲見藥王菩薩、欲念藥王菩薩者, 當修二種清淨之行:一者,發菩提心,具菩薩戒,威儀不缺。…… 二者,佛滅度後,一切凡夫具煩惱縛,若有欲見藥王菩薩,當修四 法:一者,慈心不殺不犯十惡,常念大乘心不忘失,勤修精進如救 頭然;二者,於師父母四事供養。……三者,深修禪定樂遠離 行……。四者,於身命財一切放捨不生戀著。」《大正藏》冊 20, 頁 663,上 2-18。

4 此處依經文順序,試對 如來意旨略釋如下:1.十方佛:蓋指空間之十 方,以言十方皆有佛,非此土獨有。2.過去七佛:約空間言土,約時 間言劫;說此土九十一劫以來之過去七佛(包括此賢劫已過之四 佛),以明 釋迦如來非此穢土成佛之孤例,以堅弟子發願成未來佛之 信心。3.過去五十三佛:以明此土過去七佛之外,前劫他土亦有諸佛 出世。他土非無過去佛,繼上言此土過去七佛之後,復舉他劫他土之 諸佛,以免「他土前劫無別佛」之想,並教示弟子成佛須歷五十三階 位之密意。4.賢劫千佛:乃是「此劫此土」、「過去、現在、未來」之 諸佛,而重在表現「未來仍有如來出世」之義。因上文十方佛屬現 在,過去七佛與五十三佛都屬過去,而於未來有佛與否尚無開示,故 以此賢劫千佛之理開示之。畢竟賢劫四佛已過(本師 釋迦牟尼佛屬 於過去七佛),未來更有九百九十六尊如來,實乃顯示「過去、現 在、未來」之「三世諸佛」之義,並著重彰顯「未來」,令弟子免於 無佛歸依之憂,是 世尊之大慈。5. 三十五佛:或有密示菩薩三十五 位階之意,前之「過去五十三佛」顯宣「前劫此土諸佛」,或有密宣 「菩薩五十三位階」之意(請參酌後文「三十五佛」之註腳),便不說 過去現在未來。6. 十方無量一切諸佛:總成前行五說,鼓勵一切弟子 於一切有緣如來稱名懺悔,如來前中後說皆善,既教示久學弟子於別 別說中領其深意,亦於大原則上鼓勵初學弟子於一切佛前稱名懺悔。

5《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過去七佛及五十三佛」《大正藏》冊 17,頁 903,下 20。

6《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善男子!欲修懺悔法者,當住靜處,隨 力所能,莊嚴一室。內置佛事及安經法,懸繒幡蓋,求集香華,以 修供養。澡沐身體,及洗衣服,勿令臭穢。於晝日分,在此室內, 三時稱名。一心敬禮過去七佛及五十三佛。次隨十方面,一一總 歸,擬心遍禮一切諸佛所有色身、舍利、形像、浮圖、廟塔、一切 佛事。次復總禮十方三世所有諸佛。又當擬心遍禮十方一切法藏, 次當擬心遍禮十方一切賢聖,然後更別稱名禮我地藏菩薩摩訶 薩。」《大正藏》冊 17,頁 903,下 16-25。

7 東晉燉煌三藏譯《佛說決定毗尼經》:「若有菩薩成就五無間罪, 犯於女人、或犯男子,或故犯、犯塔、犯僧,如是等餘犯,菩薩應 當三十五佛邊,所犯重罪晝夜獨處至心懺悔。懺悔法者:歸依佛、 歸依法、歸依僧。『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金剛不壞佛、……、南無 寶華遊步如來、南無寶蓮華善住娑羅樹王如來。』……」《大正藏》 冊 12,頁 38,下 17-頁 39,上 6。

