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時釋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樹下,成無上覺,初結菩薩波羅提木叉: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為戒,亦名制止。1
佛子,受十無盡戒已,其受者過度四魔,越三界苦;從生至生不失此戒,常隨行人乃至成佛。2
是諸菩薩由此淨戒,普勝一切聲聞、獨覺。……又,滿慈子!假使世間一切有情,皆具成就十善業道;彼所有戒,於發無上正等覺心,諸菩薩眾初發心時一菩薩戒,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鄔波尼殺曇分 3 亦不及一。又,滿慈子!假使世間一切有情,皆具成就前五神通;彼所有戒,於發無上正等覺心諸菩薩眾初發心時一菩薩戒,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4
什麼是菩薩戒?至教量告訴我們,菩薩戒是依佛法而制定的毘奈耶,是「孝」至道、「順」至道之法;菩薩戒是一受永受,世世增上乃至成佛;發菩提心受持菩薩戒的佛弟子,其功德、福德勝過聲聞與獨覺持戒之功德;發菩提心受持菩薩戒的佛弟子,其功德福德勝過受持五戒十善業之功德;發菩提心受持菩薩戒的佛弟子,其功德、福德勝過成就五神通持戒之功德。
剛開始進入正法修學的時候,「菩薩戒」對我而言是陌生的名詞,當時只知道這是一個超級厲害、困難的考驗。回想學佛的初衷,只知道可以有很多很多的功德福德迴向給家人、親眷,當時只想著保佑家人平安,自己就很快樂了。殊不知,再美滿的生活、再平順的人生,也可能僅僅只限於這一世,也更可能於其間不慎造了惡業,成就了未來世不可愛的異熟果報卻渾然不知,直至臨命終時,業鏡現前卻為時已晚。這幾年在正覺講堂的修學佛法及學戒的過程中,讓我有深刻的體驗:若想要真正遠離三界生死之苦,唯有成佛之道別無他法,而受持菩薩戒則是成就佛菩提道的基石;因為每一位佛世尊都跟我們一樣,在佛道上的起點都是從受持菩薩戒開始的。
然而,為何 世尊會說受持菩薩戒的功德無量無邊,超勝於聲聞戒呢?因為菩薩戒是心地戒,這是在心上徹底的改變,而不是表相的迎逆,因此,若能真正依於善知識的教導,遵守「法毘奈耶」所制定的菩薩戒,隨順解脫於因果律則,則自己心中的染汙習氣種子就能漸次轉易清淨,其解脫功德之自他受用,自然是廣大無邊。例如,世間人習以為常的說三道四或談論人我是非(非法義辨正)的習慣,對一般眾生而言是很自然的事情,因為這是末那的習性之一,是一種俱生我執所引生,那是很容易會出現一犯再犯的情形,熏習久後,更會成為一種理所當然的心態而無善心所的「慚」與「愧」來相應;因為自己沒有發現這一分煩惱,或者已發現者又不知如何出離,如此即是違反了經典中開示「諸惡法未生不生,已生即滅」 5 的道理,也很有可能會犯了五戒十善的「妄語、兩舌、惡口、綺語」等口業而不自知;如此惡法勢力一旦養成,口業在無形中不斷的造就;因為沒有發現真相,於是成就了眾生不斷地淪墮之果報。
而菩薩十重戒裡面的不說四眾過,就是五戒十善中的「妄語、兩舌、惡口」等法的衍生,所謂的孝順「至道之法」─菩薩戒,其實就是對治我們的意根末那識;當如理的遵守 世尊為我們所制定的菩薩戒法時,因為所函蓋之範圍極廣、發心之極殊勝,故其功德自然就超勝了持守五戒十善之功德;也因為是從根本心上的改變,只要是對眾生無益之事,都不是我們要相應的部分;也因為是從根本上去現觀,自己無始以來就是被這些習慣的勢力帶著走,進而就能於現觀當中發現事實,勇敢的面對自己的煩惱,改變習氣性障,其功德福德當然遠超勝聲聞、獨覺。
親近善知識,受持上品菩薩戒
若人親近惡知識,現世不得好名聞,
必以惡友相親近,當來亦墮阿鼻獄;
若人親近善知識,隨順彼等所業行,
雖不現證世間利,未來當得盡苦因。6
佛陀至教量開示:若親近惡知識,就如近墨者黑、物以類聚般的,身旁惡友就越來越多,輕則善友遠離,重則造下未來世墮阿鼻地獄之因;反之,若親近善知識,未來世當得離苦!因此,善知識對每一位眾生而言,是多麼的重要且尊貴,因為尊貴,故而難值遇,故而特別要珍惜。
