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般若信箱1.PNG

問一、後學從事農業科技推廣與管理工作,指導農事生產過程中,不免叫人殺生(防治病蟲),農業乃人之生存基本行業,蜎飛蠕動,土中空中水中,無處不存,相互共生,生態平衡,現代農業生產不論無公害栽培,還是防網隔離栽培,也難免殺害蟲命,田間操作,舉手投足,傷命無數,從慈悲而言,不忍為之,從世間法言,如不為之則可能無收,或別人也不允許。如何避免不殺生或不間接殺生,後學敬請師兄賜教!

答:菩薩要在五濁惡世弘法度眾,有些事是無法完全避免的,因為所處不是純一清淨的世界,就必定會有共業之雜染,有不得不然的惡緣,這也是眾生的業力使然。不說農業生產過程中所可能造成的殺生,即使一般人於日常生活中的開車、走路、清理環境,又有誰能保證完全不傷及生命?可是,可以因為可能會傷及生命便不乘車出門、不清理環境了嗎?若如此,則是拘泥於戒相,被戒相所束縛,一切將無所能為,更不要說要弘法度眾、行菩薩道利益眾生了。從事農業生產也是一樣的道理,重點在於以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來處理。過程中若是以「教人殺生」的心態為之,就不對了,因為本意即是在殺生。但若是以防治、避免蟲害、為供應眾生必要之飲食而為之,則無殺生之本意,甚而是為了利益眾生而作,如此則可!有一則典故:

      有一次 佛陀外出回到精舍,要沐浴盥洗,請阿難先去清理浴缸,結果阿難回報說浴缸裡有很多蟲子,清理恐會殺生而不敢清理!佛告阿難說:「我是要你清理,不是要你殺生啊!」阿難隨即意會,於是清理浴缸,其意在此。 

      再以菩薩戒的觀點來說,殺生固然是重戒,但卻是在「根本、方便、成已」皆具足的情況下才是最重罪,否則皆是輕垢罪。而且,殺人與殺畜生,罪的輕重也有所不同,殺人為重,殺畜生為輕;因為人乃是道器的緣故,故惡心殺人將斷眾生進修功德法的因緣,此性罪不輕而成最重罪。因此,菩薩戒中的每個戒都有輕有重,也都要看根本、方便、成已三事,才能判斷有罪無罪、罪責輕重;當中也有諸多差別,很難一語概括,所以才有所謂的「開、遮、持、犯」之教誡。基本上,只要沒有根本罪,也就是沒有犯意、沒有動機,即使所殺是人而犯殺戒,也是輕垢罪。若是為種植及預防病蟲害而鋤田及噴藥,本意並無殺生之意,則殺業之根本罪不成立;於是所為之方便及成已,即非殺生;縱使鋤田及噴藥時有所傷損而有殺罪,已經是另一罪而非殺生之罪,因為並無故殺之意,無根本罪。此時再探究種植及預防病蟲害是何根本罪,若種植及預防病蟲害二事並無根本罪時,則鋤田種植及噴藥等事即是無罪,無犯意故,事所必然故;此時縱使種植及噴藥過程中有少量傷損,亦無違犯菩薩戒可言。也就是說,持戒應秉持菩薩戒的「精神」來持守,才是如法持守戒律;而不是拘泥於戒相,拘泥戒相反而容易被戒相所束縛,導致無法持戒而不得不放棄。

        當然,若能以無害眾生的方式來從事農事,當會更為圓滿。但若真的無法避免,則應選用傷害最輕的方式為之,選在害蟲大量繁殖之前噴藥預防;而且,若能於施作之前數日,於施作處誠心告知諸眾生,將於何日施作某農事,請該處眾生先行離開,則有緣的眾生自能感應得到而離開。這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可以盡到告知的責任;但對於那些沒有離開而受到傷害的眾生,就跟牠們結了小的惡緣,此時佛弟子當藉此惡因緣而發起悲願,願意在道業上精進用功而能實證增上,未來世碰上了此等有情時,雖然此世所結之惡因緣現行,但是卻成為菩薩攝受眾生成就佛土之逆增上緣,藉此逆增上緣再以佛法度化進入佛法的實證行列,菩薩就能這樣不離世間這些煩惱而行菩薩道。再者,曾有位務農的師兄,每當要噴灑農藥前數日,便會在田邊焚香跟佛菩薩稟白,也順便昭告田裡的眾生,請其早日離開而免誤傷生命。這樣的作法,您也可以參考! 

