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信3.PNG

     (二)印順有時又說:「極樂淨土乃佛說,要確信淨土的實有。」

     然而印順在 1952 年,於台北善導寺講〈念佛淺說〉的時候,卻又如是說:

極樂世界,雖你我都沒有見到,都沒有去過,然據理而論,這是完全可能的。是可能的,是佛說的,為什麼不信?1

修淨土的人,不但確信淨土的實有,而且還要信得淨土的清淨莊嚴,是極理想的樂土;信阿彌陀佛成佛以來,說法十劫,有無量功德。但更根本的,是要信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極深、極廣、極有大力。2

印順在〈淨土新論〉裡認為「阿彌陀佛與太陽有關」,極樂淨土是可疑的,佛法本無此說;然而另一方面在〈念佛淺說〉中,卻又說極樂世界據理而論「是可能的,是佛說的」,修淨土的人應「確信淨土的實有」,尤其「更根本的,是要信 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極深、極廣、極有大力」。這是兩面的說辭,是自語相違而絕不能絲毫相容的,其中只有兩種可能:一者、佛法本無此說,沒有極樂淨土;二者、極樂世界 是事實的存在,是佛親口說的。而這二種可能之中,必定有一種是錯誤的說法,然而印順至死都未曾加以釐清。

     印順前後自相矛盾的言詞,兩相比較下來,不禁令其讀者 思想錯亂而產生諸多困惑與不解。印順身披僧衣現為佛教法師,理應為自身言論負責: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不可閃爍其辭、含糊籠統地矇混過去。基於求真求實的精神,我們就有必要來釐清印順的真實想法為何了。

     二、印順二種淨土說的時空背景

     印順於 1951 年冬在香港青山淨叢林講〈淨土新論〉,其中提及:阿彌陀佛就是太陽崇拜的淨化,攝取太陽崇拜的思想,於無量佛中引出無量光的佛名。當時並未引起多大注目與反彈。之後於 1952 年 7 月 15 日來台,應中國佛教會決議,出席在日本召開之「世界佛教友誼會」第二屆代表大會,成為中華民國代表團五位成員之一。同年十月底會議結束,在李子寬居士的堅請下增聘印順法師為台灣善導寺的導師。由於這樣的因緣,印順展轉來到台灣定居。在出任善導寺住持前後的這段期間,倒是引起極大爭議,主要的導火線是「大乘非佛說」事件,引發佛教界激烈的論戰;有佛教界人士認為:印順法師的《大乘是佛說論》根本已被認為是「大乘非佛說」的代名詞 3 ,另亦曾傳出李炳南老居士之不滿,甚至發生淨土 行者公開焚燬印順書籍的事件等。 

     印順在香港與台灣所發表關於淨土的言論,短短前後二年,竟是如此大不相同,原來有其時空背景因素存在;主要是因台灣向來是傳統淨土法門非常普及的地區,加上善導寺(大正十四年——1925 年)是日據時代淨土宗在台灣的總本山,李子寬居士以補償費接下善導寺之後,邀請大德居士四十八人組 成善導寺護法會,維護常住;依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設立淨土宗共修會,其中幾乎皆是淨土念佛人4 ;以是之故,印順才於 1953 年在台北善導寺講〈念佛淺談〉,改言極樂世界「是可能的,是佛說的,為什麼不信?」甚至轉而贊成,鼓勵大家一起唸佛;等到後來離開善導寺,到了其他精舍清修,他又恢復對於 阿彌陀佛的批判。例如,在 1980 年脫稿之《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書中說:

大乘佛法,是「佛涅槃後,佛弟子心中的永恆懷念」所引發出來的。5

阿彌陀佛的原始思想,顯然著重在「無量光」 Amitābha,以無量光明來攝化眾生。在波斯的瑣羅斯德 Zoroaster 教,無限光明的神,名 Ormuzd,是人類永久幸福所仰望的。兩者間,多少有點類似性。6 

如從適應印度宗教文化的觀點來說,阿彌陀佛本生── 法藏比丘發願,成就淨土,化度一切眾生,是深受拜一神教的影響;在精神上,與「佛佛平等」說不同。7 總之,阿彌陀佛及其淨土,是面對他方佛與佛土的種種差別,與拜一神教的思想相呼應,而出現諸佛之雄,最完善國土的願望。8

