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98.JPG

    般若中道觀行的實修實證,要由親證第八識如來藏而現觀其真如性、中道性而得,除此以外而修習般若中觀者,皆屬凡夫位之聞熏聞修,並無實證可言。自古以來,成就般若中觀的功德者,猶如鳳毛麟角一樣非常稀少,最主要的原因,是明心見性的人本來就很少。既然自古以來明心見性的人很少,想要有上於明心見性的般若中觀智慧當然更不容易,更何況還要含攝三乘菩提道種智的智慧,那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揆諸目前佛教界許多法師、居士們,若不是落入世俗法中而將佛法加以淺化、世俗化,與世間法沒有任何差異,就是落入常見、斷見乃至邪淫外道法中,何其可悲啊!這也是末法時代眾生的悲哀!

    既然自古以來明心見性的人屬於極少數人,能夠如實的將三乘菩提的內涵詳細說出來、寫出來,讓眾生得以一窺佛法的殿堂,更是不容易。因為那是少數人中的極少數人才能成就,更何況現在進入末法時代已一千多年,還能值遇真善知識詳細說明三乘菩提的內涵,猶如登天一樣困難。筆者今生有幸值遇真善知識 平實導師,於其座下明心見性,因而發起了般若智慧,以總相智為基礎,進修別相智、道種智,漸漸了知二轉法輪、三轉法輪的智慧,這對一般學佛人來說,誠乃不可思議,也是無法想像的。

    又學人想要有明心見性的功德,必須具足三資糧:定力、慧力及福德,才能成辦。定力的部分,就是要具有無相念佛的功夫,不論在動中或者在靜中都有憶佛的定力,亦即有未到地定的淺定、或者深定的定力;或者未到地定功夫,能夠長時間妄念不生而且憶佛淨念相續不斷,乃至有深厚看話頭的功夫作為未來明心與見性之準備。慧力的部分,就是要有佛法的正知見——了知三乘菩提間的差異與其基本的內涵,能夠依善知識的教導而判斷經典真偽,以及判斷真善知識所說的內容是否符合佛說,譬如真心如來藏離見聞覺知、不會六塵,本性清淨等正知見,這些都要藉著閱讀真善知識著作來提升知見水平才能獲得。如果沒有建立這樣的正知見,不僅容易錯失值遇真善知識的因緣,而且也讓自己與三乘菩提的親證絕緣,乃至因為輕心、慢心的緣故,毀謗真善知識不如法、邪魔外道、新興宗教……等,已為未來世的自己造下難以抹滅的不可愛異熟果報而不自知。

    福德部分,就是多生多劫為了義正法不斷地付出所累積的福德,才是此世能證悟三乘菩提的正因;待福德圓滿具足後,佛菩薩就會安排真善知識出興於世,因此能夠跟隨真善知識修學正法,未來得以明心見性,實證般若而具有中道觀行應得的智慧。然而很多學佛人有一錯誤觀念,就是想要用世間法的福德來作為實證世出世間法的福德,乃至竟以在邪淫外道毒田所培植不善的福德,要求真善知識幫助自己親證三乘菩提當中任何一個菩提,這樣的道理是說不通的,是無法相提並論及替代的。所以學人應該在正法道場無私無悔的付出,不論是台前或幕後,才能累積自己的世出世間法福德資糧,未來才有機會明心見性,乃至今生有機會繼續在真善知識教導下而入初地;於世間法中的福田,只能相應於世間法中的福德;若是於破壞出世間法的毒田所種福德,不得名為福德,而是破壞正法的惡業共犯,皆不得取作親證實相般若的資糧。 

    就算自己能夠圓滿具足此三資糧得以明心見性,可是要將三乘菩提的內涵如實說出來,乃至寫出來更是不容易。為什麼?因為這樣的智慧至少要有上於總相智的別相智的見地,單單只有總相智是無法宣說的;這猶如剛出生的嬰兒一樣,尚且無法牙牙學語,更何況能夠像大人一樣很流利的說話?因此緣故,要將般若中觀的內涵加以宣說,至少要有別相智的見地,才能少分了知三乘菩提的真實內涵及種種差異而將它說出來、寫出來。筆者有幸在 平實導師座下熏習別相智、道種智,加上擔任親教師多年的緣故,有機會深入經典加以佐證,因此能夠漸漸了知三乘菩提的內涵。又由於佛教界充滿了常見外道、斷見外道,乃至邪淫外道的說法,有很多佛學院用了這些外道法來教導出家僧眾與在家學人,使得佛教界走上常見外道、斷見外道,乃至走上邪淫外道中,已經到了生死存亡關鍵的地步了。有鑑於此,稟持 平實導師意旨,撰寫有關開悟明心證唯識性後,如何對真心如來藏種種中道法相的唯識相上作觀行的書,名為《般若中觀》而加以闡述,不僅可以作為學子建立般若中觀正知見的參考,而且未來也可以作為佛學院出家僧眾與在家學人的參考書或者教科書,為佛教界盡一分心力,不僅讓佛教界的學人能夠走上佛的正法中,而且讓常 外道、斷見外道等像法斷絕,並使邪淫外道樂空雙運邪法在佛教界中消失,無法再荼毒眾生、禍害眾生。 

