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35.GIF

  第四章 無住處涅槃

    第一節 無住處涅槃係諸佛之所證

      緒說:無住處涅槃是諸佛之所證,必須具足三德,而且一一德都已具足圓滿時,方能得之。一切已證無住處涅槃之人都是究竟佛,全都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一切種智,具足而且圓滿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此時十號之功德已經具足圓滿,即是圓滿而究竟的佛果。簡言之,無住處涅槃的證得,要以親證如來藏而證取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來生起法身德,要以斷盡所知障來圓滿法身德;要以現觀真如證得實相法界來生起般若德,要以具足大乘無生法忍而斷盡所知障,最後斷除變易生死來圓滿般若德;要以具足解脫德——斷除分段生死之後進而斷盡習氣種子隨眠,證得究竟解脫而圓滿解脫德。凡我佛子若欲宣稱已經成佛者,必須如是次第進修而且圓滿以後,始能成就無住處涅槃,不住生死亦不住涅槃,方可自稱成佛;若如密宗假藏傳佛教等四大派,都是以凡夫之身而成為因中說果,成就天下最大的大妄語業,報在阿鼻長劫地獄。 

      如是諸佛方證之無住處涅槃,是說既不住生死之中,亦不住於無餘涅槃之中,憑藉這個涅槃可以常在三界中利樂有情永無窮盡,直到四生三有等一切有情度盡方休。無住處涅槃乃是佛地所證,唯佛與佛乃能知之;始自第七住位,末至妙覺位的最後身菩薩位所證,都是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本質上屬於分證無住處涅槃,但因功行未圓而無法使無住處涅槃的功德現前,大圓鏡智、成所作智不能現前,妙觀察智、平等性智不能圓滿;五陰習氣種子尚未滅盡,不得六根互通,第八識不能與五別境、善十一等心所法相應,變易生死尚未斷盡,因此而猶不能成佛。

      為何說要由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之本來實存,方有二乘菩提之實證及佛地無住處涅槃之實證?《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 4〈學觀品 第 2〉:

     「又,舍利子!於意云何?一切聲聞、獨覺頗能作是念:『我當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我當修行殊勝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我當修行殊勝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我當修行殊勝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我當修行殊勝空、無相、無願解脫門;我當安住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我當安住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我當安住殊勝苦、集、滅、道聖諦;我當修行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我當修行極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我當圓滿菩薩神通,成熟有情嚴淨佛土;我當圓滿五眼、六神通;我當圓滿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我當圓滿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隨好;我當圓滿無忘失法、恒住捨性;我當圓滿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永拔一切煩惱習氣,證得無上正等菩提,方便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無餘依涅槃界』不?」舍利子言:「不也!世尊!不也!善逝!」

      佛言:「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皆作是念:『我當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乃至我當永拔一切煩惱習氣,證得無上正等菩提,方便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無餘依 般涅槃界。』舍利子!譬如螢火無如是念:『我光能照遍贍部洲普令大明。』如是一切聲聞、獨覺無如是念:『我當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乃至我當永拔一切煩惱習氣,證得無上正等菩提,方便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無餘依般涅槃界。』

      舍利子!譬如日輪光明熾盛,照贍部洲無不周遍,如是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訶薩常作是念:『我當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乃至我當永拔一切煩惱習氣,證得無上正等菩提,方便安立無量、無數、無邊有情於無餘依般涅槃界。』 以是故,舍利子!當知一切聲聞、獨覺所有智慧,比行般若波羅蜜多一菩薩摩訶薩於一日中所修智慧,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俱胝分不及一,百俱胝分不及一,千俱胝分不及一,百千俱胝分不及一,數分、算分、計分、喻分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爾時,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能超聲聞、獨覺等地,能得菩薩不退轉地,能淨無上佛菩提道?」佛告具壽舍利子言:「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方便善巧、妙願、力、智波羅蜜多,住空、無相、無願之法,即能超過一切聲聞、獨覺等地,能得菩薩不退轉地,能淨無上佛菩提道。」

