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41.PNG

                          (連載十一)

    第三種外道現見涅槃:以二禪境界為涅槃。二禪的證得是要依於具足圓滿的初禪,繼續轉進而捨離初禪的身樂,經由二禪前的未到地定—無覺有觀三昧,再轉進而完全捨離五塵的覺觀,才能證得二禪;所以二禪等至境界中,已完全離開五塵覺觀而使前五識斷滅了,只剩下意識覺知心獨住於定境中,此時意識心已無五塵及定境以外之法塵的攀緣,心中大喜而一心不亂地安住在二禪等至的定境中。換言之,二禪等至是五塵與五識都滅盡了,只有意識安住於定境法塵,完全不觸五塵而沒有對五塵的覺觀,所以名為無覺無觀三昧。二禪亦名定生喜樂地,因為二禪的心喜完全是因定而生的,而當住於二禪等持位時,則有比初禪時更微細的身樂,故名定生喜樂地;又因為二禪完全緣於自心內境,使得心地清淨,所以二禪有「內淨」的功德;因此說二禪有內淨、一心、喜、樂這四支功德。然而外道凡夫誤以為第二禪等至中不觸五塵而相對寂靜的定境法相,就是寂靜的涅槃,不知這其實還是三界中的生滅有為法,是依色界二禪天的境界而安住,也仍然是依生滅性的覺知心意識而有的境界,而二禪等持位中的樂觸同樣也是虛妄不實的緣生法。不論是二禪等至或等持定境,都只是意識安住的境界,而將來捨報以後,覺知心意識尚且會壞滅,不能延續到未來世去,何況意識所擁有的二禪定境境界,當然更不是常住的不生滅法了。而且,二禪的境界也如同初禪,必須依靠色身、意識覺知心配合定力等共同運作才可能證得或存在,所以也是無常之有為法;而涅槃是本來不生不滅的無為法,非是生滅有為之法,所以這第三種的現見涅槃,本質也是外道涅槃。

    第四種外道現見涅槃:誤將三禪境界當作涅槃。這種外道是已證得二禪的無覺無觀三昧,復又捨離二禪等至位中的心中大喜,方能繼續轉進而進入三禪等至位中;由於三禪等持位中會再度發起身樂,而且是更微細的樂觸,同時又有很深沉的心喜,因此而領受了身心俱樂的境界,有些外道便誤以為這就是涅槃之樂。可是這仍然是有生有滅之法:當相應的定力生起,這個境界就出生了,所以是有生;當定力退失, 這個境界就失去了,所以是有滅。如是有生有滅,正是生滅法!三禪境界也是變異法,當定力增長或減退時,三禪中的境界相是會相應而變異的,所以是變異法;三禪境界也必須要有色身與意識心配合定力的修證或保持,才能夠發起及存在,所以是因緣所生的有為法。既是生滅、變異、有為之法,顯然就與不生滅、不變異、無為性而真實可證的涅槃,不相契符,當然是誤會了的涅槃。

    第五種外道現見涅槃:以第四禪之捨念清淨相為涅槃。四禪等至境界是捨離三禪的身心至樂,只住於捨受之中,正念一心,連極微細的妄念都不再生起了,善護自心而不再生起對一切法的想念,甚至連微細的善惡法之罣礙也都不存在了,只是寂靜地住於自心內境中,不但沒有身樂與心喜,而且連氣息和脈動也都停止了,未斷我見的凡夫往往便誤以為這就是最究竟的涅槃。然而實際上,四禪等至位中仍然有覺 知心意識存在,只是意識心安住於捨清淨、念清淨的極寂靜境界而已。因此這也如同前四種現見涅槃一樣,仍然是生滅、變異、有為性的境界,仍然不是不生滅、不變異、無為性的真實涅槃。

