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1.JPG

            (連載四之ㄧ)

    也有佛門大師說:「死後不再去投胎受生,就沒有後世的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不再有後世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命相等一切法,全部消滅而成為一無所有以後,就是無餘涅槃的境界。」卻不想依照 世尊開示的正見詳細 觀察蘊處界的所有內容,認為自己可以不受生而消滅了後有;可是我見與我執等煩惱卻全部繼續存在,就妄想死後可以不再受生而認為就是證得涅槃。當他們死後發覺沒有所謂常住不壞的細意識時,方才知道所謂的細意識(離念靈知或是直覺)一樣是生滅無常的,只有重新投胎或受生於天界,才會繼續有能夠見聞覺知的自己(細意識或直覺)存在,於是就會重新再去受生、繼續輪迴,終究不曾了知涅槃的本質。這種佛門大師,末法時期也是處處可見的,這就是 世尊所破斥的第七種外道涅槃。

    還有一種大師說:「見聞知覺性就是佛性,佛性出生了五陰、十八界等法;我們離開妄想雜念而住在自己的見聞知覺性中,就是涅槃的境界;將來死亡時就要捨離五陰十八界,住在見聞知覺性中不動不轉,就是進入涅槃之中常住不滅。」卻不知道見聞知覺性只是識陰六識的內我所,是六識心的功能,是依附於六識心才能存在,死後才發現見聞知覺性都開始消失了,正死位中全無他們所謂的佛性存在──因為他們錯認六識的自性就是佛性,要等到中陰身又出現時才會有見聞知覺性,那時才知道生前的自己錯會佛性的意涵了,於是不得不重新去投胎受生。這就是誤認六識的功能差別為佛性的凡夫大師,完全不懂涅槃的真實義,正是 世尊所破斥的第八種外道涅槃邪見。

    還有一種末法時代的佛門大師說:「佛菩提道的修行,是 要將貪、瞋、癡、慢、疑等煩惱全部斷除淨盡,死後覺知心 就可以獨自存在於三界外,永遠不會投胎出生而又去領受生 老病死等痛苦,這就是涅槃。」但這其實正是 世尊所破斥的 第十種外道涅槃邪見。 

    有一種佛門大師說:「當我們具有觀察六塵萬法的智慧時,在一切境界中都可以了然分明面對一切境界無所不知,永遠處於客觀的狀態中,這時覺知心已經不再動轉了,不動轉的覺知心這時已經成為常住不壞的金剛心,這時不被境界所轉的覺知心就是住在涅槃境界中。」這其實是 世尊所破斥的第十一種外道涅槃。

    也有佛門中的大法師說:「真如或如來藏只是緣起性空的異名,緣起性空的道理就是真如,就是如來藏,所以成佛之道就是解脫道,阿羅漢就是佛。當你瞭解蘊處界的緣起性空而滅掉蘊處界時,就成為斷滅相,這個滅相是不可能再被滅除的,這就是滅相真如。你如果已經瞭解緣起性空而證得這個滅相真如時,就是證涅槃了,就是阿羅漢,也就是成佛了。」但這仍然不外於五陰、十二處、十八界,只是錯把緣起性空(《楞 伽經》中世尊指斥的兔無角 1 )當作真實法,其實緣起性空是依附於生滅性的蘊處界在人間的暫時存在(牛有角 2)而施設的,不能外於生滅性的蘊處界而有緣起性空觀,所以緣起性空根本不是常住不壞的真實法,但他們自以為是常住不壞的真實法,落入 世尊上面經文所破斥的第十四種外道涅槃中。

    也有一位從台灣去美國的附佛法外道,示現為密宗的活佛,他認為,在有情身外另有一個具足各種功德的法性,名為虛空;由虛空這個功德法性所出生的有情,來與虛空功德互相和合運作,才會有三界中的各類有情。就把虛空當作不生不滅的涅槃,這其實是虛空外道,與數論外道建立的冥性同樣是想像法,正是 世尊所破斥的第十五種外道涅槃。