從小一直都是遠離人群、躲在一旁發呆的我,每次寒暑假結束的前幾天,總是我最痛苦的時刻,因為一、兩個月的作業要在幾天之內寫完;而大姊總是年年幫我度過。大姊是個善良開朗的女性,外語能力極強,一直都是在外商公司擔任秘書; 二十年前移民國外,也是很快的在國外大型律師事務所找到工作。茹素二十年的她,有著連蚊子都不忍傷害的慈悲心性,可是大姊信了清海那個女人的外道法,經由那位惡知識的誤導,吃素二十年的大姊,竟不知道要避開五辛。二十年來大姊絲毫未曾聞熏 釋迦世尊於《楞嚴經》卷 8 的開示:「五種辛熟食發婬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咸皆遠離,諸餓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與鬼住,福德日銷長無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來守護」7 ,因此,吃素二十年的大姊,連雞蛋都不吃,但竟食用五辛,因此無善神守護,反倒有鬼道眾生接近舐其唇吻。
後來姊姊回臺求醫,要找出身體長期頭痛、腹痛的原因,探訪各家醫院,檢查結果數據一切正常,但身體卻依然不適;姊姊得知講堂有一位慈悲的義工菩薩幫她迴向,疑惑的問著我:「我跟她非親非故,她怎麼這麼好要幫我迴向?」我告訴姊 姊,因為我們講堂的每一位老師,以及許多位師兄姊都有受持菩薩戒,都要學作菩薩,自然很願意幫姊姊迴向並結緣下法緣!
我看著眼前的這位善良的好姊姊,如今為何不能和我一樣接觸正法、信受正法?竟走入外道法中虛擲生命?她這一世走到現在,擁有的是什麼?儘管早年姊姊是意氣風發,人生、事業兩得意,晚年卻是病痛纏身卻仍然要繼續上班工作;一心以為照著這位外國來的女人所說的方式修行,可以不再淪落於三界生死;直到這次回臺,姊姊才稍微對之前的錯誤修行觀念有了一點點的改變,但姊姊還是無法自己作主,還是得聽姊夫的話,目前無法進入正法中修學。
假日在華陰街發破密傳單,遇到一位比丘尼拿著我們給她的傳單問我:「為何要這樣說人家的不對,大家各修各的就好,在西藏他們都是一夫多妻制,本來就可以這樣。」我和這位比丘尼說:「我們身為佛弟子怎麼能容忍有人冒用 世尊佛法欺騙眾生?之前台中聖德禪寺創辦人聖輪法師是一位出家人,不就假借開示、雙修名義強制猥褻或性侵女信徒嗎?這些都是假藏傳佛教密宗喇嘛教的邪淫雙身法惡見所導致的後果。」但是這位比丘尼卻還是不以為然。比丘尼言語和緩,她雖堅持己見,但並無斥責之意,只是認為這個世界就是如此,所以她認為我們不應該說人家不好的而到處去發傳單。這位比丘尼本性是善良的,只是遇到惡知識,加上情執深 重,以致信受了邪見。
另外一位,在捷運上,與一位拖著一車書的比丘尼(她說那一車子的書都是印順「導師」的書)交談,這位比丘尼年約五十幾歲,十分慈祥,是印順法師的信徒,她說她的願望是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談了好久,談到我過站忘記下車,臨走前她還一直告訴我要怎麼往回搭。這是好幾年前的事情,現在回想起來,不禁哽咽;這位比丘尼十分信受印順法師的應成派假中觀六識論的邪說,怎麼可能往生極樂世界?8 因為她正在誹謗第八識正法,可是她卻一點也不知道。因此,假藏傳佛教密宗喇嘛教及印順的密宗應成派中觀六識論邪說,嚴重侵害佛弟子的法身慧命,就如同 世尊在經典中告訴我們:「佛告迦葉:『我般涅槃七百歲後,是魔波旬漸當沮壞我之正法,譬如獵師身服法衣,魔王波旬亦復如是;作比丘像、比丘尼像、優婆塞像、優婆夷像;亦復化作須陀洹身;乃至化作阿羅漢身及佛色身。魔王以此有漏之形作無漏身壞我正法,是魔波旬壞正法時!』」9 這些「獅子身中蟲」,正不斷地誤導善良的佛弟子落入邪見之中,而這些被誤導的佛弟子,過去世亦曾經是我們的父母、親眷,就如同我的姊姊與這兩位比丘尼。同樣的,在我們的周遭,皆有類似的親人好友,正在被邪師誤導執迷於邪師所說的邪見中,他們正在造著惡業卻絲毫不知;身為佛弟子的您我,怎麼能夠忍受得了這樣的事情!救護佛子向正道,捨我其誰?
