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 愚弟子關於修三摩地有下列兩點不明之處,懇請導師慈悲開示,俾減愚弟子惶恐疑惑之心:
1.修三摩地需要斷夫妻正淫嗎?亦即心與身俱不淫,如下列佛經所說?或是需要某一更深階段才要斷?《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汝修三昧,本出塵勞;婬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婬必落魔道。………若不斷婬修禪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只名熱沙。………汝以婬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婬根,根本成婬;輪轉三途必不能出,如來涅槃何路修證?必使婬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於佛菩提斯可希冀。】
2.結跏趺坐一定要身心俱不淫?亦即要斷夫妻正淫?不管是真正在修定或僅是看經書練腿功而結跏趺坐,都不能坐嗎?否則會受魔侵嗎? 以上疑惑,懇請導師慈悲解惑,若有佛經依據處,更請 導師方便引述,愚弟子深心感恩!
答:1.由大德的來信觀之,您對三摩地或四禪八定的修習有很大的興趣。然而,在禪定的修習過程中有許多岔路及轉折,若沒有已經實證的過來人教導,往往很容易誤入歧途而不自知,造成盲修瞎練的後果。有關四禪八定的修證資糧條件與轉折要領,平實導師十餘年前曾開示過《修習止觀坐禪法要》,關於初禪的實證原理與境界,也已在《優婆塞戒經講記》中講過了,您可以參考;將來等正覺寺蓋好後,因緣成熟便會重講《修習止觀坐禪法要》,教導大眾修習禪定應該要有的注意事項與轉進法要,因為禪定的實證,除了未到地定的實修方法以外,最重要的乃是五蓋性障的伏除;在自己性障未除前,又不知道修禪定時應有的正知見的情況下,也無實證禪定的善知識指導而盲修瞎練,很容易出問題,故我們建議學員目前仍不宜自行修學禪定。
禪定的修習有其次第性,嚴格來說,證得最基本的初禪才能算是有禪定的證量。一般佛弟子在斷我見後而實證初禪成三果人,此時初禪的境界又稱「離生喜樂地」,是指已經遠離了欲界地的受生、證得了色界初禪的有覺有觀喜樂的境界。而證得初禪的條件之一是需要除性障,性障也就是一般所說的五蓋,亦即貪欲蓋、瞋恚蓋、昏沉睡眠蓋、掉悔(掉舉惡作)蓋、疑蓋。此中最主要的貪欲蓋指的是欲界眾生對欲界中的色聲香味觸五塵的貪愛,尤其是對男女欲的細滑觸的貪著,這是初禪發起的最大障礙,因為不能離貪欲蓋故、性障未除故。因此,人間的修行禪定者若對男女淫欲仍有貪著,還執著於男女間的淫欲之樂,則初禪便絕對不可能現前。但要注意的是,此貪欲蓋所要去除的,是對男女淫慾的貪著、執著之心,在家人並不需要斷除其行為,但是卻無心在淫行上面用心,因此在家菩薩為了配合人倫與眷屬履行夫妻義務,並不一定要斷除夫妻間的正淫之行才能證得初禪,只是這樣在家修行時,對於初禪的實證難度會增加非常的多。
離欲與正淫並不互相衝突,一位離欲的初禪人,其色身的功能仍然與正常人無異,若其配偶並未想要修離欲行,恐眷屬對於佛法修行有怨言,則菩薩仍然可以被動配合眷屬而有一般正常夫妻間的正淫之行;最後身菩薩及妙覺位的 維摩詰菩薩,在成佛前都還示現娶妻生子, 可見是仍有欲行而無欲心,因為他們都是在二大阿僧祇劫前就已入地而離欲了,也在一大阿僧祇劫前就已斷盡欲愛的習氣種子了。準此,離欲是心離欲而非身離欲;至於是否真的離欲,是必須以初禪是否發起來作檢驗的。可是,在家的三果人雖然仍有正淫之行,但此離欲之人在 未行正淫之前,不會起任何希求之心,由於配偶的需要而臨時隨欲而行,行後也不會再起任何憶念之心,已離欲故,知欲貪的過患故。
順帶一提,此男女淫欲之樂正是藏傳佛教密宗喇嘛所最貪愛、最執著而不能遠離的貪欲蓋,因為他們心心念念都是在男女雙修最高淫樂上面作意、觀想,乃至正式行淫,甚至可以母女與師長或師長與畜生等亂倫行為。藏傳佛教雙身法是從來不離欲貪之心的,因此藏傳佛教密宗行者是絕不可能證得任何禪定境界的;藏傳佛教所謂的「佛教禪定」,其實都是在指男女淫合的雙身法中「樂空雙運」享受初喜到第四喜的淫樂境界,與真正的禪定實證離欲行的修證無關,甚至是背道而馳。對於藏傳佛教「索隱行怪」的荒唐行為,大德可以請閱 平實導師所著《狂密與真密》一書舉證與說明,即可了知藏傳佛教密宗喇嘛法的真相及其修行方法的荒誕不經,證實所有喇嘛們都不可能發起初禪。
