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願做菩薩(連載二)
〔轉載文章〕作者:郭正益老師
那以這樣角度來看,我們需要做什麼嗎?以你個人來說,你真的不用為自己做什麼。這個意思是說:如果你現在要取世間的東西,你要開始懂得把順位調整,以前你總是把自己排在第一,那你就從現在開始慢慢地調整為第二或第三或第四;當你要做什麼之前,你要先觀察,這個東西是不是眾生需要的?你要開始考慮將這世間物品先讓給他們,因為這世間法是他們要的,不是你真正需要的;這些世間法是他們所熱愛的,可是卻是佛陀所指責的。那你在這個學佛的歷程中,是希望佛陀來稱讚你,還是希望佛陀看到你這麼喜愛而指責你呢?但是很明顯的,佛陀說這些東西都是不可愛樂的。然而眾生在這個階段就是很喜歡,所以你要容忍眾生,不要和他們去爭奪、去搶,你有更遠大的目標需要去成就。但如果你渴求的念頭還是很強烈,沒辦法斷除時,沒關係!但是當你伸手去取你所要的東西的時候,無論如何,要先看、要先想,其他眾生有沒有需要這東西的?要去思維,讓自己的渴望、貪慾慢慢地降低。雖然自己很想要,但比起其他的人來說,其他人可能更想要,所以我的順位可以排後面一點,我取用的時間點可以挪到後面一點,我取用的物品可以比世間法的衡量標準差一點。
因此知道:我最終還是取用這些法,是因為菩薩於這個世間必須有基本的營生利用,因此來受用;但我還是可以將這些法先提供出來給予眾生受用。如此慢慢地,你退兩步:一步代表你瞭解你的貪慾之火焰開始消退;另外一步是將這些法,布施給比你更需要的眾生,這樣真真實實地做到,如此慢慢的你退到最後的一個順位上去。
所以說,不是要你全部捨離世間法。是說你對於取的、有好處的,你要儘量給別人,儘量為眾生來考慮,不是和眾生來爭奪,這樣可以讓你的愚癡和貪染也隨之漸次消滅。因此如果你心裡面產生了一個很細微的念頭,想要將這些東西佔為己有的時候,你便可以很快地省察,不管那個念頭多麼的細微,你因為習慣了這樣的心性觀察,你就是可以察覺,在你察覺的當下,你就可以作抉擇,而漸漸地轉依到如來藏的無我性、無我所性、無我執性,讓自己的凡夫性消失。 (待續)
引用文章來源:http://tkjackson.blog.163.com/blog/static/1370203782010111318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