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覺法相辭典:涅盤(ㄧ)
「此經」如來藏
「此經」——這個如來藏。當一個惡人死後下墮到地獄去,哭天搶地、怨天罵地,詛咒一切有情,當他正在地獄裡痛苦到不得了的時候,他的如來藏照樣離見聞覺知、不貪不瞋,連一點點的生氣都沒有。後來終於生到天界去了,乃至讓他當上某一天的天主,一生之中天樂無窮,每天在欲界天中貪著五欲、享受快樂,興高采烈非常歡喜;可是他的「此經」真如心照樣離見聞覺知,依舊不貪也不瞋。後來又因為證得四空定,死後往生到無色界天去,他的「此經」如來藏也還是如此不變。甚至於後來證得阿羅漢了,捨壽前,他的「此經」依舊如此一相不變;甚至他捨壽後入無餘涅槃了,他的「此經」還是如此一相不變。如果他沒有入無餘涅槃而迴心成為菩薩,死後重新受生時又證悟「此經」而成為實義菩薩了,他的「此經」在他這個菩薩身上,還是同樣一相而不改變。將來成佛了,他的「此經」金剛心如來藏還是一樣都不動心,永遠都是這麼一相,叫作真如相。
(節錄自平實導師著《金剛經宗通》第二輯,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7月初版首刷)
十方如來示現入無餘涅槃
從事相上來說,十方如來成佛之後,莊嚴報身永遠不壞,卻在人間示現應化身的生住異滅,乃至入無餘涅槃。如果你修到初地以後捨報時,不往生去極樂世界,而是生到娑婆世界的色究竟天密嚴淨土,就能看見釋迦牟尼佛的莊嚴報身盧舍那佛,那時你往後腦勺一拍說:「原來釋迦牟尼佛沒有去!」因為這樣,才叫作如來,原來世尊還在宣說一切種智。正因為真實如來永遠沒有壞滅的時候,所以說祂的來去只是一種示現;既然是示現,根本就沒有去,所以叫作如去──在中國則是名為如來,這也是如。又,到了究竟佛地的時候,如來的法身、報身、化身都具備了離兩邊的如;都具備了不來不去的體性,所以叫作如來。
(節錄自平實導師著《楞嚴經講記》第一輯,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頁63-64。)
八地菩薩具足有餘涅槃、無餘涅槃實證能力
八地菩薩的自在與阿羅漢、辟支佛不相同,八地菩薩的自在,不但是已經具足有餘涅槃、無餘涅槃的實證能力,並且進而斷除很多的習氣種子,並且還有非常深厚的無生法忍的證量,所以八地菩薩能以定果色的功德隨意變現──於相自在、於土自在。
(節錄自平實導師著《勝鬘經講記》第六輯,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初版二刷,頁247-248。)
入胎識是涅槃的實際
意識是識陰所攝,而這一個入胎出生識陰的心,祂所生的蘊處界是緣起性空,可是祂自己不是緣起性空,祂是常住的、是涅槃的實際。這個涅槃的實際生了蘊處界,意識正好攝在十八界中;而蘊處界緣起性空,所以緣起性空的道理是從蘊處界來的;而蘊處界卻是從這個住胎的本識中出生的;所以蘊處界的緣起性空之理,一定要依這個本識來說,才有緣起性空可說。這樣的緣起性空才是清淨法,才是本性清淨,不管什麼人都是本來如是。
(節錄自平實導師著《勝鬘經講記》第四輯,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5月初版首刷,頁33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