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般若信箱1.PNG

    問一、Dear Sir, I've read something like the following, pls kindly tell me if this is right ? If this is not right, what's wrong with it ? Thanks so much for your helps.

    受精卵在還沒有受精以前,卵本身是一個生命體,也是有識的存在;精蟲本身在還沒有受精以前,精蟲本身還是個生命體,它還是有識的存在,但是當這二者結合之後,它的識、它的生命體,跟原來單獨分開存在的不一樣。Pls kindly let me know if 精蟲有識 ??? 卵有識 ???

    答: 精蟲與卵子是父、母各自的第八識如來藏所執持的細胞,不似單細胞生物—如「草履蟲」—具有自己的如來藏而為獨立的生命體,可以細胞分裂而行無性生殖或有性生殖,所以草履蟲可以稱為「含識」;事實上精蟲與卵子,只是父、母各自的如來藏所變現執持的「細胞」,無法各各獨自存活生殖,離開父體、母體一段時間後若無發生預期的受精作用,全部即告「痿死」,並非如來藏駐在其中而可 以維持一整期的分段生死。卵子與精蟲沒有各自獨具的如來藏,都不是「有情」,所以不是獨立的「生命體」,不能稱為「含識」。 

    一般而言,人類卵子作用的存續時間約十二至二十四小時,或有說可存續三十六小時,應是較強的卵子;精蟲在女性生殖系統內雖可存續數天,但具有較強受精能力者約只二天左右,而且在過程中必須經過重重關卡,最後只有一隻精蟲得以進入卵泡中,和合成受精卵;在和合前,都還有各自父母如來藏的不可知執受於中作用著才能存活,故並非有情之如來藏識駐在其中。

    若以中陰身時見有緣父母和合境界而被拘繫入胎的狀況來說,同理可知,父精和母卵結合成受精卵之同時,中陰身之末那識因業風所吹,牽引中陰有情的如來藏識緣此受精卵而入胎,俟入胎已,如來藏即依中陰有情對父母之顛倒貪愛想、過去業力等,而使受精卵成長為男胎或女胎,以及是否相貌莊嚴、身根圓滿等種種差異。

     如《瑜伽師地論》卷 1 云: 

彼即於中有處,自見與己同類有情為嬉戲等,於所生處起希趣欲,彼於爾時見其父母共行邪行所出精血而起顛倒。起顛倒者:謂見父母為邪行時,不謂父母行此邪行,乃起倒覺見己自行;見自行已,便起貪愛。若當欲為女,彼即於父便起會貪;若當欲為男,彼即於母起貪亦爾,乃往逼趣。1

    同卷其後文又云:

    爾時父母貪愛俱極,最後決定各出一滴濃厚精血,二滴和合住母胎中合為一段,猶如熟乳凝結之時。當於此處,一切種子異熟所攝執受所依阿賴耶識和合依託。云何和合依託?謂此所出濃厚精血合成一段,與顛倒緣中有俱滅;與滅同時,即由一切種子識功能力故,有餘微細根及大種和合而生,及餘有根同分精血和合摶生;於此時中,說識已住結生相續,即此名為羯羅藍位。此羯羅藍中有諸根大種,唯與身根及根所依處大種俱生,即由此身根俱生諸根大種力故,眼等諸根次第當生。又由此身根俱生根所依處大種力故,諸根依處次第當生,由彼諸根及所依處具足生故,名得圓滿依止成就。2

    可見,受精卵和合之當下,原來父精母卵的藏識攝力及中陰身「俱滅」,「與滅同時」持此中陰的藏識,此時應受生之有情捨中陰而入胎執持此受精卵(羯羅藍)而結生相續,並以大種性自性增長色法安住於胎中(住胎),而得以使身根乃至眼等諸根次第圓滿成就,故說此受精卵方始成為獨立的「有情」,可以成為「生命體」,而可稱為「含識」。此即《大寶積經》卷 56 所云:【由父母精血和合因緣,為 識所緣依止而住。】3 的真實道理,精子與卵子都還不是含識故非有情。

    問二、想請教「乘願再來」如何能知?是自知或者知他?又如何可能有這樣的情形?若這一世的知見夠了,果然好不容易找到如來藏法身了,那麼下次有緣再來,是否還是得要同等的辛勤尋覓一次,再開始往上修證呢?

