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97-1.JPG

                       (連載七)

    第四目《地藏經》

    聖女為母修福、供佛的故事不僅 佛陀孝順父母,大菩薩們也是如此,其中最有名的就是 地藏菩薩摩訶薩。佛陀—悉達多太子—出生沒多久,母親摩耶夫人就往生到天上了,因此 佛陀孝順母親的方法就是到天上為母親說法。《地藏菩薩本願經》的因緣就是 佛陀在忉利天為母親說法,在場來了無量億的眾生,其中包括不可說不可說數目的十方一切諸佛及諸大菩薩,還有一切無量億的天龍鬼神,還有他方國土的一切神、一切鬼王……等。這些無數諸佛和無量眾生,都是 地藏王菩薩過去、現在以及未來所度的眾生。經文中提到 地藏王菩薩過去無量劫以前某一世,曾經是一位聖女,當時她的母親往生了,她擔心母親因為造惡業會往生到三惡道去。這位聖女想要找到她母親往生的去處,於是變賣家產供佛修福,並且在家非常誠心地憶佛念佛和求佛。後來已經示現入涅槃的 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親自來安慰她,並且用威神力加持這位聖女到地獄去,在地獄中有一位無毒鬼王菩薩很慈悲地帶這位聖女到處參觀。《地藏菩薩本願經》卷 1〈忉 利天宮神通品 第 1〉中云:

    聖女又問大鬼王曰:「我母死來未久,不知魂神當至何趣?」鬼王問聖女曰:「菩薩之母,在生習何行業?」聖女答曰:「我母邪見,譏毀三寶。設或暫信,旋又不敬。死雖日淺,未知生處。」無毒問曰:「菩薩之母,姓氏何等?」聖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羅門種。父 號尸羅善現,母號悅帝利。」無毒合掌,啟菩薩曰:「願聖者却返本處,無至憂憶悲戀。悅帝利罪女,生天以來,經今三日。云承孝順之子,為母設供、修福,布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俱同生訖。」

    白話翻譯如下:

    聖女又問大鬼王(無毒)說:「我母親死了還沒幾天,不知道她的魂神現在在哪裡?」無毒鬼王問聖女道:「菩薩,您的母親活著的時候,她曾作過些什麼善或惡的事嗎?」聖女回答說:「我母執著邪見,常常譏笑、諷刺、譭謗三寶。雖然有時因為勸說,暫時相信一下,過不久就又不信、不敬三寶了。現在雖然死了沒幾天,但也不知道她現在應當投生在什麼地方。」無毒鬼王再問聖女:「菩薩的母親姓什麼,叫什麼名字呢?」聖女回答說:「我父我母都屬於婆羅門種姓,父親叫尸羅善現,母親叫悅帝利。」無毒鬼王聽了以後,知道聖女的母親已因為聖女供佛念佛的力量而生天了,所以很恭敬地合掌告訴聖女說:「聖女啊!您可以放心地回去了,不必再憂愁悲傷地深切思念您的母親了。因為這位悅帝利罪女逝世後來到地獄,現在生天已經過了三天的時間,說是多虧有個孝順的孩子,為她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佛前上了供養、修了福,虔誠地憶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所以,不但菩薩的母親當時脫離了地獄之災,就連在這無間地獄裡一同受苦的一切罪人,也在這同一天裡解脫了地獄之苦,生到善道中受樂了。」 

    由這個故事我們就可以知道,我們為已往生的父母供佛、修福,如此都可以利益到往生者。受菩薩戒的人更應該如此,例如《梵網經》卷 2 中也說:【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應請法師講菩薩戒經律,福資亡者得見諸佛,生人天上;若不爾者犯輕垢罪。】

    意思是說,在父母往生後七七四十九天內,我們都應該努力為父母修福;當然﹐若能在父母生前就勸他們布施行善、修學佛法,讓父母未來世的福報越來越好,那就更好了!

第五目《地藏經》光目女的故事

    佛陀在《地藏經》中還講到 地藏王菩薩過去生的一個故事:

    在過去無量無數劫之前,有一尊佛出現在世間,佛名為 清淨蓮華目如來。這尊佛的壽命長達四十劫。在 佛涅槃後的像法時代裡,有一位羅漢,到處以自身福德來度脫眾生。在他教化眾生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位女人,名字叫作光目。這位光目女準備了許多最美好的食物來供養這位羅漢。羅漢就問她:「妳發心供養我,有什麼願望?」光目回答說:「我在母親往生的日子,布施資財為她植福,不知我母親投生到什麼地方去了?」羅漢憐憫她的孝心,為她入定觀察,看見光目女的母親墮落到惡道中,正在受極大的苦。羅漢就問光目說:「妳母親活著的時候都造了些什麼業啊?令她現在在惡道裡受極大的痛苦。」光目回答說:「我母生前有個壞習氣,專門喜歡吃魚啊、鱉啊這類東西,而且特別喜歡吃魚子、鱉蛋之類的東西。所吃的魚鱉和牠們的小魚小鱉非常多,或是炒、或是煮,放縱地大吃大嚼,所以這一輩子所吃掉的生命有成千上萬啊!尊者啊!請您慈悲憐憫,您是否知道有什麼方法可以救度我母親呢?」羅漢憐憫她,想方設法勸光目說:「妳應當至誠心地、懇切地憶念 清淨蓮華目如來,同時雕塑、彩畫這尊佛的形像。這樣,無論是活著的人或往生者,都可以獲得好報。」1

    光目女聽完之後,馬上把自己家中心愛的東西變賣了,用這些錢財來塑畫 清淨蓮華目如來的形像,同時又用種種供品來供養佛像,並且又以極大的恭敬心,悲泣瞻視禮拜 清淨蓮華目如來。忽然在半夜中,夢見 佛莊嚴的金色身,如同須彌山那樣高大,金色的光芒,燦爛輝煌,放大光明,佛開口告訴光目說:「妳母親不久後就會生在妳家裡,出生後,才剛能覺得冷、覺得餓時,馬上就會開口說話。」2

    過不久,光目女家裡的一個婢女生了一個孩子,還不到三天就會說話,稽首悲泣告訴光目說:「生死都受業力因緣所支配,各人所造的業,果報都得自己承受。我是妳往生的母親,自從死後,很久以來處在黑暗的惡道中,自從離開妳以後,一直墮在大地獄中受苦。承蒙妳供佛、念佛的福力,才能在今天投生到這裡,但也只能作一個下賤之人,而且壽命很短,只有十三年,死了以後還得墮入惡道中去。妳有什麼辦法可以使我免受惡道之苦呢?」光目聽了這嬰兒的話以後,知道這嬰兒就是她的母親轉世,因此更加悲痛,哽咽地哭著說:「妳既然是我母親轉世,應當知道妳自己是犯了什麼罪,造了什麼業,才會墮入到惡道中去的呀?」婢女的孩子說:「因為犯了殺生以及譭謗、惡罵的罪才受這苦報。正是因為妳用供佛、念佛的福力來救度我,我現在才能暫時出來,否則的話,我是不可能離開惡道,還得等罪報滿了才行呢!」光目又問道:「地獄裡的罪報情形又是怎樣的呢?」嬰兒說:「罪苦的事情,我不忍心說出來,何況就算是百千年也很難說完。」3

    光目聽了這話之後,悲痛地大哭,對著虛空發願說:「願我的母親能永遠脫離地獄,在十三年之後,一切重罪皆消滅,永遠不再經歷三惡道。十方一切諸佛啊!請您們慈悲憐憫我,能同意我為母親所發的廣大誓願。如果我母親永遠脫離三惡道、以及下賤的人身、甚至脫離女人之身永劫不受的話,今日在 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發願:願我從今日以後,乃至未來百千萬億劫當中,所有的世界、一切地獄以及三惡道中的罪苦眾生,我都發誓要救濟、超度他們,使他們永遠脫離地獄、餓鬼、畜生等三惡道。不僅如此,還要使所有的罪苦眾生統統都成了佛以後,我才最後證菩提而成佛。」4

    發了這個廣大誓願之後,就聽到 清淨蓮華目如來告訴她說:「光目,妳能發大慈悲心,為妳母親發這麼大的願心。我以佛眼來觀察,妳母親在十三年壽命結束後,轉世便成為修行清淨道的梵志,壽命為一百歲。再過這一期壽命之後,就會往生到無憂國土,壽命不可計算的劫數。在這漫長的日子裡勤修佛道,最後終能成佛,同時也度無量無數,有如恆河沙那麼多的天界及人界眾生。」5

