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58.JPG

  目次

    一、前言

    二、略述自宅供佛功德

    三、略述仰仗佛力救度有緣之正理

    四、安座法會之前,建議家屬前置作業

    五、法會本體之調整建議

    六、略述佛像安奉後之原則事項

    七、新版《自宅安座法會》實施例(謹供參考)

一、前言

    目前的《自宅安座法會》,主要是基於學人在自宅供奉 佛菩薩聖像時,應為安座舉行簡單隆重的法會。佛菩薩法身功德不可思議,本無需任何有情為作安座,亦無任何有情有能力可為諸佛菩薩安置聖座;當知如來法身一切自在,非三界身、亦不受供,因此聖像之安座殊異於民間之神像開光,供佛亦殊異於民間之供奉世間神明。然,如來慈憫一切有情功德微薄,乃至不知出離之正理,不能值遇如來、親承供養得大功德,遂為法會大眾及後世有情宣演:如來示現滅度後,供奉諸佛聖像的功德等同供養如來應身(相關說明詳如後文)。後世佛弟子依 釋迦如來聖教,於自宅安立佛菩薩聖像,從此日日供佛,有所依憑。供奉佛像的功德不可思議,更可利益先人及冤親債主,所謂冥陽兩利,自利利他。

    是故當知佛弟子不只是為了不可思議的無量功德而供養三寶,更是時常心繫夙昔亡親故舊及冤親債主,亟思利益他們。大心菩薩護持 釋迦如來末法雖百般艱困,然已發大願故,不計生死、永不退卻之大勇心志必至末法滅盡而後已;1 於此之時,亦為先亡祖上、冤親債主抉擇淨土法門,依如來神力加持而為說正理,令諸眾等心開意解,速疾往生極樂世界。

    如是大心菩薩,以此自宅供佛、開示化導有緣,造立功德、誦經念佛等一切所有無盡功德全數迴向諸有情及其自身皆成佛道,廣利有緣永無盡期。是以當說《自宅安座法會》之一切法式。

二、略述自宅供佛功德

    諸佛如來皆是實證第八識如來藏功德及含藏在如來藏中一切種子的最圓滿者,兼以悲心廣大、常思利益眾生,因此施設種種方法令有緣眾生得入佛法大海,徹底脫離生死大苦。釋迦如來為我們開示供佛道理,希望弟子眾以供佛功德,快速增上菩薩行所需的福德資糧、廣大心量,並以此方便法利益有情隨願往生,亦兼攝受未來一分佛土。以下簡述供佛功德:

    (一) 供佛功德等同供佛真身  

    釋迦如來於《優婆塞戒經》開示:「我若在世及涅槃後所設供養,施者受福等無差別。」 2 如來世尊是三千大千世界主,供佛功德不可思議;世尊為了憫念、攝受如來示現滅度後的一切學人,囑咐當造佛像供佛,功德即同供佛真身。諸佛以佛地無邊無際功德,感應十方一切有緣弟子,即使是於自宅供養木石物質之如來形像,諸佛如來感應無不遍至,故此供佛功德與供養應現於世間之如來真身功德等無有異;以同一法身故,此供佛功德無二無別、無有少缺,如是即得增益不可思議無上福田。

    (二) 供佛當求佛果(成就佛道)

    諸佛如來是報恩田,供佛功德可感得世間勝果;佛弟子既是以成就一切種智、圓滿佛道為目標,則供佛所得功德應當迴向成就佛道。 釋迦如來於《大寶積經》開示︰有一織人每天用一縷微線供佛,並將此福德迴向成佛,畢生供養了一千五百條微縷;看似所供極為鮮少,然其果報不可思議,於隨後之一億五千萬劫不墮惡道,又隨即一百億劫當轉輪聖王,又隨即一百億劫中當帝釋天主(中國所說玉皇大帝),又隨即供養一百億尊佛,隨後再經一阿僧祇劫即成就佛果,佛名「善攝受如來」。3 故知供佛功德不可思議,佛弟子應以自宅供佛功德迴向發願成佛;若不發願成佛,則自失大利矣。