    答:「乘願再來」的菩薩是乘願力而來投生人間,不是如眾生一般而隨業力來投生人間。因此從最廣義寬鬆的角度來說,能夠發起成佛大願而修學大乘法,並生生世世都於人間利樂有情,即可方便說為是乘願再來的菩薩;從實義的角度來說,得要親證大乘佛菩提智不退,而願意生生世世再來人間利樂有情者,亦是廣義的乘願再來菩薩;但是從狹義嚴格的角度來說,乘願再來的菩薩摩訶薩,他不但要親證大乘佛菩提智的功德不退,在解脫果的實證,至少也要實證三果的證量,也就是說,至少要有解脫果的實證,並且證得初禪而得離欲界繫縛之功德,這樣才可以說為是乘願再來菩薩。如果遇到的是實證無生法忍的菩薩摩訶薩,那更是真正的乘願再來菩薩,因其具足無師自然妙智而能夠自知乘願再來。

    依菩薩修證的方法及種種證量之差別,有多種情況而說自知或者由他而知,略舉如下: 

    1. 已發起意生身,不被胎昧所障,已離隔陰之迷的三地滿心以上的菩薩摩訶薩,因為其意識得以盡未來際永遠與往世意識所知接續不斷,可以了知前世所發度眾悲願的緣故,此為自知者。

    2. 已證如夢觀之十迴向位滿心以上的菩薩,因為可以得到知宿命定的緣故,此菩薩雖然無有宿命通,然依如夢觀的功德力,可以把定中、夢中所看到過去世種種的事情串聯起來,而知道自己的來歷,因此今世具足無師自然妙智而能自參自悟者,多屬前世已證悟而乘願再來之菩薩,因為世世串習的緣故,後世皆有自己證悟的能力,乃至世世都能自己重新通達見地。此為不畏三界生死苦厄的菩薩為憐憫眾生的緣故,為求無上佛道故,不畏胎昧之苦而乘願再來,如《大般涅槃經》卷 16〈20 梵行品〉:【菩薩摩訶薩無有師諮受學之處,而能得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得是法已,心無慳悋,常為眾生而演說之,是故復名不可思議。】 此亦是自知乘願再來的菩薩。

    3. 修得及報得宿命通的大乘通教、別教菩薩,雖未得離胎昧,發願生生世世於人間利樂有情,依廣大願力及神通功德,因此可以了知前世事的緣故,知道自己是否前世有發受生此土之願,因此可方便說為乘願再來的菩薩,此亦是自知者。

    4. 實證大乘佛菩提智而明心證真,乃至眼見佛性後,因為伏除五蓋性障而發起初禪以上的功德,得以離欲界繫縛,再配合發起生生受生於人間利樂有情的大願,蒙佛菩薩加持示現而了知自己的宿命,此亦是乘願再來的菩薩。所以今世聽聞 本師釋迦牟尼佛名號,或睹 世尊聖像即涕淚悲泣或衣毛為起者,相應諸佛悲願而蒙加持示現過往菩薩行願,應知大多乃乘願受生此土者。如《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 327〈49 不退轉品〉:【善現!是菩薩摩訶薩若晝若夜常不遠離念佛作意,常不遠離 聞法作意。由此因緣,隨諸國土有諸如來、應、正等覺現說正法,即乘願力往彼受生,或乘神通而往聽法。由是因緣,此諸菩薩生生之處常不離佛,恒聞正法無間無斷。】

    5. 又如《佛說大阿彌陀經》卷 2:【佛言:「世間人民,前世為善乃得聞阿彌陀佛名號、功德,若慈心喜悅志意清淨,毛髮聳然,淚即出者,皆前世嘗行佛道,或他方佛所嘗為菩薩,固非凡人。」】這些往生極樂世界的菩薩兼具大悲心者,因此願意離開極樂而利樂有情,如《佛說無量壽經》卷 2:【又彼菩薩乃至成佛,不更惡趣,神通自在,常識宿命;除生他方五濁惡世,示現同彼如我國也。】4 此類往生極樂世界後,又依願迴入娑婆者,雖然已離極樂世界功德而不知宿命,亦是乘願再來菩薩。

