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信箱[第22期-目次8]--問九、十、十ㄧ、十二
問九、由「四智圓明」的大圓鏡智於八識,平等性智於七識,妙觀察智於六識,成所作智於五識,而知佛也有八個識的,是清淨識。由有八個識故,佛亦應有五蘊,是清淨蘊。《金剛經》云:如來有肉眼,有肉眼故,而知如來亦應有肉身,是清淨身。如果將「清淨」二字理解透徹,以上的說法是不違背佛說的,所謂清淨是指「種子」而言。也就是說,一切種子清淨的時候,無論有什麼身、什麼眼、什麼蘊、什麼識都說得通的,這樣的說法通嗎?
答:您的說法可以說是很正確的見解。佛無生臟,是說佛的莊嚴報身、自性法身、意生身、化身,但是應現在人間示現成佛時,仍然是有五蘊身心的,仍然得要托缽飲食、沐浴的。清淨的意思,正是您所說的種子清淨了。當如來藏中含藏的八識心王的一切種子都清淨了,當然就是純淨的八識心王了,那時如您所說的:不論有什麼身、什麼眼、什麼蘊、什麼識,都是清淨的,都是說得通的。
問十、1.阿難尊者在楞嚴會上已悟,為何公案中又說是佛涅槃後大迦葉尊者讓其倒却剎竿時才開悟?
2.楞嚴會上阿難是否不僅已悟,而且已登初地?
答:阿難尊者在楞嚴會上當然已悟,但是並一定就能與公案連接上來,特別是很深的公案。這在正覺會中也有這種現象:當平實老師考驗一個較淺的公案時,剛破參的人都是答得出來的,但是考到較深的公案時,就解答不出來了。這就是禪門差別智的深淺差別不同所致。所以有許多人證悟了以後,在小參室中被問到「六六三十六」的公案時,多數是答不出來的,但其實都是一樣的悟,只是深淺不同而已。所以阿難尊者在放倒剎竿的公案中看來是沒有悟的,但是否就可以說他那時是未悟的?仍不盡然,所以禪門才有一句話說:「向上一路、教外別傳。」講的正是這個道理。阿難在楞嚴會上是否已登初地?在未來《楞嚴經詳解》出版時就會有答案,我們就再等待一段時間再說吧!
問十一、學者研究佛教學術,成果豐碩,在學術界地位崇高,是否表示佛法的修證亦高人一等,應受四眾的恭敬供養?
答:學術研究和佛法的修證,有很明顯的不同。佛法的修習,必須以身心無間斷的履踐,經過相當的時間,才有辦法逐步證得。若沒有強烈的信心和堅決的毅力,是不能成辦的。有人說:「修道者如牛毛,得道者如牛角」,這是因為大多數人,不願捨去有所得的凡夫心態,所以無法傾身命於修行而取證道果。即使有人可以傾身命於修行,卻往往受到錯誤的教導,乃至虛擲一生而無法見道。
由於佛法的實證,困難重重,許多修行人精勤修行十年、二十年,始終看不到見道的曙光,便只好轉往學術界尋找出路,企圖從學術的研究中解悟佛法。他們不知道,這麼一來,卻把學術與修證混淆了,因而產生更嚴重的問題。以最近剛過世的印順「導師」而言,他那麼多年來,可以說都是在做學術的研究,而不是從事修證,甚至貶斥修證道,誣蔑為「小乘急證精神之復活」。因為沒有修證的緣故,印順及其徒眾,便以情解思惟,臆想唯證乃知的佛法,曲解三乘經典,以數十年的時間,將沿續 世尊正法脈、以如來藏之修證為中心的中國傳統佛教,轉易為一切法皆空的斷滅見外道法。
由於印順所主張的「佛法」極為淺薄,也很混亂無章,使人以為佛法不過如此,便有若干傲慢的學術研究者,自以為能夠通達佛法,動輒誣指部分極勝妙的佛經為偽經,貶抑世尊,謂「佛即是阿羅漢,阿羅漢即是佛」。甚至產生一種奇怪的現象,出家人以謗 佛、謗法的外國和本國在家學者為師,也跟著謗 佛、謗法,發表了許多謗 佛毀法的學術論文,謂「佛不是一切智智者」。這樣的出家人,卻恬不知恥的繼續接受佛教信徒的四事(飲食、衣服、臥具、湯藥)供養,並以佛教界所提供的資源(包括單銀、獎學金、宿舍、就學機會,以及信徒的現金供養等),不斷的假借學術的名義破壞佛法,並以此謀取名聞利養(如擔任教授、出席國際學術會議等)。
