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離開廣論之因緣

末學出生在一個還算富裕的家庭,但是優渥的生活條件對當時還是小孩的我來說,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對於兒時比較深刻的記憶,就是常被母親罵「」!因為是家中的長女,母親常常會叫我幫忙去拿一些用具(例如掃把等等),但我總是沒能找到就空手而回,而妹妹卻很機靈的知道用具擺放的位置,能馬上拿來給母親;所以,我從小也就認為自己很笨。

雖然我很遲鈍,但日子倒也過得很平順,懵懵懂懂地也沒什麼煩惱;直到上了專科學校後,人我之間的煩惱才湧現出來。

十七歲可說是我人生的分水嶺,在此之前的生活是恬靜安詳的,之後卻變得不安與痛苦,前後成了兩個極端的對比。十七歲的我,生活不再快樂,好像全世界就只剩下我一人的那種空虛、孤獨感,充斥在我的心中,這也讓我變得不知道要如何跟別人溝通與對話,於是我漸漸地避開人群。這種突然的變化,讓我痛苦萬分,也不曉得要向誰求救?或是有誰可以告訴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所以,在當時那小小年紀的我,就已經開始找一些心理學的書來看,希望能找出原因讓我脫離困境,但好像都無濟於事。也就是在那個時候,腦子裡開始出現一連串的「我是誰?」、「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為何我不是你?」等等的疑問。

學校畢業後,跟一般人一樣進入社會,職場上朝九晚五不停地工作,接著結婚生子、照顧家庭,生活雖然忙碌,但每到夜深人靜時,我為何來這世間?的這些疑惑還是會不斷現起。後來,因為同修的工作地點換到了新竹科學園區,所以我們也從台北搬遷到新竹定居。就是在那時候(公元1998年),剛好看到一張廣論班的開課傳單,心想雖然之前曾經跟一位南傳法師學過二年的打坐,但是說自己在學佛,卻又從沒接觸過經論,所以就去報名上課。

課程從下士道開始,下士道主要講因果及人天善法,接著中士道主要內容是修出離心,然後是上士道發菩提心。末學對下士道中因果的道理特別有興趣,所以剛開始上課上得很開心。一年以後「班長」鼓勵大家出來作義工,末學也非常歡喜的出來護持「兒童讀經班」及「家長成長班」的讀書會;因為有參與義工工作,所以跟師兄姊間的關係也更為親密,大夥兒就像一家人一樣,這也是為什麼「廣論」這個團體人與人之間緊密度很強,而且對這個團體的向心力及忠誠度都很高的原因。

二年多的課程,大致上完一遍《廣論》的內容,學長說「大家都還學不會」,所以又要花二年半的時間再重新上一遍。在這個研討班裡,是由班長帶領大家來研討《廣論》所說的內容,班長是由較資深的師兄姊擔任,畢竟大家都是一群凡夫,沒有定力作基礎,又缺乏佛法的正知正見,當然看不到自己身口意行背後的起心動念,何況能夠察覺更深細的我見、我執、我所執等堅固的作意心行。因此,上課時的感覺較像是讀書會,大家互相分享自己的心得。

最耳熟能詳的就是「觀功念恩(只看別人的功德與優點,感念別人的恩惠與幫助),所以只要一有人我的煩惱,就是要用觀功念恩來壓制。有一次,末學問資深的師兄姊:「煩惱要如何斷?」他們說:「只要勤作義工及勤讀《廣論》,煩惱就會慢慢斷。」雖然沒有合乎邏輯的理論,也沒有具體可行的方法,來讓學人能夠理解那是確實可以達成目標的,但是大家也都很信受;於是便更努力地作義工,認真地看那無法讓人真正理解佛法道理的《廣論》。這樣的「修行方法」,充其量也只能歸屬於世俗心理層面的自我安慰與對治而已,當時完全沒有佛法知見的末學也是依照教導來「修」,幾經努力,但發覺甲煩惱好不容易被壓住了,乙煩惱卻趁機生起,轉頭去壓制乙煩惱的同時,甲煩惱又回到了它原來的位置;就好像在清理一棵枝葉茂密的大樹,這片葉子還沒清乾淨,另一片葉子又髒了。這讓末學想起《六祖壇經》中記載神秀的一段話:「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但煩惱就如同生命力旺盛的雜草,「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所以五祖不會把衣缽傳給神秀,因為這種修行方法永遠都只在意識心上打轉,就算修到了驢年到來也無法有所突破,更遑論能明心見性乃至成佛。

