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安世高大師的故事

dHdPIuYeNwAAbobwHzAAAAAAAFAL4   

之前葛格我在《高僧傳》中剛好看到安世高大師的故事,安世高是西域安息國的王子,後來繼承王位,不久他就出家學道,並且在東漢時到中國翻譯許多經典,他老人家翻譯的功力非常好!他老人家也證明了有三世因果,他前世也是出家人,他有一個同學跟他一起修行,那個同學也很喜歡布施,但瞋心非常重,安世高常常勸導他,但同學都沒有改過,就這樣過了二十年,安世高有一天與他同學辭別說:「你對佛法的瞭解與精進不在我之下,但你因為太常起瞋發怒,未來世會墮落到醜陋的形態,當我得道之後一定會來救度你!」於是安世高就與他辭別要去廣州還往世的宿債!

 

故事接下來到底是如何呢?安世高的同學究竟是墮落到哪一個惡道呢?後來安世高又是怎麼救度他同學的呢?我們先看正覺電視弘法,接著再來看《高僧傳》安世高的故事。(有網路上的白話翻譯與《高僧傳》文言文的原文)

 

學佛釋疑(二)第83集
由 正光老師開示:因工作或家裡關係要殺生,怎麼辦?
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9/83

 

正光老師開示:【首先談的是安世高。安世高乃是西元二世紀的安息國太子,本身博學多聞,後來不想繼承王位而出家修道,於東漢桓帝年間到洛陽從事譯經的工作,是為佛經漢譯的創始人。安世高自稱前世是安息國的王子,與國中的長者子一起出家,如是經過二十餘年,辭長者子到廣州償還宿世冤仇,到了廣州,剛好寇賊大亂,行路逢一少年拔刀欲殺安世高,安世高笑著說:「我往世欠你一命,今是來償還你的命。」安世高遂引頸被少年人殺死。安世高死後,再度投胎當安息國的太子,也就是現在的安世高;後來,安世高再度來到中國的廣州,尋找前世殺害自己生命的少年,找到時,少年已經是白髮斑斑的老人了!安世高對老人敘述數十年前償命的事,經過解釋以後,老人向安世高懺悔,希望能夠解冤仇,安世高也同意化解冤仇。接著,安世高又說:「我還有殘餘的業報要償還,就在會稽來償還過去世的命債。」老人知道安世高並非泛泛之輩,所以跟隨安世高前往會稽;剛入會稽市鎮不久,巧遇一片打殺的事發生,紛亂中安世高被人擊中頭部,倒地示現入滅了。這個例子很清楚告訴大眾:因果真的不爽!所以 佛在經中曾開示:「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大寶積經》卷57)】

 

===============================================

 

以下是網路的白話翻譯http://www.minghui-school.org/school/article/2008/7/26/72165.html

 

佛家故事:安世高  文/木木

 

【明慧學校】《神僧傳》卷一《世高傳》記載:安世高最初是西域安息國國王的太子。年幼時很講孝道,而且他非常聰慧,好學喜鑽研,一些外國的典籍也都知曉。更令人稱奇的是,他上知天文地理,下通醫方異術,甚至鳥獸之聲也無不明白。

 

一次安世高行走在路上,見一群燕子飛過,他便對同伴說:「燕子說,前面有人來給我們送食物。」過了一會兒,果然有人送來食物。大家都認為很神奇,因此安世高的神異之名在西域一帶廣為知曉。

 

安世高雖然身在俗世,但敬奉供養十分虔誠。後來他的父親去世,安世高繼承了王位。但他十分厭惡塵世的各種煩擾,在服喪期滿後,他將王位讓給了叔父,自己出家修行。

 

在修行期間,安世高通覽了佛法經書,尤其精通阿毗曇學(註:小乘佛教之法)。後來他遊歷四方,弘揚佛法,走遍了西域各國。

 

