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供佛功德-海生商主緣

《撰集百緣經》卷第九: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彼城中有五百賈客,欲入 大海採取珍寶。時彼商主選擇族望娉以為婦,將共入海。足滿 十月,產一男兒,因為立字,

名曰『海生』,有大福德;令諸 商客獲大珍寶,安隱迴還,咸共唱言:「安隱海生。」

          年漸長大,重復勸勉,更入大海。獲其珍寶進引還來,值 大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迴波黑風。時諸商人各各跪拜 諸天善神,無一感應救彼厄難,

中有優婆塞語商人言:「有佛 世尊,常以大悲,晝夜六時觀察眾生,護受苦厄輒往度之。 汝等咸當稱彼佛名,或能來此救我等命!」

          時諸商人各共同時稱:「南無佛陀。」爾時世尊,遙見商 客極遇厄難,即放光明照耀黑風,風尋消滅皆得解脫。各作是 言:「我等今者,

蒙佛威光脫此諸難,今若平安達到,當為 佛僧造立塔寺,請命佛僧安置其中,設諸餚膳供給所須皆使 無乏。」作是語已咸皆然可。於是進引,

皆悉平安達到鄉土; 如先言要,造立塔寺,請命佛僧,設諸餚膳。供養訖竟,卻坐 一面聽佛說法,心開意解各獲道跡;即於佛前求索出家,

佛即告言:「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門。精 懃修習得阿羅漢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脫,諸天世人所見敬仰。

          時諸比丘見是事已,前白佛言:「不審世尊!今此商人五 百比丘宿造何業,遭值如是種種厄難,蒙佛威光得脫諸難, 又值世尊出家得道?」佛告比丘:「非但今日救彼厄難,過 去世時,我亦救彼脫諸厄難!」時諸比丘重白佛言:「不審世 尊過去世時其事云何?唯願世尊敷演解說。」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乃 往過去無量世中,波羅奈國有五通仙人,住河岸邊。時有五 百商人欲入大海,路由河岸見彼仙人,各共往彼問訊安吉, 勸彼仙人令共入海。仙人答言:『汝等自去,設有恐難,但 稱我名,當護汝等!』爾時商人聞是語已,進引入海,大獲 珍寶還欲來歸,道逢羅剎黑風諸難,爾時商人咸共一心稱仙 人名,即往救護,脫諸厄難。」

          佛告諸比丘:「欲知爾時彼仙人者,則我身是!彼時五 百商人者,今五百比丘是!我於彼時未斷煩惱,尚能拔濟彼 諸厄難;況於今者得出三界,

而當不能化度彼也?」爾時諸 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白話解釋如下:

         當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城中有五百位商人,即 將冒險入海,採集珍寶。當時的商主娶了望族的女兒為妻子, 並帶她一同入海尋寶,過十個月生了一個兒子,以此因緣取名『海生』,這個海生有大福德;不但令商人們獲得大量的珍寶, 而且都平安回到家鄉,於是大家都唱頌著:「安隱海生。」

         海生漸漸長大,因為商人不斷的鼓勵勸勉,希望他能為大 眾再度帶來好運,於是同意隨行再度入海。當商人們獲得珍寶 正在回航時,遇到大黑風吹來,商船隨風漂入羅剎鬼國(註一), 陷入漩渦狀的黑風之中無法出離。商人們跪拜祈求諸天善神的 救護,但是都沒有神明感應,來解救他們脫離危難。他們之中 有一位優婆塞(註二)告訴商人們:「有佛世尊常懷大悲心, 祂總是日夜觀察眾生,護佑遭受苦難的眾生,若因緣具足時 必能救度他們脫離苦難。大家應當稱唸佛陀的名號,佛陀也 許能來拯救我們的命!」

         於是商人們都一同稱唸:「南無佛陀。」這時候 世尊遙 見商人們遇到大災難,立即放大光明照耀黑風,黑風隨即消 逝,商人們皆得解脫。於是個個跟著這樣唸道:「我們今天蒙 受佛的威德光明,脫離這樣的災難,如果能平安地回到家, 應該為佛陀及僧眾建築塔寺,並請佛陀及僧眾安住其中,廣 設種種飲食供養,皆使豐足無缺。」說完,大眾一致同意回 去之後就這麼做,於是一路平安順利地回到故鄉。回鄉後如同 先前的誓言,建築塔寺,請 佛陀及僧眾,廣設供養。供養完 畢,退坐在一旁聽 佛說法。在聞法過程中,久存心中的疑惑 豁然開朗,會意理解 佛所宣說的真實義,並且個個都獲得了 果證。商人們立即在 佛前請求出家,佛隨著說:「善來!比 丘!」商人們的煩惱鬚髮自然脫落,法衣披身而成出家修行人。個個精進努力修行,都證得了阿羅漢果位,具足三明六通 (註三)及八解脫(註四),成為諸天及世人所恭敬仰慕的解脫 道聖人。

