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7)正覺總持咒略釋 -(連載五十一)---張正圜老師

          第二目

    睡眠心所 何謂「睡眠」呢?睡眠即是以昧略為體性,令心識昏沈而失去覺知的一種心所法。《成唯識論》卷七云:「眠謂睡眠,令身不自在,昧略為性,障觀為業。謂睡眠位,身不自在,心極闇劣,一門轉故。昧簡在定,略別寤時,令顯睡眠非無體用。有無心位,假立此名,如餘蓋纏,心相應故。」 1 意思是說,「眠」就是「睡眠」,它能令身體不得自在動轉,昏闇遲鈍就是「眠」的體性,能障礙觀察的能力就是「眠」的業用。這是說在睡眠位中,身體不能隨意自在活動,心極昏闇低劣,只有意根在了別法塵有無巨大變動的緣故。「昧」是簡別並非在定中,如果是在定中就不會是昏昧的狀態;「略」則是簡別並非清醒位,如果是在清醒位就不會是觀察力模糊下劣的狀態;以此簡別來顯示出睡眠並不是沒有體性與作用的。雖然稱睡眠為無心位的一種,但這只是假安立的名稱,因為睡眠就如同其他的蓋障和纏縛,是與心相應的心所法。這意思是說,睡眠與其他的無心位狀況並不相同,因為睡眠是有體性與作用的心所法,就如同五蓋十纏中的其他蓋纏一樣會與心相應,因此才說為「睡眠蓋」、「睡眠纏」。 

    睡眠是不定心所,通善、惡、無記三性,也就是說,適度合宜的睡眠是善性所攝,過度貪著的睡眠屬於不善所攝,非善非不善的睡眠則是無記所攝。因為在睡眠中,色身可以得到休息與修復,所以適度合宜的睡眠是善法。但是過多的睡眠則會產生諸多過患,根據現代醫學研究,長期過度睡眠會對身心健康產生嚴重的影響,例如:身體代謝功能下降、專注力減退、認知功能衰退,還可能增加罹患糖尿病、心臟病和憂鬱症等疾病的風險。佛法中也說不善的「睡眠」是蓋障、纏縛,會覆蓋禪定與智慧的生起,因此, 世尊常教導諸比丘初夜、後夜(案:古印度將夜晚分為初夜、中夜、後夜,稱「夜三時」)經行禪坐,不可貪著睡眠,如《增壹阿含經》卷四十:

    云何比丘少於睡眠?於是比丘初夜時習於警寤,習三十七品無有漏脫,恒以經行、臥覺而淨其意;復於中夜思惟深奧;至後夜時,右脇著地,脚脚相累,思惟計明之想,復起經行而淨其意。如是,比丘少於睡眠。

    根據《增壹阿含經》記載,佛世時,阿那律尊者初出家時常樂睡眠,每於聽法時打瞌睡,於是遭 佛陀訶責: 佛告阿那律:

   「汝何故出家學道?」阿那律白佛言:「厭患此生老病死愁憂苦惱,為苦所惱,故欲捨之,是故出家學道。」世尊告曰:「汝今族姓子,信心堅固,出家學道。世尊今日躬自說法,云何於中睡眠?」是時,尊 者阿那律即從座起,偏露右肩,長跪叉手,白世尊言:「自今已後形融體爛,終不在如來前坐睡。」爾時,尊者阿那律達曉不眠,然不能除去睡眠,眼根遂損。爾時, 世尊告阿那律曰:「勤加精進者與調戲蓋相應,設復懈怠與結相應,汝今所行當處其中。」阿那律白佛:「前已在如來前誓,今不能復違本要。」是時,世尊告耆域曰:「療治阿那律眼根。」耆域報曰:「若阿那律小睡眠者,我當治目。」世尊告阿那律曰:「汝可寢寐。所以然者,一切諸法由食而存,非食不存。眼者以眠為食,耳者以聲為食,鼻者以香為食,舌者以味為食,身者以細滑為食,意者以法為食,我今亦說涅槃有食。」阿那律白佛言:「涅槃者以何為食?」佛告阿那律:「涅槃者以無放逸為食,乘無放逸,得至於無為。」3

    佛陀問阿那律:「你是為了什麼而出家修學道法呢?」阿那律回答 佛陀說:「因為厭惡生老病死、愁憂苦惱等種種過患,被這些痛苦所擾惱,由於想要捨離這些苦惱,所以出家修學解脫之道。」佛陀就告誡他說:「你是種姓尊貴的善男子,對佛法有堅定的信心,因而出家學道。那麼世尊我今日親自說法,你為什麼卻在法會中睡覺呢?」當時,阿那律尊者立刻從座位上站起來,袒露出右肩,長跪叉手合掌,稟白 佛陀說:「從今以後即使我的身體腐爛毀壞,也絕對不會在 如來面前坐著睡覺。」此後,阿那律尊者不眠不休地精進修道,然而人身不能除去對睡眠的需求,阿那律尊者因此損傷了眼睛。當時,佛陀告訴阿那律說:「過度地精進就會與掉舉蓋相應,如果是放逸懈怠則會和煩惱相應,你現在的修行應該要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阿那律稟白 佛陀說:「我之前已經在 如來您的面前發過誓言,現在不能違背之前的誓言。」當時,佛陀告訴醫師耆域說:「你去治療阿那律的眼睛。」耆域回答說:「如果阿那律能稍微睡一下,我就能治好他的眼睛。」 佛陀告訴阿那律說:「你可以睡覺。因為一切諸法都依靠食才能存在,沒有食的長養諸法就無法存在。眼根以睡眠為食,耳根以聲音為食,鼻根以香氣為食,舌根以味道為食,身根以細滑的觸受為食,意根意識以法塵為食,我現在也說涅槃有食。」阿那律請問 佛陀:「涅槃是以什麼為食呢?」佛陀告訴阿那律:「涅槃是以無放逸為食,經由無放逸的修行,就能到達無為的涅槃境界。」

    睡眠是欲界中法,人類的色身必須依靠睡眠才能得到修復,如果長期不睡覺,色身就會加速耗損,因此適度的睡眠是必要的。但是過多的睡眠能令心識昏昧,會障礙修行者修觀,因此佛菩薩呵斥的是對睡眠的貪著。精進的修行者,均應除去惛沈、減少睡眠,二六時中,常行精進,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如偈曰:「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誠然斯哉!(待續)

1《大正藏》冊三十一,頁 35,下 14-18。 

2 《增壹阿含經》卷四十〈九眾生居品 第四十四〉,《大正藏》冊二, 頁 765,下 13-18。

3《增壹阿含經》卷三十一〈力品 第三十八之一〉,《大正藏》冊二,頁 718,下 29-頁 719,上 21。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197期目次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身外之物 的頭像
    身外之物

    身外之物的部落格

    身外之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