    (三) 供佛即奉事如來,果報不可思議

    菩薩們在成佛道上,必須供養奉事諸如來,如經典說,菩薩成佛之前須供養奉事某一定數量的佛世尊,如 釋迦牟尼佛 在《法華經》授記 摩訶迦葉尊者當再奉覲供養三百萬億諸佛、 須菩提尊者當再奉覲供養三百萬億那由他佛、 大迦旃延尊者當再供養奉事二萬八千億佛、 大目犍連尊者當再供養二百萬億八千諸佛。4 如是聖者尚須經歷、供養奉事諸佛,何況我輩?又,即使往生極樂世界,跟隨 阿彌陀佛修學,也須每日清晨以衣裓盛花去他方世界供養十萬億佛。5

    是故我等當見賢思齊,以供佛增益我們的福德,大幅消減我們的慢心,增長對諸佛如來的恭敬心;如此心性調柔,自然能於 佛所說法都能漸次勝解無疑,乃至實踐奉行,親證自心如來。是故,日日於自宅供佛,功德殊勝不可思議,未來必定成就佛果。

    (四) 大心佛弟子應有的供佛作意─末法萬年精勤護法

    娑婆世界充滿困苦,唯有大心菩薩可以忍受此界眾生的種種無理折磨;此世界名為「娑婆」─堪忍,乃是為諸大心菩薩而立名。6 因此在此娑婆護持正法特別殊勝,如來開示我們:在此世界護持正法一須臾(48 分鐘)7 的功德等於在清淨世界修行一大劫 8 。極樂世界一日即娑婆世界一大劫,以娑婆世界三百六十五日為一年、數百億年(或數千億年)為一大劫來推估極樂世界也是如此的話,則極樂世界一大劫等於極樂世界的數百億年(或數千億年)乘上三百六十五天,因此在娑婆世界護持正法的功德真的不可思議。故吾等菩薩眾既然深知如來藏妙法,應當互相鼓勵自我檢點慢心與瞋心,消減此品粗重污垢,發勇猛心護持第一義諦如來藏正教,直至 釋迦如來正法滅盡。世間君子尚且一諾千金,何況我們本是此娑婆世界的護法菩薩,過去生早已發願奉事賢劫千佛成佛、及至未來諸佛成佛!

    因此,瞋心與慢心輕薄的菩薩應互相鼓勵在此護持正法,藉事修心,直到末法滅盡。菩薩們於自宅供奉 如來聖像,已獲不可思議功德;又護持正法,令佛法昌盛於南閻浮提洲。這才是 佛陀所期待的大心佛弟子!必能快速入地,成就無生法忍。

三、略述仰仗佛力救度有緣之正理

    菩薩行者修學佛法,當以大心菩薩自居及自許。行菩薩道的過程中,若是沒有遮障,修行更順遂,是大多數菩薩都深心期盼的。然而菩薩遊行人間,由於尚有習氣、尚未獲得聖性,得罪眾生之事所在多有,即使不一定是菩薩本身有過,也極可能因對方心性而記恨菩薩,就成了菩薩的冤親債主;何況還在三賢位的菩薩們,大乘見道所斷異生性猶存,所言所行難免得罪眾生,或彼此口業互諍,以致牽絆三世。因此菩薩當以諸佛廣大心量為度,遇諸橫逆時,常思因果歷歷不爽,常思當下如何利益彼此,快速轉念,順了此事因緣,乃至廣利有緣眾生。

    (一) 菩薩行者常思以佛法利益怨親,不以擺脫為快

    所謂冤親債主,並不抽象;凡是跟菩薩結過善緣或惡緣的家親友人等有情,均屬之。他們若墮入鬼道,察覺到菩薩學佛可分獲功德時,大多會起念︰「如果我也有這功德該多好。」因此菩薩行者當以佛法利益他們。

