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信箱[第35期-目次]--問八 ●問九
問八、請問:
1. 「識緣名色」生萬法,如來藏以何為緣生末那?
2. 壽終捨報後,唯在中陰身出現時方有意識,但中陰身為時甚短,若不投胎,末那勢必陷於長久昏昩,那又如何從事活動?
3. 末那與十八心所法相應,是哪十八心所法?
答:1. 意根從無始劫以來,恆依阿賴耶識為因而起,因阿賴耶識含藏之無明業種, 意根恆與此染 污 煩惱相應, 眾生由於我見 、我執 未斷,意根不肯令自己消滅,所以 意根亦依一念無明三界煩惱為緣,方由阿賴耶識流注種子而生。
2. 眾生的中陰身一期最多只有七天,最多七期,也就是四十九天一定會去投胎,因為凡夫未斷我見 , 意根 害怕 自己消失 , 也不肯意識覺知心消失掉,所以祂一定會造作種種導致自己繼續投胎出生的因緣。當 中陰身 在每一個七面 臨 死亡時,末那 必定會因一念無明而 再出生中陰,或欲執取 色身 ,便隨業受生六道五趣 去了 , 並 非如您所說的「陷於長久昏昩」 。 因此斷除我見對眾生本身來說是 非常 重要的一件事情, 也是修學佛道最根本之事。此乃解脫道主要修證的內涵之一。
3. 因地染污末那相應的心所有法有:五遍行 全部 、五別境中的慧心所、根本煩惱中的我貪、我癡、我見、我慢,及二十隨煩惱中的八個大隨煩惱(掉舉、昏沈、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亂、不正知) ,共 計 十八個心所有法。
問九、 從吾人了知分別任一外法來看,法塵之出現應與內五塵有關,請問兩者間的關係為何 ( 內五塵如何轉變為或引生法塵 ) ?在電子報第七期之〈般若信箱〉問題五,解釋法塵時說:【前五識現起時,必定與意識俱起,於了別五塵境時,五識於最初剎那所了別者乃五塵之總相 …… 亦即顯色部份,而於後剎那所了別之形色、表色與無表色等要仔細了別之五塵相, 則要透過意識於同時同境了別之, 為了區別意識與五識所了別之不同,因此將意識所了別者稱為法塵,此法塵仍然不離於五塵】,據此,則法塵似只是內五塵細分的另一部分,而非由內五塵引生或轉變,如此一來,十八界即少了一界,不是嗎?但導師在《識蘊真義》 374 頁說:【內五塵所顯示之種種法相,即名法塵,是故法塵依於五塵而顯現,而由眾生之意根所觸受, 再 由意識覺知心所領納與分別。】這樣是否說:「法塵與內五塵」的關係就像「真如與如來藏」的關係一般,如果內五塵是「體」,則法塵即為內五塵本身所顯示的「實性」?又「感覺一朵花漂亮」、「想到一件事」、「心中突然冒出一些想法」、「推導方程式或計算解題」、聽到某人的名字隨之「想起其容貌、音聲」、「定中覺觀」等這些顯境名言應算法塵或內五塵?
答:您這個問題 與〈 般若信箱〉第三十二期問 題 八 雷同,已經回答過了 。 您認為「 …… 則法塵似只是內五塵細分的另一部分,而非由內五塵引生或轉變,如此一來,十八界即少了一界,不是嗎?」此乃誤會平實導師的意思, 平實導師此處開示是說:「 …… 為了區別意識與五識所了別之不同」,乃是從了別的角度 與內涵 來論,因為眼識唯了別顯色,然意識從中了別 形色、表色、無表色, 也能了別顯色的細相,以此 說明眼識與意識 所 了別之不同,雖看似所緣境界相同,然行相卻有差別,故十八界分立不亂,所以不是您所說類比於「真如與如來藏之關係」的意思,這樣譬喻並不恰當。
再者,法塵與顯境名言等之義理,請參閱本電子報第十期正香居士著〈略說法塵〉一文之說明,或者請閱平實導師《起信論講記》來讀。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35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