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時喜歡逛廟,見了佛像就生起歡喜心,並且感到祥和安寧;這種與生俱來對佛教的親切感,讓我在成年後不由自主地想皈依三寶,成為佛弟子。只是,就像大多數人一樣,如果值遇正法的因緣尚未成熟,或是不具擇法的慧眼,就會誤入歧途;譬如末學曾一度追隨淨空法師,甚至還差點掉進喇嘛教這個附佛外道的陷井。
那時候,一直搞不明白:什麼是佛門正法?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到底是為了什麼?都說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學佛人應該怎樣才能不走彎路?一個個掛在心頭的疑問,終於在走進正覺大門後,經由佛法正知見的熏習而得以一一得到解答,所以在今年初,聽見一位師兄說可以去臺北正覺講堂求受上品菩薩戒時,毫無猶豫地當下就報名了。
飛機即將抵達,看著夜幕下燈光璀璨的臺北,讓我想起當年 玄奘大師為了求法,懷著堅定的信念,不惜九死一生,用了十九年的時間,步行五萬多里才終於從佛教的發源地取回經論等法寶,而我只坐了短短三小時飛機,即可親耳聽聞地上菩薩傳授了義正法,親受上品菩薩戒,不禁深自感激過去世的「我」,不知道是多麼努力、修積了多麼大的福德,才會讓我有今日值遇大善知識的因緣,怎不讓人分外珍惜及感恩?!
受戒前,由親教師講授十重及四十八輕戒的戒相課程,雖然教導我們的親教師身體有些微恙,仍然為戒子們詳盡說明菩薩戒的起源、根本、戒體、戒德、十重四十八輕戒之一一內涵,並慈悲告誡我們:如果想圓滿受戒得菩薩戒體,必先懺悔今生所犯之十重戒。同修會為我們安排了十多位已受戒的菩薩,每四位一組,為我們在佛前的真誠懺罪聆聽作證。戒子們的至誠悔過心真實感發,大家一邊懺悔一邊泣不成聲,懺悔完畢並三次稱說「自責己心,永不復作」,警惕自己永不再犯,也更堅定了認真持戒、修學正法的決心。
雖然明白「戒罪得免,性罪還在,來世緣熟時依舊要受報」的道理,但已不再為此擔心害怕,因為若所犯的是性罪即使沒受戒一樣有性罪,只是若已受戒而犯還要再多加上戒罪,仍在學戒的菩薩只要常駐世間就有五蘊身心,難免會有違犯戒相乃至觸犯戒律的可能,但只要依止菩薩三聚淨戒的精神,堅持如法布薩,並隨時如法懺悔,堅守不犯重戒,就算進了「保險箱」,而且學佛受戒後更能深信因果不昧的道理,又有了戒律可以作為依止與警惕,所以經中開示:「有而犯者勝無不犯,有犯是菩薩,無犯名外道。」爾後世世常行菩薩道,從此就有了保障。相比之下,阿羅漢入了無餘涅槃,沒有了五蘊十八界雖然不會再犯戒,可他也因此與成佛之道絕緣,與眾生絕緣,永遠不能成就佛果!只有腦子進水才會去當不迴心的阿羅漢。
日夜盼望正受菩薩戒的這一天終於到來,爐香讚唱誦響徹大堂,對眼前的這一幕感到似曾相識:熟悉的聲音,熟悉的法服,熟悉的臉孔,熟悉的氛圍;仿如穿越千年時空,往世情景再現,不由淚如雨下,悲喜交加,幾乎所有戒子的感動之情都溢於言表而無法自已。義工菩薩們如家人般憐憫地為我們遞上紙巾,大家於是更像遊子歸鄉般地哭成一團。這到底是難過還是歡喜,誰也說不清,久別重逢的我們終於回到如來家,怎能不讓我們觸景生情呢?受菩薩戒甘願作菩薩乃是成佛所必需之基本條件,世尊為我們開示:「佛子!受十無盡戒已,其受者過度四魔,越三界苦。從生至生不失此戒,常隨行人乃至成佛。」受持菩薩戒可以超越三劫生死之苦,遠離四魔的干擾,使我們提前三劫成就佛道,而且盡未來世都有受戒的福德隨身,生生世世只要不違犯十重不可悔戒就不會失去戒體,直到最後成佛;所以任何一位大乘佛菩提道行者都必須受菩薩戒。
上品菩薩戒法會圓滿禮成後,平實導師為我們親授縵衣、答疑解惑,看著 平實導師不畏年邁,依舊為弘傳正法及破邪顯正日日操勞,做為弟子如不精進修學,何以報佛恩、師恩、眾生恩!