     淨土思想的又一來源,是天——天國、天堂,天是一般的共有的宗教信仰。9

一神教的宗教概念,為絕對信仰一尊單一的至高無上的神,如基督教、伊斯蘭教信仰唯一的真神——上帝、阿拉,最後希望能求生天國;印順刻意將 阿彌陀佛歸類成為「和一神教有關」的思想,將極樂淨土歸源於一神教「天國」的思想。很顯然地,在他的中心思想裡是無法同意 阿彌陀佛的信仰和佛教有何關聯的,他甚至認為信仰 阿彌陀佛的淨土修行是向著一神教靠攏。然而,阿彌陀佛不是一神教的上帝、阿拉等,也不是無限 光明的神,一神教的上帝、阿拉也不曾倡說是光明無量的神; 此外,一神教的神從未斷我見,也未明心,而佛教所稱謂的佛必須皆已實證法身如來藏無垢識心體,究竟圓滿一切無量無邊功德,方可名為佛,如《般若經》云: 

如來無垢識,永斷諸習氣,清淨智圓明,賢聖所歸趣;猶如最勝寶,無復諸瑕翳,輪王為寶冠,常置於頂上。如來清淨藏,永離諸分別,體具恒沙德,諸佛之法身。10 

若有一佛希望顯現法身如來藏無垢識心體所具有恆沙功德之一小分——光明遍照十方,不須加以思惟分別,即可自在顯現,若有二佛、三佛乃至無量諸佛亦復如是;因此若從理上來說,諸佛皆可名為無量光佛。但從事上來說,依諸佛因地所發本願力的不同,以及相應眾生機緣而有諸佛的名號各異,如阿 彌陀佛在因地為法藏比丘時,發四十八願,其中一願是願光明恆照十方世界,因此別名無量光佛。《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 1 中也載明: 

所以諸佛光明所照有遠近者何?本前世宿命,求道為菩薩時,所願功德,各自有大小,至其然後作佛時,悉各自得之,是故令光明轉不同等。諸佛威神同等耳,自在意所欲作為不豫計。無量清淨佛光明所照最大,諸佛光明皆所不能及也。11 

已經明白說明佛佛平等,諸佛威神皆同等故;若本師 釋迦世尊欲令無量光明遍照十方世界,亦可隨意自在顯現,豈有困難之理?但由諸佛宿世願力以及所度化眾生根器之不同而有光 明遠近之分,豈是印順所說 阿彌陀佛「與拜一神教的思想相呼應」?更何況對 阿彌陀佛以及極樂淨土是不能以一神教的尺度來相比,因為諸佛不是神,這世界也非神所發明創造;而一神教的神連聲聞初果的解脫智慧都沒有,更別說是菩薩之上的諸佛智慧與威德,不能將 阿彌陀佛與一神教的凡夫上帝相提並論。再者,印順自己也說極樂淨土與天國思想根本上就不相同,如〈求生天國與往生淨土〉說: 

為什麼佛法提倡往生淨土而不贊成求生天國呢?這實在有根本不同的地方,佛法是:一、平等而非階級……二、進修而非完成……三、上升而非退墮……。12

若是單看上面這段印順的文字,會以為他贊成淨土法門,但是印順另一方面卻又說「淨土思想的來源是天國」,由此可知印順乃是自語相違,真是矛盾錯亂不堪。所以,我們從印順的說法,以及他身處的時代背景,可以很清楚地瞭解:事實上,暫且不論印順表面申論的理由與說法如何,從前後所舉印順書中的說法,可以知道印順是絕對不相信 阿彌陀佛是佛教的一部分。他認為阿彌陀佛思想根本離開了佛教而和一神教融合,至於他所說的極樂世界是佛說的,要大家深信 阿彌陀佛的大力與大願,很明顯地是俗語所說「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印順只是隨順情勢之下而違背其根本看法的表面託辭。

     三、印順偏執的淨土思想 

     以現今太空物理學家的發現,也如佛經中之開示說有數不清的銀河系,他們說我們目前所在的銀河系,不過是一百多億年前才由一極微的點產生大爆炸而出現,這星球也不過是大約四、五十億年前才出現;所以天文學家的所知,根本談不上佛經中所說的「無始以來」,所以印順的說法有許多矛盾:

1. 既然宇宙如此之浩瀚,而著眼於現今地球的眼光是如此渺小,為何不允許有他方有情成就佛果?