    因此,若有菩薩聞甚深如來藏正法,心不驚慌恐懼,而悲心猛烈,能夠如說修行,勇於承擔如來家業,應是多生以來已曾修學般若的久學菩薩,而此久學菩薩大多會成為乘願再來者,如《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 508〈13 陀羅尼品〉:【爾時,佛告舍利子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久學大乘,久發大願,久行六種波羅蜜多及餘無量無邊佛法,供養多佛,事多善友,聞深般若波羅蜜多,心不驚惶、恐怖、疑惑,深心信解、受持、讀誦、如理思惟、為他演說,或復書寫、如說修行。」】;又如《說無垢稱經》卷 6〈14 囑累品〉:【略有二種菩薩相印,何等為二?一者信樂種種綺飾文詞相印,二者不懼甚深法門如其性相悟入相印。若諸菩薩尊重信樂綺飾文詞,當知是為初學菩薩。若諸菩薩於是甚深無染無著不可思議自在神變解脫法門微妙經典無有恐畏,聞已信解受持讀誦,令其通利廣為他說,如實悟入精進修行,得出世間清淨信樂,當知是為久學菩薩。】而若如屬於聲聞種性者,不能了知萬法悉是自心現量,畏懼來世再來人間時被胎昧所障,再次輪迴三界受生死之苦,不願再來人間度眾,因此可以自知定非乘願再來者。如果想要知道他人是否乘願再來者,可以依照上述原則加以分析判斷。 

    若這一世的知見夠了,找到如來藏法身了,並且能夠現觀如來藏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諸多中道體性,這樣能夠如實轉依如來藏者,那麼下次有緣再來人間受生,雖然被胎昧所障,還是得要再重新尋覓參悟一次,然而此世所悟真實故,轉依成功故,第八識中所藏證悟的種子具足故,因為往世所修、所證、所習的種種智慧法種含藏於自心如來藏中,因此此世便能自參自悟,或在真善知識指導之下一念相應,同時般若智慧及解脫智慧,亦能於悟後迅速增上,能夠廣利有緣學人,趣向佛道的成就。甚至如 平實導師今世在被嚴重誤導之下,而仍自能重新悟入,所證完全符合 佛說諸經及以諸大菩薩之論,亦自能通達般若乃至發起道種智,此世成就無師自然妙智,於後更能復興正法,乃至傳授諸弟子們一切種智唯識妙法。由此可知菩薩依所發大願,生生世世不畏生死於三界中廣度眾生,雖有隔陰之迷,然必定不會唐捐其功,而且一定得蒙諸佛菩薩之所護念;因此發大心之佛子,必能勇猛超劫精進,速成佛道。   

    問三、1.正覺講堂怎麼不像一般寺院一樣,常常舉辦各種法會,因為梵唄很優美,而且也可以讓自己的心境比較靜,所以常常舉辦這樣的法會,是可以接引更多的眾生來學正法。目前講堂好像只有大悲懺法會,是否還可以舉辦一些超度法會,如梁皇寶懺、水陸大法會……等? 2.講堂例行舉辦的法會有哪些?

    答: 1.法會的真義乃是「法」的聚會、以「法」相會、說「法」之會。正覺同修會舉辦法會主要目的並不是以科儀唱誦、嚴飾壇場……等表相佛事莊嚴為主來接引眾生,而是以護念學員成就法上道業為主,符合佛陀時代的說法之會、法之聚會,正覺所舉辦的這些法會數量是非常多的。從實質面來說,必須要與三乘菩提相應的法會,才具有法會的實質,方可名為真實義的法會;例如每週的講經說法、禪淨班、進階班、增上班、禪一、禪三,乃至傳授三歸五戒及菩薩戒等,此皆屬於真實義的法會,而非只是一般道場權巧方便攝眾的梵唄唱誦法會而已。

     現時正覺講堂也有各類梵唄唱誦法會之舉行,這些都是以護持 世尊第八識如來藏正法的弘傳為主,因此講堂內所辦的大悲懺等梵唄唱誦法會等,乃是屬於配合說法之「次法」類的法會角色,其根本目標在於引導學員們能夠有次第地依照 平實導師所施設的方便善巧,從憶 佛拜佛、聞熏正法知見,而漸次成熟學員之道業。這樣舉辦梵唄唱誦的法會,才是大乘菩薩道場之道風,所以這一點是與一般聲聞道場廣設梵唄唱誦等法會之作法,在根本精神上是完全不同的。因為喜樂參與梵唄唱誦之類法會者,大多為實證了義佛法因緣不具足的新學菩薩,因樂著表相故;真正的久學菩薩則是會在世出世間法的勝解與實證上面下手,因此會以參與真實法會—說法之會—為主要選項。但菩薩要攝受眾生入正法中,是把握三根普被的原則,因此講堂除了真實說法之會外,亦為接引攝受初機新學的菩薩及其眷屬,所以也有舉辦攝屬於方便權巧的梵唄唱誦法會。