同行九位同修,幾日下來個個法喜充滿,每天回到住處用餐時也會分享心得體會,相互勉勵要共同進步,要不 佛怎會說「結交善友為第一」呢?在一個菩薩僧團中,大家都以「四依四不依」為基準,任何人有了過失、出了問題都能夠相互提醒,不至於一錯再錯,一人進步大家同喜,相互提攜促進彼此增上,這種增上緣哪裡去找?大家勇發大願,願生生世世隨同平實導師破邪顯正,救度眾生出於苦海。諸佛菩薩和 平實導師的攝受力,讓師兄弟們往世護持正法之種子一一現行,大家再次攜手同心為復興佛教而努力,中國佛教的未來大有希望!
最後一天的行程是參觀祖師堂。義工菩薩們早已在此迎候,引導我們參觀及禮拜佛菩薩、禮拜 克勤祖師。看到 克勤圜悟祖師的聖像,那圓圓炯炯的大眼,具足威嚴又倍感親切,當下跪拜祈求 克勤祖師加持弟子能夠早日明心見性,世世與菩薩們共同荷擔如來家業,讓正法能再久住萬年;這個念頭回到居住地後,仍然久久迴盪在腦海中。
此次受戒之行圓滿結束,感恩諸佛菩薩、祖師、導師慈悲加持,感恩身邊各位善知識的引導,使末學能進入正法並堅定信受;感恩義工菩薩們的辛勤付出,也感謝往世的自己,種下了信受正法的璀璨種子,真的萬分感激及慶幸!
凡夫從初發菩提心到成佛,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的菩薩五十二個階位之修行過程: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等位,福德與智慧要具足修集圓滿才能成佛,而七住位的開悟明心雖然才只是進入內門修學的開始,卻是成佛之道所必經的重要關鍵。而明心的必要條件除了要有相應的福德外,還要能夠定慧等持,《楞嚴經》中 佛云:「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平實導師所教授的無相念佛即是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法門,能幫助行者把處處攀緣的意識與意根牢牢拴住,即是攝心,此法門對忙碌的都市大眾修動中定力甚好!參禪者不僅可以藉此動中工夫的成就而具備觀行的能力,進而發起智慧,還可以伏除五蓋性障(貪欲蓋、瞋恚蓋、掉悔蓋、睡眠蓋、疑蓋等),加上般若知見的熏習,都是在為未來一念相應修集資糧。
最後再次發願:從今而後一定要「自利利他,修不放逸行,心無怯弱」,展現出菩薩種性的相貌,能夠讓眾生感受到「菩薩」不只是影視中述說的角色,也不只是泥塑木雕的聖像,而是活生生就在我們身旁,隨時隨地以自利利他、心不放逸的威儀行止,展現出菩薩的慈悲與智慧,從而使社會大眾對正法生起信受之心,能遠離邪法、邪師,依止正確的了義法及真正的善知識;「心無怯弱」的菩薩能為了利益眾生成就道業而勇猛精進、不畏艱難在佛菩提大道上永遠向前。此乃末學之願,願與諸菩薩們共勉,使正法久住,法運常興。
南無本師 釋迦牟尼佛!
南無 阿彌陀佛!
南無十方一切佛!
南無 克勤園悟菩薩摩訶薩!
南無 平實菩薩摩訶薩!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133期目次8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