話說回來,會出生種種煩惱讓意識心相應的這個萬法的根源又在何處呢?在 世尊所宣演的經典中提到,佛陀示現降生人間的目的就是為眾生開示悟入!悟入什麼呢?佛在菩提樹下成佛時就說了:奇哉!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佛陀的開示就在三轉法輪經典當中,而不在《廣論》等等喇嘛教所編造的偽論、密續中,更不是如《廣論》所說的「密教凌駕於顯教之上」,乃至喇嘛們還說「上師更是凌駕於諸佛之上」,那些都是不如實說,都是欺瞞眾生的說法。所以「廣論團體」不希望學員去閱讀其他的佛典,並且還灌輸大家「只要一本《廣論》就能走遍天下」的荒謬觀念,那是斷人法身慧命的惡邪見,對於真正想要修學佛法的佛弟子而言,這樣的籠罩遮障,真是情何以堪啊!既然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也就是這個能出生三界萬法(包括三界中的一切煩惱)本源,那麼佛弟子就應該去探究,把這個本源找出來,這才是學佛應有的正確態度。

而且在「廣論團體」裡,在家居士被認為是「一壺燒不開的水」,言下之意就是說:「在家人此生在這個『廣論團體』裡面,無論再怎麼努力去作義工、研讀《廣論》,乃至大把錢財供養護持,修行都不可能有任何成就!」只能好好護持鳳山寺的僧團,及全心投注在福智團體(也包括在里仁商店裡作免費的義務職工及店員)以培植未來世的福德資糧。還記得那時候,連想要受五戒都是很困難的,說我們這些在家人連五戒都沒資格受,理由是在家人的五戒守得不夠清淨,會常常犯戒。也就是說,「廣論團體」主張要能夠不犯戒者才能受五戒,而且還認為參與這個團體的在家人一定都會犯戒,所以不能受戒;這不但是不信任學習《廣論》的這些在家的信眾,更是完全違背佛教的戒法。因為,實際上五戒是可以選擇少分受、多分受或滿分受的,也就是可以依據自己目前的因緣,只受其中的四戒或三戒乃至一戒。〔編案:若戒子不慎違犯戒法,佛法中亦有施設懺悔清淨的法門,來幫助學人滅除戒罪。〕 但是,單純善良而缺乏佛法知見的「廣論班」學員們,大家卻也很認命地接受。有一次在上研討班,剛好談到「未來世得人身」之主題,沒想到班上同學對於未來是否可再得人身,竟然個個都沒把握,當時末學對這個現象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因為每個師兄姊都很善良,又沒殺人越貨、作姦犯科,為何不能得人身?這在末學心裡很不能認同。從這些現象就可以知道,「廣論團體」中的在家人,一直都被灌輸不正確的觀念,而且是被貶抑又自卑的;而它的目的,說穿了就是要大家安分守己的好好護持「廣論團體」以及它所經營的龐大企業「里仁事業」。「里仁事業」是販賣一些有機商品,美其名是在利益眾生,但其實是與民爭利。目前的里仁事業就像一般的有機連鎖店,在台灣遍地開花、分店處處,是早已超過百家店面的龐大商業機構,甚至在美加、星馬乃至中國大陸都有很多營業據點;與一般連鎖企業不同的地方,是他們頂著佛教的頭銜及利用大部分都不需支薪的員工,形成了一種不公平競爭的商業態勢;真不曉得里仁事業跟學佛有何關聯?跟三乘菩提有何關聯?出家僧團經營營利事業,完全是違背佛戒的,那也是「出家人」行在家法中的一種。

記得課程進行到「上士道」時,內容有所謂的寂天「菩薩」說「要把每個眾生當成是自己唯一的獨子」,這個說法雖然看起來是正確的,但只靠這樣在意識心上有種種想法,就以為能夠消除、對治執著煩惱,以為就是在修行佛法了;當然同樣的,即使修到驢年真的到來,也不會有任何成就。因為能了知的意識心很清楚明白這是自己的小孩,那是別人的小孩……,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啊!但末學提出這個疑問,反而被前輩師兄姊們譏笑,因為他們已經固執地深信——只要依著《廣論》的教導走下去,總有一天一定能成佛。當時末學心中很沮喪,確知單靠在這個覺知心上琢磨打轉,根本不可能辦到!心中自知在「廣論團體」中已無法再走下去了,但是真正的佛法又在哪裡?還存在這個娑婆世間嗎?末學只好再度尋尋覓覓。後來聽說要得解脫就要讀《阿含經》,依 佛陀所教的方法如實修行;於是很高興的把這知見告訴師兄姊們,得到的回應卻是兜頭一盆冰水淋下:「在家人資糧不足,不要有非分之想!」當時,剛好又從同事那兒得知「杭州南路某佛教團體」有在講唯識,末學一聽到「唯識」,眼睛為之一亮:我要去聽!對於〈八識規矩頌〉、〈唯識三十頌〉等雖聽不懂,卻聽得很歡喜。記得也曾很興奮地跟師兄姊們分享,卻大遭白眼回應,而他們的說法總是:「不用讀其他經典,這本《廣論》就已足夠。

