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41.PNG

       (連載十七)

第四篇 般若道種智概說

    第一章 般若總說般若是梵文 prajñā 的音譯,義譯為智慧,然此智慧非指世間法中所說之智慧,而是佛法所說實相、中道、空性之智 慧,含意甚深而且廣大;般若是依法界實相─第八識如來藏心─而有的智慧。亦即菩薩學人親證宗門心旨─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始能親自觀察體驗領受第八識如來藏的種種中道自性,乃至能漸次深入現觀第八識所生顯的蘊處界諸法如何與第八識和合運作等,如是依親證第八識如來藏心而漸次發起的智慧就稱之為「般若」

    勝義菩薩由於親證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的緣故,能以其見聞覺知的意識心,現前觀察第八識如來藏的所在,並且現觀其本來自在、不由他法而生之真實性、本來性,現觀其於六塵萬法中無覺無知、無所分別而如如不動之清淨性、如如性,現觀其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來不去之中道性、涅槃性,現觀其能藉種種緣而出生五陰、十二處、十八界等一切萬法之真實自體性,現觀其不即五陰十八界而又不離五陰十八界之中道自性;勝義菩薩如是現前觀察第八識如來藏具有真實如如之法性,親自證知第八識真如心是真實有而非空無之名言施設。勝義菩薩以覺知心現觀第八識如來藏之真如法性─含攝本來性、自性性、清淨性、涅槃性─而發起的法界實相之智慧,就稱為般若,除證此第八阿賴耶識以外別無般若可證。菩薩依於般若的親證,得以度過一切煩惱苦厄而得解脫,得以修學一切種智而成就佛菩提;依於所證般若,可以助學人度脫生死大河,得究竟涅槃,因此稱為「般若波羅蜜」─「波羅蜜」是梵文 pāramitā 的音譯,義譯即為究竟、到彼岸。

    《大智度論》卷 18 云:

    問曰:「云何名般若波羅蜜?」

    答曰:「諸菩薩從初發心,求一切種智,於其中間知諸法實相慧,是般若波羅蜜。」1

    從 龍樹菩薩這段論文可知,諸菩薩從初發心求圓成一切種智,於其中間修學般若波羅蜜,由一念相應慧證知諸法實相第八識如來藏而開始發起般若智慧,從此行於般若波羅蜜,地地轉進乃至圓滿成就一切種智,都是不離最初宗門所親證之心旨─現觀實相心如來藏所引生之般若智慧。《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 547 云:「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能生諸佛,是諸佛母,能示諸佛世間實相。」 2 這就是說般若波羅蜜是三世諸佛的母親,因為諸佛究竟圓滿的智慧,必依於因地親證實相心所發起之般若總相智為基礎,方能漸次圓滿菩薩道三賢十地的修證內涵而具足成就一切種智。是故世間一切學佛人都應當要以斷我見及親證般若為首要之務,證悟「般若」而如實轉依後,方能開啟實相智慧之門,始為進入佛法內門;依於諸法實相的證知,方能漸次親證實相心所含藏一切種子的智慧,才得以逐漸圓滿般若波羅蜜多─智慧到彼岸,而到達佛地常樂我淨的最究竟彼岸才是佛菩提道的圓滿成就。故說一切諸佛都是依於般若波羅蜜多而得以成就究竟佛果,因為必須依於般若波羅蜜的親證而內門廣修菩薩六度、十度萬行,究竟圓滿般若波羅蜜才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般若是以實相心第八識如來藏為體,第八識如來藏即是世出世間一切萬法之根本,如果沒有此般若之體─真心第八識如來藏,就不會有三界世間萬法的出生,乃至二乘涅槃亦依此真實心而施設建立,二乘人雖不證般若,卻必須依於信受此般若之理體─涅槃本際─第八識如來藏真實,才能出離三界生死而不墮斷常二邊;然聲聞人唯信受本際真實而無法親證現觀,故說般若是出世間上上智,非不迴心聲聞緣覺所能測量之智。然而,為什麼說二乘出世間法的修行,也必須以信受涅槃本際第八識如來藏真實為前提,方能實證 解脫果而得出離三界生死呢?因為解脫道以證入無餘涅槃不再受後世蘊有為究竟,而無餘涅槃的取證必須要滅盡蘊處界諸法,而如果二乘人沒有先信受有涅槃本際真實不滅者,必定會於蘊處界空相諸法的滅盡生起恐怖之心,因而無法確實斷除我見我執,那就不可能取證解脫果,所以聲聞人必須依於佛語信受有本際常存才能趣入涅槃;涅槃本際就是第八識如來藏,也就是「般若之體」,所以說般若亦為二乘出世間法的根本。除此之外,世出世間法也是依於般若之體才得以成就圓滿,因此說三乘菩提皆為般若所攝,三乘佛法皆以般若為體故。雖說聲聞緣覺二乘菩提不證知般若,但是仍必須依於般若所含攝的正理來修學,才能成就解脫果而得以趣入無餘涅槃;菩薩乘更是以般若正觀的實證作為入道的正途,一切諸佛皆依實證般若波羅蜜多而成就佛果。故《金剛經》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此處所說之「無為法」,就是指稱般若實相心體,以實相心第八識具有真如無為之自體性故,經中有時即以「無為法」來代稱實相心;聲聞、緣覺、菩薩等三乘賢聖的差別,在於其所證是第八識無漏無為法所顯示的無餘涅槃(聲聞、緣覺)、或者是證得無餘涅槃本際第八識乃至無漏無為法的分證(菩薩)。也就是說,無論是世間法、出世間法乃至世出世間法,都是以般若實相心體─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而得以出生及增長廣大。

