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般若信箱[第42期-目次8]--問八 ●問九 ●問十
八、後學是正覺電子報的讀者但並非貴會學員,也常閱 讀各方的書籍與開示,但有些疑問不知貴會可否指點迷 津。《法華經》上說:「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又 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既說世間相常住,又說三 界如火宅,不相衝突嗎?祖師又說萬法唯心,又說非青 非紅,無形無相,又說覓心了不可得,這是不是有矛盾, 究竟「心」是有還是沒有?
答:以之未悟者來說,對於如來藏非斷非常、非一非異、非來 非去……等中道體性之正理,都會覺得互相矛盾、衝突, 且疑惑不解,因為這是不可思議法,不能從意識層面的思 惟理解來了知。然以證悟菩薩之現觀來說,因為可以隨時 現觀 佛在經中所說「如如、不離如、不異如、真實、審 諦、不顛倒」之真理,不僅不矛盾,反而形容得很貼切。 像這樣可以隨時現觀如來藏中道性的智慧,連阿羅漢都不 能懂得,對沒有證悟的人更是難以理解,也很難令人相 信,所以對經文內涵有所疑惑、不懂,乃是很正常之事.佛弟子若欲真了知,當依 佛於經中開示而行,當依真善 知識所說如實而行,正如經中說:「菩提妙果不難成,真 善知識實難遇;一切菩薩修勝道,四種法要應當知:親近 善友為第一,聽聞正法為第二,如理思量為第三,如法修 證為第四。十方一切大聖主,修是四法證菩提。」故針對 您的問題,建議您可以選擇正覺同修會全省各講堂之ㄧ, 參加禪淨班共修,由親教師親自教導,若因緣成熟一念相 應證得生命實相心,即能了知經中的開示;或者請閱 平 實導師所著《我與無我》、《心經密意》……等論著,當中 有甚為詳細的開示,此處篇幅所限,故不贅言。
九、《念佛三昧修學次第》第 202 頁:【佛子們學會念佛 法門而到達實相念佛的境界,就是無生法忍、就是念佛 圓通,叫做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1.不是到達初地才是無生法忍嗎?到達實相念佛即是明 心見性,不過是七住到十住。
2.《楞嚴經》中二十五圓通法門,究竟是修定的法門, 還是修慧的法門呢?還是定慧兼修的法門?究竟是解 脫道的法門,還是佛菩提道的法門呢?
答:1.有些經論以七住明心證得大乘無生忍,說之為「無生法」 的安忍,但一般所說的無生法忍乃是指初地道種智。而實 相念佛境界也函蓋見道通達位的初地無生法忍,至於大勢 至菩薩的念佛也仍然是實相念佛,仍是無生法忍所含攝。 因此請學子讀經讀論的同時,當如實了解法義所述內涵與第 117 頁 正覺電子報 第 42 期 第 118 頁 範圍,而不誤會名相的定義,當以實義的理解及實證為 要,勿泥於名相。
2.既然名為圓通,亦即定慧雙俱之法門,也是二道(佛菩提 道、解脫道)雙俱之法門。而《楞嚴經》乃大乘真密經典, 當中開示的法要非常深入,既是佛菩提道的行門,亦可同 時證得解脫道的果德,如欲知《楞嚴經》的內容,未來正 智出版社將會於 2009 年開始出版 平實導師所講的《楞嚴 經講記》,您將可以從其中得到更多殊勝的利益。
十、請問《菩薩正道》第 114頁中說:「第八識······能執受 有根身及根依處······」什麼叫「根依處」?
答:有根身是指完好未壞的五色根,根依處乃是指內四大種及 四大所造五色根所依止的五扶塵根、五勝義根、意根。至 於五扶塵根及五勝義根內涵是什麼,以前的電子報都已說 過,故不再贅言。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42期目次8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