東漢桓帝初年,安世高來到了中原地區。因為他才悟機敏,可以觸類旁通,所以到了沒多久,他就掌握了漢語,並開始用漢語講法,翻譯佛教經典。

 

安世高不僅通曉前世因果,而且有許多神異之事流傳於世。他告訴人們他前世就是安息國太子,而且已然出家。與他一起修行的一個同伴,每次化緣遇到施主不給食物時,就會憤憤不平。安世高曾多次勸導他,但他的性情始終沒有改變。這樣過了二十年後,安世高與其辭別,去廣州了結前世的宿怨。臨行前,他對這個同伴說:「你對佛經的瞭解和精進勤修並不在我之後,但你性情暴躁,常常發怒,此生結束後可能會變成惡形。我如果得道一定來救度你。」

 

此後,安世高前往廣州。當時的廣州因為寇賊橫行的原因,正處於混亂的時期。在行路時,安世高遇到了一個少年,那個少年見之即拔刀要殺死他。安世高笑著說:「我的前世欠你一條命,所以特地從遠地來償還。你現在的憤怒,都是我前世造成的。」說完,安世高引頸受刀,毫無懼色。那個少年就把他殺死了。死後的安世高再次轉生為安息國太子。

 

在安世高游化中國,宣揚佛法告一段落後,正值漢靈帝末年,關中洛陽大亂。於是他手持錫杖遊歷江南,稱要去廬山救度昔日的同伴。

 

一路行來,在經過一座湖邊的神廟時,安世高聽人們說,這座廟很有靈氣。商人旅者祈禱都很靈驗。曾經有乞求神簽,沒有得到允許渡湖的,船隻一定會傾覆。所以人們十分敬畏廟中的神仙。與安世高一同行路的三十多人獻上祭品請求保佑,廟中的大神乃顯出神靈,說:「船有沙門可便呼上。」眾人非常驚訝,便請安世高入廟。

 

大神對安世高說:「我便是當年與你一同修行之人。好行佈施,但性情暴躁易怒。現在已經轉生為廟神,周圍千里之地都歸我管轄。因為佈施的緣故,所以財物十分豐厚;但因為性情暴躁的緣故,在此作神以為報應。今日見到你,悲喜交加。我的壽命將至,但是外貌十分醜陋。如果在此捨命,將會穢污江湖。請度我到山西的荷澤中。此身滅後恐怕會墮入地獄。我有絹千疋以及其它的寶物可以用來弘揚佛法,建造佛塔,使我來生居於善處。」

 

安世高讓他現出原形,原來是一隻巨蟒,人們根本不知它的尾巴有多長。它爬到安世高的膝蓋上,安世高和它說梵語和數番贊唄。巨蟒悲淚如雨,過了一會兒隱去了。安世高馬上將廟中的絹物取走離去。安世高走後,巨蟒廟神死去。

 

晚上,有一少年上船長跪在安世高的面前,聽其唸經祝願後,就突然消失了。安世高告訴眾人,少年就是那個廟神,已經脫離了惡形。後來有人在山西澤中見到一死蟒,頭尾數里。不久,安世高用那些財物建造了廟宇。

 

後來安世高來到了廣州,尋找前世害死自己的那個少年,向他講述了因果。當年的少年現在已經是白髮之人。之後,他又說:「我還有一個宿怨未了,應當去會稽(紹興)償命。」那個廣州人知道安世高並非凡人,同時後悔以前造下的罪業,願意出自資資助安世高,並跟隨他一起去會稽。到了會稽市後,正值市中一片混亂,有人正在打架,混亂中,安世高被誤打中頭部而死。廣州客接連經歷了二次因果報應,於是精修佛法並廣泛的講述事情的緣由。所有聽者都明白了三世因果報應果然不爽。

 

至於安世高又轉生何處,沒有人知曉了。

 

http://www.minghui-school.org/school/article/2008/7/26/72165.html

 

==============================================================================

 

葛格結論:由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學習到因果報應是真實的!而如果一個眾生太常起瞋也會墮落惡道,因此我們要記得不要常起瞋心!而且也要記得度自己的同學!