      另外,遇到這樣情形的菩薩,也應該要常常於佛前懺悔、迴向,也應該常參加大悲懺等法會,懺悔自己的業障,並可將修學正法的功德迴向給這些眾生,希望這些眾生能早日脫離畜生道,早日修學佛法,邁向佛道。因為懺悔、迴向乃是七種最上供養之二,常行此二善淨法,對於自己的道業與戒行都有莫大的幫助。有關殺戒及其他相關戒律的法義,平實導師於《優婆塞戒經講記》(共八輯)有甚為詳細的開示,祈請於戒精進的學子至各大實體書局或者網路書局請購閱讀。

問二、學佛人的福報問題:現代人求名求利不擇手段,虛名確實可以帶來現實利益,學佛人往世福德不具者,今世為求佛法,自甘寂寞,自守清淨,除了一些不該為的求財機會外,求正財之機會也少有之,在家居士福慧皆具者,才不失為弘法之典範也(易攝受眾生),後學知之,無興趣追逐世間利益,浪費時光,而現實確實需要一定的資財供養眷屬基本生活之需,供養三寶護法弘法之用等,如何處之?

答:首先,因緣果報難以了知,唯佛與佛乃能究竟知之。修行人這一世是否能有福德因緣修學了義究竟正法,要看過去世是否曾經努力布施,是否曾與正法結過善緣乃至護持正法,是否曾經抵制正法、誹謗正法等,相關的因緣與障難甚為複雜,難以一概而論。

      一般而言,若這一世能有因緣修學了義究竟正法,能夠安住於正法中修學,福德通常不會過於貧乏,因為菩薩必有可愛的異熟果報。若是福德仍不具足者,還須為生活、為三餐奔忙而無閒暇,這種人不容易有因緣修學了義究竟正法;即使有因緣也不容易安住,因為世間法中能讓他煩惱的事情太多了,根本無暇修學佛法,亦即其事障較多而阻礙修學正法。因此,能安住於正法中修學者,其基本的、生活上所需的資財通常不至於匱乏。若還有生活上面的困苦,學人當思:吾等往世必定在布施度方面所作缺乏,此世能夠有因緣學習正法,必是往世與善知識結過善緣,但是自己累世修福的部分仍有匱乏,所以此世應當更為努力的在布施眾生、利益有情,乃至護持正法上面努力。以此逆向操作的方式,期能快速在此世以後,就能遠離貧窮匱乏的業行,古德有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有智的學佛人,當以此來檢視自己的處境與行為,以智慧來面對環境及轉變自己的命運。 

        再者,一般的在家學佛人,尤其是菩薩道的行者,還是得兼顧家中的生活、照顧一家老小,因此確實需要一定的收入作為基本生活之需而長養道器;因此,雖然是心向解脫、心求佛道,但因並未出家專心修行,故能有一個穩定的收入,這還是必要的。但學佛人對於錢財的基本心態是夠用就好,菩薩雖不會刻意排斥錢財,但也不會為了貪圖享受或為了累積財富而不擇手段獲取不當錢財。大德您雖然無興趣追逐世間利益,但是基本的生活條件仍然應該要先滿足,才能進一步修學正法;否則,冒然辭去工作或提早退休,若父母親或配偶都不是學佛人,則易引起他們的瞋惱之心,甚至會怪罪正法,未來要接引他們入佛門可就難了;而您自身的學佛過程也一定不會順利,會因為家裡成員的阻撓而有諸多障礙產生,仍然不能於正法中得安 住。而且,世間法的工巧歷練也是菩薩道必須要修集的資糧,因此當以長遠觀點來看成佛之道。

        另外,若是辭去工作或提早退休來專修,也不必然能保證修行一定因此得力、功夫一定增長;反之,有固定工作的人,也不必然會因為工作而影響其修行。因為修行是一條長遠的路,如您提到的,必須「福慧皆具」,不只在家居士必須福慧皆具,出家菩薩亦是要福慧皆具;尤其是 佛菩提道的修證,許多的因緣是必須在世間法當中去成就,因此有句話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雖然處於世間雜染法中,卻能夠依此緣之激勵而能夠對於解脫與智慧的增上有助益,端看您以什麼角度來面對。所以,若是工作性質不是與惡律儀有關,因此不會影響修行,並不一定要因修行而辭去工作或提早退休,尤其是家中成員若不是也在修學佛法時更是如此,因此攝受家人趣向解脫及佛道的成就,也是菩薩應該要做的事情。 

        事實上,如果有正確的知見,再加上有上求佛道的堅定心志,即使平日有工作,乃至工作忙碌,照樣可以成就無相念佛的功夫,照樣可以護持三寶、護持正法;而且在動中所成就的功夫不怕喧鬧,能夠騎聲蓋色而淨念相繼,這才是將來參禪所需的基本功夫。當然,若您家中未來生活的所需都已安排妥當、不虞匱乏,家中成員也都樂於配合您的修行,您也可以辭去工作或提早退休而一心專修。此中各類情況甚多,企望努力精進於佛道者,當以智慧為先導來衡量自己的狀況,選擇應有的作法,用長遠心配合勇猛心的精進方式正確有智的修道。 

