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般若信箱[45-目次7]---問一 ●問二 

一、《楞伽經詳解》七第 82 頁:【由有第八識含藏無明及 行支業種,故有名色之六識緣於六入觸受愛等,而流轉 生死有海之中,成就十二因緣流轉門之「名色緣六識, 六識緣愛…」等六識生死流轉法。】 1.流轉門應是名色緣六入,怎麼是緣六識呢? 2.六識若是識支,當緣名色,怎麼緣愛呢?即使此處六 識為六入,六入怎能跳過觸受而直接緣愛呢?

答:《楞伽經詳解》第七輯 82 頁:【由有第八識含藏無明及行支業種,故有名色中之六識緣於六入觸受愛等,而流轉生死有海之中,成就十二因緣流轉門之「

名色緣六識,六識緣愛……」等六識生死流轉法。】乃是正確的說法,透過六識生死流轉法的現觀,能夠推知此世名色的出生,乃是緣於過去世六識的造作,

故有此世名色後有的出生,黠慧者若欲了知此世名色的出生,必會推究觀察十二因緣流轉門,了知此皆過去世之六識造作為緣因,而此六識造作卻是因「無明覆、

愛緣繫」的緣故,而有六識身等法存在,若能做到「無明斷、愛緣盡」就能「身壞命終,更不復受」,如《雜阿含經》卷 12(二九四經)中 世尊之開示: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諸比丘!彼愚癡無聞凡夫,無明所覆,愛緣所繫得此識身。彼無明不斷愛緣不盡,身壞命終,還復受身。還受身故,不得解脫生、 老、病、死、憂、悲、惱、苦。所以者何?此愚癡凡夫本 不修梵行向正盡苦、究竟苦邊故。是故身壞命終,還復受 身。還受身故,不得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 苦。若黠慧者,無明所覆、愛緣所繫得此識身。彼無明斷、 愛緣盡。無明斷、愛緣盡故,身壞命終,更不復受。不更 受故,得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所以者 何?彼先修梵行正向盡苦、究竟苦邊故。是故彼身壞命 終,更不復受。更不受故,得解脫生、老、病、死、憂、 悲、惱、苦。是名凡夫及黠慧者,彼於我所修諸梵行種種 差別。」】故《楞伽經詳解》中說「名色緣六識,六識緣 愛……」。 

           再者,因緣法的義理乃是甚深極甚深,若欲於因緣 觀能真實了知,唯有三乘見道跡之賢聖方能知之,因為 不論是從流轉門、還滅門、順觀、逆觀、出離觀、安隱 觀、十因緣法、十二因緣法、真實法、假號法……等諸 多層面,都是根據法界實相的基礎所顯現因果的現象; 所以對於最微細因果現象所展現的因緣觀,二乘聖人基 於信受佛語的加持而能現觀了知少分,諸證悟菩薩則因 所證無生法忍智與所集福德的多寡深淺,而能了知多 分、更多分,若論究竟了知,唯佛乃能究竟。

           再者,同類的問題亦曾有多次提問而回覆,如正覺電子報三十二期〈般若信箱〉問四、問六、問九、三十九 期問二; 平實導師更於《阿含正義》多輯亦有專章詳細 的開示因緣觀之正理及各種觀行細節要領,勸請諸有志 親證因緣觀者,至各大實體書局及網路書籍請購《阿含正 義》諸輯拜讀。 

 二、《念佛三昧修學次第》第 110─111 頁:「當他觀想 彌 陀世尊成就的時候,這個觀想的心就是報身佛……這個 心的本身也就是佛(報身佛)。」第 122 頁:「這個法門觀 的時候,要離開前五識,要用第六識來觀,用第七識來 想……純粹用我們的第七識來想……。」 《正法眼藏─護法集》【第 176 頁:「佛的一心三身和一 切明心見性者的一心三身一樣:一、法身,即真如(或阿 賴耶識),不是佛性。二、報身,即是佛性,不是見聞覺 知。三、應身,即是見聞覺知。不是六根,因為六根無 知。」第 333 頁:「佛性是直接由阿賴耶識作用,但也 不離五陰六入見聞覺知,佛性不是第七識……。」】 《念佛三昧修學次第》的兩段話,明顯地說第七識是報 身佛。而《護法集》這一段話又明確說,報身,即是佛 性。這不等於說第七識即報身即佛性嗎?而《護法集》 第二段話卻又說佛性不是第七識。這是怎麼回事呢? 