      時,舍利子復白佛言:「世尊!諸菩薩摩訶薩住何等地能與一切聲聞、獨覺作真福田?」佛告具壽舍利子言:「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方便善巧、妙願、力、智波羅蜜多,住空、無相、無願之法,乃至安坐妙菩提座,常與一切聲聞、獨覺作真福田。何以故?舍利子!以依菩薩摩訶薩故,一切善法出現世間。謂依菩薩摩訶薩故,有十善業道、五近事戒、八近住戒、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施性福業事、戒性福業事、修性福業事等出現世間;又依菩薩摩訶薩故,有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空無相無願解脫門、苦集滅道聖諦等出現世間。又依菩薩摩訶薩故,有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出現世間;有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出現世間,有一切法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出現世間,有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出現世間,有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菩薩十地出現世間,有五眼、六神通出現世間,有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出現世間,有無忘失法、恒住捨性出現世間,有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出現世間,有成熟有情、嚴淨佛土等無量、無數、無邊善法出現世間。」

      「由有如是諸善法故,世間便有剎帝利大族、婆羅門大族、長者大族、居士大族;由有如是諸善法故,世間便有四大王眾天、三十三天、夜摩天、覩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由有如是諸善法故,世間便有梵眾天、梵輔天、梵會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淨天、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廣天、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無想有情天、無繁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由有如是諸善法故,世間便有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由有如是諸善法故,世間便有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獨覺;由有如是諸善法故,世間便有菩薩摩訶薩及諸如來、應、正等覺。」1

      為何 世尊要這麼說?原因是什麼?正是因為菩薩摩訶薩已經證得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由這個涅槃的實證,可以證實二乘的有餘、無餘涅槃都是因此一涅槃而方便施設,不離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菩薩如是現觀已,知二乘無學聖者滅盡五蘊、不受後有而入無餘涅槃時,仍是各自第八識真如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始終都不超出於現前所證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之外。菩薩如是現觀,諸佛世尊於因地時亦復如是現觀,故能不辭勞苦久修成佛之道而世世受生於三界中,於度化有情實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同時,不唯兼亦住持二乘涅槃妙法而轉授於定性聲聞,不唯轉授成佛之道於一切有緣人,自身亦次第成就自己的道業而逐漸接近佛地。

      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函蓋三乘菩提一切有學無學聖者所證之涅槃,如本書前面所說,二乘涅槃是 佛陀依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而施設、而教導,令二乘學人實證而成為聖者;但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不因修得,因為是本來涅槃;卻又是不修即不能證得,因為必須依正確的佛菩提道修行而證第八識真如以後,才能證得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由如是緣故,說本來自性清淨涅槃非修得、非不修能得。由於實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菩薩次第進修之後,獲得初分無生法忍時,便能通達佛道之概要與次第而入初地心中,此時便已具足證得二乘涅槃,以此緣故,便能住持三乘菩提於人間,令三乘菩提不致失傳斷滅。菩薩又因如是現觀之智慧,漸漸了知佛地之無住處涅槃,其實亦是因於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之具足圓滿而成就,是故 世尊於如上經文中如是開示。

      諸地菩薩摩訶薩縱使未離胎昧,然而世世具有無師智;捨壽重新受生於人間時,縱使已被邪師、無眼阿師所誤導,然而最後一定可以捨棄邪師、無眼師之錯謬邪見,獨自參究佛法以後便能自行悟入,名為無師智。若如是菩薩捨壽再度受生而來人間時,已有善知識住持正法於人間,他只要接觸到正法的開示後不久,便能自行悟入,不待善知識之教導;則其悟入之時間將更為快速,不必等到失望於假名善知識的誤導謬說以後,方才重新自參自悟;那麼他重新出世弘法的時間將會更快,就會有更多學佛或學羅漢的有情受惠。