    在冤親債主中,最常見的是先人,他們曾是與我們共處共住的眷屬,逝後被情執所牽,墮入鬼道流連家中,以香味為食,便是民間所說的「公媽」祖先;甚至家人豢養的寵物,死後若是眷戀主人,亦是墮在鬼趣不捨家宅。凡此有情,皆可憑 佛力攝受,往生極樂淨土;只要一念迴心、願意脫離(因是情執所牽,而非惡業所致),即可念佛往生(或是憑藉為他們所作的功德而往趣善處)。

    至於怨家,每個人宿世以來所結惡怨不知凡幾,彼此業果酬償、互相傷害、輪迴不已。有的冤親債主是菩薩過去生造惡所結下的冤仇,以怨恨在心之故,寧可在鬼道受苦,也要找到菩薩報復;因此即使菩薩此世學佛了,也必有墮在鬼趣的冤親債主流連在旁,隨時窺伺得便報復,不肯捨卻過往怨仇。菩薩當知他們深受鬼身煎熬,往世眷屬又多已離散,他們的內心其實非常痛苦,唯一的心靈寄託就是報復菩薩、施加痛苦,以從中獲得一點點安慰。如是冤親債主其中不乏堂上先人或生前親善的眷屬,他們的一切痛苦實際可由在世者以佛法功德救拔他們,因此,他們實際上很需要我們以佛法幫助他們,解脫他們的痛苦,幫忙他們出離惡趣,往生善處。

    菩薩行者於自宅供佛,當常思利益有緣眾生;當抱持慈悲心利益這些冤親債主,讓他們願意解冤釋結,也讓我們學法無礙。9 因此無論是親、是怨,菩薩行者都應該一視同仁,悲憫他們在鬼道受苦,常在佛前為他們解說脫離鬼道的道理,並當親口向冤親債主懺悔過往罪業,10 秉於 如來慈悲救度眾生的情懷,誓願救拔,常求佛力加持救拔,常為他們造立功德、迴向給他們往生淨土,並常開曉為何及如何出離痛苦的娑婆世界,11 常將 阿彌陀佛慈悲願力清楚地、鏗鏘有力地、溫暖地宣演出來,解說淨土世界常樂自在的殊勝,幫助他們一念迴心,跟隨佛號,求願往生。菩薩們依憑 如來神力不可思議的大悲願力,必能解冤釋結。如是攝受冤親債主的心地,方是真正的菩薩道行者。

    (二) 仰仗佛力解懸救苦

    當親人眷屬、家中寵物等有情去世時,若沒有因緣聽聞佛法、或不願接受佛法、或因眷戀家人而未往趣善道(或往生極樂淨土),便會墮在鬼道流連於家宅或附近。12 菩薩們在自宅安奉 如來聖像,只要依 世尊教誨,自可於家中幫助有緣眾生往生善處─常為先人及有緣眾生造立功德,並迴向給他們往生淨土。菩薩可在 如來聖像前祈求佛力加持攝受他們前來聽聞我們為他們宣說佛法正理:

    1. 六道輪迴皆苦,當思脫離

    依佛法正理,墮於鬼道成為世間所說的「公媽」祖先,有的是因為眷戀家人的緣故(而非由於惡業),所以只要一念迴心、想要離開鬼道,就可以脫離。

    2. 往生極樂

    只要願意仰仗 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即使十聲聖號也必定感應 阿彌陀佛前來接引,往生極樂淨土。即使不能口唸,只要憶念,乃至心想,僅此一念之意願,即使惡業滿盈之人亦得蒙 佛慈悲攝受;六趣眾生但有此想、此念,即能感應 阿彌陀佛大願,無不得度(除現生造作毀謗三寶之大惡業者)。

    3. 往趣善處

    勸請先人、冤親債主一起到 如來聖像前,禮佛、誦經、念佛,以此諸功德,必定感應 如來親垂接引往生善處,修學正法。

    我們當作大心菩薩,只要慢心及瞋心輕微,且恭敬於善知識、教誡師及親教師,就可以在這九千年不停地攝受有緣眾生往生極樂淨土,盡一分我們作菩薩的本分事,如是幫助許多有情出離苦輪,畢竟成就正覺,不亦快哉!