    以上所說五種現見涅槃,都是凡夫妄想以為的涅槃,都不是真正涅槃的證境;而菩薩所證的現前涅槃,則是第八識如來藏的本來涅槃、現在涅槃,迥異於外道五現見涅槃的意識境界。我們綜觀數百年來的藏密黃教、白教、紅教、花教乃至其餘小教派,他們傳承的無上瑜伽、大樂光明、樂空雙運、嚇嚕噶、時輪金剛、譚崔瑜伽等,其本質皆是男女交合的雙身法,都不離五俱意識相應的欲樂境界,正是第一種外 道現在涅槃論,也是五種現見涅槃中最粗糙的一種;而貪著於如此粗重的淫觸之樂,是絕對不可能發起初禪之清淨身樂的,因為初禪的身樂覺受,是要斷除對欲界五欲的貪愛之後才能發起的。換句話說,唯有斷除貪愛男女欲的不淨心行,才可能發起初禪的清淨樂受;但藏密各大小宗派卻都捨此正途,妄想以雙身法這種男女交合的行門來修證禪定,誤以為淫觸之不淨樂受即是證得禪定的清淨身樂,甚且許多喇嘛教 行者往往虛耗一生光陰致力追求遍全身淫觸受的樂覺,毫無懷疑地信受雙身法,堅持認為淫行中的遍全身樂受就是報身佛所享有的大樂,堅信達此境界就是即身成佛了;殊不知這正是第一種外道的現在涅槃論,早在《長阿含經》中就已經被 佛陀預破在先了,喇嘛教卻至今仍無警覺,繼續執迷且誤導眾生。然而現今不只外道誤會涅槃,就連佛教中的法師大多也是同樣對涅槃有所誤會的,他們往往錯以為覺知心了了 分明、具足對六塵境界的了知而離開了語言文字的妄念時,就是證得了涅槃境界,此等以離念靈知心為常住真心者,皆是未斷我見的凡夫。可見對於涅槃的確實理解,是攸關聲聞行者取證二乘涅槃,及大乘菩薩親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至要關節;希望本章所述涅槃正理,能為一切有緣人建立正確之涅槃知見,以作為趣向佛道之基礎。

          第二章 如來藏概說

    眾生的真心第八識又名「如來藏」,意思是說,有情的第八識阿賴耶識心體中,含藏著能使人未來成就佛果一切功德的種子—「眾生本有菩提種,悉在賴耶藏識中」;由於這如來地究竟佛果的所有功德,在因地時含藏於第八識中,而為無明煩惱所障,未能具足成就顯發,所以因地時的這個第八識又稱為如來藏。若是到了究竟佛地,如來地的一切功德已經具足顯發,真實究竟是如,就不再稱為藏識,所以佛地的第八識改名為佛地真如、無垢識,不再稱為如來藏、阿賴耶識,也不再稱為異熟識。如來藏在一切時中都是無我性,無始劫來恆常如此,從未改變其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之體性,永遠離開六塵中的見聞覺知,永遠隨緣任運,永遠不會在六塵中生起思量,因此佛教一切經典都說如來藏是無我性。修行到佛地時,由於煩惱障所攝一切微細習氣隨眠皆已斷盡的緣故,以及所知障所攝過恆河沙數上煩惱隨眠皆已斷盡的緣故,一切種子永遠不再變易而究竟清淨,此時具足佛果一切功德,所以如來法身是、是、是、是,真實為「」。

    有情在斷盡分段生死前,第八識又稱為阿賴耶識,因為具有阿賴耶性—能藏、所藏、執藏的體性,能夠受熏、執持各種雜染清淨的有為法種,能夠攝藏此世所造一切能感後有的業種而導致來世再度受生於三界六道中,也就是能夠集藏分段生死的有漏法種,所以稱為阿賴耶。由於阿賴耶識能夠執藏、能夠貫通三世,所以稱為藏識;這個阿賴耶識執藏一切的有漏無漏法種,猶如寶藏含藏諸多寶物,因此稱為藏 識。雖然阿賴耶識能執藏一切的有漏無漏法種,但阿賴耶之名是取其能讓有情輪轉生死而說,換言之,是以其執藏有漏法種的體性而稱為「藏」識、「阿賴耶」識。眾生若想要出離三界生死,就必須斷盡我見我執煩惱,使第八識捨離有漏法種的執藏性,滅除阿賴耶性而不再稱為阿賴耶識,從此唯存執持無漏有為法種之功能,而仍稱為異熟識,因為能夠執持無學位以上菩薩未來世可愛異熟果之無漏有為法種的緣故。因此,所謂的「如來藏」,主要是偏在有情的自心如來為「無量煩惱藏所纏」而說,是通指有學聖人以及異生凡夫的第八識阿賴耶識,這是從祂執藏有漏法種的雜染過失偏多來說的。