    般若諸經乃是 佛世尊於第二轉法輪所宣說之法,六百卷《大般若經》不離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等開示,無不直指一切有情眾生皆有之第八識如來藏心─堅固不摧之常住金剛心;六百卷《大般若經》的內涵濃縮即成《金剛經》,再濃縮就是《心經》,都是在講三界九地中一切有情眾生之第八識心─如來藏阿賴耶識。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 12〈遍歎品 第 44〉云:

    「世尊!佛法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過一切法故。」

   「世尊!如實說者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

   「世尊!佛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知一切法一切種智故。」3

   《彌勒菩薩所問經論》卷 8 亦云:

   「應說般若義:如實知見,名為般若;能觀所觀境界,名為般若;如實知深淺數量,名為般若,是義應知。」答曰:「到彼岸故名波羅蜜義。」4

    從以上兩段經文與論文中可以了知,般若之真實義是超過一切法的,唯開悟賢聖自內所證所知,若想要成為如實知見般若的賢聖,則必須透過禪門之真參實修,才能於因緣成熟時,以一念相應慧親證實相,從此能現觀般若之真實理體,方可名為「如實知」與「如實見」。如果有人只是以意識思惟推測想像,希冀能因此探知般若密意的話,那其實是永難了知般若真實義的;因為這樣的人之所知見都不離法塵境,光是在見聞覺知中攪和,只是行於見聞覺知而已,佛說這樣的人不是真正的求法者!行者應如實知見蘊處界法不離於能觀與所觀,盡皆虛妄無常、無有真實;要能如實知見有一能所雙亡之第八識如來藏妙法,乃是出生蘊處界法的實相心體,如此方能將能觀與所觀攝歸實相心第八識來看,則此時能觀所觀境界盡皆為實相心所攝,是即「一切法真如」,如是名為般若;若不能如實知見能觀所觀二者皆無真實自體性、皆為實相心第八識所生顯,則不名為般若;如此即是般若波羅蜜義─智慧到彼岸。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 21〈三慧品 第 70〉云:

    須菩提白佛言:「常說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以何義故名般若波羅蜜?」

    佛言:「得第一義,度一切法到彼岸,以是義故名般若波羅蜜。」5

    此段經文中,須菩提尊者請問 佛陀什麼是「般若波羅蜜」? 佛陀說:「證得第一義諦,依此實相智慧能夠度一切法到涅槃彼岸,因為這樣的道理就名之為般若波羅蜜。」也就是說,親證第八識這個法界實相心,就是證得第一義諦者,由於親證而能現觀此實相心體─自心如來藏阿賴耶識常住於不生不死的涅槃彼岸,而一切法唯此第八識心所生顯,是故說般若智慧能過渡一切法到達不生不死的涅槃彼岸。勝義菩薩行者就這樣世世受生於生死的此岸人間行菩薩道,卻又同時能現觀五蘊身心住於不生不死之涅槃彼岸,所以於生死無所畏懼,而能發廣大願世世自度度他直至成佛,這就是般若波羅蜜的真實義理。 

    是故真知般若者,乃是悟得宗門明心之標的─自心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由於親證此實相心的緣故,意識覺知心才能現觀第八識如來藏的所在,現觀阿賴耶識於一切法上所顯示出來的真實性與如如性,從此轉依於真如心悟後起修,方能地地轉進而臻至究竟佛地,這就是般若波羅蜜─實相智慧到涅槃彼岸。因此,當我們的覺知心親證而能現觀第八識的本來性、自性性、清淨性、涅槃性而得發起法界實相之智慧,就稱為般若,除此以外別無般若可證。 

    《教外別傳》卷 4 云:「儒道世典,非究竟法;般若正觀,出世舟航。」意思是說,儒家與道家等世俗典籍,都是不究竟的;只有在佛法中能親證法界實相心─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此般若正觀的實證,才是能使眾生出離世間一切苦厄的究竟法門,故說般若是出離世間生死的舟航,能使有情從無常苦空的生死此岸,過渡到究竟解脫的涅槃彼岸。

    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心」與「識」就是指「般若」而言─般若本體就是世間一切萬法之根源。般若以萬法的實相─第八識如來藏為體,是故離開實相就沒有般若可說;三界萬法皆以第八識如來藏為所依之真實理體,世間無有一法不從其所生,是故能現前觀察萬法之所從來,才是證悟般若。因此,修學佛法即是以親證般若心體為根本,亦即必須以親證第八識如來藏心體為正因,才有佛地之果德可成,菩薩於佛菩提道中所應修學之一切種智,亦皆以第八識如來藏為體故。因此,若離開般若本體就不會有世間一切法的存在;若離於般若本體,三乘菩提也沒有可依止之處,所以經中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能生諸佛,是諸佛母,能示諸佛世間實相。」也就是說,般若就是「三世諸佛母」─般若是三世諸佛一切種智出生之所從來。

    第一節 智慧之種類

    所謂智慧,有世間智與出世間智的差別。雖然諸外道論也宣稱可以使人證得涅槃、永恆不滅,但其實一切外道法都不離生死流轉,因為他們都於法界實相無知,所以不瞭解真正的出世間智慧。世間智者,舉凡資生護生、嚴持五戒、修十善業、證知四禪八定等等,皆名世間智;乃至外道所說的涅槃及其衍論,也都是世間智。出世間智略說則有三種: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

    所謂的一切智包含十種智慧:世俗智、法智、類智、苦諦智、集諦智、滅諦智、道諦智、知他心智、盡智、無生智;這十智函蓋了有漏與無漏,因為世俗智通於三界四禪八定有漏法的緣故。三乘無學俱解脫者悉皆具有一切智;二乘慧解脫聖者悉有十智之九,對於無生智或有或無,鈍利根有差別故;大乘法中已明心之菩薩已證慧解脫者,必具十智,慧強根利故。至於般若則是含攝世、出世間之智慧,亦名為「出世間上上智」,因此而得以稱為「智慧之母」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 3〈一切佛語心品之 3〉云:大慧!彼智有三種,謂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智。云何世間智?謂一切外道凡夫,計著有無。云何出世間智?謂一切聲聞緣覺,墮自共相悕望計著。云何出世間上上智?謂諸佛菩薩觀無所有法,見不生不滅,離有無品,入如來地人法無我,緣自得生。6