四、安座法會之前,建議家屬前置作業

    主法菩薩法師及梵唄人員在「自宅安座法會」當日的任務是安座。13 建議申請者在法會之前,先行利益祖先及冤親債主,幫助他們往生善處,也利益申請者本身學法無礙。然這只是建議,申請者可依自身狀況決定是否施作,且不論施作與否,都不影響安座法會之進行。

    (一) 法會前一週:為作功德,冥陽兩利

    1. 方式

    於安座前一週(或更早)連續為先人及冤親債主造立功德、開示佛法,並應清楚告知將會以此諸功德迴向他們往生極樂等諸佛淨土(同時勸請他們發願往生)。

    2. 功德內容

    包含布施、憶佛拜佛、誦經(佛經、正覺總持咒)等等。(然不應行密宗法式作為功德:不應布施密宗道場、不應禮拜密宗鬼神像、不 應讀誦密宗經典、不應持密續密咒。)

    3.〈祖先及冤親債主開示文〉及開示佛法正理

    (1) 可每日照文誦唸〈祖先及冤親債主開示文〉(詳後「七、實施例」),也可自己用白話開示。

    (2) 作意:祈請佛菩薩威神力加持,攝受祖先(及冤親債主)。

    4. 有無牌位、香爐,均無礙開示

    先人牌位乃是依先秦以來「人死為鬼、祭如在」的觀念所產生的,其實佛法並無此施設,然為攝受華夏子民,故允可方便行之。14 開示時,有牌位及香爐者,可上香(然宜知此為方便法);無牌位者,若出於悲心意欲利益先人及冤親債主,可於清淨處祈請佛菩薩攝受他們前來聽聞開示。

    (二) 法會當日:勸請三歸

    1. 方式

    當天法會開始之前,可勸請這一週以來(或更早)為作功德但仍未往生善趣的先人(及冤親債主),一起參與安座法會、瞻仰佛菩薩聖像,並歸依三寶。(若家屬不熟悉此項作業,希望有人協助,可事先商請福田部調派一位悅眾從旁協助。)

    2.〈祖先及冤親債主勸請文〉

    (1) 儀節:家屬眾或跪或立於佛像前,由一人代表向佛上香,於佛前唸誦〈祖先及冤親債主勸請文〉(詳後「七、實施例」)。

    勸請先人以及冤親債主時,全是仰仗諸佛威神力,故應恭謹跪、立於佛像前(若有牌位亦然)。再從法界規矩來說,佛是三千大千世界主,沒有任何一位有情(祖先)可與佛菩薩一同位於佛桌上,而是早就避位、環立在家屬代表的兩旁或後方,一同瞻仰 如來;因此,勸請時應跪、立於佛像前,而非 祖先牌位前。

    (2) 作意:仰仗佛力攝受先人(及冤親債主)參與法會,歸依 如來座下成為三寶弟子。先秦以人死為鬼,家人亡故後安奉牌位,永享香火,永與子孫同在。但從佛法正理,能為祖先(及冤親債主)帶來真正利益的,乃是勸請歸依三寶(或往生淨土)。且墮在鬼道的祖先眾、冤親債主也是佛菩薩悲心攝受的對象,因此勸請他們歸依既是佛弟子的本分事,也是佛弟子應有的心量。

    3. 有無牌位、有無向祖先上香,均無礙勸請

    勸請先人等,乃是本於佛菩提道攝受眾生的立場,且是仰仗佛力加持,因此不論有無安奉牌位、有無向祖先上香,都無礙勸請。

    不過由於上香是對先人供養,家中的祖先是以香為食故,15 所以如果申請者或家屬希望向祖先上香,亦可隨順;因為佛菩薩悲心廣大,不論如何都必加持攝受先人。

    只是從法界正理來說,應當化度先人離開鬼趣,不應日日供奉於家宅,互增情執。且施設牌位純屬方便;子孫思慕祖先而喚請時,墮於鬼趣流連家宅的先人立刻就能知悉,不一定需要透過牌位;至於冤親債主更無需牌位,以其隨伺事主身旁故。