2. 既然允許他方有情成就佛道,為何不允許如來有非太陽所及的威光顯赫之功德與光耀?

3. 既然允許他方有情成就佛道,為何不允許如來壽命不可思議?

4. 既然允許他方有情成佛,為何不允許其名號稱之為 無量壽佛、阿彌陀佛?

5. 既然允許將來 彌勒佛成就佛果,可有淨土,為何不許他方未來有佛、有淨土?

6. 既然相信有淨土,為何不相信娑婆世界之西有此淨土可以稱名為極樂世界?

7. 既然諸宇宙世界無邊,現在娑婆有 釋迦牟尼成佛,為何不許現在他方有佛可以成就佛果及淨土?

8. 既然信受佛力不可思議,為何不信受他方諸佛亦同讚歎 阿彌陀佛淨土法門,勸信大眾往生極樂世界?

9. 既然相信佛一切知,為無上正等正覺,為何不信本師 釋迦牟尼佛可以觀察一切諸佛佛土而找出最適宜此土有情往生的淨土?

10. 既然身披僧衣號為 釋迦牟尼佛弟子,名為「釋印順」,為何故意違背 釋尊經典聖教開示?公然否定 釋尊開示的淨土法門?

更何況本師 釋迦世尊二、三轉法輪時,除了淨土三經之外,於其他大乘經典中也多處提到 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今恭錄幾則如下:

     時此佛土微妙莊嚴,猶如西方極樂世界,佛光暉映,三千大千物類,虛空皆同金色,十方各等殑伽河沙諸佛世界,亦復如是。13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以佛神力故,地皆柔軟,無有丘墟、土沙、礫石、荊棘、毒草,眾寶莊嚴猶如西方無量壽佛極樂世界。14 

     若人於此正法,能聽受書寫一四句偈者,是人當生過九十五千俱胝佛剎已,得生極樂世界佛聞法。15

     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中,若有女人聞是經典,如說修行,於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16

     東方阿閦如來,南方寶相如來,西方無量壽佛,北方微妙聲佛。17

無數的大乘經典都證明有 阿彌陀佛(無量壽佛)西方極樂世界,極樂淨土是十方諸佛所共讚歎,諸方菩薩所共宣揚,就連 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最後也導歸極樂世界,幫助一切眾生脫離娑婆苦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清淨國土。如《大方廣佛華嚴經》卷 40 云:【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18 由此證明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乃是諸佛讚歎,諸菩薩嚮往親近學法的佛陀,亦是未來成佛的諸菩薩在菩薩道上必須親近供養的一尊佛。佛於經中開 示:只有一種情形,會否定 阿彌陀佛,就是對於三寶不願信受或不深信受佛語的眾生,如《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 544 所說:

於佛、法、僧雖成少分信受樂欲,而愚癡故,不能思擇正法淺深,自於大乘毀謗厭捨,亦令新學正法有情,於大乘教毀謗厭捨。19

凡是毀謗厭捨大乘正法的愚癡眾生,必然是無有智慧可說者,盲從其說法的人也必然是愚癡無智者,因為只相信現在佛,不信佛永恆存在,也不相信有他方佛;不相信有十方世界,更不相信十方世界也有有情可以成佛。印順這種偏執的想法既不符世間邏輯也不符法界實相,而是和中世紀一神教以地球此土為尊、以為太陽環繞地球而轉,甚至全宇宙皆應該以地球為中心而運轉的西方一神教思想,其自大無知是一樣的無智與短視;再觀察印順對極樂淨土的看法和他提出人間佛教的 說法,不承認遠古以來有諸佛成佛,不承認現在十方世界有諸 佛及佛教存在,這些主張在在處處都與一神教的思想互相呼 應!而印順正是不信有 阿彌陀佛與極樂淨土之偏執無智者,亦是否定 釋迦世尊經典正法而身披僧衣的獅子身中蟲。 

