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80)《成唯識論釋》自序(下) ---平實導師

    又此《成唯識論釋》原名《成唯識論略釋》,寫作到一半之後,鑑於會中仍有多位聰明伶俐之人,自認能讀懂《成唯識論》真義,而其實是誤會論意,卻自以為是而以論文及《述記》之文,舉來質疑平實所弘佛法正理;為救彼等諸人及顧慮後世亦仍將有如是學人,平實不得不將原為《成唯識論略釋》之內容,增補而改名為《成唯識論釋》,並於講後公開梓行,以釋群疑而杜彼等諸人捨壽後下墮之因緣;至於論中原以略釋之方式所作的註解文字,則仍留存不易,或已加以增補為《成唯識論釋》,合先作此說明以釋或疑。亦因已經增補之後,尚未證悟之人亦得以閱讀而瞭解論文中之真實義,所餘者即是實修各種福慧資糧及四加行;日後若有因緣入於正覺同修會中,自身亦無實證上之業障者,便得證悟真如而能現觀唯識性與唯識相之正理,如實進入唯識位,得階勝義菩薩數中。

    唯識學本為菩薩證悟大乘菩提的真見道之後,所應修學之慧學,實為入地後所應進修之增上慧學;入地前僅得非安立諦三品心,以及安立諦十六品、九品心,屬於相見道位所得後得無分別智,未到通達位的初地心;於此諸品心實證而具足三種現觀之後,必俟心心無間而成就無間道,並能現觀所證非安立諦三品心之智慧與真如平等平等方得轉入初地,名為證得初地真如;此時再依十大無盡願等增上意樂已得清淨而真得入地,位在初地入地心,始名見道之通達位。故說唯有親證真如而如實轉依成功者,方能進修如是唯識增上慧學。

    地前證悟菩薩於此唯識增上慧學多屬隨分修學,有助於相見道位中非安立諦及安立諦之實修,而非即能具足實證,是故此《釋》寓含之深義,並非真見道而有根本無分別智之初悟者所能臆想,當知絕非真妄不分之似悟者或錯悟者所能現觀而得了知;更非專作學術研究、文字訓詁者所能臆測—尤其是六識論之中觀學者等凡夫,皆屬學術研究專作文字訓詁之依文解義而錯解者,由未真見道、未除大乘小乘二種真正見道所斷異生性,係未證人無我及法無我者,亦未廣修相應之福德智慧資糧與定力故;彼等皆未如實勝解唯識正義,所作對於《成唯識論》之註解內容極多錯謬。更有凡夫法師居士錯誤連篇之唯識學著作,而其中所說皆屬相似佛法,混淆正法而嚴重誤導佛法學人者其過甚大,不免嚴重後世果報;讀者於此切宜慎防,以免誤信其言而宣稱入地,招得未來世無量劫之慘痛異熟重報。

    又,現代佛教雖然已有諸多註解《成唯識論》1 的著作傳世,但因諸家之註解言不及義以及嚴重謬解;間有較正確者,仍不免言不及義及部分錯解者,而皆不能詳述。乃至窺基之《成唯識論述記》2 中,雖宣稱為「述記」,然而親聞玄奘之演述而於其夜或次日加以記錄時,仍不免有所謬說,以其未能對玄奘之演繹全部生起勝解故,是對《成論》中的法義並未全部具足念心所有以致之。而其《述記》緣於玄奘譯經事業繁忙,窺基及其助造《述記》之弟子亦因自信太過,未曾一一請求玄奘修正,或因窺基晚年體衰未察,是故不免偶爾謬說之過,違背《成論》之意旨,自不得全部引為最正確之佐證,仍當依止《成論》原本為主,此亦合先敘明於此。至於《成論》中之多門分別、廣說佛法之義,詳後依於論文次第明解,本序文中即不重贅。

    又此《成唯識論釋》3 之寫作,重在真悟佛子之悟後進修,特別重在見道前應有之大乘佛法正理,以及真見道、相見道、 通達位等義理之解說,改正窺基法師對見道與初地通達位前所作加行之謬解 4 ,救護真悟佛弟子免於重蹈本會中極少數人似悟之後旁生岐見之覆轍,繼續誤信窺基在此部分之誤註而自以為入地、成就大妄語業。以此前提著眼,特重於真見道、相見道、通達位正義之解釋,並舉會中似悟者所經歷之質疑、異議等事為證,以明真義而引入真悟之地,庶免失於大乘見道通達位等三位完整內涵之宗旨,冀得幫助真悟之佛子們快速進修早得入地。