五、法會本體之調整建議

    勸請祖先(及冤親債主)乙節獨立出來成為安座法會的前置作業,事先由申請者完成(自由選項,並非規定),故安座當天的法會本體徹底聚焦在安奉聖像。建議法會儀軌調整如下:

    (一) 開啟法會

    1. 佛前供養香花果

    (1) 取消舊版之「祈請者向佛上香」,改由主法菩薩法師於此供佛之時向 如來上香。主法的身分是主持法會,理應代表所有人向 佛上香。

    (2) 主法菩薩法師參與這啟法之前的供佛;主法位於佛前正中央,家屬一一供佛。依《賢愚經》開示,先供香,次供水,16 最後供花果等。

    2. 增加〈爐香讚〉

    舊版儀軌無此流程,然這是所有法會應有的「以香為信恭請佛菩薩」的儀節,故新增。又由於安座法會並非「佛前大供」之屬的供佛儀軌,因此末句是「南無雲來集菩薩摩訶薩」。 17

    3. 增加「主法稟佛啟法」

    (1) 取消舊版之「祈請者〈安座祈請文〉稟佛」,新增「主法稟佛啟法」,並將〈安座祈請文〉併入〈稟佛文〉。此是由於:

        ① 主持法會者乃是主法菩薩法師,只有主法能代表法會的一切法眾。

        ② 必須先迎請佛菩薩,再正式稟佛啟法。

        ③ 舊版〈安座祈請文〉意在祈請佛菩薩悲允啟法,內容既一致,故併入。

    (2) 由於娑婆世界的教主為本師 釋迦牟尼佛,因此自宅安座法會的稟佛對象均為 釋迦世尊。

    (3) 稟佛文字及形式略同於《彌陀法會、悲增法會》。(主法稟佛啟法文字,詳後「七、實施例」)

(二)「灑淨」改為「灑布甘露」

    1.〈白水文〉建議改由主法菩薩法師口宣

    〈白水文〉(菩薩柳頭甘露水,能令一滴遍十方,腥羶垢穢盡蠲除,令此道場悉清淨)取代唱誦〈楊枝淨水讚〉。主法口宣時,其作 意為依佛力加持,攝受、安隱現場有緣眾生。18

    2. 舊版的〈白話白水文〉則為補充

    舊版〈白話白水文〉則接在〈白水文〉之後,可作為白話補充。(夫此水者,八功德水自天真,先洗眾生業垢塵,遍入毗盧華藏界,箇中無處不超淪;水不洗水,妙契法身;塵不染塵,始是真如。蠲除器界,蕩滌會場;灑枯木而逢春,潔穢邦成淨土,敬謹恭求大悲咒水,廣利群生。

    3. 刪除「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三稱)」

    考量安座法會較不涉及法義,故建議不稱頌「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

    4. 刪除「南無甘露王菩薩摩訶薩(三稱)」

    以「甘露菩薩」為關鍵字查 CBETA 中華電子佛典,出現《大寶積經》19、《佛說超日明三昧經》20 等經。再查「甘露王菩薩」,經部無,21 施食儀軌則有,例如唐朝不空法師《瑜伽集要燄口施食儀》22、明朝蓮池法師《瑜伽集要施食儀軌》23 ,然前者乃是密續儀軌,後者則是相當程度受到密續籠罩所成。

    由於「灑布甘露」已有〈白水文〉,且諸佛本就有威神力變現淨水,因此實無需要必須稱頌「甘露王菩薩摩訶薩」才能產生甘露水,故建議刪除。(待續)