     總結:印順兩極矛盾淨土觀點所造成的影響

     大凡修行淨土法門的學佛人,最期盼的莫過於能夠憑藉 釋迦世尊至教開示及願力20的加持,以及自己念佛得力的功德顯發,更相應 釋迦世尊與 彌陀世尊的願力加持,發願迴向往生西方極樂淨土成不退菩薩摩訶薩。然印順採用一分日本學術研究者的看法21,認為:「阿隬陀佛與太陽神話,是不無關係的」22;阿彌陀佛又名無量光,其中「攝取太陽神崇拜的思想」23。甚至在印順的著述裡,阿彌陀佛以及 觀世音、文殊、普賢菩薩,已經「成為印度宗教文化史上所逐漸演化形成的『虛構』觀念,而不是信徒心目中所崇奉的實質對象」24 。印順的書中既然連 阿彌陀佛、文殊、觀音、普賢都已是虛構的觀念與人物,那麼西方極樂淨土在印順的內心深處(雖然印 順嘴裡不明說),顯然只是一個虛構的方便法門,不過是吸引信 眾轉入佛法的前方便,並非真實的存在。然而,所謂的方便有二種:一種是以方便善巧度化眾生趣向佛道,一種是以方便妄語誆騙眾生;前者(以方便善巧度化眾生趣向佛道)告訴眾生確 實有這樣的西方淨土,即便是造作五逆大惡之人(唯除誹謗正法之人),也可憑藉善知識於捨壽前之開示藉自己稱佛名號之功德力而得下品下生往生極樂;若再加上具念佛定力、修集足夠福德資糧,並且不毀謗大乘經典,則可得中品乃至上品往生極樂,最後皆終究得成佛道。後者(以方便妄語誆騙眾生)則是明明自己不信有極樂世界,卻因為情勢壓力,虛言告訴眾生有個極樂淨土,念佛可以方便往生。印順還把此種扭曲經典文字,然後製造矛盾的責任委賴給諸佛,說是諸佛的方便權巧,等於指責 釋尊說謊,甚至逕行否定大乘經典。但印順這樣的「方便權巧」和公然說謊有何兩樣?這樣難道不是謗佛嗎?這種行 為實在不可取。

     印順藉由國外一神教信徒錯誤的學術文獻分析與學術考證方法,以隱晦的方式間接地否定 阿彌陀佛以及西方極樂淨土的存在,以及處處暗示大乘諸經中的佛菩提道皆非佛說,在佛教學術界其實早已不是隱晦的言詞,而是公開的秘密;就如同藍吉富教授於「第七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中指出:大乘非佛說在學術界已是常識。而這些看法是在紀念印順的印順思想討論會上提出,來附會印順的人間佛教與小乘聲聞法的思想。依印順的思想,既然大乘非佛說已是學術界普遍的看法而成為一種常識,就意味淨土三經則更是非佛所說的了。 

      印順與學術界一些學者,信受歐美以及日本一分研究佛教之學者,認為《阿含經》才是原始佛教;不信受《阿含經》只是 世尊初轉法輪為二乘人所說的方便法教,而且是選擇性地 接受《阿含經》中的少數法義,反對《阿含經》中的多數法義; 並且都不信受二、三轉法輪之般若系及唯識系經典等勝妙於《阿含經》的大乘諸經;公然否定二、三轉法輪諸經為佛口親說,大大消減學人對於大乘佛菩提道法義之信心;又否定諸法實相——法身第八識阿賴耶識如來藏,將三乘法的根本伐覆斲喪,使得二乘聲聞法的涅槃成為一切法空的斷滅見外道法,使得大乘法最勝妙究竟的唯一佛乘—成佛之道—變成外道神我 之戲論;又將 阿彌陀佛西方淨土歸類於一神教信仰,使得學人最後的依怙——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續成佛道的最後一絲希望也被豪奪擊滅!如此一來,三乘佛法以及淨土法門將完全覆滅。如此偏頗的佛教學術研究,特意取材錯誤、定義錯誤,再加上身披僧衣而公開否定,其實是佛教之最大隱憂。 

