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孝 養 父 母--老國緣

13943765487056  

《雜寶藏經》卷第一:
【佛在舍衛國,爾時 世尊,而作是言:「恭敬宿老,有大利益:未曾聞事,而得聞解;名稱遠達,智者所敬!」諸比丘言:「如來世尊,而常讚嘆恭敬父母耆長宿老!」佛言:「不但今日,我於過去無量劫中,恒恭敬父母、耆長宿老。」諸比丘白 佛言:「過去恭敬,其事云何?」
佛言:「過去久遠,有國名『棄老』。彼國土中,有老人者,皆遠驅棄。有一大臣,其父年老,依如國法,應在駈遣。大臣孝順,心所不忍,乃深掘地,作一密屋,置父著中,隨時孝養。 」
「爾時天神,捉持二蛇,著王殿上,而作是言:『若別雄雌,汝國得安;若不別者,汝身及國,七日之後悉當覆滅!』王聞是已,心懷懊惱!即與群臣,參議斯事;各自陳謝,稱不能別。即募國界:『誰能別者,厚加爵賞!』 」
「大臣歸家,往問其父,父答子言:『此事易別!以細軟物,停蛇著上。其躁擾者,當知是雄;住不動者,當知是雌。』即如其言,果別雄雌。天神復問言:『誰於睡者,名之為覺?誰於覺者,名之為睡?』王與群臣,復不能辯,復募國界,無能解者。大臣問父:『此是何言?』父言:『此名學人。於諸凡夫,名為覺者;於諸羅漢,名之為睡。』即如其言以答。天神又復問言:『此大白象,有幾斤兩?』群臣共議,無能知者,亦募國內,復不能知。大臣問父,父言:『置象船上,著大池中,畫水齊船,深淺幾許。即以此船,量石著中,水沒齊畫,則知斤兩!』即以此智以答。 」
「天神又復問言:『以一掬水,多於大海,誰能知之?』群臣共議,又不能解,又遍募問,都無知者。大臣問父:『此是何語?』父言:『此語易解!若有人能信心清淨,以一掬水,施於佛、僧、及以父母、困厄、病人,以此功德,數千萬劫,受福無窮!海水極多,不過一劫。推此言之:一掬之水,百千萬倍,多於大海!』即以此言,用答天神。天神復化作餓人,連骸拄骨,而來問言:『世頗有人飢窮瘦苦劇於我不?』群臣思量,復不能答。臣復以狀,往問於父,父即答言:『世間有人:慳貪嫉妒、不信三寶、不能供養父母師長,將來之世,墮餓鬼中!百千萬歲,不聞水穀之名;身如太山,腹如大谷,咽如細針,髮如錐刀,纏身至脚,舉動之時,支節火然。如此之人,劇汝飢苦,百千萬倍!』 即以斯言,用答天神。天神又復化作一人,手脚杻械,項復著鎖,身中火出,舉體燋爛,而又問言:『世頗有人苦劇我不?』君臣率爾,無知答者。大臣復問其父,父即答言:『世間有人,不孝父母、逆害師長、叛於夫主、誹謗三尊。將來之世,墮於地獄:刀山劍樹、火車爐炭、陷河沸屎、刀道火道,如是眾苦,無量無邊,不可計數。以此方之,劇汝困苦,百千萬倍!』即如其言,以答天神。 」
「天神又化作一女人,端政瓌瑋,踰於世人,而又問言:『世間頗有端政之人如我者不?』君臣默然,無能答者。臣復問父,父時答言:『世間有人:信敬三寶、孝順父母、好施、忍辱、精進、持戒,得生天上,端政殊特,過於汝身,百千萬倍。以此方之,如瞎獼猴!』又以此言,以答天神。天神又以一真檀木,方直正等,又復問言:『何者是頭?』君臣智力,無能答者。臣又問父,父答言:『易知!擲著水中,根者必沈,尾者必舉!』即以其言,用答天神。天神又以二白騲馬,形色無異,而復問言:『誰母誰子?』君臣亦復無能答者。復問其父,父答言:『與草令食,若是母者,必推草與子!』 」