1《持世經》卷 4〈本事品 第 11〉:【「持世!是故菩薩摩訶薩若欲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欲疾得具足一切智慧,於我滅後後五百歲惡世之中,當勤護持發大誓願,應生大欲大精進大不放逸,於後世中常當護持如是等經。」爾時,跋陀婆羅伽羅訶達多菩薩等為上首,從坐而起,向佛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於佛滅後後五百歲法欲滅時,我等當為守護如是等經,勤行精進讀誦聽受,亦當復為他人廣說。」復有若干千數菩薩,從坐而起合掌向佛,瞻仰尊顏,發是願言:「世尊!我等後世後五百歲,作是誓願,於如是等甚深無染污諸 佛所,聽能生菩薩諸善功德,能具足諸菩薩助菩提法,我等當共護持聞如是法,當大清淨其心歡喜,專心勤求受持讀誦。」 佛便微笑,即時三千大千世界無量光明遍滿其中,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爾時,阿難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今者微笑,地大震動?」佛告阿難:「汝見此等菩薩發大誓願,後世護持如是甚深無染污法不?阿難!是諸菩薩非但今世發是誓願。阿難!我念是諸菩薩於無量無邊諸佛所,發如是誓願,三時護持諸佛之法,亦能利益無量眾生。今者亦復三時護持我法,於今現在及我滅後法欲滅時,亦大利益無量眾生。持世!如跋陀婆羅等,三時護持我法,亦復於此賢劫之中,三時護持諸佛之法,亦於未來諸佛所,三時護持如是之法。阿難!我今讚說是人成就如是無量功德說不可盡,憐愍利益安隱眾生。阿難!若我悉說是人如是功德,人不能信。若人不信佛語,是人長夜失於利益,受諸苦惱墜墮惡趣。」】《大正藏》冊 14,頁 664,下 19-頁 665,上 22。

2《優婆塞戒經》卷 3〈供養三寶品 第 17〉:「若能如是至心供養佛、法、 僧者,若我現在及涅槃後,等無差別。」《大正藏》冊 24,頁 1051, 下 25-26。可參閱:平實導師,《優婆塞戒經講記》第五輯,臺北市,正智出版社,初版 2006 年,頁 52-57。 《優婆塞戒經》卷 5〈淨三歸品 第 20〉:「我若在世及涅槃後所設供養,施者受福等無差別。」《大正藏》冊 24,頁 1061,下 14-15。可參閱: 平實導師,《優婆塞戒經講記》第六輯,臺北市,正智出版社,初版 2007 年,頁 220-232。

3《大寶積經》卷 41〈陀那波羅蜜多品 第 6〉:「時彼世中有紡績者,名織紡綫,形貌端正眾所樂觀。彼作業處去佛不遠,每日將晚欲還家時,往詣佛所,常以一縷微綫奉施如來,因白佛言:『願薄伽梵哀愍我故,受此縷綫為攝受處。以此善根於未來世,得成如來、應、正等覺,能攝一切。』時彼世尊便為納受。如是日施一縷,滿千五百為善攝受。由此福故,乃經十五拘胝劫中不墮惡趣,又經千拘胝反為轉輪王,又經千拘胝反為天帝釋。以此善根柔和微妙欣愛等業,便得奉覲千拘胝佛,於諸佛所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又以諸花塗香末香,及以香鬘繒蓋幢旛、衣服飲食坐臥之具、病緣醫藥一切眾物奉獻如來。從是已後又經一阿僧企耶劫出現於世,證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善攝受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住壽世間經二十拘胝歲,有二十拘胝那庾多大聲聞眾,一切皆是大阿羅漢。彼佛世尊成立安住五拘胝等菩薩摩訶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演說妙法,利益安樂無量無數諸有情已現入涅槃。彼薄伽梵滅度之後,正法住世滿一千年,廣布舍利流遍供養,亦如我今涅槃之後。舍利子!汝今當觀,由施微縷發大心故,次第展轉成滿佛法。」《大正藏》冊 11,頁 241,上 20-中 15。

