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般若信箱[41-目次7]---問四 ●問五 

四、蕭老師:您好!久仰大名,也拜讀過您的大作《無 相念佛》、《真假邪說》〔編案:《真假邪說》非 平實導師所著, 是弟子所著〕、《念佛三昧修學次第》等,您真是當代的善 知識,難遇難求的大善知識啊!我是四川樂山的佛弟 子,我們大陸的佛弟子們,非常盼望您來大陸弘法利 生、傳揚正法,我在這裡跪求老師慈悲能早日來此地弘 法,不要讓我們受邪說誤導,再走錯路了。在此先請問 兩個問題:彌陀經中的一心不亂,是要到那種程度才能 算是一心不亂呢?又要如何才能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的把握呢?懇請老師開示! 

答:1.我們也祈望讓 平實導師所傳 世尊了義究竟正法,能普 傳至地球每個地方,特別是大陸上的血緣同胞;但是這當 中需要許多的條件配合,其中與眾生根器、大環境、共 業……等種種因緣有很大的關係,也是我們將來努力的方 向。在中國大陸有許多大乘菩薩根性的學子,故我們也期待正法的弘傳能在大陸地區具足成熟的因緣早日到來,而 以現在的情形觀之,因緣尚且不成熟,需要當地的人民能 夠更努力的推廣正法、深信因果,使該地區的大多數人能 夠圓滿十信位,以此共願之力,我們相信不久的將來,中 國大陸的佛弟子必能領受大法之恩沐而受用無窮,而正覺 同修會的許多師兄姊們也都一直在這上面努力著,大陸同 胞法緣成熟的因緣一定會提早到來的。

2.《彌陀經》中所說的一心不亂乃是持念佛號或繫念思惟 念佛至一心不亂,如此在亡者臨終時,能夠心不顛倒,必 順利往生極樂國土。實際上一心不亂有許多種層次的差 別,例如學習無相念佛成就的時候,乃是成就淨念相繼之 功德,此亦更為深入之一心不亂定力,然相對於無相念佛 的淨念相繼,持名一心不亂之念較為粗糙,也較容易,此 乃是 釋迦世尊的大悲憫開示與 彌陀世尊的大慈願加 被;就算是甚低標準的根器,如五惡十逆者亦能被攝受往 生,此乃是三根普被的法門。而您所問一心不亂的最低標 準,我們從《阿彌陀經》中 佛的開示可知道:【舍利弗!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 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 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 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所以此段佛語 開示的重點乃是「是人終時,心不顛倒」,然此「心不顛 倒」必須以正見為前導、前提,若有「倒見」則會影響往生極樂,故三福淨業「信、願、行」的修集圓滿亦是極為 重要之次法,亦與一心不亂的成就有關;其次為不謗正 法,這是念佛求生極樂的人應視為最要的次法,因為謗方 廣如來藏正法及謗三寶的人,不會被攝受故不能往生極 樂,這在《觀經》中有明白的記載。因具足正見而使信願 行之成就,亦能於臨終時得諸佛菩薩加被,如《稱讚淨土 佛攝受經》卷一所說:【舍利子!生彼佛土諸有情類成就 無量無邊功德,非少善根諸有情類當得往生無量壽佛極樂 世界清淨佛土。又,舍利子!若有淨信諸善男子或善女 人,得聞如是無量壽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極樂 世界功德莊嚴,聞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 或五、或六、或七,繫念不亂。是善男子或善女人臨命終 時,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前後圍繞,來 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亂;既捨命已,隨佛眾會,生 無量壽極樂世界清淨佛土。】故「一心不亂」之成就,除 了需要自己努力在功夫、知見、福德上面用心外,亦需要 具信具福之資糧,如此才能與諸佛菩薩相應而於臨終時, 蒙 阿彌陀佛及諸聲聞菩薩弟子等「前後圍繞,來住其前, 慈悲加祐,令心不亂」,即可圓滿成就往生極樂之功德, 品位也會較高。

3. 佛在經中提到,具足信、願、行的成就,即可得生彼 國,例如無相念佛成就的時候,加上您願意往生極樂的大 願,再配合三福淨業及不謗方廣如來藏正法等次法之修集 足夠,必能往生極樂世界。若在世之時有與正法同修道友廣結深緣、善緣,則往生的時候,能夠有眾蓮友的助念為 助緣,則更可以肯定得生 彌陀世尊的極樂國度。有關往 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問題,我們在很多期的般若信箱已經回 答甚多,且 平實導師在《念佛三昧修學次第》、《無相念 佛》、《禪淨圓融》等著作當中皆有專章詳細說明,並且正 德老師的《淨土聖道》當中也多所演示此中正理,礙於篇 幅所限,故在此不再多作說明,請您逕行請閱這些論著。