相對於此,有幸遇到正法的佛弟子,是多麼的幸運,應是要天天頂禮禮拜諸佛菩薩,感謝有諸佛菩薩的冥祐加持,才能在這五濁惡世中,值遇大善知識地上菩薩,受持上品菩薩戒;姊姊與這兩位比丘尼都是善良的佛弟子,她們一心只想著解脫三界生死之苦,卻只因為沒有與善知識結下深緣,又不幸被惡知識誤導,導致一世修行皆唐捐其功乃至更復沉淪。因此,與真正的大善知識結緣有多麼的重要!在正覺講堂,除了能親值 平實導師這位大善知識之外,還有許多位的明心、見性的親教師,教導我們成佛之法道,學習如何當一位菩薩,在世出世間法中積極進取,以智慧為先導,勇猛立下大誓願,規劃未來成佛之路;幫忙眾生遠離生死苦海,盡未來際,不斷地受生三界與眾生同事利行。因此,親近善知識進而受持一受永受的上品菩薩戒,乃真正是離苦得樂之基石,能有因緣受上品菩薩戒,乃如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般的難以遇到!我們要竭盡一切之所能,與 平實導師結下深深的法緣,這一世在 導師座下受持菩薩戒,並發願未來世生生世世都能值遇善知識,生 生世世不離正法,護持正法,以報諸佛菩薩之深恩!
三世千佛懺─懺除往昔所造諸惡業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大眾言:「我曾往昔無數劫時,於妙光佛末法之中,出家學道,聞是五十三佛名;聞已合掌,心生歡喜,復教他人,令得聞持;他人聞已,展轉相教,乃至三千人。此三千人異口同音,稱諸佛名,一心敬禮;如是敬禮諸佛因緣功德力故,即得超越無數億劫生死之罪。初千人者,華光佛為首,下至毘舍浮佛,於莊嚴劫得成為佛,過去千佛是也;其中千人者,拘留孫佛為首,下至樓至佛,於賢劫中次第成佛;後千人者,日光佛為首,下至須彌相佛,於星宿劫中當得成佛。」佛告寶積:「十方現在諸佛善德如來等,亦曾得聞是五十三佛名故,於十方面各皆成佛。若有眾生,欲得除滅四重禁罪,欲得懺悔五逆十惡,欲得除滅無根謗法極重之罪,當勤禮敬五十三佛名號」10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三世三劫諸佛世尊名號,歡喜信樂,持、諷、讀、誦,而不誹謗,或能書寫為他人說,或能畫作立佛形像,或能供養香華伎樂,歎佛功德至心作禮者,勝用十方諸佛國土滿中珍寶純摩尼珠,積至梵天,百千劫中布施者。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已曾供養是諸佛已,後生之處歷侍諸佛,至于作佛而無窮盡,皆當為三世三劫中佛而所授決,所生之處常遇三寶,得生諸佛剎土,六情完具,不墮八難。11
發下大心欲受持菩薩戒的佛弟子,若是遇到障難,例如家人親友的阻擾,或是種種外緣而導致自己無法如願受持 平實導師所傳的上品菩薩戒。這個時候,就是您在佛菩提道上面對到障難了,您可以試試看用拜懺的功德迴向自己能夠早日受持上品菩薩戒。例如八十八佛懺或是過去莊嚴劫、現在的賢劫以及未來星宿劫的三世三千佛懺,其功德就是「所生之處常遇三寶,得生諸佛剎土,六情完具,不墮八難」,也就是說,禮拜三世三千佛懺,可以把累世的大小戒罪滅除,那麼一定可以順利受持上品菩薩戒。另外,佛陀在《佛說法集名數經》卷 1 中 開示:「云何七種最上供養?所謂禮拜、供養、懺悔、隨喜、勸請、發願、迴向。」12 拜佛前,以至誠心奉上香花果供佛,然後禮拜,就是禮拜、供養,然後就是拜懺或是另外的懺悔;遇到有緣的眾生勸請親近善知識,然後在佛前發下大願,最後將此功德迴向無上正等正覺,並且作後歡喜;時時作意、日日實行,使之成為一種習慣,並將之成為一種勢力,這是一種善淨法的勢力,此勢力便能成就未來生生世世值遇正法的業果。
自身受苦,心不厭悔
平實導師在《優婆塞戒經講記》中,有如是開示:我想:一定有人後悔走上佛法這條路,並且是大多數人都曾經後悔過。但是我也想:「大多數的人都想過:『我若不走這條路,無量劫以後還是得要走這條路。』」總不能一直流浪生死,最後總有一個終結生死的時刻吧!……。成佛是一切眾生最終之路,所以修學佛道的過程中,雖然也曾後悔走上佛菩提之路,可是最後還是要走回這條難行之路來。菩薩正是如此,自身受種種苦,心中卻不厭惡佛菩提道,最後一定不後悔走上這條路。13