      為何菩薩摩訶薩可以同時住持三乘菩提而二乘無學聖者無法作到?為何他們連自家的二乘菩提都無法長久住世連綿不斷?此有二因:一者,二乘無學聖者捨壽必入無餘涅槃,留在人間住持二乘菩提的無學聖者越來越少,最後是全部離開三界而無人住持二乘菩提,二乘菩提也就隨之中斷而無人繼續弘傳。縱使二乘菩提中的聖者不是全部都證無學果,仍有三果人下至初果人;但這些聖者捨壽後,不是七次人天往返,就是人天一往返,或是如三果人不再還來人間了,往上受生以後就入無餘涅槃了,人間不久之後即無二乘聖者住持二乘菩提,自然不久之後便告中斷而無人可以繼續傳揚。雖然初果、二果受生欲界天以後,都會再來人間;然而天上時劫遠長於人間,即使以四王天而言,那裡的天人壽命五百歲,那裡的一天相當於人間五十年之久,同樣是三十天為一個月,十二個月為一年,他們在人間死後往生四王天,將要經過人間的九百萬年後才會在四王天中捨壽而返來人間受生,那時在人間的二乘菩提早已滅亡了。 

      且不說九百萬年,單說二乘菩提的傳弘,到了聲聞法分裂成部派佛教以後,實證二乘菩提的教法已經失傳而無人可以實證,於是南傳佛教大家都只能依止西元五世紀未斷我見的覺音論師所寫的《清淨道論》而修學了!如是修學聲聞解脫道者,一千六百年來留下的文獻中,未見有一人是已斷我見者;諸多聲稱或被稱已證阿羅漢果者,從其遺留下來的文字證據中,都未見其已斷我見之證據,阿羅漢果即無論矣。好在還有大乘菩提由菩薩們住持著,綿延不斷而持續至今仍在弘傳著;由於菩薩摩訶薩所證的佛菩提道是具足三乘菩提的,因此便能觀察因緣而將二乘菩提也連帶弘揚起來,《阿含正義》一套七輯問世而重新建立正確的、實證的二乘菩提教法,即是現成的例子。然而推究菩薩摩訶薩之所以能夠傳揚自己所證的佛菩提道,還能同時宣揚二乘菩提,正是因為菩薩摩訶薩已經通達佛菩提道所致。

      若是對於自己所證的佛菩提道仍未通達,也就無法通達二乘菩提而住持、弘揚二乘菩提;然而菩薩摩訶薩能夠通達三乘菩提之原因,卻是由於已證真如而能現觀一切有情同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非修非不修,同自有之,只是證抑未證而有賢聖與凡夫之差別而已。菩薩即因此故而得實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再由所證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而旁通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便能通達三乘菩提而住持三乘妙法於人間。所以平實說:菩薩要以親證第八識真如而證取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以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而生起法身德、般若德,再以般若德證取大乘無生法忍,後以具足解脫德─斷盡煩惱障習氣種子隨眠及所知障隨眠─證得究竟解脫;如是三德具足並已圓滿時,方能成就無住處涅槃,此時方可自稱已經成為究竟佛。

    第二節 略說三德

      緒說:佛地獨有的無住處涅槃,必定要具足而且圓滿三德之時始能成就。法身德,大乘真見道位初證,佛地圓滿。般若德,大乘真見道位初證,佛地圓滿。解脫德,直往菩薩於四加行位圓滿時初證(得初果),至佛地圓滿;二乘有學、無學聖人迴心者,初斷我見時證得,佛地圓滿。

      先說法身德。法身者,是指萬法之所依身;吾人之五陰十八界是組成人類身心的基本要素,再由五陰、十八界而輾轉出生萬法;然而萬法與五陰、十八界都互有關聯而不可分割,因為這是一個完整的有情之所必然,所以釋印順把 世尊的一代時教分割為性空唯名、虛妄唯識、真常唯心等三系,使本來完整而緊密關聯的佛法「支離破碎」而互不相干;他的師父太虛大師如此評論他,並無絲毫冤枉他。因為不論是二乘菩提的解脫分段生死,第二轉法輪的般若系列諸經所說的實相般若,第三轉法輪諸經所說的唯識增上慧學一切種智(不是釋印順割裂後的虛妄唯識與真常唯心,而是函蓋虛妄唯識、真實唯識二門的唯識增上慧學),都是緊密關聯而不可分割的;因為三乘菩提一切法,以及三界世間二十五有等一切法,莫不由此法身所出。法身者,即是第八識如來藏,又名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又名阿陀那識、真如、所知依,能生萬法,一切有情莫不由之而有生死;外道不知,因於妄想而名之為造物主、創世主、上帝,婆羅門教稱之為大梵天、祖父,數論外道等稱之為冥性……等。彼等建立種種名目所指涉之能生有情身心者,無非都在探討有情五陰身心之所從來,欲知父母未生自己以前之本來面目;然而由於無明所致,故有種種臆想而說出各類不同名稱。乃至今時科學昌明之時代,仍有許多生物學家作出種種臆測、判斷,倡言地球上人類之所從來,或言皆由海中生物演化而來,或言是由猿類演化而來……等,各種所說不一而足,然皆屬依物、依臆想而說者;乃至亦有醫學家倡言,覺知心之所從來是因色身而有,則成為物能生心之大謬言語,然而彼等醫學家迄今猶自不知所說大謬,絲毫都無自省之智。若從實證層面而得之現量觀察而言,無非是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所依之真如妙心——如來藏阿賴耶識;皆因三界有情身心及其所衍生之一切萬法,無不從此妙心而生而滅、而證解脫、而證佛菩提果;是故歸結萬法於此真相,即依祂能出生萬法而同時作為萬法運作時的所依身,名之為法身。