    2.目前講堂固定舉辦之法會,全部都是對於三乘菩提的實證有助益,其實都是可以攝屬於真實義的法會之中。若要分類的話,從實義法會來說,則是每週聽 平實導師講經、每週各地區的禪淨班、進階班,每二週的增上班課程,乃至每半年舉辦的禪一、禪三等精進法會,這些法會可以攝屬於實義法會;若是屬例行事相之梵唄唱誦法會,約略有三個部分:

    其一、為懺儀之大悲懺法會,此法會設立之目的,乃是讓學員能對身口意不清淨的業障可以如理求懺,依慚、愧二善心所的加行而成就懺悔的善法功德。同時減少禪子們上禪三或道業增進時冤親債主的遮障,期能早日悟明心性、得證般若實義。 

    其二、為菩薩戒布薩法會,主要也是希望學員戒子們,於受戒後能如理如法善守戒律,因戒而能生定發慧,進而聞熏與相應更殊勝的功德法種,成就戒行清淨圓滿的功德。由於此乃七聖財當中戒蘊修集之一分,因為七聖財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大家因為在進入同修會以後,已經有少分信根,藉由上課熏習而圓滿信力,成就信財;次而需要成就戒財的功德,即是受戒、持戒的功德,此中尚有對於戒律有違犯時與知見有缺漏需要補足與多聞熏習的部分,這個就是需要透過懺悔與誦戒布薩的身口意行來成就,因此布薩誦戒乃是非常重要的法會。理論上來說,布薩時序之安排,依 佛在戒經中的開示,應該要半月半月布薩,但是 導師體恤此末法時期受戒的戒子們並非共住一處,而是住在各地,若要半月半月布薩,世俗家中眷屬則易因此而生煩惱,造成其對佛法的怨懟,故在家菩薩若要半月半月舉辦布薩法會者,將有甚多障難,為免世俗眷屬生起煩惱故,因此戒和尚 平實導師慈悲開緣讓大家兩個月布薩誦戒一次,因此大家當要把握此布薩誦戒而成就戒財的機會,所以這個部分的儀軌佛事,講堂需要舉辦。目前各地講堂的法會規劃,須依台北講堂的規劃為準,因為從戒律上來說,吾等乃同見、同戒、同學而受戒,此規矩應該履踐,請各地講堂依建制來執行:每遇雙月為大悲懺法會,此懺儀法會歡迎學員攜帶家親眷屬蒞臨參加;每遇單月為布薩誦戒法會,則限已在同修會受菩薩戒之菩薩戒子方可入戒場。若非在講堂受戒,則不得參與布薩,是依循同戒、同行、同見之原則。

    其三、台北講堂或各地講堂另有定期或不定期舉辦之法會。例如新春法會、浴佛節浴佛法會、各地新設講堂之佛像安座法會、彌陀法會、悲增菩薩轉世法會、臨終助念……等。各項法會舉辦之日期與地點,請參照各地講堂公告之行事曆或法會通告。

    至於正覺講堂每年所舉辦的菩薩戒傳戒法會、三歸依法會,為莊嚴道場及和合故,亦有梵唄唱誦等儀軌,因此有時也可以攝屬梵唄法會之中,然此類法會具足說法傳法的特質,與三乘菩提相應故,也是屬於真實義的法會之一。至於一般道場在農曆七月份之水陸法會,或者梁皇寶懺……等之類諸梵唄法會,目前則不考慮舉辦,不適宜故。 

1 CBETA, T30, no. 1579, p. 282, c14-25

2 CBETA, T30, no. 1579, p. 283, a1-18

3 CBETA, T11, no. 310, p. 328, b27-28

4 CBETA, T12, no. 360, p. 273, c1-3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94期目次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身外之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