    或許有一些出家僧眾會質問:「一位在家人懂什麼佛法?」如果有這樣的想法,也是很正常,因為他(她)們在只懂得像法的表相僧寶教導下,如今眼裡只有出家身的表相而已,根本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出家人。在《大寶積經》卷 85 曾如是開示:【(彌勒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此出家者唯形相耳,非真出家!若諸菩薩真出家者,謂離諸相處於三界成熟眾生,方可名為真出家也!」】由此可知:所謂的出家並不是以色身出家的表相來認定,而是以有沒有法、有沒有證量、有沒有證果,能否成就眾生三乘菩提的法身慧命來論定。如果單單以出家身的表相來認定,猶如 玄奘菩薩在《大唐西域記》卷 4 記載德光論師以出家身分不肯禮拜現在家相的 彌勒菩薩一樣,使他錯失真正的出家人 彌勒菩薩的教導,以致與三乘菩提絕緣。如果有這樣想法的人,應該要改正才是,以免耽誤自己成佛時程。

    然而要建立本書正知見之前,由於牽涉到總相智的見地、別相智的見地、其他知見,以及道種智的知見,有些讀者對般若系列諸經讀起來會非常辛苦,這是因為沒有佛法的正知見,以及沒有親證真心如來藏,也就是沒有親證唯識性而發起總相智,以致閱讀時難免隔鞋搔癢的緣故。就算有總相智,可是還有上於總相智的別相智仍然要熏習、思惟整理及親證故,導致有些讀者讀起來非常辛苦。因此緣故,筆者透過淺顯易懂的語言文字,讓讀者很容易懂,也就是將深奧的佛法加以「化繁為簡」,清楚告知佛法精髓所在,並旁引經論開示、譬喻,更舉例 加以輔助說明,不再讓讀者以佛法深奧難懂而退卻;然後讀者於了知整個佛法架構及內容以後能夠觸類旁通,能夠以某一個法引出更多的法出現,使得自己的智慧不斷增上,也就是讀者將筆者所說「化繁為簡」的內涵加以如理作意的「化簡為繁」,並在閱讀經典,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去思惟整理及觀察,使得這一個法能夠引申更多的法出現,更深入探討來建立佛法正知見等,使得自己的般若中觀知見、見地以及智慧能夠不斷增上。這樣的智慧對一般學佛人而言,真的很難想像,因為那不是等差級數的差異,而是等比級數的差異,已經不可以道里計了。

    然雖如此,仍然會有一些讀者因為往昔未曾熏習任何佛法正知見,乃至被人誤導而走上常見外道、斷見外道,乃至邪淫外道中,竟猶不知自己已經身在邪道中,導致閱讀起來還是無法瞭解,以及旁生誤解,乃至看見筆者舉示及評論他人法義不正確時心生煩惱等。因此,筆者建議讀者要拋棄以往所熏習的種種知見,將它們全部打包起來,不要有任何留存,讓自己如同《阿含經》所說猶如白布一樣,沒有受到任何染汙而易於染色,可以隨時隨地接受筆者演述的正法,並輔之以自己在經典上的查證、思惟整理,以及在日常生活的觀察等,就會有殊勝的瞭解,亦即唯識學所說的「勝解」。因為有了勝解的心所有 ,必然就會有念心所的明記不忘,對於種種佛法名相的真實內涵,再也不用透過記憶或背誦的方式來處理,自然而然知道佛法名相的內容、架構等不會忘失,也就是透過第六意識如理思惟及勝解後,第七末那識對第六意識分析的結果全盤接受而作決定,使得第六意識及第七末那識各各相應而發起了一分的智慧,可以不用記憶或背誦的方式而銘記不忘;縱使時間久了不能立刻想起來,當再一次閱讀,乃至內文尚未全部閱讀完畢時,就能恢復以往記憶內容侃侃而談。套用唯識學所說的義理,就是第六意識如理思惟,第七末那識作決定,促使第八識直接流注以前所含藏記憶的種子現行,猶如以前所記憶一樣,沒有任何差異;這是第六意識思惟整理後有了勝解心所、以及念心所發起的功德,這些功德都含藏在第八識田中,未來有緣時,透過第六意識及第七末那識之緣,得以再一次從第八識流注出現。如果讀者能夠依照筆者建議的事項如實去作,相信在佛法的知見上、見地上,應該有很大的進步才是,就不會再以為佛法深奧難懂而退卻,而在漫漫長夜中,罔受生死輪迴苦。

    最後,本書因為有四位菩薩幫忙,那就是余苑淑菩薩、楊秀華菩薩、魏綸淇菩薩及洪朝鑑菩薩,在新竹講堂花了很多時間,義務性為筆者一一查證相關書籍引文的出處;由於有這四位菩薩的幫忙,讓本書得以順利出版。因此,藉由出版〈自序〉的因緣,由衷感謝他(她)們發心及幫助。

                                       菩薩戒子 游正光 謹序

                                    西元 2013 年 9 月於正覺講堂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98期目次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身外之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