    此段經文,佛陀告訴大慧菩薩說,智慧總共有三種,即是世間智、出世間智、出世間上上智;以下分別略說之。

    所謂「世間智」,即是世俗人的智慧。譬如諸外道以及佛門內一切尚未見道者,此中或者有人主張「萬物皆由造物主所創造」,或者有人認為「一切人皆自然生,非造物主所造」,或有人說「無有過去世」,或有說「一切人皆因時節因緣而生,生已流轉生死」,或有主張「一切人皆因無明及父母為因緣而生,非由時節故生」,或有執取「意識覺知心之細心及無明為因,父母四大為緣,故有一切人生」者,諸如此等外道論以及凡夫知見,皆為經中所說九十六種外道見所攝,都不離有無二邊所生的誤計與執著,都不離因之有無,也不離果之有無,名之為世間智;他們雖然是具有世間智慧的人,卻都無法曉了二乘人之出世間智與大乘佛菩提之出世間上上智。

    而所謂的「出世間智」,則是指二乘人所證得的盡智與無生智。一切聲聞緣覺皆依於有相的蘊處界法而作觀行,因此墮於自相與共相之中。意思是說,聲聞緣覺乘人皆依於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等一切有相法而作觀行:觀察色受想行識悉皆生滅無常、剎那變異、無有真實自體性故空,觀察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之一一入、一一處、一一界也同樣是無常變異、皆可壞滅故空。因為無常變異所以是苦,因為無常變異所以無我,由於對這樣的觀察心得決定而斷除了執取蘊處界為我的邪見,乃至斷盡對陰界入的貪愛,我見我執斷盡後,於三界法不再有任何願求,只希望捨壽時入於涅槃。二乘人就是這麼執著涅槃,而不知道無餘涅槃之本際即是名色所緣之「識」(第八識)斷除分段生死、不再現行的狀態,不知道無餘涅槃只是依斷除第八識中所含藏分段生死種子而立名,仍然墮於蘊處界的自共相見之中,於無餘涅槃產生計著,卻以為這就是佛法中的究竟解脫,此名為二乘無學之出世間智。

    「出世間上上智」則是說,這種智慧不但能令有情出離世間生死,也是二乘出世間智之所不能及,這樣的智慧是三界一切出世間智之至高無上者,故名出世間上上智;這即是指諸佛菩薩自內所證的般若智慧。諸佛菩薩雖然也如同二乘聖人一樣觀察蘊處界等有相之法皆是無常變異、是苦、是空、是無我,然而佛菩薩於觀見蘊處界諸法皆悉無常、無我的同時,還能觀見與無常的蘊處界諸法同在一起的不生不滅之真 實法。而此不生不滅之真實法是離於一切法相的─祂不墮於蘊處界相與六塵相中、無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不貪不厭蘊處界與六塵,是故說此心名為無相法;正因為這個真實法離於六識見聞覺知的法相,故說是「無相」─無六識心的心相故;像這樣的無相法,不墮於聲聞緣覺所觀自己或他人的陰界入法相之中,所以說離自共相。

    諸佛菩薩由於親證這個不生不滅的無相法的緣故,了知這個無相法即是一切法的實相,一切法皆依祂而有,祂就是「涅槃之實際」,而涅槃也就是第八識如來藏斷除分段生死、不再於三界中現行之自住境界。由於親證這個無相心的緣故,永離有無二品─不取「世間依有、世間依無」二種邊見。又由親證這個無相法的緣故,即能遠離相似般若慧,生起實相般若之總相的智慧,乃至能漸次圓滿般若別相的智慧,進而發起初分道種智,再由初地次第轉進至十地,乃至入如來地,圓滿成就一切種智,成就如來地之人無我與法無我皆具足修證圓滿之境界;像這樣的出世間上上智,皆是緣於自心如來藏阿賴耶識的親證,方得次第生起。