          當時其餘比丘們見到這件事後,向佛稟白:「世尊!不知 這五百(商人)比丘過去世造什麼福業,遭遇這些災難,卻 能蒙受佛威德光明的加持得以解脫,又能值遇世尊,並且在 世尊座下出家乃至證得阿羅漢果位?」佛告訴比丘們:「我 不僅今日救護他們,過去世時,我也曾救助他們脫離險難!」 這時比丘們再次稟 佛:「世尊!不知過去世發生什麼事?唯 願世尊為大眾解說其中的因緣。」

          於是世尊告訴比丘們::「你們仔細聽!我現在就為你們 解說分明:在過去無量世中,波羅奈國有一位五通仙人(註 五),住在河岸邊。當時有五百位商人,剛好要進入大海尋 寶,路過河岸見到那位仙人,大眾向他問好:『仙人平安吉 祥。』商人們邀他一同入海尋寶。仙人則回答:『你們自己 去就好,假如遇到恐怖的災難,只要稱唸我的名字,我必定 會救護你們!』當時聽了這些話以後,知道仙人無意尋寶, 商人們便自行入海冒險,於海中大獲珍寶正要返鄉時,路上 遭遇羅剎、黑風……等等災難,那時商人們即一心共同稱唸 仙人名字,仙人感應到後,立即前往救護,大眾也從種種災 難中解脫。」

          佛告訴諸比丘:「要知道當時的五通仙人就是我的前 世,那時的五百位商人,即是這五百位比丘啊!當時的我尚未斷盡我見、我執的煩惱,也都還能拔除他們的災難;況且 今日已成就無上佛道,於三界中究竟解脫,而說有不能化度 他們的道理嗎?」當時比丘們,聽聞佛宣說往世因緣後,都 歡喜的信受奉行。

註釋:(引述自丁福保編《佛學大辭典》)

註一:羅剎

         (異類)Rs!asa,又具曰羅剎娑,羅叉婆;女曰羅叉私 (Rs!asi);惡鬼之總名也。譯為:暴惡可畏等。按羅剎本 為印度古民族之名稱:至雅利安人,遂成為畏惡之名詞。 又謂羅剎男:黑身朱髮綠眼。羅剎女:為絕美之婦人。玄 應音義二十四曰:「剎娑,或言阿落剎娑,是惡鬼之通名 也。又云羅叉娑,此云護者,若女則名囉叉私。舊云囉剎, 訛略也。」慧琳音義二十二曰:「囉剎娑,梵語食人惡鬼 都名也。」法華玄贊二曰:「夜叉,此云勇健。(中略)羅 剎云暴惡,亦云可畏。彼皆訛音,梵語正云藥叉羅剎娑。」 梵語雜名曰:「羅剎,梵名羅(引)察娑。」慧琳音義二 十五曰:「羅剎此云惡鬼也,食人血肉,或飛空或地行, 捷疾可畏也。」玄應音義十八曰:「羅剎或云囉叉娑,此 云護王,若女則名囉叉斯。」 羅剎鬼:(異類)三十六鬼之一。

註二:優婆塞

         (術語)Upa^saka,舊稱優婆塞,伊蒲塞。新稱鄔波索迦, 優波娑迦,優婆娑柯,鄔波塞迦,鄔波素迦等。譯曰清信士,近事男,善宿男等。親近奉事三寶之義,總稱受五戒 之男子,四眾之一或七眾之一。

註三:三明六通 

           在佛曰三達。在羅漢曰三明。智之知法顯了,故名為明, 又曰智明,又曰智證明,證智之境而顯了分明也:一、宿 命明,知自身他身宿世之生死相,二、天眼明,知自身他 身未來世之生死相,三、漏盡明,知現在之苦相,斷一切 煩惱之智也(漏者煩惱)。於前五通加漏盡智證通之一。漏 盡知證通者,三乘之極致,諸漏(即一切煩惱)斷盡為無礙 者。成就此六通限於三乘之聖者。俱舍論二十七曰:「通 有六種:一神境智證通,二天眼智證通,三天耳智證通, 四他心智證通,五宿住隨念智證通,六漏盡智證通。雖六 通中第六唯聖,然其前五,異生亦得。」大乘義章二十本 曰:「一名身通,二名天眼,三名天耳,四他心智,五宿 命,六漏盡通。」(以上六神通次第,同智度論二十八說其次第)。 法界次第中上曰:「一天眼通,二天耳通,三知他心通, 四宿命通,五身如意通,六漏智通。」