答:這是從一心三身來說,或是從觀想的法門來說;也可以從 不同層次來說三身,這就是法無定法的意思。這裡面的說明,有些是未悟的人所能理解的,有些則是真正開悟的人 才能理解的,有些則是眼見佛性的人才能理解的,也有一 些是已入地菩薩隨順佛性以後才能理解的。若從觀想念佛 法門來說,想要成就觀想念佛的實證,依照《觀經》所說: 「所以者何?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 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 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此時是依 凡夫異生地的知見來說的,所以觀想 阿彌陀佛身相成就 時,就說那時的影像是佛,而說正在觀想的覺知心即是自 性佛;但這個自性佛當然不可能是自己的法身佛,這時能 觀的心是覺知心意識,能想的心是意根,即是自己的報身 佛;而諸佛的報身也是要由意根與意識來共同成就的,所 以《觀經》才會說「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是純粹由 凡夫異生地所能理解的層次來說。 

            但若是從一心三身來說,則又不同,這就不是明心 而未見性的大乘賢者(在解脫道中至少相當於初果或二果)所能 知道的;這時則是以真如心第八識為自性法身佛,是以 真如心第八識的心所法應現出來的佛性作為報身佛,以 意根、意識作為自性應身佛、自性化身佛。自性法身佛 是真如第八識,是明心者所能親見的,卻不是凡夫異生 等凡夫所能了知的,也不是阿羅漢等二乘愚人所能了知 的;至於法身的性用──由第八識顯現出來的佛性及作用──則非真正開悟明心的人所能了知的,而是只有眼 見佛性的賢聖才能了知的,故在眼見佛性時方便說為報 身佛,因為已經親自眼見第八識的見分了;至於其更深 細的照見與了知,則是諸地菩薩才能親見,並非初見佛 性或見性後仍在十行、十迴向位的賢聖所能了知,更可 說為一心三身中的報身佛。若是從二乘愚人及凡夫異生 位來說,則只能看見意根與意識和合運作時的情況,即 是意根與意識共同顯示出來的情況,故說意根與意識為 化身佛。佛性既是由第八識直接顯示出來,當然只有眼 見佛性的人才能少分知之;至於佛性的作用,則非未入 地菩薩隨順佛性者所能知之,必須入地以後才能了知, 當然是屬於諸地所見的一心三身中的報身佛了;未入地 者是絕無可能親見一心三身中的報身佛作用的。所以從 這個層次來說的報身佛,就是指第八識出生的佛性的作 用了。 

            再者,如同 世尊對凡夫異生或二乘愚人說「第八識 離見聞覺知」,但是對已悟之人卻又說「第八識有覺有 知,能了知眾生心行」,對於已入地菩薩則說第八識所能 了知的,是更深細、更廣大的分別性,故說「於無分別中 能廣分別」,同樣是對不同層次的人說不同的法義,此即 是為人悉檀,故說法無定法,依照根器的不同,而說不 同層次的法義。若是尚未明心者,對於這些問題的探究,於自己之道業並無助益;因為這是眼見佛性後,再 經歷一段長時間進修般若別相智及一切種智以後,才需 要探討的問題;並不是想要探討就有能力探討的,因為 這是牽涉到種智內容的甚深法,不是一般開悟或見性的 菩薩所能探討的。未悟者或初悟者乃至初見性者,探討 此一問題時,都將無法正確的理解,有可能會產生偏差 而導致謗法、謗聖的狀況出現,故應該小心謹慎的處理 才好;若是明心後或尚未明心者,想要藉此探討來求得 眼見佛性的境界,是永無希望的,因為眼見佛性的證境 並不是靠法義的探討所能成就的。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45期目次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身外之物 的頭像
    身外之物

    身外之物的部落格

    身外之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