另外,禪定的修證並非唯佛法中才有,因禪定乃是通外道之法,也就是外道也有可能實證禪定之法、也有證得禪定之人;若離佛法的正知見的話,禪定則是攝屬於世間法。但是,因為修習過程中會有許多境界相的出現,因此若無正確的知見及方法、又無實證禪定的善知識攝受及教導,則很容易因執著於境界法而無法轉進,不能背捨下地境界,甚至貪著境界而與鬼神、五陰魔等相應而造成走火入魔、誤入歧途的後果。而佛法中的禪定加行與實證,係依於斷我見的智慧而修習,一般的修學次第,建議學佛人在斷除我見以後,再透過禪定實證的加行增上力,進而能斷除五下分結,乃至斷除五上分結而實證解脫極果,因此禪定的實證過程中,不去貪求種種境界,這和外道所修的禪定有明顯不同處。
若是為了與鬼神打交道或是為了修得神通而修習禪定,則非佛法中的禪定,不但無法解脫生死輪迴,反而容易落入鬼神道或魔道,求出無期。因此佛法中的禪定的修證,至少要已經確實斷了我見之後再來修習,才是安全保險的作法,因為已經能如實了知五陰的虛妄,不會 再執著於種種境界或定境,便不會有魔擾的情況發生。大德既然有心修學禪定,即應修學佛法中的禪定,不應修學外道禪定,則大德應以斷我見、甚至開悟明心為首要;待斷了我見後,努力伏除性障五蓋的障難,於因緣成熟且有善知識教導、攝受之時,再來修學禪定,自然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欲證得初禪,除了伏除性障五蓋這個條件之外,還必須具備未到地定的基本定力,也就是要有很深的未到地定的定力,這樣實證的初禪才是穩固的,不然亦容易於實證後退失初禪的證境。對於定力的提升,可以依本會平實 導師所教授的無相拜佛方式來鍛鍊,此無相拜佛功夫是最適合現代工作繁忙的修行人來學,也是最容易培養及提升「動中定力」的方法(請參閱《無相念佛》、《念佛三昧修學次第》、 《如何契入念佛法門》等書)。有動中功夫的人容易跟初禪相應,因為初禪是有覺有觀三昧,動中容易相應。因此,定力的鍛鍊並不一定要以打坐、靜坐的方式為之。只要有了未到地定的定力,在性障消除之後,每天於行住坐臥之中,只需保持在淨念相續的境界裡,當因緣成熟時,初禪善根發隨時隨地都可能會忽然現前,不求自得。
但是,若欲更進一步證入二禪以上的禪定境界,則需更強的定力,通常以打坐的方式為之,因為二禪以上的等至境界已經是無覺無觀三昧,若是想要進入等至位中而不是只要證得二禪定力,則必須於靜中方容易離開對五塵的覺觀,動中拜佛無法離開觸塵故。
您所舉之經文已經說明清楚:【汝修三昧,本出塵勞;婬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婬必落魔道。】亦即貪求淫欲之心不除的話,那必定落入魔道之中,所以重點乃是「淫心」的斷除,因此根本問題乃是淫慾的希求心。淫慾必定落入五陰身的執著之中,成就執取五受陰後有種子,所以經中才說:【汝以婬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婬根,根本成婬。】不唯《楞嚴經》 如是說,在《別譯雜阿含經》卷 7:【佛告之曰:「聚落主!是故當知:一切種種苦惱之生,皆由於欲,悉因於欲,欲為根本。」】1 欲界一切苦惱之出生原因都是因為欲,因此修證禪定主要是「斷除男女欲之心」為根本。很多人努力在修證禪定,不知道在心下手,因此常常功敗垂成,無 法實證初禪的證境。大德若欲瞭解所引《楞嚴經》經文之意,平實導師所著《楞嚴經講記》已經陸續出版中,書中對於《楞嚴經》經文的意涵有極為詳盡的演繹及解說,大德屆時可自行請購並詳閱書籍內容,自可理解。
2.至於大德所提問的第二部分,經由上述的說明,大德當可以瞭解:修定、看經書或練腿功而結跏趺坐,是不需要斷夫妻正淫之行的。
而如前所言,只要有正確知見、正確的修行方法,是不會受魔侵擾的;修禪定者之所以會受魔侵擾,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修行人的欲貪之心及智慧的不足而被無明籠罩,因為對境界有所貪求,所以希求感應等境界相;因為對境界的虛妄不實不能如實了知,才會執著於境界,鬼神或魔才有機會得以入侵。但閱讀佛、菩薩開示的經論,應以恭敬心請閱,《金剛經》言:「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經典是佛法身慧命開演之所。平實導師於《楞嚴經講記》第三輯開示他讀經時的恭敬:「破參後那兩年,我很努力在閱讀大藏經,每天至少要讀六個鐘頭,都是在三樓佛堂中盤著腿恭敬地閱讀。」每部經典都有菩薩、龍天護法的護持,因此只要恭心閱讀,必得護念,不為魔擾。以上由編譯組答覆,供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1. CBETA, T02, no. 100, p. 423, a16-17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83期目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