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禪三明心報告.......... 張佑安

佛子  


對於導師您的大慈與大悲,弟子就如同是嚴冬裡的……對於這樣的大恩大德,弟子是無力回報的了,只能跟隨著您,一起護持三寶,破邪顯正,荷擔如來家業,以回報您對弟子的恩德。

弟子性嗜閱讀,自能識字以來,記憶所及,幾乎天天都手持書卷,自得其樂。也因為這樣的緣故,弟子很早就對“奇而玄之,玄之又玄”的事物充滿了好奇憧憬與嚮往之心,很想弄懂這些東西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現在回想起來,一方面是宿世善因的緣故,一方面也實在是令人覺得好笑。

小時候,弟子念小學二、三年級時,會把手拿到自己眼前,○○○○○,還問自己:“為什麼○○○?”“我是誰呀?為什麼大家的長相跟我都不一樣?”“我為什麼會在這裡?”等等的問題。當時,小孩子一個,還真是充滿了對於自己的疑惑。接著,年少貪玩,五色令人迷,五音令人聾;無明籠罩,就這麼流轉去了。一直到大三時,有一天,自己告訴自己:該去學佛了。就這麼開始學佛了。在土城承天禪寺禮傳悔法師為歸依師,遂啟問今世的學佛慧命。最初所讀的第一部佛書,即為《心經》,一讀之下,只覺得天下竟然會有這樣的“東西”,如此的學說,為其震撼不已,卻又興奮萬分,嚮往無比。

服完兵役後,弟子有幸在國立中央圖書館不期而遇,得見到《禪──悟前與悟後》一書,初見書名,便覺不凡;只是心中疑惑:廣欽老和尚走了以後,會有人寫得出悟後的事嗎?此時弟子所閱讀過的佛書,已遍諸家,雖尚不懂“大道直直去”,然而“是不是有料?”弟子倒還能夠分辨些。只讀兩三頁,就嘆服不已。大善知識難遇,福德若夠,有緣得遇,就這麼簡單,易如翻掌,就遇上了,趕緊尋去。

那時同修會道場還在中山北路五段租來的小地下室。第一次,弟子早上到了講堂的門口,過了中午,等了二、三個小時,沒有一個人來;弟子哪會知道講堂白天是沒人來的;第二次去,也不見人;後來就選晚上找去,就遇上了星期二導師講《成唯識論》的課。課後蒙導師與張老師慈悲,二人與弟子小參,指出弟子妄覺錯會,並且慈悲地要弟子當場填寫共修報名表,報名上課。

  就這樣的進入講堂修學佛法。從加入會員,成為一份子,護持講堂,到參加助念團、做義工、發書等等,只要有機會,弟子便會極力參與、貢獻己力。因為弟子知道:想要修學大乘佛菩提,要發大心,要能夠為眾生貢獻己力,更要具備有足夠修學佛菩提的福德資糧,才能與大菩提相應。福德資糧如果不夠的話,那麼修學大乘菩薩法,就會遇到一些遮障。

在定力方面,則依著親教師的指導,修學無相拜佛;由煩燥動盪、紛亂不安的心念,漸漸地能夠平息雜亂、一心念佛,只是體驗不夠深刻,定力嫌不具足。慧力方面,則由於學生嗜讀,把導師的書像蠹蟲般的全啃了,因此反而是知道得太多了,以致於在禪三之前有所解悟,以為已證實相,於努力禮佛一事便掉以輕心,以致在禪三吃足了苦頭。

或許是弟子因緣具足了,被錄取了,能夠參加此次的禪三。在上山前的幾天,努力拜了幾天佛,心裡沒有什麼壓力;因為以為自己一定過關,甚至還抱有一點點上山是去增長見識的心態,渾然不知道前途的艱難。不過,在做禪三前清掃工作時,弟子則是很努力地在做。

起三後的懺悔,弟子跟諸位師兄姊一樣,當想起自己無始以來所曾經做過的身口意行,造下無量的罪障,曾經傷害了無數的眾生,那種對不起他們的心,對不起被自己所傷害過的冤親債主的懺悔心,不由地升起,悲從中來,真心發露懺悔,希望他們都能夠脫離痛苦,能夠親近三寶慈航,能夠修學佛法,能夠早證菩提。並且是我們往昔所造的罪障太深太大了,以致於讓導師在禪三期間,為擔當我們的業障,整整不舒服了兩天。導師一再地要我們發大願,要行菩薩道,要真心地去救助我們自己的累劫父母師長冤親債主。導師行菩薩道的精神,真是令人聞之動容。