    如來所開演的般若就是這個出世間上上智,它是一切智慧的根本。一切學人修學佛法時,皆需要深切了知三乘佛法的異同之處,才不致於因為認錯方向而使多年的勤苦修行唐捐其功。二乘菩提主要是為了出離三界生死,故二乘人唯修 學解脫道法門以求證解脫果,完全不必觸及實相心第八識如來藏的親證,因此 佛於四阿含中對於這個空性心皆隱覆密意而說,目的只是要讓二乘人信受涅槃有本際不滅而能取證解脫果。到了第二轉法輪講般若時,則為使聲聞人迴小向大,必須對治聲聞人於蘊處界「空相」的執著,故為宣說有不空之法即般若實相心─空性心如來藏,或叫作阿賴耶識、真如等無量異名。佛世尊二轉法輪是為了具菩薩種性之阿羅漢乃至未悟凡夫而宣講,欲使二乘人能迴小向大;當學人於因緣成熟時證悟這個實相心體後,即能現觀這個實相心如來藏絕非虛妄而是真實如如之法,這樣就是「般若正觀現前」─能現前觀察般若心體如來藏識之所在,並領受其真實又如如之體性,這時才能確實知道真實佛法的大意就是般若波羅蜜。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 12〈遍歎品 第 44〉云:

    「世尊!佛法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過一切法故。」

    「世尊!如實說者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語如實故。」

    「世尊!自然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一切法中自在故。」

    「世尊!佛波羅蜜是般若波羅蜜。」

    佛言:「知一切法一切種智故。」7

    此段經文說,佛法波羅蜜就是般若波羅蜜。「波羅蜜」意思是指「到彼岸」,般若波羅蜜就是「智慧到彼岸」。只有佛法能令眾生從生死的此岸度到解脫的彼岸,是故一切眾生若想脫離生死的繫縛,或者想要究竟成佛者,離開佛法皆不可得;唯有佛法能度眾生解脫,乃至成佛。「度眾生」意思是指─超越、度過這五陰十八界的生死境界而到達沒有生死的彼岸,也即是「波羅蜜」;所以說「佛法波羅蜜」即是「般若波羅蜜」,只有般若這個船筏能過渡眾生到於彼岸故。「般若」乃是親證第八識實相心的智慧,學佛人欲成就佛道者當以親證轉依此實相心第八識為首要之務,證此第八識心就是親證般若波羅蜜,就能越過生死大海到於彼岸;在這生死大海中,只要能證悟而轉依這不生不滅的實相心,即可以般若解脫超脫於生死輪迴之苦,同時也進入了佛法內門,依此廣修佛菩提道的六度萬行,「究竟成佛」雖還遙遠但也指日可待了!而反過來說,如果不能親證此實相心第八識,則將永遠徘徊於成佛大門之外,永遠都只能停留在熏習佛法知見、培植福德資糧的資糧位層次,想要成就佛果那就遙遙無期了!(待續) 

1《大智度論》卷 18,《大正藏》冊 25,頁 190,上 16-18。 

2《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 547,《大正藏》冊 7,頁 816,下 18-19。 

3《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 12〈遍歎品 第 44〉,《大正藏》冊 8,頁 313, 上 19-25。

4《彌勒菩薩所問經論》卷 8,《大正藏》冊 26,頁 266,上 24-27。 

5《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 21〈三慧品 第 70〉,《大正藏》冊 8,頁 376, 上 24-27。 

6《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 3〈一切佛語心品之 3〉,《大正藏》冊 16, 頁 500,下 19-25。 

7《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 12〈遍歎品 第 44〉,《大正藏》冊 8,頁 313, 上 19-25。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157期目次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身外之物 的頭像
    身外之物

    身外之物的部落格

    身外之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