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信箱[第5期-目次9]--問三、問四
三、凡夫之人一般都是隨業風漂流,散入六道。只是不知善惡境界現前時,是依照什麼順序?是按從小到大所造善惡像錄像帶一樣依次回放,還是按生前善惡哪個業力大,與六道中那一道相應時就去投生?又假設此人念佛求生淨土,依照極惡之人“十念必生”的彌陀大願,是否可以判斷:念佛之淨業大於此人生前所造之惡業?為什麼臨終十念可以轉變地獄報為淨土受生報?
答:隨業飄流受生者,有三種“緣”因而生變化:一為隨業,二為隨重,三為隨念。所造業極重者,譬如謗法、虧損法事、虧損如來、謗賢聖等,舍壽後皆隨業往生地獄,此是最優先者。
若一生中所造惡業大,善業輕者,則先受惡業果報,報完後再受善業果報;反之亦然,先受善業果報,後受惡業果報,是名隨重。
若一生所造善惡業皆不重大者,則隨念往生,由舍壽時之善惡念而往生善道或惡道;亦如造大惡業而未曾謗法謗賢聖者,可隨念佛之淨念而下品往生極樂,是名隨念。
四、建議正覺同修會出版書籍,可保留二成或三成解釋經典、念佛和純粹弘法的書,因為有些讀者無法接受批判的書籍,但是可以從純粹弘法的書籍中得益。
答:正覺同修會出版之書籍,雖多屬法義辨正,然其中含有極多深妙法,學人若非心存排斥者,都可從中獲得極大利益;特別是已悟之人,更可從中大幅度提升自己之智能證量。
關於批註經典之書籍,本曾考慮由同修會發行,但考慮以下因素,故未採行。
一者,批註經典之書籍,少則六、七冊,多則十餘冊,方能批註完畢,絕非二、三冊便可批註完畢;本會並無多餘書架空間可供存放流通。
二者,易令讀者生輕易可得之想,便輕視正法書籍。
三者,前總幹事鄭師兄離去前半年,曾有閒語,謂“同修會發行贈閱書籍太多,太浪費經費了。”有如是想者、如是說者,在此時本會中當亦有之,不可說無如是人,故仍不能採行。
四者,若增加批註經典之書籍,則同修會所發行之書籍必將更為擴大,而且擴大速度將急速提升,經費將增加三倍乃至十倍,非同修會之人力與物力所能負擔,由諸種緣故,不宜由同修會贈閱批註經典之書籍。
五者,佛教界諸大道場(譬如法鼓山、佛光山、慈濟…等)亦因如是考量,大多以書局版發售之方式而流通其書籍,本會規模遠遠不及諸大道場,是故不能超越諸大道場而作此事。
關於念佛法門之書籍,今已有《無相念佛、念佛三昧修學次第、如何契入念佛法門》等書,近日復已洽妥正智出版社以半價售與正覺同修會《淨土聖道》一書,再大量贈閱與佛教界,並將永無止期的繼續流通,可符大德之盼望。 《禪淨圓融》是單冊書,是否仿行,亦在考慮之中,請靜候結果。
閱讀辨正法義之書籍中所說之法義,可以彌補閱讀批註經典時所忽略之重要法義,亦可提示容易步入岐途之處,避免彼等誤入岐途者之謗法及謗賢聖之惡行,其重要性絕對不下於閱讀純批註經典書籍,否則歷代菩薩即不須造論而作種種法義辨正也,諸論都是針對佛門內之外道見而作法義辨正故,能護持正法不被未悟之師所造之論破壞故。若無此等菩薩所造之正論,譬如《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攝大乘論、顯揚聖教論》等,則佛門中之未悟之師,便可大肆破壞佛教正法(以常見、斷見外道法取代正法)是故其重要性不言可喻;不可因為諸論都是作法義辨正故,便排斥之。若佛門弟子都排斥法義辨正,則佛教正法將於不久以後消滅,如古時之天竺佛教被密宗外道法所取代一般,其後果極為嚴重;所以有智之佛弟子等,都應歡喜看待法義辨正風氣之興盛,大家有志一同的辨正法義,才能使佛教正法永續流傳。為了佛教正法永續流傳,為了佛教正法不會被外道見所取代的緣故,為了佛弟子不被佛門內的外道見法師居士所誤導的緣故,請大家支持本會法義辨正之書籍流通。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第5期目次9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