    異譯有唐朝菩提流志《大寶積經》卷 90〈優波離會 第 24〉:【舍利 弗!若諸菩薩成就五無間罪,犯波羅夷、或犯僧殘戒、犯塔、犯僧 及犯餘罪,菩薩應當於三十五佛前,晝夜獨處殷重懺悔。應自稱 云:「我某甲,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南無釋迦牟尼 佛、……、南無寶蓮花善住娑羅樹王佛」……】《大正藏》冊 11, 頁 515,下 22-頁 516,上 12。  

8 依佛法根本道理,「三十五」含意是「凡夫、十住、十行、十迴向、第 二大阿僧祇劫位、第三大阿僧祇劫位、等覺、妙覺位」;「五十三」則 是「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究竟覺」,如 是圓滿佛果。另,「四十二」代表「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 覺、妙覺」,「十」代表初地至十地(或「十」亦可代表其他階位圓滿,如十住等)。 若如密宗外道將佛經典故編成密續,又如後人隨意合併上述階位數字 變成八十八佛,不但不合乎法界在佛菩提道的菩薩階位次第,而且是 自創佛法,有大過失。

9 例如此版本: http://www.meifotemple.org/uploads/memo/88fohongmingbaochan.pdf 擷取日期:2022 年 4 月 8 日

10 在此簡要說明這《三十五佛名清淨懺儀》的內容,依《佛說決定毗尼 經》為:1. 讚佛偈;2. 三歸依:「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3. 稱三十五佛名:「南無釋迦牟尼佛」至「南無寶蓮華善住娑羅樹王 如來」;4. 懺悔經文(懺悔偈)及懺罪功德:「如是等一切世界, 諸佛世尊常住在世,願諸世尊慈哀念我,若我此生、若我前生,從 無始生死已來,所作眾罪……。『眾罪皆懺悔,諸福盡隨喜,及請佛功德,願成無上智。去來現在佛,於眾生最勝,無量功德海,歸 依合掌禮。』……菩薩若入諸法自在三昧,隨諸眾生種種欲樂,現 種種形而成就之。」《大正藏》冊 12,頁 38,下 21-頁 39,中 13。 5. 最後是〈迴向偈〉:「禮懺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 沈溺諸眾生,親證菩提皆成佛。」

11《四明尊者教行錄》卷 1:「弟子(某甲)至心懺悔,自從無始至于今 日,未識佛時、未聞法時、未遇僧時,不信因果,汩沒死生。動身 口意,無惡不為。遇不善緣,近惡知識;乃至焚燒塔寺,誹謗大 乘,侵損常住,污梵誣僧,犯諸禁戒,作不律儀,十惡五逆輕重罪 愆。身業不善,行殺盜婬。口業不善,妄言、綺語、惡口、兩舌。 意業不善,起貪瞋癡。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 血。自作教他,見聞隨喜。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今日披陳發露懺 悔,惟願三寶同賜哀憐,令我罪根一念霜融,悉皆清淨。」《大正 藏》冊 46,頁 860,下 24-頁 861,上 5。

12《大方等大集經》卷 52〈諸魔得敬信品 第 10〉:「爾時會中,有一 魔王名曰歲星,即起合掌,向諸魔眾而說偈言:『今此瞿曇仙,大 欲欺𣣋𣣋我,分布四天下,一切諸鬼神,與諸四天王,皆悉令護持; 唯除於我等,而不見與分。』爾時會中,復有魔王名那羅延月,舉 手指示魔王波旬而說偈言:『由此波旬故,而不分與我,如是一惡 人,毀滅我等眾。』爾時會中,復有魔王名盧陀弗師吒而說偈言: 『我等今當共,遠棄魔波旬;如是弊波旬,鄙賤極惡法;我等從昔來, 未曾見聞此。我今咸勸請,大師瞿曇仙,真正法寶聚,熾然令久 住,我等當護持,養育令增長。』爾時,魔王波旬見聞諸魔作一朋 黨共平論已,羞慚恥愧。」《大正藏》冊 13,頁 344,中 6-25。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176期目次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身外之物 的頭像
    身外之物

    身外之物的部落格

    身外之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