「如是所問,悉皆答之。天神歡喜!大遺國王珍琦財寶,而語王言:『汝今國土,我當擁護,令諸外敵不能侵害!』王聞是已,極大踊悅,而問臣言:『為是自知?有人教汝?賴汝才智,國土獲安;既得珍寶,又許擁護,是汝之力!』臣答王言:『非臣之智!願施無畏,乃敢具陳!』王言:『設汝今有萬死之罪,猶尚不問,況小罪過!』臣白王言:『國有制令:不聽養老。臣有老父,不忍遣棄,冒犯王法,藏著地中!臣來應答,盡是父智,非臣之力!唯願大王,一切國土,還聽養老。』王即嘆美,心生喜悅,奉養臣父,尊以為師:『濟我國家一切人命,如此利益,非我所知!』即便宣令,普告天下:『不聽棄老,仰令孝養。其有不孝父母、不敬師長,當加大罪!』 」
「爾時父者,我身是也;爾時臣者,舍利弗是;爾時王者,阿闍世是;爾時天神,阿難是也。」】
白話解釋如下:
佛陀在舍衛國時,曾這樣開示說:「恭敬年長的老人家,會有大利益:從老人家那裡可聽聞到未曾聽過的事蹟與道理,得以增廣見聞、通情達理、增長智慧;恭敬長者的好名聲會聲名遠播,讓有識之士尊敬讚嘆!」比丘們說:「時常聽聞 世尊讚嘆恭敬父母、耆長宿老的美德!」 佛陀繼續說:「不單單是今天,我從過去無量劫以來,一直都是恭敬父母、耆長宿老!」比丘們繼續請示 佛陀:「過去恭敬的事蹟是怎麼一回事呢?」
佛陀回答:「過去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名叫『棄老』。這一個國家,只要是有人年老了,家人就會把他們遺棄,並且趕得遠遠的。國裡有一位大臣,他的父親也年老了,依照國法,應該遣送驅離丟棄。這位大臣很孝順,內心不忍,於是深深的挖了地,作一間密室,把父親安置在裏面,以便隨時能孝養老人家。 」
「這時有一位天神,捉了二條蛇,置於國王的宮殿上,開口就說:『若能分別出蛇的雌雄,你的國家就能得安樂;若是不能辨別,你的身命及國家,七天後,都會死亡覆滅!』國王一聽,內心非常憂惱!立即與群臣參議這件事,每個人都面面相覷,各自陳述謝罪,表示不能辨別,國王無奈,只好向全國募求探詢:『有誰能判別的,當以優厚的爵位賞賜!』 」
「大臣回家後,向父親請問,父親答覆兒子說:『此事很容易判別!只要用細軟的物品,把蛇放在上面。觀看這二條蛇,若是躁動擾攘靜不下來,當知是雄性的;若安住不動的,當知是雌性的。』正如這父親所說的,果然分出雌雄來。天神又出題問:『有誰能說:此沈睡的人,是覺醒者?又有誰敢這麼說:此覺醒的人,他是睡著了?』國王與群臣,還是不能辯解,再次募詢國內,也無人能夠解答。大臣回去詢問父親:『這話含意深不可測,到底是什麼意味?』父親說:『這名叫學人,相較於眾凡夫,可稱為覺醒者;然而相較於諸位阿羅漢,則只能稱之為沈睡的人。』即如父親的話去作回答。天神又再問:『這隻大白象,有幾斤重?』群臣們共同商議,還是無法能知,只好再向國內募詢,然而還是不能知曉,大臣回去又問父親,父親說:『把大象安置在船上,然後拖到大水池中,看看水平線到達船殼的什麼位置,畫線作記號。再以這艘船,裝上石頭,等船慢慢下沉,當水平線到達記號處,即可分批磅秤石頭,累加後便知斤兩!』即以這樣的巧智前去作答。 」
「天神又再考問:『捧一掬水,多過於大海之水,有誰能知這個道理?』群臣再次商議,還是不能解,又遍國募詢,都沒有人能知。大臣回去又問父親:『這是什麼語意?』父親說:『這語意容易解答!若有人能信心清淨,以一掬水,供養於 佛、僧及父母、困厄的人、以及病人等,以這樣的功德,於數千萬劫的年代中,能享受無窮的福報!海水再多,也只不過能留存一劫而已,因為世界散壞,海水也隨著散失。因此可說:一掬之水,百千萬倍,多於大海!』就以這樣的話來答覆天神的問題。天神再化作飢餓的人,瘦得只剩下皮包骨,猶如骷髏一般,而來問說:『世間可有人窮困飢餓瘦弱、苦痛逼身遠超過於我的嗎?』群臣再三思量,還是不能回答。大臣又以所看到的形狀,形容給父親聽,請教父親的見解,父親即回答說:『世間有人:吝嗇貪心嫉妒、不信佛法僧三寶、不能供養父母師長,將於未來世,墮餓鬼道中!