    有情的五蘊世間是由其自心如來藏所生,有緣眾生所共同生活的器世間則是由這些共業有情的第八識如來藏所共同成就,第八識如來藏就是萬法的根源,所以佛法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器世界之所以有成、住、壞、空的現象不斷輪替重複出現,都是因為有緣眾生的第八識如來藏中所蘊含的共業所招感,不是無因生、自然有,也絕非大梵天、上帝或任何有情所創造。世間一切法都是第八識如來藏與所生之 七轉識和合運作而生顯,一切法都不能離開第八識如來藏而有。但這不是未悟及錯悟的佛弟子所能了知,更不是對 佛世尊不具信的佛學研究者所能理解,也絕非科學界以及信仰世間宗教者所能思議。但是一切真實證悟者都能夠現前觀察第八識如來藏與祂所生的七轉識是如何配合運作的,都能如實證驗「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道理,因此 玄奘大師當年在長安城門高懸「真唯識量」四字,凡是真悟者盡皆讚歎,而古今一切外道無人能評破。 

    然而真正的證悟極不容易,而證悟之後要想貫通如來藏系唯識經典(如:《楞伽經》、《楞嚴經》、《解深密經》等),又是倍加困難;如果沒有多劫修習善根福德因緣,無法值遇真善知識,則想要通達如來藏系唯識經典,絕對不是容易的事。而證悟以後,如果還沒融會貫通如來藏系唯識經典,就想要探究《成唯識論》而了解其中的真正義理,這是絕無可能的事,更何況是錯悟及未悟的佛學研究者而能理解《成論》?

    關於如來藏,釋迦世尊在《楞伽阿跋多羅寶經》〈一切佛語心品之 4〉中,為大慧菩薩開示說:

    「如來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興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兒變現諸趣,離我我所;不覺彼故,三緣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覺,計著作者。為無始虛偽惡習所熏,名為識藏,生無明住地,與七識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斷;離無常過,離於我論,自性無垢,畢竟清淨。其 諸餘識,有生有滅,意、意識等,念念有七,因不實妄想,取諸境界,種種形處計著名相,不覺自心所現色相,不覺苦樂,不至解脫;名相諸纏,貪生、生貪。若因若攀緣,彼諸受根滅,次第不生,餘自心妄想,不知苦樂,入滅受想正受、第四禪,善真諦解脫。修行者,作解脫想,不離不轉,名如來藏識藏,七識流轉不滅,所以者何?彼因攀緣諸識生故,非聲聞、緣覺修行境界;不覺無我,自共相攝受,生陰界入。見如來藏、五法、自性、人法無我,則滅;地次第相續轉進,餘外道見不能傾動,是名住菩薩不動地。得十三昧道門樂,三昧覺所持,觀察不思議佛法自願,不受三昧門樂及實際,向自覺聖趣。不共一切聲聞、緣覺及諸外道所修行道;得十賢聖種性道及身智意生, 離三昧行。是故大慧!菩薩摩訶薩欲求勝進者,當淨如來藏及識藏名。大慧!若無識藏名如來藏者,則無生滅;大慧!然諸凡聖悉有生滅,修行者自覺聖趣現法樂住,不捨方便。大慧!此如來藏識藏,一切聲聞緣覺,心想所見;雖自性淨,客塵所覆故,猶見不淨,非諸如來。大慧!如來者,現前境界,猶如掌中視阿摩勒果。大慧!我於此義,以神力建立:令勝鬘夫人及利智滿足諸菩薩等,宣揚演說如來藏及識藏名、七識俱生。聲聞計著,見人法無我,故勝鬘夫人承佛威神,說如來境界,非聲聞緣覺及外道境界。如來藏識藏,唯佛及餘利智依義菩薩智慧境界;是故汝及餘菩薩摩訶薩,於如來藏識藏,當勤修學,莫但聞覺,作知足想。」1

    世尊在這段開示中,詳細解說如來藏是一切善法與不善法的根本因,能使得眾生世世隨業在三界六道中生死流轉。如來藏就像是個魔術師一般,能變現出世間種種諸趣眾生,而祂本身卻是離於我與我所的。因為凡夫愚癡不覺的緣故,無始以來不斷被虛偽惡習所熏染,錯誤的計度執著有一個作者,於是出生了無明住地,使得七轉識就像是海浪一般,滔滔不絕的出生,所以就有了眼的見性、耳的聞性乃至意的知覺性常常不斷現起,因此不能出離三界生死。然而,即使是凡夫愚人的無明七識如海浪波濤洶湧之際,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如來藏仍然是自性清淨,無有任何的垢染,離開無常的過失,離開我與我所。凡夫眾生由於不實的虛幻想,執取種種境界,執著種種名相,不知道見聞覺知心所觸知的一切六塵相都是自心如來藏所顯現,都只是自己的內相分境界而已;由於無明的緣故,眾生就落在能取所取當中,被「名、相」所纏縛,念念貪著,念念生滅,使得七轉識漩復不停。