末學在「廣論團體」待了六年,除了上研討班以外,就是作義工,在這段期間不曾聽過哪一位法師講過佛教經典,還不斷灌輸學員「只要學《廣論》就好了,不用讀佛經」的這類惡邪見,誑惑學人說密教的法是最上乘的即身成佛之法,所以只要依著《廣論》的教導生生世世走下去,最後終能離苦得樂。好個離苦得樂!學員都被它騙了,還以為學《廣論》真的可以離苦、真的有樂可得。

回首來時路,末學深刻地體會到,被種下錯誤知見是如此可怕!邪知、邪見又是如何誤導眾生!就像正覺教團的親教師說的,眾生往往會以先入為主的觀念來看待諸法,一旦先被種下了錯誤知見的法毒,想要解毒往往要歷經很久、很久、很久的時程,末學於此心有戚戚焉。在佛法中修行,首重「知見」的正確,所謂「聞」、「思」、「修」、「證」,首先就是要聽聞正確的知見,知見就像是路標、燈塔、導航,不論世間法、出世間法、世出世間法,要想到達目標就必須要有正確的方向,之後在靜處如理作意的思惟,勝解之後才有念心所,然後把智慧用來修正自己的身口意行,最後才能有「」的功德受用。所以知見就顯得特別重要,一開始若是被灌輸了錯誤知見,後面就全盤皆錯,所謂「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啊!

佛法的修證是一步一腳印紮紮實實的,不是一蹴可幾的,而在佛法修行中的離苦得樂,學人是可以一步步、一分分來自己驗證體會的。如果知見正確、方法正確一步步地走來,自己一定能夠確定離苦一分就得一分解脫之樂,這是現前可證,不需要等到未來世再得的;就像生病去看醫生一樣,明醫一定是讓患者有藥到病除而逐漸康復的狀況;庸醫則告訴患者:「現在雖然看不出效果,這藥繼續吃就對了,最終病就沒了(死了,病就沒了)」所以,學佛就是要學智慧,學人千萬不要被情執所繫,更要有理智的判斷簡擇是非黑白,這樣學佛才不會徒勞空過,甚至欲求佛道而反下墮。

末學在「廣論團體」的那段歲月,因為反覆思惟後,察覺到它的法不但走不通,而且處處矛盾,所以心中總是浮浮沉沉不得安定,對於未來也不知何去何從,渺渺茫茫無所依止;跟現在在正覺同修會中學習,恰成明顯對比。平實導師所領導的勝義菩薩僧團,依照佛所開示的正法來教導佛弟子,如實開演解脫道及佛菩提道的法義及行門,甚至把大家未來該如何走才能長劫化短劫的路,也都內容清楚、次第分明的鋪陳開來。平實導師更是對每位弟子深心地攝受,總是想方設法讓大家與正法的因緣綁得更緊密一點,就是希望未來世不會遺漏掉任何一位弟子。在正法團體裡,內心是安定的、幸福的,因為帶領大家學習的親教師們,都是親證法界實相而且有解脫功德的真實義菩薩,也正因為他們都已親自走過來,所以懂得教導大家如何走上正確的道路,才不會以盲引盲到處瞎闖。現在的我,對這條函蓋解脫道的佛菩提大道該如何走,已了然於心,末學的心不再飄渺、不再無所歸趣,而且知道此世乃至盡未來際的生生世世,已能全然安止於菩薩的法道上,不再猶豫。

在此,末學至心感恩諸佛菩薩的加持,及 平實導師和親教師的攝受,如果不是菩薩的不捨眾生,末學早已不知流落何方。這是末學一路走過來之心路歷程,希望能提供還在被誤導的佛弟子們作為參考。謹以寫作此文之功德,祈願正法久住,法輪常轉,廣利人天,利樂有情永無窮盡。願一切佛弟子都不再被邪師、邪見所誤導,皆能值遇真善知識的攝受,成為真佛子,永不退轉於佛菩提道,長劫化作短劫迅速圓成佛道。

頂禮 本師 釋迦牟尼佛

頂禮 當來下生 彌勒尊佛

頂禮 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頂禮 護法韋陀尊天菩薩摩訶薩

頂禮 克勤圓悟菩薩摩訶薩

頂禮 平實菩薩摩訶薩

頂禮 親教師菩薩摩訶薩

頂禮 正覺海會菩薩摩訶薩

 

菩薩戒子 王正倩

2015年11月22日于新竹

本文摘錄自《正覺電子報》第126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身外之物 的頭像
    身外之物

    身外之物的部落格

    身外之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