       最後,對於供養三寶、護持正法的問題,其實要供養、護持正法的方式很多,並不一定要以錢財的方式為之才算是護持、供養;財布施只是三施其中之一,還有無畏施、法布施等方式也都可以。經典說:【佛子!我常以法施為首,出生長養諸白淨法。】1 法施亦有甚多種,譬如,於正法團體中幫忙打掃講堂、整理蒲團、搬運書籍,或是幫往生者助念、出外擺書攤、發結緣書接引眾生,讓眾生有因緣能接觸正法、修學正法;或者幫忙校對經文、翻譯等等的身力、腦力、時間的付出,都算是供養三寶、護持正法;乃至自身或邀請親朋好友前來聽經聞法,甚至參與講堂所辦的法會、演講等,也都是護持道場、護持正法。甚至能夠破除邪說,對於藏傳佛教雙身法的揭露,能夠讓眾生遠離這些邪淫的惡行,讓眾生不受邪見、邪教導的戕害,讓眾生遠離邪見、邪教導的恐懼,這也是兼具法施與無畏施的廣大布施之一;此一福德更甚於一般的布施,因為破邪顯正、救護眾生遠離邪見乃是兼具財施、無畏施及法施之功德與福德。因此,不一定要以錢財的方式來布施才算是布施,端視大德個人因緣的不同,以己所能配合、付出的方式而定,當然若能既布施錢財,又付出身力腦力時間於正法,則未來的福德功德一定更大、更殊勝。

問三、時下青年學子諸多沈迷,應如何接引親近佛法?

答: 沈迷於世間五欲之樂不是現代人的專利,而是自古以來皆是如此;也不一定是青年學子才這樣,而是大多數人都這樣子。就算是現代許多身披佛陀僧伽梨,名聲廣聞的大法師一類的聲聞出家眾,也大多難脫沈迷於世間五欲的窠臼,才會公然與喇嘛親近,暗中修習藏傳佛教的男女雙身法;這是近百年來佛教界被外道邪見所影響(如藏傳佛教六識論雙身法邪見),而造成知見錯誤;也是與每個人過去世熏修佛法的時劫長短,以及所累積的善根福德因緣有關,反而與時代背景,或青年與否,或出家與否,並沒有直接的關係,頂多是間接關係。本會的同修就有很多是早發善根的青年學子真參實修的親近佛法、探究佛法,是故接引眾生親近佛法無須區分年齡對象或時空背景,但應該隨緣隨力而平等的接引眾生親近佛法。然而什麼是佛法呢?是努力於慈善事業救濟眾生就是佛法嗎?如果這樣就是佛法,那基督教的救世軍更應該是佛法了!還是提倡「心六倫」重整社會秩序就是佛法?那倒不如孔老夫子所提倡的「三綱、五常」還來得實際。那這樣子儒家所說的就是佛法了?可是這些都不是佛法而是世間法,當這些世間法夤緣於佛法而冠上佛法名相時,就成為相似佛法了;佛陀已經開示說,相似佛法的發展,最後必然會導致佛教正法的衰亡。

      這些相似佛法的發展,自佛教傳入中國之始即已存在,起先是以老莊的清談無為之學解釋佛法;自宋朝以降,由於理學的發展,雜揉道家與儒學來解釋佛法,蔚為時尚,更將真正的佛法扭曲殆盡。從唐朝開始,乃至到了宋明以後,以男女雙身法為本質的喇嘛教大舉入侵(美其名為「藏傳佛教」),大力鼓吹不離淫慾而能證菩提,並將其男女行淫的雙身修法冠上佛法名相,欺騙善良而無知的廣大眾生,形成相似佛法中最惡毒的一支。今世的慈濟、法鼓山、佛光山、中台山等各大佛教山頭無不承襲自相似佛法的世間思惟,而且或直接或間接的與藏傳佛教諸喇嘛們交流互通。而世間思惟本不離識陰六識之範疇,故相似佛法之弘傳者必以意識覺知心為基礎而落入斷、常二見中;若再涉及藏傳佛教──喇嘛教的雙身邪淫法,則必將成就地獄惡業。而 世尊於四悉檀中也處處說施論、戒論、生天之論等世間善法,但是 世尊無論是說世論善法或解脫法、大乘法,都是以有一能出生萬法之本體為前提而說,這個出生萬法的本體是迥異於六識心的,是不墮三界六塵萬法的,祂是萬法出生的根源,叫作第八識如來藏,也叫作阿賴耶識、異熟識或無垢識……等名。