從小到大,我的家庭尚可稱為圓滿,並且生活無虞,但莫名的不安與無常卻總能時時刻刻佔據我的心。說真的,在世間法上,我從沒有真正的快樂過:從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這些快樂都不長久,快樂之後還要尋找更多的快樂,尋找不同層次、不同種類的快樂,才會覺得下一次的快樂是快樂;因此,一直以來就覺得去追求這些無法掌握的無常,是一件很無聊又無意義的事情。
修學正法,受持菩薩戒之後,剛剛開始只知道不要違犯十重戒就好,但漸漸經由拜佛、拜懺中,以及從生活的體驗中,我發覺了許多以往沒發現或沒出現的苦惱。例如,以往自己獨來獨往,缺乏與人互動的心念,現在則是積極與眾生互動,從每一次發 DM 與眾生的對談中,感到應該要說得更為圓滿,應該要說得讓他更為信受正法才對,因為機會難得,不論是對眼前這位眾生或是自己而言,這些因緣都是要好好把握,因為下一次的相遇跟他談論正法、談論藏密邪見,也許是很多世以後的事情了。現在覺得,自己的口才增長、度眾的方便善巧,才是我最大的煩惱。另外,色身隨著歲月的增長而出現色法上無常變異的衰弱相,讓我懊惱為何這一世沒能更早接觸正法、受 持菩薩戒;若能夠更早值遇正法、值遇善知識,色身可以更耐用,作的更多,也可以更早遠離世間無謂的我所煩惱。現在我終於發現,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了,那是每一次面對眾生,告訴他們正法知見的時候,能夠讓他們相信:假藏傳佛教只是喇嘛教,其所謂的中觀教義,只是掛羊頭賣狗肉的「應成派中觀六識論邪見」而已。我並不知道他們的眼睛看著我說這些的時候,心裡面相應的心所法是什麼,但我知道正法種子正在他們的心田中熏習乃至成長,這才是我最快樂的時刻!
導師為我們開闢了這樣大的福田,讓我們可以與眾生直接面對面的接觸,讓我體驗到:幫助別人遠離邪見,才是自己生在世間的主要目的。因此,每次去講堂一趟要花一個半小時,想到 釋迦世尊為了度眾,赤腳在炎熱的印度泥石路上,一步一步的走著,就覺得自己的苦根本微不足道;在身體疲勞的時候,想到 導師為了寫書,打字打到手指腫脹,用包著紗布的手指繼續敲著鍵盤寫書,一想到此,就能夠打起精神,繼續作下去;發 DM 被眾生責罵想要難過的時候,想到 導師所受委屈不是更多更大?乃至無法相提並論,此時就不會覺得有何委屈了。也因為一切法皆是中道義,皆是自心如來藏之所現,您覺得苦,那才會有苦!因此,我發自內心的決不厭惡佛菩提 道,我知道未來一定會遇到更多更困難的障難,因為這是自己過去所造的業,當然要由自己來處理;但我更知道諸佛菩薩會加持我,讓我能夠有智慧,應付未來要面對的難關,因此,我發願未來世能蒙諸佛菩薩冥祐加持,更早值遇 平實導師,再次受持上品菩薩增上戒,因為越早受戒就越少造業。
菩薩戒是保護而不是限制
菩薩戒是保護佛弟子的。例如,佛陀在《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開示說,莎伽陀長老能降惡龍菴婆羅提陀,折伏令善,但莎伽陀長老不慎喝下貧女供養的似水色酒,醉無所覺的昏倒在寺門附近;佛陀遊行至此而問比丘:「此善男子莎伽陀,今 能折伏蝦蟆不?」14 接著 佛陀告訴眾比丘:「聖人飲酒尚如是失,何況俗凡夫如是過罪!」15 飲酒的過失,就如同我三姊夫,平常都是好好人一個,只要喝了酒,跟姊姊一吵架,就會動手打姊姊。因此 佛陀制定菩薩戒,就像是圍籬一般,目的是要避免我們越過防線,危險發生;這是為了保護眾生免於造下惡業承受苦果而施設的戒律。
受三歸依加受五戒,就有六十一位護法神守護這位佛弟子,而受了菩薩戒呢?那是無法相比的,因為發心更為殊勝、所持的戒律更為深細廣泛之故。例如偷盜戒,「看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有慾望現起,想說這是自己的該有多好?」受戒 前的我,就是這個樣子!這裡面所流注的我所、我所執、以及貪瞋癡等等無量無邊煩惱性障,因「我」而起的種種隨法,或因「貪」而生的種種隨法,種種「法」與「隨法」的相互觀察,常常讓我透不過氣來,也常常因為無明遮障,看一半就走不下去了。因此,我深深地體會,親近善知識修學了義大法,還要加上日日拜佛、拜懺及諸佛菩薩的加持,才能把自己無始劫來的深重無明,一分分地轉變為「明」。