    還有佛門大師說:「成佛之道的修行就是觀察一切法生滅無常、緣起性空;只要能夠知道三界中的一切法都不真實,都是有為生滅,因此就放下了一切,這樣知道的人就是親證涅槃的人。至於第八識如來藏,則是外道神我;主張有佛 性可證的人,則是自性見外道。」但這並不是佛法,也不是聲聞聖者所證的涅槃,因為聲聞聖者證涅槃,是依於能夠出生名色的本識(《阿含經》中世尊說是「諸法本母」)而不滅本識,只滅除五蘊、十八界而獨留本識常住不滅,成為無餘涅槃;對這個第八識不必實證,但是對於祂的恆而常住不壞必須堅信不疑,否則將會落入《阿含經》中 世尊所斥的常見外道邪見中,成為「因內有恐怖、因外有恐怖」的凡夫,欲斷我見即絕無可能,想要實證涅槃當然更是遙遙無期。至於成佛之道的修 證則是一切種智,必須證知第八識如來藏而發起實相般若,進 而具足證知如來藏中的一切種子,成就一切種智。但這種否定第八識而主張緣起性空觀的佛門大師所說,與三乘菩提的真實義相違背,也是否定真正成佛之道的人,落入世間法蘊處界的表相中,卻正好是 世尊所破斥的第二十一種外道涅槃。

    也有佛門大師進一步認為,不但要能了知有一個真實法存在,永遠都不會毀壞;還要再進一步了知這個常住法以外的其餘諸法都不是真實法,這樣如實瞭解的人就是證得涅槃的人。但這種大師落入玄想而不知道這個真實法即是第八識如來藏,並非實證者,他在私底下可能會提出各種名稱(例如能量、道、冥性、生殖力……等)而說之為涅槃實際,正是 世尊破斥的第二十二種外道涅槃。

    以上十三種現代佛門內常常可以看見的說法,其實都不是真正實證涅槃以後說出來的,卻都正好與 世尊所破斥的外道涅槃相同。但因為他們都以佛門僧寶的身分說法,也引用經中的佛法名相來演說,所以大家往往信受不疑,殊不知正好與外道錯會涅槃者的說法完全相同。但是這些末法大師符合外道所說涅槃的所謂佛法,在《阿含經》中 世尊說為「相似像法」3 ,只要遇見了真正實證涅槃的菩薩時,就會使他們所說的涅槃道理都不能成立,所以都是對涅槃作了不實想像以後的說法,一切有智慧的實證涅槃菩薩們,全都會捨棄這些邪見。

        誠如 世尊所說,這些外道所說涅槃的道理,全都不離斷常、生滅等二邊,卻自己認為已證真正的不斷不常、不生不滅境界,宣稱已經證得涅槃,宣稱自己是阿羅漢。像這樣的凡夫大師虛妄想像出來的涅槃,在法界中其實不曾存在過,都只是他們對涅槃所作的妄想言說,永遠不能脫離三界生死而證得不生不死的涅槃。這些佛門大師與附佛法外道們所說的涅槃,只是依據妄想猜測所產生的純理論,都屬於錯修錯證的玄想,仍然是在覺知心意識的境界中來去,不是常住的不生不滅涅槃真實法;所以他們仍將繼續在三界中漂流、奔馳、執取,永遠無法止息心中的五利使與思惑煩惱,更不能遠離無始無明所知障,其實沒有一個人是證得涅槃的人。有智之人應該依照 世尊的聖教一一詳細思惟、分別、觀察,千萬別迷信出家法師的身分、道場的廣大規模、徒眾的數量廣大、名氣的崇高,要依 世尊聖教一一詳細深入思惟與觀察,然後作下決定:要依什麼樣的知見來進修涅槃聖道。

第四目 外道四空處涅槃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 74 說:如契經說有四無色處,謂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問:何故世尊於四無色以處聲說?答:為破外道解脫執故,謂諸外道執四無色為四涅槃: 一、執空無邊處名無身涅槃,二、執識無邊處名無邊意涅槃,三、執無所有處名淨聚涅槃,四、執非想非非想處名世間空窣堵波涅槃。為破如是外道涅槃執故,說四無色名為生處,非真解脫。真解脫者乃名涅槃。

    語譯如下,以助瞭解:【猶如契經中說有四種無色界的處所,就是說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問:「是什麼緣故世尊於四無色天的境界以『處』這個名字聲音而說?」答:「這是為了破斥外道誤會解脫而產生執著的緣故,也就是說有四種外道執著四種無色的境界當作四種涅槃:第一、執著空無邊的境界名為沒有色身的涅槃,第二、執著識無邊的境界名為無邊意涅槃,第三、執著無所有的境界名為清淨聚的涅槃,第四、執著非想非非想的境界名為世間空佛塔涅槃。為了破斥像這樣的外道涅槃執著的緣故,所以把四無色天的境界說是出生的處所,並不是真正的解脫。只有真正的解脫境界才能說是涅槃。」】