    佛陀告訴定自在王菩薩說:「當時,那位用神通福力來度化光目女的羅漢,就是現在的無盡意菩薩;光目女的母親,就是現在的解脫菩薩;而光目女呢?就是現在的地藏王菩薩啊!在過去久遠的時劫中,都是這麼慈悲憐憫,發起超過恆河沙那麼多的大願,來廣度眾生。在以後遙遠的未來世中,倘若有那些不願行善、專門作惡的男子、女人,還有那些不信因果的、邪淫妄語的、挑撥離間的、惡言傷人的,甚至是誹謗大乘者,造作這些惡業的眾生,必定會墮落到惡道中。但如果能有緣遇到善知識,勸他在一念間歸依地藏王菩薩的話,那這些眾生,就都能得到解脫於三惡道的果報。如果至誠懇切地歸依和禮敬地藏王菩薩,瞻仰讚歎同時還能用種種香、鮮花、種種衣服、種種珍寶、或是各種飲食來供養、奉事菩薩的話,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可以常常生在天界裡享受殊勝的快樂。假若天福享盡了,下生到人間來,還能在百千劫中在人間當帝王,能回憶起宿命和了知自己過去的因果。定自在王,這位地藏王菩薩有這麼不可思議的大威神力,能廣泛利益一切眾生。你們這些菩薩們,應當牢記我現在所說的這部經,廣泛地宣傳、流通這部經。」6

    在看完了 地藏王菩薩過去生那麼偉大的孝順故事之後,我們可以理解到,當一位菩薩施主的心越慈悲、心量越大,那他的果報也將會越殊勝,更可利益廣大無量無邊的眾生。因此,下一節我們將會為大家介紹大福從心生,也就是從「施主的殊勝」來探討布施的果報。請您繼續輕鬆地閱讀。

第五節 施主的殊勝——大福從心生

    上一節我們說到布施的對象,也就是「福田殊勝」果報殊勝的道理;而這一節我們要從「施主的殊勝」來說大福從心生。也就是說,菩薩因為開悟明心證得法界實相後不落兩邊而行於中道,並且以大悲心來修福布施;菩薩作這樣的布施,雖然所布施的物品與他人相同,但是福德卻會隨著菩薩心的優劣而不同。譬如,舍利弗布施給 佛一缽飯,而 佛陀把這一缽飯布施給狗,請問這兩個人誰得的福德比較多呢?答案是 佛陀布施給狗的福德比較大。雖然狗是貧窮田,但是因為 佛陀是最上的功德田,所以施主的殊勝會讓果報更加殊勝,這就是「大福從心生」的道理。如《大智度論》卷 32〈序品 第 1〉中云: 

    菩薩摩訶薩知諸法實相無取無捨、無所破壞,行不可得般若波羅蜜,以大悲心還修福行;福行初門,先行布施。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智慧明利,能分別施福;施物雖同,福德多少隨心優劣。

    如舍利弗以一鉢飯上佛,佛即迴施狗而問舍利弗:「汝以飯施我,我以飯施狗,誰得福多?」舍利弗言:「如我解佛法義,佛施狗得福多。」舍利弗者,於一切人中智慧最上,而佛福田最為第一,不如佛施狗惡田得福極多。以是故,知大福從心生,不在田也。如舍利弗千萬億倍,不及佛心。

    問曰:如汝說福田妙故得福多,而舍利弗施佛不得大福?

    答曰:良田雖復得福多,而不如心;所以者何?心為內主,田是外事故。 

    所以大福由心生,自己修行越好來作布施,那果報就越大,就像經典上常提到 佛說祂自己布施給舍利弗,跟舍利弗布施給 佛,那還是 佛陀所得的功德比較大!7

    所以我們應該要具備大慈悲心來作布施,以布施行來利樂眾生,接引眾生一起成就佛道;這個布施及接引眾生而引生的福德,也是我們實證三乘菩提的福德資糧。

第一目 迴向成佛——讓福德暴漲無量倍的方法 

    您知道福德要怎麼累積才會比較快嗎?如果自己的力量很小,布施的財物或能力又有限,那要怎麼樣用少善根而得到無量的果報呢?平實導師以 彌勒菩薩的《瑜伽師地論》中的道理來教導我們,《瑜伽師地論》卷 45〈菩提分品 第 17〉中說:

    云何菩薩方便善巧,令諸有情以少善根感無量果?謂諸菩薩方便善巧,勸諸有情,捨微劣物乃至最下唯一麨團,施鄙穢田乃至蠢動傍生之類;作是施已,迴求無上正等菩提。如是善根,物、田雖下,由迴向力感無量果。

    意思是說,菩薩要勸導眾生常行布施,即使用很少又很微劣的東西來作布施,甚至只以一小塊麵糰那麼少的東西來布施,而且又是布施給很下劣的福田像是螞蟻之類的畜生;這麼少劣物品的布施作完之後,只要把功德迴向求願成就無上正等菩提,也就是迴向求願自己能夠早日成就佛道;布施的物品還有布施的對象雖然都很下劣,可是透過迴向的力量卻可以使自己未來世獲得無量的果報。