      人類有八個識,不多不少,一切人都如是,唯除生而殘障或意外受損之人。八識者,謂眼、耳、鼻、舌、身、意識,意根末那識,第八識如來藏(又名阿賴耶識)。如來藏是無始以來本自已在,法爾如是;以其不曾出生故亦永不壞滅,不是有生而必有滅之法;亦以其無生無滅故是能生之法,即能出生第七識意根及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而有情各自之色身及六塵,亦是有情各自之如來藏妙心所生。人類死時,眼等六識漸漸壞滅而無所知,但意根不壞,由意根的俱生我執作意,促使如來藏出生了中陰身,於是眼等六識又在中陰身裡出生了;中陰身會遇未來世的父母時,於未來世父母和合時生起顛倒想,應受生為女者即於父起顛倒想,應受生為男者則於母起顛倒想,父母和合事畢時便入胎了。然而意根的了別功能極差,入胎後眼等六識消滅了,只剩意根與如來藏住於母胎中,猶如吾人眠熟一般。於住胎期間,因意根我執作意而使如來藏攝取母體血液中之四大元素,令受精卵逐漸生長為具足五根之人身,十月期滿便出生為人類。由如來藏出生了眼等五色根而使意根得以在人間正常運作,於是便有六塵、六識出現,十八界便具足了,就有五陰得以自我認知為人類;然後再從自我認知及對外法的認知,發展成萬法而得在人間生存活動等。

      但若歸結萬法之所從來,莫不由如來藏直接出生、間接出生、輾轉出生,所以如來藏是萬法之所從來,當然也是萬法出生後不斷運行時的所依身。由依止如來藏故萬法得以正常運作,成就人間、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鬼道、畜生道、地獄道等有情世間,故說如來藏是法身。若有人已得未到地定,斷了我見又證得如來藏時,便有法身德,因為這時必定會出生實相智慧,能瞭解宇宙萬有及諸法背後的真相,這種智慧就稱為實相般若。由此證實,如法修行而證得如來藏的人,一定會有法身德;唯除不曾如法修行,亦尚未具有親證如來藏時應先具備的未到地定、斷我見……等次法者。

      「功」的意思是說,有其自性及功能,不是名言施設之假法;「德」的意思是說,有自受用及他受用的作用。證得諸法所依身如來藏以後,就能開始解脫於世間有情及諸外道的無明與邪見,具有自受用功德;且能演說或教導有心求證實相智慧的有緣人,因此而有他受用之功德。但這二種智慧受用,都源於親證萬法之所從來、之所依靠的第八識如來藏,明白了知萬法之所依身如來藏,所以發起了法身德。

      次說般若德。般若意譯為中文即是「智慧」,然而通常不以「智慧」二字說之;因為智慧的意涵淺而窄,只函蓋經由世間法的學習所得智慧,以及投入佛法中修行以後的聞、思、修慧,不能及於實證法界實相的智慧;但般若智慧是函蓋世間、出世間、世出世間智慧的,所以佛教界便沿用音譯的般若二字來指稱實證法界真相的世間出世間智慧,有時就稱為實相般若。