    預估閱讀本《釋》者,約為二種人:其一、已經真見道者,讀此《釋》時應先閱讀《成論》本文後再閱讀「語譯」之文,然後再閱「釋義」而思惟之;如是讀完一遍之後,再重讀時只需閱讀論文及「語譯」即可;唯除閱讀「語譯」之時尚有未能理解之處,才需再讀該部分之「釋義」,至少前後應讀二遍。

    其二、一般修學唯識學而尚未證真如者,於每次閱讀本《釋》之時,皆需隨於此《釋》中所說,逐字逐句逐段隨順書 中次序而閱讀及思惟,不可專讀「語譯」即作為已知已解, 因為尚未實證真如之前,皆不可能真實勝解書中所說;然後一面閱讀之時,即應一面尋求教外別傳之法而求證真如,直到實證真如之後再來閱讀,方能確實對論中所說生起勝解而得證果,如是應知。

    為達成此目的,每一段「論文」都先作「語譯」,方便真悟之佛弟子易於直接契入論中所說法教,免去尋枝摘葉之繁,速得論中正義。若有證悟者於「語譯」中不能快速證解或不能深入理解者,亦可隨後於「釋義」中再作深入理解,而後回歸「語譯」中整合之法義再細讀一遍,即得如實理解「語譯」之內涵;是故本《釋》中雙俱「語譯」及分段「釋義」,以助真悟之佛弟子四眾。至若《述記》中廣引經、論中之資料,本書「釋義」中或有援引、或予捨略,另作其他經教之援引,皆依《成唯識論》的內容而作抉擇,若有意深入求證 者可以依《述記》文中所引自行查證之。 

    茲以此一《成唯識論釋》開筆在即,此後將以法務以外之零碎時間陸續撰寫;爰陳述諸端如上,用以為序,時在 二○一五年四月解三之後。

                                                   佛子 平實 敬識於竹桂山居

             補序:關於此套《成唯識論釋》之著作,原為《成唯識論略釋》;鑑於本會親教師團中之一員曾經執著《述記》中對於大乘三種見道位階之謬說而提出質疑,隨後由平實加以說明 5 ,已解其疑,並於親教師會議中自行要求公開懺悔滅罪,回歸《成唯識論》原有的大乘見道三個位階的正理,已經圓滿一場佛事。但因仍有助教老師張志成等人共同化名琅琊閣 者,繼續於網上公開提出質疑並作人身攻擊,平實乃將該大乘見道等辨正內容納入《涅槃》書中,冀其於出版後閱讀而可理解其同一主張之謬誤。

    不意《涅槃》出版後,該助教老師等人閱之仍不解其意,繼續以同一網名或本名及他名,而在網路中提出其真見道即是初地之謬誤主張,並且提出更多謬誤主張而貼網廣傳其謬,對外聲稱平實所說不符《成論》,觀其所說則全部違背《成論》原意。此行為顯示彼助教老師等人於自身所悟已經失去其念心所,故對禪宗所悟內涵自作別異之主張,否定禪宗所悟即是第八識如來藏之事實,更誤會論中所說「心心無間」之「無間道」真義,主張真見道時一悟即入初地;並認為真見道時心心無間即是具足證得三無性而入初地,成就大妄語業。此是平實愛才而急於重用故,將其證悟之因緣早計成熟,提前幫其快速悟入之過失,咎在平實。

    觀其所提出法義,顯示對《成唯識論》產生極多嚴重誤會與謬解,可以言為完全不懂《成唯識論》;以其撰文流通後貽誤眾生之廣大或深遠,令人不能不側目,以是緣故,平實不得不將此《成唯識論略釋》改為《成唯識論釋》,後於其中加入更多引證及理證上之解釋,以求後世不再有類似彼助教等人出頭妄說誤導未悟凡夫之愚癡行為。今作如是補記,說明為何將《成唯識論略釋》內容增補而成為《成唯識論釋》,同時更易書名之再一次因由,記於原序文之後。今觀本《釋》內容,總有唯識性、唯識相、唯識位等三篇,共為二十一章、 一○一節、四六一目,可謂翔實,以奉有緣人,盼皆得力。

                                                      時在公元二○二一年立夏

                                                      佛子 平實 記於松柏山居

1 以下或者簡稱《成論》。

2 以下或者簡稱《述記》。

3 以下有時簡稱為《釋》或「本《釋》」。

4 真見道前之四加行,大異於入地前安立諦十六品心及九品心之加行,不 應混為一談而將《楞嚴經》中所示入地前應有之安立諦加行移入第七住 真見道位前,謂安立諦十六品心等是真見道前所攝,其實應於相見道位 之末位方所應修,絕非真見道位前之所修。

5 詳見《涅槃》書中之釋義。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180期目次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身外之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