4《妙法蓮華經》卷 3,授記品 第 6,《大正藏》冊 9,頁 20,中 25。

5《佛說阿彌陀經》:「其國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大正藏》冊 12,頁 347,上 8-10。 

6《大寶積經》卷 58,常莊嚴世界娑羅起王佛說此娑婆世界:「彼佛剎土亦有行菩薩乘諸善男子及善女人,已曾供養無量諸佛,成就忍辱、將護眾生、善自調伏。若有眾生以諸苦惱而來加害,悉能含忍,終不放逸貪恚愚癡。善男子!由有如此諸善丈夫,是故彼界名曰娑婆。」《大正藏》冊 11,頁 340,中 14-20。

7 編案:「須臾」在梵文中有幾個不同的說法,包括:kṣaṇa(剎那)、kṣaṇena(一念)、muhūrta(牟呼栗多)等。此處是採用「牟呼栗多」,根據《阿毘達磨俱舍論》卷 12:「剎那百二十為一怛剎那……三十牟呼栗多為一晝夜。」故一牟呼栗多約為四十八分鐘。

8《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 573〈 付囑品 第 17〉:「於此穢土護持正法須臾之間,勝淨土中若經一劫或一劫餘所獲功德,故應精勤護持正法。」《大正藏》冊 7,頁 963,中 24-26。 

9 菩薩行者的道業受到遮障,有一分是來自冤親債主怕我們修成道果(解脫果、菩薩果)之後無法索討債務,因此想方設法遮障菩薩的生活與修行;乃至菩薩出入道場時,護法菩薩因為不能干預因果,所以有時不會阻攔冤親債主,以致菩薩行者神智昏鈍或病痛隨身等等。 

10 向墮入鬼道的冤親債主懺悔時,應在佛前求佛證盟攝受,並發自內心至誠地發聲口說,向冤親債主發露過去所造的過失。菩薩懺悔時,不當持著「因為某甲如何如何,所以我才做出惡事」的心態,如此表面懺悔,實則未能真正減損罪惡心行的勢力。菩薩應當光明磊落不覆藏,自我發露「我因為有如何如何的想法、心行,所以做出過惡,我至誠懺悔這樣的心行,以後永不再犯」,方能真實減損自己的業障勢力,也讓冤 親債主願意解冤釋結。

11 即使是冤家債主,只要有心攝受他們,欲置他們於安樂安隱處並不困難。

12 家中寵物如貓狗……等,本具性靈,也是八識所成的有情,雖然受限於色身構造不能言語,但長年與主人相處,都能聽懂主人意思,也會對主人或其他同伴產生感情。寵物病重時,飼主應不時曉示畜生道苦、人道也苦的道理,勸慰往生極樂,脫離六道輪迴大苦;並放念佛機,日夜佛號相伴。教導他念佛時,可用手指隨著佛號於他頭上輕輕地一字一拍,令他得知佛號。

寵物斷氣後,助念半小時至一小時左右即可,因為有情大多不會眷戀 動物身而很快進入正死位。由於寵物同樣是八識具足的有情,是 阿彌陀佛攝受的對象,只要常為他們演述輪迴之苦、極樂世界的殊勝,臨終時為他們助念必定順利往生。

有的寵物臨終時,雖然為他念佛求生淨土,但因情執重或果報較重的緣故,死後也可能墮入鬼道,從此流連在家宅或附近。此時菩薩行者當一本悲心,以佛法利益之,包括為他作布施,將布施功德迴向給他、勸請他念佛往生,並至心祈求 阿彌陀佛攝受,接引往生極樂世界。當知鬼道眾生遠苦於畜牲道,此時又能解人語,因此是攝受他往生淨土的良機。阿彌陀佛靈感廣大、慈悲無量,只要此鬼道有情一念迴心,無有不隨願往生極樂者。