    無色界這四個境界,並非永遠出離生死輪迴的安隱境界,而是人間證得四空定的有情死後往生的處所,由於仍屬往生之處,所以把四空天的境界名之為「處」,所以名為空無邊處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有餘、無餘、本來自性清淨、無住處等四種涅槃都是沒有處所的,二乘聖者所證的有餘、無餘涅槃則是後有永盡的,所以不是由意識往生過去安住的,而是沒有意識安住的、無處所的、無境界的非境界。四空天既然是死後可往生的意識境界,往生到四空天的處所以後還是意識存在的定境,識陰依舊出生了,不離五陰範圍,所以在四空天中壽盡以後還是要再度往生於色界或欲界中,不離生死輪迴,當然不是真正的解脫、涅槃;因此證得四空定時,並沒有脫離生死輪迴,不是證得涅槃。以此緣故,名為外道的四空處涅槃。

第五目 外道無想定涅槃 

    外道所說的涅槃大多離不開意識境界,只有一種外道是離開意識境界的,就是證得四禪後的無想定境界;這類外道自認為已經離開生死,所以自稱證得涅槃了。但這種外道死後將會往生到第四禪的無想天中,滅除覺知心而使意識斷滅,留下四禪天身於四禪天中,仍有我見、我執種子存在而保持色陰在四禪天中,誤以為即是涅槃的寂靜境界;其實還是有意根與色界天身繼續存在,五陰後有並未全部滅盡,並不是已經出離三界生死而離開五陰的涅槃境界,所以將來在無想天中的無想定裡的天福享盡時,意根才一動心,還會再出生意識心,然後就下墮於人間或三惡道中了。

    為何這類外道會墮入無想定中而誤會是證得涅槃呢?因為他們知道無餘涅槃中應該是絕對寂靜的,但他們不知道無餘涅槃中也是滅盡五陰、十八界,是連意根都要滅除的;他們更不知道無餘涅槃中還有本際如來藏常住不壞,即使滅盡五陰、意根以後,依舊不會是斷滅空。這類外道沒有涅槃智慧,由於這個緣故,這種外道知道應該滅除覺知心,但又恐怕識陰斷滅之後再滅盡色身,會成為斷滅空,所以就留著第四禪無想天的色身,當作是無餘涅槃;卻不知道無想定中或無想天中都還有意根與色身存在,由於還沒有斷除我見,也還沒有斷盡我執,又堅持六識論的緣故,便留著色身繼續存在,誤以為已經沒有心存在的無想境界中,就是無餘涅槃。這樣認定而不改變,死後就往生到無想天中,壽命最多有五百大劫,都沒有意識覺知心生起;但是當他的壽命終了時,意識覺知心還是會重新再生起,於是就下墮於人間或三惡道中,所以並沒有解脫三界生死,當然就不是證得涅槃的人。

    至於近代佛門大師們所謂之涅槃,率多落入最粗淺的離念靈知中,住在識陰六識一念不生的欲界定境界中,自以為即是阿羅漢所證的涅槃境界,尚未看見有誰是住在深未到地定中自以為實證涅槃者;如斯等人尚且不及外道初禪涅槃,何況二禪等至位中意識獨存之離念靈知境界?由是緣故,大乘菩提、二乘菩提所證涅槃之理,更應說之。(連載四之一)(待續)

 詳見 平實導師著《楞伽經詳解》第三輯,頁 50~308,正智(台北), 2000/5。

2 同上註。

3 《雜阿含經》卷 32:「如是,迦葉!如來正法欲滅之時,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間已,正法則滅。譬如大海中,船載多珍寶,則頓沈沒。如來正法則不如是,漸漸消滅。如來正法不為地界所壞,不為水、火、風界所壞,乃至惡眾生出世,樂行諸惡、欲行諸惡、成就諸惡,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以相似法,句味熾然,如來正法於此則沒。」大正藏冊 2,頁 226,下 6-13。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101期目次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身外之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