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微笑淺談末那與意識之奧妙..........余瑞文

微笑     

在這篇短文裡,我想用較輕鬆的方式和大家分享一點心得,而不想引用太多深澀的教理,取而代之的是我們生活中俯拾可得的美麗笑容。希望我們天天都能微笑,並從微笑證入法性,從證入法性轉依其清淨無我性,從此步入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行好的修學里程碑之開端,邁向成佛之道。

談到美麗的笑容,大家應該是既親切而不陌生的。人類對於情緒的表達有許多種方式,而微笑是人際互動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在許多的微笑方式之中,我們姑且將其分成兩類:一種叫“應酬式的微笑”,另外一種叫“真正的微笑”。這兩種微笑都為人生增添了不少美麗的色彩,也潤滑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然而,這兩種微笑的“啟動之鑰”是截然不同的,也正因為如此,形成這兩種微笑的過程也不盡相同。而這其中,末那與意識各於不同過程扮演不同的關鍵角色,造就了人類生動的微笑文化。沒有這兩位主角的參與,人生就遜色許多,甚至於可以說根本就不會有人生。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應酬式的微笑”,這是心理學家所歸納出來人類臉上七百種表情的其中一種。這種表情提供我們一套有利的社交工具,這種“應酬式的微笑”表情如果作得好,可以完全隱藏我們內心的感覺而不被識破。但是,這種微笑所產生的肌肉收縮,是由意識的腦發出啟動訊息,令相關的肌肉收縮。而“真正的微笑”則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它是由潛意識(末那)所直接傳送出來而自動產生的。這種自然產生的微笑又叫作“杜胥內微笑”( Duchenne Smile ),因為杜胥內這位法國解剖學家第一次發現了這個自然微笑的神經迴路與“應酬式的微笑”的神經迴路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它們所控制的臉部的肌肉,當然也是不同的。

事實上,我們可以很容易的觀察到達官貴人或是官夫人剪彩時的笑容,當鎂光燈一停,往往笑容同時歸於沈寂,一點痕跡也沒有。這種笑容我們在百貨公司電梯小姐的臉上,或是飛機空服員的臉上也不難發現,這就是俗稱的“職業的笑容”。甚至於在我們自己的生活中,也常會運用到這種笑容來為自己裝飾或解圍,所以稱它為“應酬式的微笑”,這種微笑往往短暫而淺薄,它主要牽動的肌肉是嘴角以及四周臉頰的肌肉。而一個由潛意識(末那)所啟動的“杜胥內微笑”會收縮眼眶旁邊許多小小的肌肉,這就是所謂的“喜上眉梢”,譬如熱戀中的男女,常常“喜形於色”而不自覺,正是這個道理;這種“真正的微笑”會維持久一點才消失,而且是很平均的、慢慢的消失。這兩種笑容的差異其實比表面上看到的還要深沈,它們由不同的臉部肌肉所控制,所以是由完全不同的神經迴路在控制著。

由此可知,意識的腦雖然可以提供很大範圍的表情供我們選擇,但是跟由潛意識(末那)所啟動的“真正的微笑”的笑容不一樣,因為有些臉部肌肉是不能由意識控制的,也就是唯識所說的“與意識不相應”的,所以由意識的腦所啟動的“應酬式的微笑”無法指揮到這些肌肉。而許多愛美的女性,因為擔心開懷大笑以後,肌肉收縮過度,產生象徵老化的魚尾紋,所以在開懷大笑時不自主的用手指壓住這些的眼尾肌肉,就是因為它不聽意識使喚,所以必需用手指壓住它。而在意識尚未勸服潛意識(末那)解除“真正的微笑”的狀況之前,收縮的眼尾肌肉是不可能回复的,就算潛意識(末那)願意解除“真正的微笑”的狀況,也必須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逐漸歸於沈寂。這與意識的腦所啟動的“應酬式的微笑”所指揮的收放自如的臉部肌肉是截然不同的。而當一般人看到情人或很有吸引力的偶像時,眼睛的瞳孔會自然放大,也是潛意識(末那)的傑作,這道理與“真正的微笑”是相同的。

事實上,這當中尚有許多難可了知的微細運作無法細說,一方面是由於末學的證量尚淺,一方面是為了避免洩漏佛說密意,故略而不說,尚祈讀者見諒。在這裡,我們不難看出透過意識心五別境(欲、勝解、念、定、慧) 所處理的微笑訊息,與透過潛意識(末那)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 所處理的微笑訊息是大大不同的。透過五別境的意識心所處理的微笑訊息是人類所發展出來的特有文化,它是人類為了獲得一個較佳的生存環境所演化出來的。透過這種微笑,人們可以在適當的場合扮演適當的角色,並依此微笑為工具以遂行其某些人際互動的目的。基本上,它是用比量為其處理微笑訊息的主軸,也就是說當意識了別到所處的情境需要靠微笑來協助其完成人際互動時,它會透過比量回溯過去相關經驗,然後綜合分析,最後找出一張最適合的臉譜來勾勒出所需要的微笑表情,然後將訊息交給末那,由末那作最後決定,並由如來藏配合運作,就完成了我們的“應酬式的微笑”。