寵物臨終前遭受種種病苦時,不應為了不忍見他受苦而予安樂死。一者,安樂死是根本、方便、成已具足的殺生重罪;二者,只要給予適當的支持性醫療,即可減緩寵物的病苦;三者,諸佛如來憫念佛弟子及有緣眾生,必定加被護念。佛弟子能如上述為寵物行諸功德、為他開示往生淨土獲得究竟安樂的正理,才是真正的幫助他死於安樂,生於安樂,得 阿彌陀佛之怙念。

從上可知,畜牲道轉鬼道的有情尚可得救拔往生極樂,何況本在人道後轉鬼道之先亡祖上與冤親債主,必定可乘 阿彌陀佛大悲願力往生極樂世界!

13 本會舊儀軌原來的施設是:有祖先牌位者,可向祖先上香、起唸〈祖先勸請文〉;無祖先牌位者,則免上述二種法事;基本上都是選擇性的,可由申請者自行決定是否行之。新版儀軌為使法會更聚焦,故將該施 設獨立出來、並依法理作適當調整之後,置於安座法會之前。

14 請參酌〈從《彌陀法會》初探追薦亡者往生極樂之儀軌法事─兼略述《悲增法會》〉一文。 

15 恭請諸佛如來時,以香為信;然召請先人的時候,起語言文字想或口出聲音,即可召請,非以香作請,這是由於鬼道眾生以香氣為食,香的功能是用來先滿足他們的飢渴,再以佛法利益他們,他們就容易接受。另一方面,雖未上香先人,但諸佛如來大慈大悲,定將供佛的香、花、食物等之香氣以威神力賜與家中有緣眾生受食,令其飽滿;此乃法界正理。

16《賢愚經》卷 6〈月光王頭施品 第 30〉:「時,富那奇教化其兄,令為 世尊立一小堂,覆堂村木純以栴檀。其堂已成,教化其兄請佛。羨那答曰:『請佛之宜,以何等物能屈世尊?』時,富那奇俱與其兄,辦足供養,各持香爐,共登高樓,遙向祇洹,燒香歸命佛及聖僧:『唯願明日,臨顧鄙國,開悟愚朦盲冥眾生。』作願已訖,香煙如意,乘虛往至世尊頂上,相結合聚作一煙蓋。後遙以水,洗世尊足,水亦從虛,猶如釵股,如意徑到世尊足上。爾時阿難,覩見是事,怪而問佛:『誰放煙、水?』佛告阿難:『是富那奇羅漢比丘,於放鉢國勸兄羨那請佛及僧,故放煙、水,以為信請。』」《大正藏》冊 4, 頁 395,上 19-中 2。

17 有關「雲來集菩薩摩訶薩」、「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之說明,可參酌〈從《彌陀法會》初探追薦亡者往生極樂之儀軌法事—兼略述《悲增法會》〉一文。 

18 灑布甘露的作意,應是攝受、安隱眾生,而非意在楚河漢界、驅擯為快。相關說明可參酌〈從《彌陀法會》初探追薦亡者往生極樂之儀軌法事─兼略述《悲增法會》〉一文。 

19《大寶積經》卷 90:「甘露菩薩曰:『我能堪任令諸眾生超度生死。』」《大正藏》冊 11,頁 515,上 23-24。

20《佛說超日明三昧經》卷 2:「我等如是,詣斯大會瞻戴慈澤,聽受甘露菩薩景則,猶入大海得茲寶珠,當以宣布顯示同志為菩薩行。」《大正藏》冊 15,頁 546 下 28-頁 547 上 1。

21「甘露王菩薩」於 CBETA 中華電子佛典完全無考,改查「甘露王佛」則見於《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佛說佛名經》、《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22《瑜伽集要燄口施食儀》:「甘露王菩薩摩訶薩。」《嘉興藏》冊 19,頁 201,下 23。

23《瑜伽集要施食儀軌》:「甘露王菩薩摩訶薩。」《新纂卍續藏》冊 59, 頁 254 下 3。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158期目次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身外之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