這樣的怪現象隨處可見,甚至以佛教道場的名義募款,假借學術研究之名,行破壞佛法之實。可是,事情的真象,卻不為廣大的信徒所了知,以致仍有許多人以護持佛教的善心,受到他們的愚弄與欺騙,捐輸鉅額金錢,貢獻大量勞力,鼎力支持這些破壞佛法的假名出家人和假名佛教道場。所以,這樣的事實,應該予以披露。
屬於實證的智慧,並不是知識、常識,只能透過修證去取得。佛學的學術界應該知道自己的界限所在,不應該去公開討論唯證乃知的部分,否則就是不淨說法;不淨說法會誤導他人,果報極為可怖,不論他們相不相信未來世會有果報。不過,那些破壞佛法的學者,根本不能算是佛弟子,他們既不相信佛法,更不相信有所謂的後世果報,跟他們講這些,等於是在對牛彈琴。但是身為佛弟子的我們,自己應該知所警惕,我們所護持的道場到底在做些什麼事?是不是披著護法、弘法的外衣而在實質上卻是破壞佛教正法的?要有智慧加以判斷,千萬不要支持他們來破壞佛法。
問十二、正覺同修會在台灣出版的結緣書籍,在大陸為何有時會訂書價售賣?這不是辜負了同修會的助印者了嗎?或是大陸有人藉此來得到錢財?請正覺同修會注意這一點。
答:我們對這事情加以瞭解之後,發覺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可以分為幾個部分來說明:
1. 常常有大陸學人來信、來電,舉發某某人、某某道場收集我們送到大陸的結緣書,撕毀後賣給舊紙商,或者收集起來當眾焚燒掉,謗說是邪書;為了這個緣故,他們改變了作法,訂了價錢。如果有人願意出錢買來燒或賣給舊紙商,我們不會有什麼損失,不會耗損同修會永續印書的資金。
2. 想要得到極勝妙的正法書籍,應該要付出小小的代價,才不會生起輕易想,才會懂得珍惜。同修會寄送往大陸的書籍,一本的代價平均大約台幣一百八十元,這只是印書與寄運的成本,還沒有計算版權費、稅捐、人工成本。但是那些謗法、大妄語者,因為被書中法義顯示出他們的未悟言悟本質,所以就大力的收集起來燒掉,浪費了同修會很大的資源。在大陸的流通書籍人員,當他們想到這一點時,心中很痛心,不得不採取了應變的措施來預防這類事情繼續發生,您對這一點應該可以體諒吧!
3. 如果想要獲得佛法親證上的明心、見性,頓超而入七住位乃至十住位中,最好是修集更大的福德,作為見道的資糧。如果只是一味的從同修會獲得書籍,一點兒付出都沒有,可能會比常常護持的大陸學人們更難悟入,所以他們可能是為了兼顧到這一點,而作了有對價的流通。
4. 我們在大陸的流通書籍者,都是還在上班的小市民,不是大商人;從各地湧來的索書信函,使他們多年來義務買郵票的不斷付出,數額越來越大,壓力越來越重;使他們有些捉襟見肘的感覺,同修會接受他們的建議,讓他們酌收費用以彌補龐大的郵資,才能永續不斷的流通給大家,這也請大陸的學人們多多體諒。
5. 他們對於每月送來的書籍,也需要租屋存放,這些租金,也得要有長遠的打算,才不會中途不繼。
6. 從台灣運往大陸的運費極貴,如果無限制的被收去燒掉,豈不是間接的讓大家更難取得同修會的正法書籍?假使定價出售的作法可以使收書去焚燒的事情終止,大家應該可以更容易的獲得書籍,所以我們衡量大陸目前的情況,對於他們的作法,還是必須表示認同的。這些都得請求大陸的學人們多多體諒。
7. 目前在大陸正式出版的三本書,都是靠他們在大陸一點一滴的將書款存起來,以及大陸學人的努力捐助,才能出版的。從台灣運過去,困難重重,不是大家所能知道的。如果希望能有更多的同修會書籍能在大陸直接出版,方便大家更容易取得,就請您多多包涵體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