       有關於了義正法與相似佛法之差異,此處限於篇幅,無法詳述,請參閱 平實導師所著之《宗通與說通》、《邪見與佛法》……等書。所以,時下影響眾生親近相似佛法的最主要原因,除了上述各人過去世熏修佛法的善根福德因緣之外,另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假名善知識的邪教導,以相似佛法矇蔽了眾生的眼睛而阻隔了眾生親近學習真正佛法的因緣。若要接引眾生親近佛法,這個佛法當然是真正的佛法而非相似佛法,要以這個前提為先;否則光看表相,就容易被相似佛法所欺騙,因此建立正確的知見乃是非常的重要;確立正確知見才能夠學習正確的佛法,則應該使自己及諸青年學子建立簡擇的智慧,不迷信盲從,乃至不看表相、不落入僧衣崇拜,要以佛法的實質內涵正確為前提,以此為先來釐清了義正法與相似佛法之差異,再隨緣隨力的為眾生解說以方便引度,這才是真正的接引眾生親近佛法。 

問四、1.往生極樂世界的人有沒有經過中陰身? 

      2.明心開悟之人往生時見到的佛,是化身佛?報身佛?還是法身佛?

      3.往生極樂是哪個心去的? 

答:1.往生極樂世界是經由中陰身往生的。眾生若因緣具足得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於此世捨報時此世五陰已滅,此時極樂之五陰尚未生起,必藉中陰身方得往生。或由中陰身乘坐蓮臺,至極樂世界後直接化生極樂五陰色身;或由中陰身入住蓮苞,至極樂世界後待緣花開,然後出生極樂五陰身。凡此皆與往生之品位高低有關,然而不管任何品位,皆是經過中陰身往生。如《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所述上品上生往生之狀況:【行者見已,歡喜踊躍,自見其身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彼國。】而上品中生亦復如是:【行者自見坐紫金臺,合掌叉手讚歎諸佛,如一念頃,即生彼國七寶池中。】……,九品中其他諸品亦復如是,於此不再重複舉證。由如上經文中可知,行者自見之身正是其中陰身,因為此世五陰已滅,故不可能是此世五陰身;而極樂五陰身亦不可能於此時此地出生,因為娑婆世界非極樂五陰托胎之依報土故。所以極樂五陰之出生,當依於極樂世界之依正二報而生,而非依於娑婆世界而生,故須藉由此世之中陰身,才能托質於蓮苞之中而被過度到極樂世界,然後等待花開之時才能滅此中陰而出生於極樂世界中。

   2.如《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所云:【生彼國已,見佛色身眾相具足,見諸菩薩色相具足,光明寶林演說妙法,聞已即悟無生法忍。】由此可知,明心開悟之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見之阿彌陀佛是莊嚴報身佛,所居之處應是極樂世界的色究竟天宮;而「悟無生法忍」最少是入於初地,此果位正是十方世界,諸莊嚴報身佛接見菩薩的最低果位。也就是在娑婆世界明心開悟後,發起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雖然未證初地無生法忍,而若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因 阿彌陀佛之慈悲攝受、開示加持,即能悟入無生法忍,都得以親近 阿彌陀佛的莊嚴報身,隨之修學道種智,地地進修轉進成阿鞞跋致菩薩。若是中品往生,即是出生於方便有餘土中,不可能見到 阿彌陀佛的莊嚴報身,只能見到應身或化身;下品往生則只能見到二大菩薩的化身,或者聽聞二大菩薩說法的音聲,仍見不到二大菩薩。至於法身佛,屬於諸佛的常寂光淨土境界,唯佛與佛乃能相見,並非菩薩們所見之。

   3.如問一所答,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既是以中陰身往生,而中陰身是微細的五陰,此五陰亦是依如來藏而生而住,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中陰身當然是八識具足的,所以沒有哪一個心去的問題。然而,若要詳究這個往生的動力,末那識意根當然是最主要的,如來藏只是被動的與之配合生出中陰,然後藉之往生;往生之後,如來藏亦是被動的與末那識意根配合,成就極樂世界之色身,或隨即花開見佛,或化生蓮胎。而雖然如此,這一切卻也和每一個人如來藏中所含藏的染淨業種有密切的關係,更是與此一淨土行者信願行成就的功德力有關,也與阿彌陀佛攝受淨土的慈悲願力有關,如是自力、他力相應而成。因此行者生前於憶佛念佛功夫上得力,以及自己在求往生極樂時對三福淨業資糧的修集努力,亦皆是影響因素,故所修所行念佛法門皆是功不唐捐。此處篇幅有限,欲知相關深入的內涵,歡迎讀者請閱 平實導師著《無相念佛、念佛三昧修學次第、禪淨圓融》等書,或者參考正德老師所著《淨土聖道》,當中都有甚為深入的開示。 

註1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53〈34入法界品〉 (CBETA, T09, no.278, p.738, b3-4) 

71.PNG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71期目次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身外之物 的頭像
    身外之物

    身外之物的部落格

    身外之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