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現帝釋形化婆羅門緣

     《撰集百緣經》卷第二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彼國中,有一輔相名曰梨車; 信邪倒見、不信因果。教阿闍世反逆殺父,自立為主,心懷喜 悅。勅諸臣民施設大會,聚集百千諸婆羅門共立峻制,不聽往 至詣瞿曇所諮稟所受。諸婆羅門聞是語已,皆不復往;每於一 時密共聚會,或有說言:「我韋陀經說云:『瞿曇沙門者,皆 是我等天之大主。』今共稱名,或能來至,詣於會所,我等 當共盡形奉事。」作是語已,咸共稱名:「南無瞿曇沙門,來 赴此會,受我等請!」

             爾時,如來常以慈悲,晝夜六時,觀察眾生;誰應可度, 尋往度之。知諸婆羅門善根已熟,應受我化;自變其身,作帝 釋形,乘虛空來,入赴婆羅門會。各起奉迎,請命令坐,而作 是言:「我等所求,今悉獲得,當共盡形奉事。」帝釋咸皆 稱善。爾時,世尊知諸婆羅門心已調伏,還服本形,為其如應。 說四諦法,心開意解,獲須陀洹果。各懷喜悅,並共施設百味 飲食,請佛及僧;供養訖已,時諸比丘,見是事已,前白佛言: 「如來往昔,宿殖何福,乃能使此諸婆羅門,設諸餚饍供養 佛僧?」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乃往過去無量世時,波羅奈國有佛出世,號曰妙音,將諸比 丘到寶殿王所;聞佛來至,與諸群臣,奉迎世尊:『受我三 月四事供養。』佛即然可。三月之中,受王供已,於其臍中, 出七寶蓮華,各有化佛結跏趺坐,放大光明;上至阿迦膩吒 天,下至阿鼻地獄。時寶殿王見是變已,發於無上菩提之心。 佛授王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過度眾生, 不可限量!』」

               佛告諸比丘:「欲知彼時寶殿王者,則我身是;彼時群 臣者,今諸婆羅門是;皆由彼時供養佛故,無量世中不墮地 獄、畜生、餓鬼,天上、人中常受快樂;乃至今者自致成佛! 故有人天來供養我。」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白話翻譯如下:

              話說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的時候。當時摩竭陀國的大 臣中,有一個輔相名叫梨車;他的思想偏邪、見解顛倒,也不 相信因果報應。他教唆阿闍世王,逆倫謀反殺了父親頻婆娑羅 王,並自立為王,造了五逆重罪、成就地獄惡業還沾沾自喜。 因新登基故,命令所有臣民舉辦盛大集會,並召集了眾多婆羅 門一起制定了嚴厲苛刻的法令制度,不允許任何人前往 佛陀處問訊或稟告所受的種種待遇。所有的婆羅門聽到國王的命令 後,都不敢再前往拜謁 佛陀。但是他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私 下秘密聚會,其中有人說:「我們韋陀經(註一)中說:『瞿曇 沙門,是我們諸天所共同尊奉的大教主。』如果我們一起稱 頌佛陀的名號邀請祂,也許祂會來到我們聚會的地方,那麼 我們就可以一起盡力供養奉侍祂。」說完了這些話以後,諸 婆羅門就一起至心稱頌佛名:「一心歸命瞿曇沙門,恭請來此 會中,接受我們的祈請供養!」

             如來一向以慈悲心,不分晝夜觀察眾生;看誰得度的因緣 成熟可以度化了,就立刻前往度化他。當諸婆羅門一心稱名祈 求之時, 如來觀察了知這些婆羅門善根因緣已經成熟,可以 接受度化;於是就變化成帝釋(註二)的形貌,從虛空中來到 婆羅門聚會的地方共處。大家都很恭敬的起身迎接 世尊所變 現的帝釋,奉請上座,並且說:「我們大家所求之願,如今都 一一獲得實行,我們未來必當會盡形壽奉行踐履歸命瞿曇沙 門。」 世尊所變化的帝釋,對大眾普遍稱揚讚歎。當時 世尊 知道諸婆羅門的心性均已調伏,於是回復本來的形貌,圓滿諸 婆羅門的祈願,應其所請。並為他們說四諦法(註三),會中所 有婆羅門均能心領神會,當下證得須陀洹果。婆羅門個個都滿 心歡喜踴躍,並且共同準備了各式各樣的美味佳餚,供養 佛 陀和僧眾;供養結束後,比丘們見此殊勝因緣,便向 佛陀稟 白:「世尊!過去是種了何種福德因緣,諸婆羅門才能以美膳佳餚來供養佛陀及僧眾呢?」

             當時 世尊告訴這些比丘:「你們仔細聽好,我將分別解 說,讓你們知道。那是在過去無量世以前,在波羅奈國有佛 陀出興於世,名號為妙音如來。當時妙音佛帶領著比丘眾來 到寶殿王所居住的城堡度化眾生,國王聽說妙音佛到來,於 是率領大臣們,恭敬迎請妙音如來,並請求世尊說:『世尊 啊!請接受我們三個月的衣服,飲食,臥具,湯藥的供養吧。』 妙音佛隨即應允所請。在妙音佛接受了寶殿王及群臣為期三 個月的四事供養後,從肚臍中生出了七寶蓮花,每一寶蓮中 都有化身佛莊嚴的盤腿而坐,放出大光明;那光明遍滿十方 六道,上達阿迦膩吒天(色究竟天),下到阿鼻地獄(無間地獄)。 當時寶殿王見到妙音佛這種莊嚴的變化景像,就發起無上菩 提之心,發願成就佛道。佛即授記寶殿王說:『你將於未來 世成佛,名號為釋迦牟尼,所度化的眾生多到無法計算。』」

              佛接者告訴比丘們說:「你們想知道當時的寶殿王是誰 嗎?寶殿王就是我;當時的眾臣們,就是現在的這些婆羅 門;都是因為當初發心誠摯供養妙音佛的緣故,所以之後無 量世都不會下墮到三惡道地獄、畜生、餓鬼之中,一直在天 上及人間常受快樂,乃至到今日可以成就佛道,這些功德都 是因為當初供養妙音佛的緣故啊!也因此,今日才會有這麼 多的人與天人來供養我。」比丘們聽聞了 佛的開示,都很歡 喜的信受奉行!

               註釋:

註一:韋陀經

            (經名)Veda,婆羅門所傳之經典又譯作圍陀、毘陀、 皮陀……等;或稱吠陀、吠駄、薜陀、鞞陀……等。《成 唯識論述記》   

 卷 1: 述曰:明論聲常,是婆羅門等計。 明論者:先云韋陀論,今云吠陀論。吠陀者明也,明諸 實事故。」

註二:帝釋

              欲界天中第二天忉利天之主也,道教中稱為玉皇大帝。 居須彌山頂之善見城,又名喜見城,統領欲界第二天中 之三十三天;梵名釋迦提桓因陀羅,簡稱釋提桓因。

 註三:四諦

               四諦又名四聖諦、四真諦,為聖者所見之真實的義理 也。就是指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聖諦, 真理謂之「諦」。所以苦、苦集、苦滅、苦滅道,為佛 陀所說的四種真實之道理,謂之「四諦」。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44期目次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身外之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