註四:八解脫

          舊曰八背捨。是為棄捨三界染法繫縛之八種三昧。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八 (九)佛說長阿含第二分眾集 經第五:【……復有八法,謂八解脫:色觀色,一解脫; 內無色想觀外色,二解脫;淨解脫,三解脫;度色想, 滅瞋恚想,住空處解脫,四解脫;度空處,住識處,五解脫;度識處,住不用處,六解脫;度不用處,住有想 無想處,七解脫;度有想無想處,住想知滅,八解 脫。……】

         《中阿含經》卷第二十四(九七)中阿含因品大因經第一: 【……阿難!若有比丘彼七識住及二處,知如真,心不 染著,得解脫者,是謂比丘阿羅訶,名慧解脫。復次, 阿難!有八解脫,云何為八:色觀色,是謂第一解脫; 復次,內無色想外觀色,是謂第二解脫;復次,淨解脫 身作證成就遊,是謂第三解脫;復次,度一切色想,滅 有對想,不念若干想,無量空處,是無量空處成就遊, 是謂第四解脫;復次,度一切無量空處,無量識處,是 無量識處成就遊,是謂第五解脫;復次,度一切無量識 處,無所有處,是無所有處成就遊,是謂第六解脫;復 次,度一切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處,是非有想非無 想處成就遊,是謂第七解脫;復次,度一切非有想非無 想處,想知滅解脫身作證成就遊,及慧觀諸漏盡知,是 謂第八解脫。阿難!若有比丘彼七識住及二處,知如 真,心不染著,得解脫,及此八解脫,順逆身作證成就 遊,亦慧觀諸漏盡者,是謂比丘阿羅訶,名俱解脫。……】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四 句義品第十二:【……明解 脫念慧正憶八背捨,何等八:色觀色,是初背捨;內無 色相外觀色,是二背捨;淨背捨身作證,是三背捨;過 一切色相故,滅有對相故,一切異相不念故,入無邊虛 空處,是四背捨;過一切無邊虛空處,入一切無邊識處,是五背捨;過一切無邊識處,入無所有處,是六背捨; 過一切無所有處,入非有想非無想處,是七背捨;過一 切非有想非無想處,入滅受想定,是八背捨。……】《摩 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二十四 四攝品第七十八:【……云 何為八解脫:內色相外觀色是初解脫;內無色相外觀色 是二解脫;淨解脫是三解脫;過一切色相,滅一切有對 相,不念一切異相故,觀無邊虛空入無邊虛空處;乃至 過一切非有想非無想處;入滅受想解脫;是名八解 脫。……】

         《大般涅槃經》卷上:【……阿難!有八勝處:一者內有 色想外觀色少境界;二者內有色想外觀色無量境界;三 者內無色想外觀色少境界;四者內無色想外觀色無量境 界;五者觀一切色青;六者觀一切色黃;七者觀一切色 赤;八者觀一切色白;此是行者上勝之法。復次阿難! 有八解脫:一者內有色想外觀色;二者內無色想外觀色 不淨思惟;三者淨解脫;四者空處解脫;五者識處解脫; 六者無所有處解脫;七者非想非非想處解脫;八者滅盡 定解脫;此亦復是行者勝法。若能究竟此等法者,即於 諸法,自在無礙。……】

註五:五通

          一神境智證通,又云身如意通 R!ddhividhi-ja^na,又云 身通,又云神足通。即變現不思議境界之通力,謂之神境 通。遊涉往來自在之通力,故云神足通,自身得變現自在 之通力,故云身如意通,各就一邊而與以名也,其中神境通名,最為通稱。二天眼智證通 Divya-caks!us,得色界 天眼根,照久無礙,謂之天眼智證通。三天耳智證通 Divya -s/rotra,得色界天耳根,聽聞無礙者。四他心智證通 Paracitta-ja^na,知他人之心念而無礙者。五宿命智證通 Pr!ti-ja^na,知自己及六道眾生宿世生涯而無礙者。此五 通為有漏之禪定或依藥力咒力而得,故外道之仙人亦能成 就之。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40期目次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身外之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