而透過潛意識(末那)五遍行所處理的微笑的訊息,這種會心一笑的情緒表達,不只存在人類的社會,在某些動物臉上也可以發現,只是他們所牽動的微笑肌肉與人類不盡相同,甚至於根本不同於人類的笑容,但其表情所表達的情緒與人類類似,只是沒有人類豐富而已。這種微笑是由於意根末那觸到苦、樂、憂、喜、舍之“樂貪”的法塵時,由五遍行之思心所直接傳來的訊息,它的訊息是非常直接的,它是內心深沈情緒的直接投射,其微笑的反應也是非常直接而不會凝滯,故其笑容往往是非常自然而燦爛的,所以其所牽動的肌肉是深沈而持久的。基本上,它是用現量為其處理微笑訊息的主軸,也就是當意根末那由警心作意開始,剎那之間完成了觸、受、想、思之作業流程,然後由思心所直接決定,並由如來藏配合運作,就完成了我們的“杜胥內微笑”。這個決定過程,意識根本來不及參與作了別,所以根本無法如在“應酬式的微笑”中當末那識的參謀以決定微笑的臉譜。所以當這種“杜胥內微笑”產生的時候,我們常常是不自覺的,縱然我們的意識最後能夠覺察到,也屬後知後覺,若想令其停止,也必須比令“應酬式的微笑”停止來得耗時許多,由此也可以看見意根末那憨直的頑強程度。

如上所述,“應酬式的微笑”是用比量為其處理微笑訊息的主軸,“杜胥內微笑”是用現量為其處理微笑訊息的主軸,這是在說明不同行為的產生,比量與現量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性是不相同的,並不是說比量與現量在這兩種的微笑方式中是一刀切為兩半的。事實上,意根與意識這兩個難兄難弟幾乎是分不開的,也就是所謂的“如蘆交束,纏繞不已。”也正因為如此,在修行的過程中意根與意識是互相扶持的。所以“應酬式的微笑”雖然是社交的微笑,不是全然發至內心的微笑,是意識偽裝的,但它仍然有助於人際互動的潤滑,當我們經常微笑,意根的思心所是會改變的,到最後我們的微笑不但會變成“真正的微笑”,它也會是一個慈悲的微笑,也會是一個智慧的微笑,這是透過意識的“別境慧”所轉化而來的。我們應該善用意根的特性來修行,從所謂的“八大遍行別境慧,貪痴我見慢相隨”觀之,意根所相應的十八個心所法裡,有十二個是煩惱相隨,而五遍行是中性的,它隨煩惱之有無而轉易,而意識的別境慧則是令其轉易的主要關鍵,而意根也唯獨與意識五別境裡的慧心所相應。

由此可知,當思心所流露出來的意行是染污的、是有漏的,甚至於進而發展成身行或口行時,意識這個參謀長就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讓染污的貪、嗔、癡等煩惱攻城略地,還是讓清淨的戒、定、慧固守城池,意識這個參謀長是關鍵的角色。意識若與染污末那相應,則與意根狼狽為奸,一發不可收拾。意識若能迴光反照,勸服意根,則意根尚能偃兵息鼓不至於發展成身、口惡行,只是“境風吹識浪”難免餘波蕩漾,然倒也未嘗不是美事一樁。而蕭老師所倡之無相念佛,正是直接擒服意根這只猿猴的金箍咒,當無相念佛得力時,也就是意識的慧心所轉易意根的思心所念佛成功的時候,此時的思心所是時時與佛相應的,是與無漏慧相應的,故其所流露出來的身行或口行,當然容易與清淨的無漏法相應。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比微笑生動、有趣的事例還很多,就等著大家去發現。對一個有心修學“唯心識觀”的人來說,最引人入勝的部分,並不只是在於證悟阿賴耶識;而是在於證悟阿賴耶識後,透過現實生活的行、住、坐、臥現觀八識的互動過程,也就是證解“唯識性”後之“唯識相”之觀行過程。並由此現觀,反觀如來藏之清淨無我性,雙證阿賴耶識染淨二性和合,生滅與不生滅二性和合,並轉依其清淨無我性、本來性、自在性,隨緣修除性障,修除如來藏所含藏的一切染污法種,如是方名學佛,而也唯有如此方是禪宗之真正的禪觀。由此可知,證悟如來藏阿賴耶識,對於三大阿僧只劫的成佛歷程來說,只是一個起步,何足稱奇!但祂卻又是修學一切佛法的基礎,是步入相見道的唯一基礎,故五祖弘忍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也是在說明這個道理。所以從學佛的基礎來看證悟阿賴耶識這件事,卻又是彌足珍貴。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第9期目次3

arrow
arrow

    身外之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