    也許有人會懷疑,真的有那麼好嗎?別懷疑!因為 佛是實語者、不誑語者,佛從來不曾欺瞞眾生。那是因為布施果報功德的勝劣是依於——施主、所施物和福田這三者的勝劣差別來決定。

    也就是說,如果布施的物品越殊勝,果報也就越殊勝。如果布施的對象「福田」是殊勝的,也就是受施的一方修行層次越高,那布施的果報也就越大。例如 迦牟尼佛在過去世還是凡夫的時候,曾經布施飲食給辟支佛(解脫的聖者),所得果報就是無量劫都當轉輪聖王。又譬如,佛世「天眼第一」的大阿羅漢阿那律尊亦復如是,過去生也曾因供養辟支佛而於九十一劫中受諸快樂,在天上當天王,或在人間當大國王乃至轉輪聖王,這個故事我們在第二節中曾經說過。還有一個是施主勝——就是布施的人他自己的修行越好,布施所得的功德也會越好。例如同樣的東西,如果以 佛陀布施給阿難,跟阿難布施給 佛陀,兩相比較;那 佛陀布施給阿難的功德就會大很多,因為 佛陀是施主勝。

    從這裡我們就知道,當一個人把布施的功德迴向早日成就 佛道時,就表示這個人的心早就已經是菩薩了,因為他決定要行菩薩道,所以發起菩提心;發了菩提心就是菩薩,就變成施主勝,所以即使布施的財物很少,布施的對象也很差,可是因為施主勝就能夠讓他的果報無量無邊!

    從經典中我們看到有人布施給辟支佛,就能夠得到無量劫當轉輪聖王的果報,那個人還沒有將功德迴向要成佛,只是福田勝就可以獲得如此殊勝的果報,更何況如果我們努力護持正法,又將功德迴向成就佛道,那福德一定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辟支佛雖然是解脫道中的聖者,但是 佛陀說在家之人發菩提心,勝於一切辟支佛果。8 

   所以我們護持正法的果報,那可是要勝過供養辟支佛無量倍的欸!因為佛教的正法,是可以教導眾生行菩薩道乃至成就佛果的究竟法道。佛在《大般若經》中常說,度一個人成為菩薩,勝過度一萬個人成為阿羅漢,更何況正覺同修會所弘傳的 世尊正法,還可以幫助眾生開悟明心乃至眼見佛性,甚至還可以入地成為真正的不退轉菩薩呢!

    因此,我們以後所有護持正法的功德,包括所有布施和修行的功德,都要迴向自己能夠早日成就佛道,同時也要迴向所有眾生能夠早日成就佛道,這樣的果報就會像下列公式一樣:

    施主 × 所施物 × 福田 = 果報。

    施主殊勝 × 所施物殊勝 × 福田殊勝=果報一定很殊勝。

    如果所施物又很殊勝,是三乘菩提勝妙的佛法布施,那這三者相乘在一起,福德就是無量無邊乘以無量無邊再乘以無量無邊了;這樣經過迴向成就無上正等菩提之後,我們將來就可以得到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殊勝果報。

    也許有人會提出質疑說:「這樣不是太在意果報了嗎?」 其實不然!因為我們若要行三大阿僧祇劫的菩薩道,就是需要福報好,才有充裕的資糧來行道;譬如說一個人想要救濟貧苦,最好是自己要先很有錢。所以 平實導師教導我們說:如果我們未來世可以得到很好的果報,那不是可以有錢又有閒來幫助眾生嗎?如果我們也能把這樣的方法來教導眾生,讓眾生也可以有很好的福報,這樣你的弟子們未來世也都有錢有閒,能夠好好行菩薩道來利樂眾生。這樣就有很多人都發起菩提心要當菩薩,然後就能廣度無量的眾生,而且大家福報都越來越好,這豈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因此,大家以後都要把修行功德迴向成就佛道,也要教導眾生將布施和修行的功德迴向早日成佛,這樣我們未來世的弟子福報都會很好,修行也就比較順遂,如此一來,也會使我們自己的佛道更加順利,能夠早日圓成佛菩提果的修證。(待續) 

1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 1〈閻浮眾生業感品 第 4〉:佛告定自在王菩薩:「一王發願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是。一王發願永度罪苦眾生,未願成佛者,即地藏菩薩是。復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淨蓮華目如來,其佛壽命四十劫。像法之中,有一羅漢,福度眾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設食供養。羅漢問之: 『欲願何等?』光目答言:『我以母亡之日,資福救拔,未知我母生處何趣?』羅漢愍之,為入定觀,見光目女母墮在惡趣,受極大苦。羅漢問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業?今在惡趣,受極大苦。』光目答言:『我母所習,唯好食噉魚鼈之屬。所食魚鼈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噉。計其命數,千萬復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 羅漢愍之,為作方便,勸光目言:『汝可志誠念清淨蓮華目如來,兼塑畫形像,存亡獲報。』」(《大正藏》冊 13,頁 780,下 12-28)