 

《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卷1:「為人端正,顏色妙好,輝容第一,身體柔軟,口氣香潔,人見姿容,無不歡喜,視之無厭,從忍辱中來。」(CBETA, T17, no. 747b, p. 563, c8-11)

 

《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
http://shamuschang.pixnet.net/blog/post/170683615

 

=========================================================================================================

 

《高僧傳》卷1:「安清,字世高,安息國王正后之太子也。幼以孝行見稱,加又志業聰敏,剋意好學,外國典籍及七曜五行醫方異術,乃至鳥獸之聲,無不綜達。嘗行見群燕,忽謂伴曰:『燕云應有送食者。』頃之,果有致焉。眾咸奇之,故俊異之聲,早被西域。高雖在居家,而奉戒精峻。王薨,便嗣大位,乃深惟苦空,厭離形器,行服既畢,遂讓國與叔,出家修道。博曉經藏,尤精阿毘曇學,諷持禪經,略盡其妙。既而遊方弘化,遍歷諸國,以漢桓之初,始到中夏。才悟機敏,一聞能達,至止未久,即通習華言。於是宣譯眾經,改胡為漢,出《安般守意》、《陰持入》、大小《十二門》及《百六十品》。初,外國三藏眾護撰述經要為二十七章,高乃剖析護所集七章,譯為漢文,即《道地經》是也。其先後所出經、論,凡三十九部。義理明析,文字允正,辯而不華,質而不野,凡在讀者,皆亹亹而不勌焉。高窮理盡性,自識緣業,多有神迹,世莫能量。初高自稱先身已經出家,有一同學多瞋,分衛值施主不稱,每輒懟恨。高屢加訶諫,終不悛改。如此二十餘年,乃與同學辭訣云:『我當往廣州,畢宿世之對,卿明經精懃,不在吾後,而性多瞋怒,命過當受惡形。我若得道,必當相度。』既而遂適廣州。值寇賊大亂,行路逢一少年,唾手拔刃曰:『真得汝矣。』高笑曰:『我宿命負卿故,遠來相償。卿之忿怒,故是前世時意也。』遂申頸受刃,容無懼色,賊遂殺之。觀者填陌,莫不駭其奇異。既而神識還為安息王太子,即今時世高身是也。

 

亭湖廟,此廟舊有靈威,商旅祈禱,乃分風上下,各無留滯。嘗有乞神竹者,未許輒取,舫即覆沒,竹還本處。自是舟人敬憚,莫不懾影。高同旅三十餘船,奉牲請福,神乃降祝曰:『船有沙門,可便呼上。』客咸驚愕,亭廟神,得離惡形矣。』於是廟神歇,末無復靈驗。後人於山西澤中,見一死蟒,頭尾數里,今潯陽郡蛇村是也。

 

高後復到廣州,尋其前世害己少年,時少年尚在,高經至其家,說昔日償對之事,并敘宿緣,歡喜相向,云:『吾猶有餘報,今當往會稽畢對。』廣州客悟高非凡,豁然意解,追悔前愆,厚相資供,隨高東遊,遂達會稽。至便入市,正值市中有亂,相打者誤著高頭,應時隕命。廣州客頻驗二報,遂精懃佛法,具說事緣,遠近聞知,莫不悲慟,明三世之有徵也。高既王種,西域賓旅,皆呼為安侯,至今猶為號焉。天竺國自稱書為天書,語為天語,音訓詭蹇,與漢殊異。先後傳譯,多致謬濫,唯高所出,為群譯之首。...............」(CBETA, T50, no. 2059, p. 323, a24-p. 324, b12)

朋友,千萬別一個人偷著看,趕緊分享給朋友吧!  

 

引用文章來源:http://shamuschang.pixnet.net/blog/post/171961902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安世高大師的故事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身外之物 的頭像
    身外之物

    身外之物的部落格

    身外之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