五、《優婆塞戒經》<受戒品第十四>中 佛言:「若優婆塞 受持戒已,月月之中,不能六日受持八戒,供養三寶, 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若優婆塞受 持戒已,四十里中有講法處,不能往聽,是優婆塞得失 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弟子因日常工作之原因, 經常午飯都要在過午之後才能吃,而且也要吃晚飯。那 弟子受了菩薩戒後,如果還是按照以前的生活方式,是 否天天都要得失意罪了? 導師在《優婆塞戒經講記》 第一輯之第 112 頁開示:「修學菩薩的法是這麼勝妙, 不是只有日中一食自苦其身;只要是為了眾生、為了道 業的成就,早上也可以吃,中午也可以吃,晚上也可以 吃,宵夜也照吃不誤。當菩薩真是好啊……」但是弟子 應當如何依法受持呢?再者弟子所在城市經常有法師 講法,但是他們並非宣講宗門的了義正法,弟子聽起來 也不能相應,這樣如果不去聽他們說法,是否也要得失 意罪呢?如此弟子又當如何依法受持呢?弟子跪請 導 師慈悲開示!

答:1.修學大乘菩提者乃是以菩薩戒為正解脫戒,聲聞戒為別 解脫戒;受持過午不食之戒,主要乃是依聲聞出家戒為 主,而以菩薩戒為輔。對大乘菩薩來說,聲聞戒乃是別解 脫戒,是否該持?則需要因地因時而作調整;因為大乘菩 薩心心念念、時時刻刻都在利益眾生上面用心,常常因為 利益眾生而到了飲食的時候卻沒有辦法準時用餐,並且菩 薩也是需要維持色身道器的正常健康,才能以健康的道器 於利眾之上更為順利。若佛弟子以大乘菩薩戒為依止的 話,就不需要受此戒相所拘;若以聲聞出家戒為依止的 話,持過午不食戒就很重要了。但因事務繁多而欲保持體 力能為眾生作事,所以大多數的寺院中也都有晚餐,為免 鬼神起貪、生瞋,所以都改用藥石名之,不稱為吃飯,名 為用藥石。再者,佛子受持優婆塞菩薩戒與八關戒齋,乃 是為了將來有機會受出家戒而準備,故菩薩優婆塞戒乃盡 形壽一世所受之戒,這是與梵網、地持、瑜伽菩薩戒的盡 未來際受有所不同,所以 平實導師在《優婆塞戒經講記》 各輯開示,所說的雖是以《菩薩優婆塞戒經》的經本來講 解,但是正覺同修會所傳的菩薩戒乃是以梵網、地持、瑜 伽菩薩戒為主。這個部分需要注意,因為菩薩為了利益眾 生無顧時間,對於忙到很晚才進食長養道器是常見的事, 然為維持色身的正常運作,故多不受過午不食戒,而是以 三聚淨戒中的「饒益有情戒」作為戒之總持之一,亦為主 要依持戒之一,故需明白大、小乘戒律的前提與目的,切 勿誤會而懼於持戒、畏於受戒,當以智慧簡擇戒律的合宜與內涵,勿因誤會而喪失七聖財中「戒財」之圓滿成就, 這對佛弟子來說甚為可惜。

2.至於若所住附近有法師講授 世尊所傳三乘菩提正法的 地方,作為佛弟子,若因緣許可,當然應該去聽法聞熏, 因為多聞熏習乃是修學佛道的基礎功課與必要資糧。然而 時值末法的今天,我們卻得需要以正知見多作簡擇,因為 現在惡見邪師充斥,錯說佛法者漫山遍野,故當遵循 世 尊於經中告誡:「汝今宜應速疾離彼邪師教法。」所以對 於錯說佛法之惡知識,反而不可親近聞熏邪見,應速當遠 離。所以我們對於 佛所施設之戒相持守,得要如實了知 此戒的真實意涵與設戒的目的,而不是在戒相之表面上有 所拘泥;因為戒律乃是為保護佛弟子於佛道增上的加持之 一,戒論的圓滿也是我們必須努力去做的,故如實勝解 佛 所設戒乃是「依法受持」的重要前提,故於此末法時期, 眾生根性普遍低劣,又復文字障礙的情形,在現今這個大 環境來說非常的普遍,因此有心圓滿戒論之佛子,當發起 大願,依據善知識所教導的正知正見,謹慎學戒、受戒、 持戒,然卻需注意「智為先導」之前提。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41期目次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身外之物 的頭像
    身外之物

    身外之物的部落格

    身外之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