 2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 1〈閻浮眾生業感品 第 4〉:光目聞已,即捨所愛,尋畫佛像,而供養之。復恭敬心,悲泣瞻禮。忽於夜後,夢見佛身,金色晃耀,如須彌山,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當生汝家,纔覺飢寒,即當言說。」(《大正藏》冊 13,頁 780,下 28- 頁 781,上 3)

3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 1〈閻浮眾生業感品 第 4〉:其後家內,婢生一子,未滿三日,而乃言說,稽首悲泣,告於光目:「生死業緣,果報自受。吾是汝母,久處暗冥,自別汝來,累墮大地獄。蒙汝福力,方得受生。為下賤人,又復短命,壽年十三,更落惡道。汝有何計,令吾脫免?」光目聞說,知母無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業,墮於惡道?」婢子答言:「以殺害毀罵二業受報。若非蒙福,救拔吾難,以是業故,未合解脫。」光目問言:「地獄罪報,其事云何?」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稱說,百千歲中,卒白難竟。」(《大正藏》冊 13,頁 781,上 3-14)

4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 1〈閻浮眾生業感品 第 4〉:光目聞已,啼淚號泣,而白空界:「願我之母,永脫地獄。畢十三歲,更無重罪,及歷惡道。十方諸佛,慈哀愍我,聽我為母所發廣大誓願:若得我母永離三塗,及斯下賤,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願我自今日後,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却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覺。」(《大正藏》冊 13,頁 781, 上 14-23)

5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 1〈閻浮眾生業感品 第 4〉:發誓願已,具聞清淨蓮華目如來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為母發如是大願。吾觀汝母,十三歲畢,捨此報已,生為梵志,壽年百歲。過是報後,當生無憂國土,壽命不可計劫。後成佛果,廣度人天,數如恒河沙。」 (《大正藏》冊 13,頁 781,上 23-28)

6 《地藏菩薩本願經》卷 1〈閻浮眾生業感品 第 4〉:佛告定自在王:「爾時羅漢福度光目者,即無盡意菩薩是;光目母者,即解脫菩薩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薩是!過去久遠劫中,如是慈愍發恒河沙願,廣度眾生。未來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惡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婬妄語者,兩舌惡口者,毀謗大乘者,如是諸業眾生,必墮惡趣。若遇善知識,勸令一彈指間歸依地藏菩薩,是諸眾生,即得解脫三惡道報。若能志心歸敬,及瞻禮讚歎,香華衣服,種種珍寶,或復飲食,如是奉事者,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常在諸天受勝妙樂。若天福盡,下生人間,猶百千劫,常為帝王,能憶宿命因果本末。定自在王,如是 地藏菩薩,有如此不可思議大威神力,廣利眾生,汝等諸菩薩,當記是經,廣宣流布。」(《大正藏》冊 13,頁 781,上 28-中 14)

7 《優婆塞戒經》卷 5〈雜品之餘〉:若施畜生得百倍報,施破戒者得千倍報,施持戒者得十萬報,施外道離欲得百萬報,施向道者得千億報,施須陀洹得無量報,向斯陀含亦無量報,乃至成佛亦無量報。善男子!

 我今為汝分別諸福田故,作如是說︰得百倍報至無量報。若能至心生大憐愍、施於畜生,專心恭敬施於諸佛,其福正等,無有差別。言百倍者,如以壽命色力安辯施於彼者,施主後得壽命色力安樂辯才,各各百倍乃至無量,亦復如是。是故我於契經中說:「我施舍利弗,舍利弗亦施於我;然我得多,非舍利弗得福多也。」(《大正藏》 冊 24,頁 1058,下 4-16)

8 《優婆塞戒經》卷 1〈集會品 第 1〉:「善男子!外道斷欲所得福德,勝於欲界一切眾生所有福德。須陀洹人勝於一切外道異見,斯陀含人勝於一切須陀洹果,阿那含人勝於一切斯陀含果,阿羅漢人勝於一切阿那含果,辟支佛人勝於一切阿羅漢果,在家之人發菩提心,勝於一切辟支佛果。」(《大正藏》冊 24,頁 1035,中 6-12)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102期目次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身外之物 的頭像
    身外之物

    身外之物的部落格

    身外之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