       然而,這種佛教將因之滅亡的隱憂,一般信眾恐怕未必能知之;因為印順系統的學院派法師在面對傳統佛教信眾時,為了怕名聞利養以及廣大信眾因此流失,反而不想也不願公開其潛藏在心中的秘密——不信有極樂淨土;而且由於印順法師的說辭隱晦而反覆,遣詞用字艱澀而富技巧,復以昭慧教授近 幾年來一直設法在為印順的淨土思想作種種的開脫,所以很多信受印順的淨土念佛人,例如證嚴法師所帶領的慈濟等諸多會員,未必知道印順實際上是毀謗 阿彌陀佛、不信淨土存 在的不具信者。及至聞見正覺同修會諸菩薩一一詳細舉證破斥,拆穿印順等人根本是毀謗淨土之人,卻仍不願相信,反而認為吾等冤枉了印順,竟然斥責吾等「口說無憑」,乃至言為「恣意毀謗」;都不能理解正覺同修會諸菩薩眾捍衛大乘淨土經典確是 釋迦世尊親口所說,西方三聖 阿彌陀佛、觀世 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絕非虛構想像之人物,極樂淨土確實存在,等等努力於護持淨土念佛人之信心堅固不退的一番苦心。

      印順之淨土觀點,雖與傳統中國佛教界以及淨土祖師之主張大相逕庭;在印順出道弘法的早期,傳統淨土信仰尚不致於遭受太大影響;然而隨著佛教界逐漸崇尚印順的學術研究而不求實證,又經昭慧教授與證嚴、星雲、聖嚴等人的推波助瀾之下,幾十年下來的結果,卻已在台灣形成一股暗潮,動搖到整 個淨土信仰的根本,產生的連鎖效應便是:

1. 不看印順的書籍或未曾深入瞭解印順思想內容的慈濟念佛人,雖不知印順不信淨土,但是在證嚴法師主導下,已從平日彼此之間碰面時,由原先口稱 阿彌陀佛之問訊方式改成「感恩」二字替代,已可看出這當中之轉變;甚至 彌陀淨土的信仰是否會因此而產生某種程度的鬆動呢?很值得吾人觀察。據有些慈濟人的說法,此乃因印順認為平日碰面問訊稱佛的作法「念佛不夠莊重」,然此正是念佛人可以時時提念、多稱佛號甚至可達一心念佛的善巧;淨土念佛人若時時刻刻念佛,即便與人碰面時仍心中 有佛,口稱 阿彌陀佛,反而得以超脫種種世俗之取相分 別,又怎麼會不夠莊重呢?所以見面時口稱「感恩」的作法,分明是想要轉移淨土念佛人的淨念,使其失去念佛之淨念,居心叵測。

2. 原本虔信可以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的學佛人,自從看了印順著作之後,開始心生懷疑,甚至轉而信心崩潰,不復信受有 阿彌陀佛以及極樂淨土的存在,最後退失菩提心趣入二乘,於是有不少人轉入南傳佛法,也有一些人因此轉入藏傳佛教的外道邪淫法門中求「即身成佛」;甚至嚴重者轉而毀謗:大乘經典非佛所說,淨土三經非佛所說。與往生極樂能得究竟成佛之淨土法門背道而馳,與淨土法門的實證漸行漸遠。 

3. 或雖仍信受,但似有一分動搖,轉而心生恐懼、憂慮而不知何所適從;甚至如同慈濟人為往生者助唸時,疑心潛動,不僅無助於往生者,對自己未來往生淨土之路也形成一重障礙;由於旋信、旋不信的結果,極有可能落入極樂世界的邊地胎生疑城,耽誤自身成佛之道。

4. 經由印順思想的荼毒,印順學派的法師多已不信有極樂世界。例如印順弟子慧璉法師,在「第七屆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中,被問及其本身是否相信有 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存在?只答稱「此乃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之問題」,未敢公開對與會信眾明白表示自身立場;然於會議休息時間再度被追問情況下,她終於私下明確表態,並不相信西方淨土的事實存在。既然印順學派師徒心中多已不信有 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之存在,請問印順法師的信眾們,當您念佛希望往生西方淨土時,帶領您的法師雖告訴您可發願往生西方,自己卻不相信有極樂世界可去,除非您仰仗自力並且信心與念心堅固不退!否則,請問您還去得了嗎? 