    愚癡凡夫只看見世間諸法,不知道世間一切法都是有生必滅之法,都是由不生不滅的真實法所生顯;因為無知於三界諸法的生滅無常性,而將之執著為我與我所,錯認生滅法為不生不滅法,所以不能覺悟諸苦滅盡之道,也無法認識不生不滅的涅槃本際。有智慧的賢聖菩薩,能以慧眼看見如來藏這個不生不滅的真實法,也能看見三界諸法皆依這個真實法如來藏而生住異滅的事實,因此能轉依祂的清淨性,不畏生死苦而世世常行菩薩道,漸次邁向福慧圓滿的究竟佛地。

    第八識如來藏心,是萬法的根源,一切善法與不善法之所以會生起現行,都是以第八識如來藏作為根本因;眾生之所以會有五蘊身心生活在世間,都是因為有不生不滅而能生萬法的第八識如來藏,以及如來藏所出生之恆審思量的第七識意根,又由於眾生無始劫來不斷熏習種種生死法的緣故,所以世世捨報後就一定會再隨所造業而受生於三界六道世間。譬如以受生為人來說,入胎後,如來藏就藉著父精母血為緣,攝取四大而漸漸成就人身的五色根;發育至人身的五根具足以後,嬰兒出生,藉著五根接觸外五塵,如來藏便映現出六塵內相分境;藉根塵相觸為緣,意識乃至前五識具足現起;由八識心王的和合運作而有萬法的生顯;而這一切法的直接或間接生起,都是由於第八識如來藏而有,因此說如來藏心是一切法的根本因。若是沒有如來藏,眾生尚且不能有天身、人身、畜生身、鬼身、地獄身,何況能有六識見聞覺知 心來了別諸法?何況能有善不善法可言?因此如來藏是一切善法與不善法的正因;離開了如來藏,則不存在一切萬法。

     這是 佛所說的正理,然而卻有無因論者如應成派中觀師等人,否定這個萬法所依的根本識,誤認為一切有情都是無 因唯緣就能出生。他們不曾聽聞或不肯相信有情的五陰身心是由本識如來藏藉種種緣所生,誤認為有情只是憑著父精母血之緣就可以出生,每個人都不必有能執持各人自己所造業種的真心如來藏來作為根本因。假使真的是這樣,那麼因果報應要怎麼如實對現?以下十問,就有請應成派諸中觀師回答了!一者,為何世間人類各各不同,乃至旁生等諸趣有情亦各各不同?二者,為何同一對父母所生的子女,長相、氣質、高矮、智慧、福德等都各不相同?三者,有情造業後之業種存在何處?四者,有情此世受報的業種是誰在往世所造?五者,如果沒有不生不滅的如來藏及恆審思量的意根,有情捨報後六識斷滅,要如何再度受生?六者,有情入胎以後,是由母親創造出胎兒的嗎?世間有哪個母親能說出自己是如何創造胎兒的,又有哪個母親會願意創造出不健全的胎兒?七者,有情的正報(果報身)是健康、聰明、貌美或是多病、愚癡、醜陋,是由什麼人來決定?八者,有情的依報是富貴或貧窮等,又是由什麼人決定的?九者,有情在世間生活而享受種種苦樂報,這每一個苦報或樂報酬償時間的長短,又是由什麼人來決定?十者,六道眾生的壽量各有差別不同,乃至同一道眾生的壽命也有或長或短的各別差異,這些又是由什麼人決定的?

    如果有人否定了生命的本源—第八識如來藏心,相信他對這十個問題中的任何一題都無法圓滿回答;假使否定了第八識如來藏,我們每個人尚且無法出生,更何況能有一切法的現行呢?因為一切法的生起,都是要依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流注七識心的種子,以及流注種種的法種,同時還要有第八識自體心種的流注,要有這些因與緣的相互配合才能有諸法的直接或間接出生。如果沒有如來藏流注出各類法種,根本不會有眾生的「色身我」與「覺知心我」,更何況會有各種的我所?何況會有一切法的現行?因此,如來藏是一切善法與不善法的正因,一切法都是從第八識如來藏而現行;所以凡愚所能了知的「色身我」與「覺知心我」,都是各人自己的如來藏心藉種種緣所造,生命的本源絕非是諸外道所說的冥性、極微、能量,眾生也絕對不是由造物主上帝等所創造,更不是如藏密應成派中觀師所說「無因唯緣」而 能生起。(待續)

1《楞伽經》卷 4,《大正藏》冊 16,頁 510,中 4-下 11。 

151.PNG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151期目次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身外之物 的頭像
    身外之物

    身外之物的部落格

    身外之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