禪三的飯,並不容易吃;飯菜是好吃的,可是當參究不出來到底是誰在吃這頓飯的時候,那可真的應了“食不知味”的這句古話,難過得很。頭二餐,弟子自認為悟,對於導師的機鋒,便膽大的應對,好像也不離譜,因此吃得順遂,大口大口地吃。等到第一次進入小參室跟導師問答後, 導師跟弟子說:“你呀!你很聰明伶俐,以你現在的知見,可以籠罩全天下的人了,除了真正證悟的人以外。 ”聽到了這一句話,那一瞬間,弟子全身都涼了。兩隻腳一定全涼了,這這下子變成野狐了,變成一隻大野狐了;這下子慘了,心裡傻了眼。導師繼續對弟子所說的話,就沒聽清楚,也沒思量清楚,連自己當時是怎麼離開小參室的,到現在還弄不太清楚。

回到蒲團上,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參出來,最多不睡覺就是了。重新整理自己的知見,一點一點的、一滴一滴的、一寸一寸的理過,發覺之前自己所以為證悟的如來藏並不算對,原因是大部份的了知都只是導師與親教師所給的知見而已;弟子自己所真正領會到的部份,屬於自己的太淺了、太少了,九牛一毛而已。難怪導師不許,連弟子自己分析過後也不滿意。重參!

此後的飯,一頓一頓就吃不透了。那天整個下午一直禮佛沒有停過,不敢休息啊!命如懸絲啊!後來參得一句,找張老師報告,不許!重參!晚上導師的開示,似懂非懂;其實不懂,只好繼續禮佛。全身酸痛,到凌晨一點多左右,得一句,要找老師參,因緣不合,沒有看見老師;因為再參下去也得不出什麼別的名堂,因此發願完後,就去睡覺,是好是壞,明天再說。

第二天吃完早齋,經行時,陸老師慈悲,送我一句:“道在○○,不在腦袋。”弟子還是沒透過去。到了早晨十點多時,狠了心,決定跟陸老師小參,前後一分鐘左右,還是沒透過去。弟子至此,終確定:思量、分別、判斷之心行是參禪葛藤,想要用意識思考整理的方法找到真心,是不可能的事。自此,也才肯死卻思量之心,純以看話頭、思惟觀的方式來參究,不思量了。

就這樣放棄了思量心,弟子抬頭看著眼前的佛菩薩聖像,突然之間一念閃過:“平實!” 導師所用的筆名:平凡而實在。導師的開示:“平常、單純、直心、直接。”就這樣明白了,找到真心了。這實在是託了導師、陸老師、諸佛菩薩的慈悲與提攜,弟子才能得以明心。弟子真的是太渺小了,卻能夠有這份福報,真的是太被大善知識們所厚愛了; 導師與各位菩薩老師、師兄、師姊們真的是太慈悲了。

進小參室,跟導師說的第一句話是​​:“唉!天下最容易的東西,卻放在天下最難找的地方。”然而,話又說回來,最容易的往往是最難的,最難的又恰是最容易的,果然還是中道。這一次,當導師問:“在哪裡?”弟子很快地答出:“那個最單純的,○○○,○○○,那個單純的○,單純的○就是了。”那天中午用齋的時候,弟子在餐桌上偷偷的哭,感到說:如此單純、平等的實相,眾生卻因為迷己逐物而流浪生死;不識本心,真的是太可憐了、太可悲了。暗暗地告訴自己:弟子如果能力足夠時,一定要荷擔起如來家業,效法導師與前賢,破邪顯正、護持正法、救護眾生出生死海,得大安樂。

整理喝水的題目以後,再入小參室,聽導師講解那杯無生水,更增添了我們對導師悲智願行的了解。如果說弟子們有智慧的話,如果我們的智慧像是一座池塘的話, 導師的智慧則有如是七大海洋,浩闊深廣。導師的慈悲,為救護弟子們這些新悟的學子,同樣的教示,為了攝護我等,說上二、三十遍;末了,千叮萬嚀,一再地為吾等指明真心妄心、真心妄心、真心妄心,就怕我們不肯承擔,就怕我們會退失道心。大善知識慈憫眾生,莫過乎此。弟子力雖未逮,亦應效法,生生世世護持三寶、護持正法,破邪顯正,護持正覺同修會。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導師平實居士

  南無十方菩薩摩訶薩

  弟子 張佑安 謹述 2002年11月25日

編註:本文作者佑安居士,已於五月二十二日圓頂出家,名上正下安法師,未來際又將出生一位如來,謹此特申祝賀之意。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第10期目次6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身外之物 的頭像
    身外之物

    身外之物的部落格

    身外之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