      再請問慈濟功德會的信眾們:當您相信印順的說法不信有極樂世界及 阿彌陀佛的存在時,那麼當您在別人往生後去助唸,唸的又是 阿彌陀佛的佛號,想要幫往生者往生極樂世界,那時您心中是不是覺得很矛盾也很可笑呢?您有沒有想過要把這個矛盾與可笑的事情,向證嚴法師提出來討教呢?您有沒有想過這樣的助唸對往生者是不是一種欺騙呢?有沒有想過往生者在中陰身階段有小五通而知道您心中的矛盾與可笑時,會對您產生什麼看法呢?印順派法師們(譬如慈濟、佛光山、法鼓山……等)若是不信 阿彌陀佛以及極樂世界,又何必假借 阿彌陀佛名號幫往生者「助念」?這與博取名聞利養而欺瞞他人的世俗人有何差別?竟敢繼續身披僧衣接受供養? 

       印順說:「淨土是佛說的,為什麼不信?」,其實是他初來台灣,迫於情勢,言不由衷的話;印順表面上高談大乘經典,讚揚 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對他而言,認為這不過是隨順世俗眾生欲求光明與永生的「方便說」罷了。實際上,在印順的心底:「彌陀世尊就是一神教的思想,釋迦佛根本未說有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是太陽神崇拜思想轉化,根本就不存在。」由上所舉的證據,在在顯示印順乃是一個不如實之人,表面上雖大談 阿彌陀佛之悲願,其實卻不信有 阿彌陀佛;大談西方淨土之殊勝,其實卻不信有西方淨土的存在,而且再三否定。在印順多數著述裡,我們處處可以看到他 自語相違、互相矛盾的話語,綜觀其所言,實已不足吾人採信,有智者應深思之矣!(全文結束) 

1 釋印順著,《淨土與禪》,正聞出版社(台北),1992 年,頁 84。

2 釋印順著,《淨土與禪》,正聞出版社(台北),1992 年,頁 96。 

3 闞正宗著,〈善導寺時期的印順法師〉,頁 14。

4 闞正宗著,〈善導寺時期的印順法師〉,頁 3。 

5 釋印順著,《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正聞出版社(台北),頁 945。

6 同上註,頁 803。

7 同上註,頁 479。

8 同上註,頁 481。

9 同上註,頁 497。

10《大正藏》冊 8,《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 10,頁 912,上 19~24。

11《大正藏》冊 12,《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 1,頁 282,中 5~11。 

12 釋印順著,《淨土與禪》,正聞出版社(台北),1992 年,頁 126~128。

13《大正藏》冊 5,《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 1,頁 2,下 26~29。

14《大正藏》冊 12,《大般涅槃經》卷 1,頁 371,中 21~24。

15《大正藏》冊 13,《大集會正法經》卷 2,頁 982,上 6~8。

16《大正藏》冊 9,《妙法蓮華經》卷 6,頁 54,中 29~下 2。 又如《添品妙法蓮華經》卷 6〈藥王菩薩本事品 22〉:「若如來滅後後五 百歲中,若有女人聞是經典,如說修行,於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 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遶住處,生蓮花中寶座之上。」《大正藏》冊 9, 頁 189,中 4~7。

17《大正藏》冊 16,《金光明經》卷 2,頁 345,下 4~6。

18《大正藏》冊 10,《大方廣佛華嚴經》卷 40,頁 848,中 8~9。

19《大正藏》冊 7,《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 544,頁 800,下 3~6。

20 釋迦世尊曾於《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 3 開示說:「至要當齋戒,一心清淨,晝夜常念『欲生阿彌陀佛國』,十日十夜不斷絕,我皆慈哀之,悉令生阿彌陀佛國。」因此若憶念 釋迦世尊求生極樂,亦得蒙 釋尊加持如願往生。此部分法要,平實導師對此經文曾開示過,請參閱 平實導師述《念佛三昧修學次第》第二篇第四章〈繫念思惟念佛法門〉,以及第三篇〈辨疑及問答二十一則〉內容。

 21 釋印順著,《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頁 480,引用矢吹慶輝著,《阿 彌陀佛之研究》,頁 47~52。

22 釋印順著,《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正聞出版社(台北),頁.480。

23 釋印順著,《淨土與禪》,正聞出版社(台北),1992 年,頁 23。

24 藍吉富,〈印順學之形成及其發展〉,A9,第七屆「人間佛教,薪火相傳」學術會議,2008.5.31-6.1,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等出版。

信者1.PNG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65期目次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身外之物 的頭像
    身外之物

    身外之物的部落格

    身外之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