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菩提路》 (連載一)

── 釋悟圓 見道報告

荷片  

 ──釋悟圓見道報告

   此生命苦,少有樂受之年。憶往日,正當奮發有為之時,曾有「解脫無道、濟世乏術」之嘆。頗感於宇宙人生茫然無所知,「仰天地之悠悠」,不免愴然。彼時也,尚未學佛,已有「無常、苦、空,一切作不得主」之覺受。每誦陶淵明「縱身大化中,不憂亦不懼」句,玩味再三,不知所以。何謂大化?大化之由?如何以不憂?如何以不懼?始終困惑,不得其解。讀《論語》,仲尼有云:「朝聞道,夕死可矣。」於我心有戚戚焉。

 

及接觸佛法,心神一爽,以為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大學之道,在於此也。發大心、識大體、做大學問,成就大人事業,不亦樂乎!

 

  出家後,以讀書念佛為事。讀書,常晝夜不懈。念佛,則夜以繼日,日以繼夜;一晝夜、三晝夜、七晝夜、九晝夜、十晝夜、十四晝夜,經行念佛。又曾連續三個月,從朝至暮念佛不輟。念佛樂,經行念佛尤樂。

 

二○○○年秋,偶然機緣,得讀《念佛三昧修學次第》一書,立即前來正覺講堂聽經,加入禪淨雙修班。兩年六個月共修之期,忽焉已過。知見尚可,功夫太差;憶念參究,無足陳述。

 

禪三歸來,讀《金剛經》,領解少分。於「莊嚴佛土」句,注神良久,何謂佛土?佛土何在?如何莊嚴?以為學佛之道無他,唯此一事。而今而後,一切願歸為一願,一切行納為一行,以莊嚴佛土為事:

 

一、安住──從於今日,發決定心,伏、斷煩惱性障。

 

  1.少妄想、偷心。

 

  2.少牽掛,少焦燥不安

 

  3.於人,謙敬;無可計較,何瞋慢之有?

 

  4.於事,從容以赴,定其心以因應。

 

  5.一切一切,少緣、少攀、少理會。

 

  6.於生死、得失、毀譽,可以淡然。

 

  7.憶佛念,嚴守重戒。

 

二、發行──不發心起行,易與煩惱相應,學法落空,所謂不誠無物是也。

 

  1.皈依了義正法,禪淨雙修。

 

  2.尊師重道,護持奉事,堅定信仰,不疑不退。

 

  3.護持同修會之持續發展,不遺餘力。

 

  4.弘護正法,盡未來際。

 

  以上列述,內外照應。凡所作為,迴向淨土。際紛爭不已、擾擾不安之世,亦足所以安心,亦所以立命矣!

 

此我三年來,來學共修之心得,既未深造,是無高論。此其間,莫大之感受,厥為導師悲智洪深度眾之風範,戒行皎潔,定若泰山,宗通說通,智慧如海。 《詩經──小雅》雲:「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我於導師之仰止,亦如是也。

 

平生讀書,不求甚解;大而化之,所以不文。

 

  書此,恭呈

 

  蕭公導師

 

受業釋悟圓謹呈公元 2003/5/9

 

(編案:悟圓法師原為東山高級中學校長、董事長,現為佛教正覺同修會理事長)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16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身外之物 的頭像
    身外之物

    身外之物的部落格

    身外之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