      實相般若的建立,是因為 世尊來人間示現成佛,主要是示現悟得宇宙萬有背後的奧祕,由此而得以了生脫死及了知宇宙萬有背後的真相,接著便為眾生施設解脫、成佛之方法,因此開展出三乘菩提,而有二乘解脫道及大乘佛菩提道之演繹;復因許多眾生尚無因緣可以實修三乘菩提法道,不想解脫及成佛,只想保住人身或天身而繼續生存於三界中,於是為這一類有情施設了人乘及天乘,故而成就了佛教中的五乘佛法: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佛乘;實則由此佛菩提道的世出世間勝法,即已函蓋了整個三界六道之法及出世間的二乘涅槃。推究 世尊如是示現的初因,是為了要告訴大眾:證得第八識如來藏時,就可瞭解法界萬法的實相而開始逐步探知解脫及成佛之道,然後一一實證之,逐步邁向成佛之道,同得解脫及智慧,這就是宣揚實相般若理趣的最重要緣由。

      但是,親證實相般若之時,並非一證就能全部了知實相法界而具足般若(實相智慧),所以 世尊圓滿宣演二乘菩提之後,開始宣演實相般若時,在教外別傳的施設下,幫助大眾親證第八識真如時,大眾仍不能即時通達實相般若的全部內涵,世尊便又以二十九年時間為諸初證實相般若的大阿羅漢們宣演般若諸經,幫助大家通達般若;在大阿羅漢們依憑往昔無量劫來廣修菩薩道的大福德下,受到鼓勵發起受生願而起惑潤生,於十大願發起增上意樂,願盡未來際永遠受持不捨,護持三寶、住持正教、攝受眾生、流傳正法、紹隆佛種,久時發願而到增上意樂清淨,因此方得入地。在諸大阿羅漢往昔無量劫廣修菩薩道的前提下,世尊助其證得大阿羅漢解脫果後,益之以教外別傳之實證如來藏真如法性,又親自教導實相般若二十九年,方才得以入地成就無生法忍。由是故說,實相般若的通達極為甚難,不是真見道這一悟便能入地的,更別說是「一悟即至佛地」!那只是依理上而說,鼓勵大眾精進求證般若兼而顯示禪宗的勝妙,絕對不是事修上面 一悟就能成佛的。 

      這個般若德之所以稱之為德,是因為有自受用和他受用的差別,既能利益自己也能利益其他有情,所以稱之為德。般若德之所以有德,是因為證得法身如來藏之後,不但能在現量上面瞭解法界實相及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也能在比量上面瞭解十方世界中一切有情猶如虛空的法身及實相法界,更能了知一切宗教修行者對於萬法之所從來的說法全屬臆想,並不如理;唯有諸佛如來及座下諸多實證真如的菩薩們,才具有現觀法身的智慧與功德,由此而出生實相般若之時,便有更勝妙的擇法覺分而不被假名善知識所迷惑與誤導,進而可以利益他人遠離所知障及煩惱障的無明,發起智慧;所以具有自受用之德及他受用之德,故稱為般若德。

      但是般若德的圓滿,並非三賢位所修圓滿即具足了,而是要在入地以後受持十度波羅蜜多,繼續進修一切種智。要依於無生法忍而進修十度波羅蜜多,在三地滿心位色陰習氣種子斷盡;在六地滿心位,受陰習氣種子斷盡;在七地滿心位,想陰習氣種子斷盡;此時三界愛的一切習氣種子隨眠無復存在,已經無想無夢。在十地滿心位,行陰習氣種子斷盡;下生人間成佛時,識陰習氣種子斷盡而使無垢識能與五別境、善十一等心所法相應,四智圓明照耀大千,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具足四無所畏、十力、十八不共法……等,十號功德悉皆具足,才能說是般若德已經圓滿具足了。 