若您問我,學佛後會孤獨嗎?現在有那麼多位的護法神在陪著我,就算憶佛念暫時不在,護法神還是一樣的就在那邊,護法神隨時隨地就在那邊、在這邊、在隔壁;護法神無所不在!不會因為自己憶佛念斷了,護法神就不在了;因為諸佛菩薩及一切護法神眾,隨時隨地都在保護我們,也是因為大乘法有多麼的深廣殊勝,要思惟的法義無量無邊,受持菩薩戒後的你我,怎麼可能會再有孤單飄零的失落感出現呢?若您又問我,受持菩薩戒後,與家人的互動會不會受影響?我說:「會!與 家人相處的更為融洽了。」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受持菩薩戒後,不斷地觀察自己流轉的煩惱在哪裡,一分分找出自己流轉的原因,統理心中的煩惱:修正自己原本錯誤的認知,並且讓善法勢力增強,惡法勢力轉弱。因此,每當看到兒子不懂得珍 惜福德的時候,我不再激動的大罵,等待著因緣成熟再跟他說因果的道理;以往跟姊姊們幾乎不互動的我,現在則是熱絡的相互聯繫,靜靜的聽她們說話,排解姊姊們生活上的苦悶,將她們的生活帶入佛法中。
2007 年剛剛受戒的時候,我其實是不太懂什麼是菩薩戒;現在,我很肯定的說:我真的找不出任何一個理由不去受持上品菩薩戒,因為功德受用實在是太殊勝、太廣大了!我只能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當您發心受持菩薩戒,進而遵守法毘奈耶所含攝的種種道理,一步步如理如實的觀察自己身中的內法界的時候,再用這樣的道理與我們周圍的眾生相處,您將會發現一件事情─受持上品菩薩戒真是無比殊勝。因此而說,盡未來際受的菩薩戒乃是生生世世的保護傘。這篇文章的 緣起,是因為姊姊,也是因為講堂慈悲的義工菩薩,在義工菩薩的身口意行上,感受到大乘菩薩獨具無二的菩薩種姓,讓我生起寫下這篇文章的念頭。願效法諸佛菩薩,以及正法中的佛門四眾之善行善念,救護一切眾生遠離邪見!並願以此功德, 迴向姊姊與兩位比丘尼早日信受正法,早證菩提,也迴向自己心中的眾生,早日得度,究竟清淨,更迴向大乘佛弟子,佛菩提道上一切無礙,早成佛道。
1 《大正藏》 冊 24,《梵網經》卷 2,頁 1004,上 23-25。
2 《大正藏》 冊 24,《菩薩瓔珞本業經》卷 2〈7 大眾受學品〉,頁 1021, 中 1-3。
3 梵語 upanisadam-api。又作優波尼沙陀分、憂波尼奢分。略稱尼殺曇、尼薩曇。古印度形容極少之數量名稱。慈怡主編,電子版佛光大辭典(V 3.2.21 版)
4 《大正藏》冊 7,《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 586,頁 1031,上 14-26。
5 《大正藏》冊 9,《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 7〈8 如來無過功德品〉, 頁 349 下 20-21。
6 《大正藏》冊 3,《佛本行集經》卷 57〈57 難陀出家因緣品〉,頁 915, 上 14-17。
7 《大正藏》冊 19,《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 8, 頁 141,下 5-10。
8 《佛說無量壽經》卷 1:「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大正藏》冊 12, 頁 268,上 26-28。)
9 《大正藏》冊 12,《大般涅槃經》卷 7〈4 如來性品〉,頁 402,下 25-頁 403,上 2。
10《大正藏》冊 14,《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卷 1,頁 364,下 6-21。
11 同上註,頁 365,上 23-中 3。
12 《大正藏》冊 17,頁 660,中 11-12。
13 平實導師著,《優婆塞戒經講記》第 2 輯,正智出版社(台北),2006.9 初版二刷,頁 15。
14《大正藏》冊 24,《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卷 1,頁 944,上 10-11。
15 同上註,上 11-12。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88期目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