壽命百千萬歲,從沒聽聞有飲水及穀物這些東西;身體大如太山,肚子鼓如山谷,咽喉有如細針,頭髮鋼硬有如片片錐刀,纏裹著身體從頭到脚,割傷自己;舉止行動的時候,全身的肢節也都會冒出火來燃燒自己。這般飢苦的人,劇痛遠超過你百千萬倍!』 大臣即以父親這些話,來回答天神。天神又再化作一人,手脚被手銬脚鐐扣住,頸項也披上了枷鎖,又從身上發出火來,全身被燒得焦爛,體無完膚,開口又問說:『世間可有人苦痛超過我的嗎?』君臣都愣在那兒,沒有一個知道答案。大臣又回去問父親,父親回答說:『世間有人:不孝父母、逆害師長、背叛丈夫、主人、誹謗三寶。將於未來世,墮於地獄:刀山劍樹、火車爐炭、陷河沸屎、刀道火道,這般受苦,無量無邊,不可計算稱量。以這樣的情境和你相比,這種苦痛遠遠超過你百千萬倍!』即用這些話答覆天神。 」
「天神又化作一女人,端莊、氣質典雅、威儀庠序,絕色稀有,超脫世間人,又來問說:『世間可有端正如我者否?』君臣們看呆了,好像喉嚨裏哽住什麼,答不出話來。大臣又回去請問父親,父親這時回答說:『世間有人,信敬三寶、孝順父母,好施、忍辱、精進、持戒,得生天上,舉止端正、容貌殊勝,遠超過於妳百千萬倍。妳要來與這樣的天女們比較,就會像瞎獼猴一般的醜陋!』又以這樣的話語來回答天神。天神又以一真檀木,方直正等,又再考問說:『哪一端是頭?』以君臣們的智力,沒有能回答的。大臣又回去問父親,父親答說:『這容易!把真檀木擲入水中,靠近根部的部位因為比較密實,所以會往下沈,而尾部自然就會蹺起來,就可分辨出哪端是頭了!』即以父親說的話,用以回答天神。天神又以二匹白騲馬,外形毛色無有差異,又來考問:『哪一匹是母親,那一匹是孩子?』君臣們也是無一能夠回答的;大臣又回去請問父親,父親回答說:『拿牧草來餵食,母馬一定會先把牧草推給孩子吃!』 」
「如是以上所問,都予以回答。天神歡喜!大大餽贈國王珍奇財寶,並對國王說:『你統轄的國土,我當擁護,令諸外敵不能侵害!』國王聽天神這樣說,歡喜極了!而來詢問大臣說:『以上所回答的,都是你自己知道的?還是有人教你的?仰賴你的才智,國土才能獲得平安;不但得到天神所送的珍寶,又承諾擁護我國,這都是靠你的力量啊!』大臣回答國王說:『這不是為臣的智慧力啊!願大王施無畏布施,臣下才敢具實陳述!』國王說:『即使你現在有萬死之罪,也不會向你問罪,何況是小小的罪過呢!』大臣稟白國王說:『我國有制定一則嚴令:不許聽養老人。為臣有年邁老父親,不忍遺棄,干願冒犯王法,而把老人家藏在地窖中!臣來應答天神的問題,都是父親的智慧,並不是為臣的智慧力!唯願大王,在我國國境之內,還請允許聽養老人!』國王心有戚戚的慨嘆,讚美他的孝行,並且心生喜悅,奉養大臣的父親,尊為國師。說道:『救濟我國家一切人命,如此的大利益,非我所能計量得出來!』即便宣令,普告天下:『不允許再聽任遺棄老人,仰望大家都能孝養。有不孝父母的、不敬師長的,當加重其罪責!』 」
佛陀繼續說:「『那時作父親的,就是這一世的我啊!作大臣的,就是現在的舍利弗尊者;那時的國王,就是現在的阿闍世王;而那時的天神,就是現在的阿難尊者啊!』」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第26期目次5-佛典故事選輯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孝 養 父 母--老國緣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身外之物 的頭像
    身外之物

    身外之物的部落格

    身外之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