      末說解脫德。聲聞緣覺所證的解脫果報是捨壽後不再出生中陰身,故已不再去受生而稱為「我生已盡、不受後有」。但這只是 世尊慈悲而方便施設,為令大眾快速證得出離三界分段生死痛苦的果報,使心中對於無盡的生死痛苦得以止息而得安隱;然後再宣說佛菩薩之勝妙證境,方便引入大乘法中。所以二乘菩提解脫果報,只是 世尊以大慈悲而方便施設,是從佛菩提道中分析出來先安大眾的心,最後仍是要回歸到佛菩提道中來;所以 世尊於最後圓教說法時,以《妙法蓮華經》唯一佛乘,總攝五乘教而歸於佛菩提道,希望大家都能領解而邁向成佛之道,不要只當個出離三界生死的自了漢——不要只學羅漢而不學佛;這才是 世尊的本懷。

      然而二乘無學聖者已能出離三界生死苦,為何說他們只有解脫而無解脫德?也就是說他們有解脫而其實尚未到達無生無死的彼岸。這是因為他們的「我生已盡、不受後有」出離三界生死,只是出離生死而已,但是本來無生亦無死的解脫彼岸,他們其實還是不知道的,所以說他們有解脫而無解脫德;因為無生無死的解脫彼岸是第八識如來藏的境界,而他們生前未曾證得,死後亦無身心可以證知。直往菩薩則不同,菩薩在修完五停心觀中的一種而證得未到地定以後,斷除我見證初果時,依心中假立真如而尋覓自心如來藏並且實證了,在善知識的教導下,便能現觀二乘無學聖者捨壽後所入的無餘涅槃中的非境界,了知無生無死的彼岸就是自心如來藏的非境界相,便能現量觀察自己的五蘊十八界滅除以後獨存如來藏時的非境界相,即是實相無相的非境界,是如來藏獨住的恆離六識、六塵見聞覺知、絕對寂靜的非境界,並非滅除五蘊十八界後才形成的,是生前五蘊俱在時就能現量觀察的。

      但這種實相中的非境界相,卻不是二乘無學聖人所能臆想或猜測的,因為他們生時並未證得如來藏,只是針對五蘊十八界的虛妄作觀,斷除我見、我執、我所執以後,捨壽時不再出生中陰身而不受生死了;但是滅除五蘊十八界後的如來藏獨存之非境界相,他們生前全無所知;死後也無五蘊十八界自己存在,故也無法觀察如來藏獨存的非境界相;因此而沒有菩薩們現觀無餘涅槃本際非境界相的智慧,所以縱使解脫生死而出三界了,依舊不知道無餘涅槃中無生無死的本際究竟是什麼境界,以此而說他們有解脫而無解脫德。但菩薩們卻是親證如來藏而能現觀的,凡是不退轉的菩薩,遲早都會實證這個解脫德。

      然而菩薩們是否這樣實證就已具足或圓滿解脫德呢?也不盡然!因為菩薩們初證如來藏以後,不但尚未具足對真如深入體驗的別相智(尚未生起後得無分別智),也都還有習氣種子、異生性以及無記性的異熟法種,仍待菩薩們繼續進修斷除。菩薩們證得第八識而能現觀祂的真如性以後,必須繼續深入觀察如來藏的真如法性,藉如來藏的真如法性來滅除有情實有的見解,然後藉真如法性來遣除有情非實有的作意而無所礙,成就「內遣有情假緣智」。 

      當這個智慧具足了,還得再依真如而觀察如來藏自身的諸法,以及如來藏所生蘊處界諸法都依如來藏而生,皆緣於如來藏而有,現觀有情身心引生的諸法都是假緣而有,生起「諸法假緣而有」的智慧;然後再藉真如法性來遣除「諸法假緣而有」的智慧,都無所記掛而得解脫於諸法,具足「內遣諸法假緣智」

      接著還要現觀一切有情身心諸法,乃至比量觀察十方世界三界六道一切有情身心諸法莫非假緣而有,出生了「一切有情諸法假緣而有」的智慧;再以真如法性作轉依而遣除「一切有情諸法假緣而有」的智慧,成就「遍遣一切有情諸法假緣智」。這時是初階般若德即將成就,因為還得再依真如來觀行大乘四聖諦,具足成就十六品心及九品心的觀修時成就通教阿羅漢果,才算是具足成就初階的解脫德,才能配合其他條件而進入初地心中。(待續)

1 《大正藏》冊 5,頁 19,上 22-頁 20,中 5。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135期目次1

135.GI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身外之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