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般若信箱

般若信箱[43-目次7]--問五 ●問六

 五、我經常讀《金剛經》,在看了 蕭菩薩的書才知《金剛 經》是講總相智和別相智的,但是《金剛經》中有一段 說「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 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 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指讀了《金 剛經》種下了成佛之因嗎?他讀了《金剛經》就能消他 前世的業障嗎?我實在不懂敬請開示。

答:《金剛經》所說的「此經」乃是指第八識如來藏,不是《金 剛經》中的文字。 平實導師在《金剛經宗通》的開示中, 詳細開示「此經」正義,亦細說此段經文的法要。茲以 平實導師講經時的開示,簡略轉述說明之:受持、讀誦 此經乃是指菩薩證悟後,能夠現觀、領納如來藏無量無邊之功德性,進而轉依如來藏而行,更能證解如來藏種 種總、別法相,還能為具信、具福、具慧之因緣成熟學 子演說此經要義,使得這些有緣學子得以親證「此經」, 如此功德無量無邊,非凡愚意識所能思議。因此菩薩證 悟後轉依「此經」而悟後起修名為「受持」,推廣弘揚 為人演說「此經」法理名為「讀誦」。但是「此經」義 理甚深極甚深,亦是唯證乃知,非意識思惟與學術研究 能臻此理,凡愚無智無福者極難信解,更不用說受持、 讀誦了。因此到了後末世的時候,要找到很多人信受 「此經」已經是不可能,而你若能夠在「此經」遭到眾 人輕賤的情形下,還是繼續孤軍奮戰不斷地為人宣說, 而使得眾生之中,有人能對「證悟實相、成就佛道」產 生信力、慧力,進而能夠讓此信、福具足者有機緣親 證,如此功德無邊廣大。因為在後末世的時候,連受持 「此經」都很困難了,更何況能夠廣泛讀誦「此經」妙 義,而廣為眾生解說呢?因此 佛在經中表示:「若人能 夠受持、讀誦,必受五濁惡世的眾生所輕賤,但是透過 這樣弘法、護法之因緣,卻受人輕賤而行轉依之實相懺 悔,先世罪業即為消滅。」因為在此娑婆末法之期能「受 持、讀誦」此經──如來藏,功德福德極大故。再者, 「受持此經」而永不退轉,乃是利己法行;「讀誦此 經」,乃至為人解說,乃是利他法行,如此利己利他法 隨法行,而遭世間凡愚所輕賤,必能消滅先世所造種種惡業。所以 平實導師在講解《金剛經宗通》時,也說 明:如實「受持此經」而利己,乃是永不退轉;「讀誦 此經」而利他,必能具有深妙智慧方便來度眾;以此莊 嚴瓔珞,必能承受排山倒海的輕賤與反對;由此「信 解、受持、讀誦──此經」而使得自己能夠忍辱負重而不 起瞋,那就是只有實義菩薩才能做到,當然先世應墮惡 道的一切惡業,必然會在被輕賤時全部消滅。因此 平 實導師在講經時鼓勵諸位大心菩薩,應當發願讓自己在 末後世法將滅時,還要繼續來住世護持正法,還要繼續 受持「此經」,還要繼續為人讀誦、講解、宣說「此經」 妙理,並且要樂於被人輕賤,事實上若能瞭解受持此經 而被人輕賤的道理以後,也會無瞋心悅誠服的樂於被人 輕賤;因為如此功德無量無邊,非先世罪業之量所能比 擬。 平實導師也透過開示此段經文的同時,由此段佛 語的加持而勸告勉勵諸大心菩薩:「當您在弘揚正法、 護持正法的時候,遭到別人的毀謗而不以為意,如此行 之,必定超劫精進自己的成佛之道,也就表示自己成佛 的時間已經不遠了,此乃真超劫精進的菩薩。」然而, 因此處篇幅有限,無法詳細的說明 平實導師於講經時 勝妙的開示,故僅以簡單文字,依據要略而說明之,割 捨了許多 平實導師於事說、理說與宗說的開示。也勸 請有因緣者,能夠蒞臨本會各地講堂,聆聽千載難逢的 勝妙開示,因為《金剛經宗通》將不整理成文字,亦即不出版成書流通。〔編案:已請求 平實導師允諾,將整理其中 事說與理說的部分而出書,以利今世後世學人,但宗說的部分將予 以略去而不整理在書中。〕

 六、我常常看到書中說大乘如來藏法,能學、能信是要有 大福德因緣的,而我窮的整天為衣食而忙忙碌碌,似乎 福德淺薄,這福德指的是慧福嗎?而有些住食無憂、地 位優越、收入很好的人他們卻擺脫不了邪知、邪見,沉 浸信邪法之中,當我把 世尊正法推介給他們時,反而 卻被謗為是邪法,他們應該很有福報啊!為什麼不信正 法呢?

答:能信能學大乘如來藏法乃是福德深厚者,如同《大方等大 集經》卷十二的開示:【阿難!若有能於無量佛所植諸善 本,是人乃能信受是經,持、讀、誦、寫、廣分別義。受 是經者有三事:一者,定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二者, 得不退心。三者,能護正法。】但是,大乘見修道所述福 德的範圍是非常廣泛的,不是單指一般世間的金錢財 物…等世間福報。也就是說,欲成就大乘如來藏法,其 所需福德即是佛道學法證法待集的「次法」瓔珞莊嚴,此 乃是既多且廣;就是因為既多且廣,所以大部分的學佛 者都忽略而未注意,更不知道有哪些福德仍待修集。舉 凡時間閒暇的足缺、性障伏斷的多寡、良師善友緣的具 欠、惡友邪師的離近、情執牽絆的多少、對因果正理信受的深淺、事障性障影響的差別…等,皆是修學大乘佛 法見道該有的福德因緣。因此,您所舉的例子屬事障的 範圍,然而事障亦能障礙佛道的成就,但是性障、惡 友、邪見…等的阻礙更甚於事障,因為佛道的修證乃是 以「大乘心地法門」為主,多在心地下功夫;世俗人則多 以財寶飲食充足,或在五欲功德受用上享樂為有福,都 不圖解脫、佛道之增上,此種人雖然表面受用五欲果報 甚多,然而以修學大乘法的角度來說,皆屬福德欠缺 者;而您卻可以在困苦環境下,雖有事障的障礙,卻能 心得決定而精勤不懈的修學如來藏了義正法,如此才是 具福慧因緣者,所以您若能持續不斷在正法中修集種種 次法,當所欠的一分福德具足時,就是開悟明心的時候 了。修學了義究竟正法不是以世間五欲福報受用來論有 福,而以心地證量成熟的因緣具足為福德。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43期目次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身外之物 的頭像
    身外之物

    身外之物的部落格

    身外之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