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何契入念佛法門(二) 從事持達理持即凡心是佛心

螢幕快照 2015-12-23 上午12.03.53  

 又此無相念佛法門雖名無相,仍非實相。以此念佛法捨離名相、聲相、形相故,相對於世俗之有相而施設此一無相念佛之名。

實相雖然無相,但無相不一定是實相;此中差別在於相對於有相而存在之無相,尚能以世俗之認識而了知;譬如無相念佛之無相、靈知心之無相、無色界眾生之無相、虛空之無相等。而實相則非世俗認識所能了知,譬如真如、佛性、菩提、涅槃。

大乘佛教所謂實相,非僅無相一端而已。乃是空有不二,是即相離相,無相無不相;不即空有二邊,而亦不離空有二邊,所謂中道。明心而不見性者,猶不能見此真實,何況凡夫之意識思惟,孰能至此?無相念佛雖然無相,仍非實相,而此境界,自古至今,真實有之。乃援引《大寶積經》卷四所載:「言無相者,所謂無身及身施設,無名無句亦無示現。」故施設此無相念佛之名,以便弘揚念佛法門,利益末法時代之念佛人與修禪人。

此無相念佛法門雖已無相,猶是因地念佛。設使無相念佛法門已經修成,憶佛之念猶如泉湧。法喜之覺受則因時日之俱增而漸漸習慣、淡薄、消失。若能繼續無相念佛法門,必於某一時節突然一念迴光返照:「念佛者是誰?」或遇善知識冷冷一句:「念佛者是誰?」當下直得不辨東西南北,一頭栽進漆桶裡。從此每日孜孜矻矻體究此一疑情,猶如一團美味滾燙元宵,卡在嘴裡;吞又吞不下,捨也捨不下。此時憑藉無相念佛之深厚功夫,不必依賴語言文字,即能深入體究。有朝一日,突然悟得:「色身覺受、妄心妄識都不是我,那一念都無之真心,真實是我。」直下承當,毫無猶豫。從此識得一切生命之本源,見到那肉眼不能見得之真心,從此不以靈知為真。

如今突然打失鼻孔,有人因此哈哈大笑,有人因此喜極而泣,有人則不動聲色、安住真心之中。從此頓覺輕安無比,身心明淨。身(我)見頓時斷除。身(我)見斷故疑見隨斷,疑見斷故禁取見亦斷除。此三縛結斷故,其無相念佛即是果地念佛。雖是果地念佛,亦不過預流而已。既名預入聖流,即非真實聖者,猶執空性​​一邊以為真實。此即明心而未見性,尚未進入實相,即當求見佛性,進入實相念佛層次。

五、實相念佛︰佛子修習念佛法門而能成就無相念佛者,殊不多見。今此無相念佛人復能究明真心,因體究念佛而得明心(開悟),斷三縛結,倍復可貴。而善知識給予印可後,多囑附弟子念佛保任而已。師徒之間,從此相安無事,浪擲光陰,徒耗米糧,殊可浩嘆。不知猶未親見佛性,仍須努力體究念佛。此一果地念佛之佛子若能知此,當即排遣萬緣,尋訪善知識。若有因緣得遇真善知識,此善知識當時聞其見地,考其過程,觀其根器之後,或者一掌打來,或者丟來一枚蘋果,或將拳指在念佛人眼前晃。念佛人若仍不見,便垂示一二句法語,令念佛人體究。

此念佛人若能精進奮發,努力參究,待得因緣時節到來,或者暖燙、或者寒涼、或者撞跌、或聞狗叫、或見花紅柳綠,或是歡喜悲痛,突然之間一念相應,識得佛性,再破無明。此時恍然發覺佛性無處不在,一時忍俊不住,摸摸頭頂,便笑自己以前真是愚癡,佛性本來就在眼前,以前竟然不覺。便到處看、隨處摸:無處不是佛性嘛!

若是打坐靜中體究,一念相應之後,隨即住於一切音聲中,細細體會佛性之無處不在。下座之後,亦到處體會其存在。到此時便知何謂禪淨雙修、禪淨互通了。佛子此時之境界,是遠離妄想雜念,一心住於覺照之中,遠離語言、文字、思惟法則、世間施設,無法形容,只一個「覺」字了得。此即理一心之境界,親見諸佛本源,即是見法身佛。從此開始,一連七天,乃至十個七天,覺明時時現前,遠離昏沉散亂。平時不起妄想,無一念可當情,而在色聲香味觸法之中,覺照佛性之真空及其真實存在、能生萬有。夜晚則不昏沉,躺在床舖、一念清明,乃至東方之既白。或者清晨三、四點鐘便已醒來,了無睡意。即起盥洗,燃香禮佛已畢,又自道:「我實從本以來不曾拜佛。」從此以後,便見身心世界皆是虛幻,真實感頓失。閱讀甚深第一義諦經典,倍覺親切,猶如述說自心境界,若為他人敘述自己所見境界,人皆以為此念佛人在解說甚深第一義經典,便向此念佛人道:「別只在經論之名相理論上追求,應該下功夫去實修。」真是啼笑皆非。此外尚有許多功德受用,唯證乃知,不擬詳述。

 

引用文章來源:http://www.enlighten.org.tw/book/18/2

arrow
arrow

    身外之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