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論如來藏勝義實有,就在吾人身中.....正藏
現在有不少學人,仍然繼續吸食印順法師的邪見涎涶,所以不僅否認如來藏勝義實有,認為不過是世尊方便安立、假名安立的名相,不是實有如來藏心體的存在;甚至還有人認為大乘經典與佛法都是在佛滅後由大乘論師們集體創造出來的;此說不僅違經叛教,也根本違背法界實相。殊不知小乘佛法中,也已經在在處處隱說不生不滅的實相心體如來藏,譬如大眾部說的“根本識”,化地部說的“窮生死蘊”,有部說的“同隨得”等等,至今南傳佛法中仍然還有“愛阿賴耶、樂阿賴耶、欣阿賴耶、喜阿賴耶”等說法,北傳的四阿含諸經中,也仍然還有“如、真如、心、識、涅槃本際、涅槃實際”及“五蘊非我、不異我、不相在”的“真實我”等說法,這都是如來藏的異名。
為將這個論題闡述清楚,筆者將分兩部分來進行論述,首先試著從世尊宣講三法印的角度,來論如來藏心體的勝義實有,非假名安立,而後再論“如來藏就在吾人身中”。
第一部分論如來藏勝義實有,非假名安立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為佛陀所宣講的三法印,不論是大小乘佛法中的一切典籍或論著,如有違背此三法印,即不名佛法。佛陀所宣揚的大小乘法,無不是圍繞著三法印來談,從證悟的菩薩觀之,原來本為一佛乘,無二亦無三,但因眾生根機不一,故世尊分為三乘說法。有許多佛弟子錯會三法印實際內涵,因此有必要說明。
世尊在《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1 說:“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當善三自性。云何三自性?謂妄想自性、緣起自性、成自性。”因為萬法“緣起自性”的緣故,所以佛陀宣講“諸行無常”;因為眾生對於萬法錯誤的認識,對離念靈知意識心錯誤的認識,而眾生“妄想自性”,誤以為意識等六識心實有,所以佛陀宣講“諸法無我”;而所謂“成自性”其實就是“涅槃寂靜”,是說涅槃本際的如來藏心,具有成就諸法的自體性。此三法印是一個整體,不可以割裂開來看待,因此筆者將圍繞著三法印,逐一展開,來談個中所蘊含的深義及其關係,以此試論如來藏勝義實有,非假名安立。
什 麼 叫做“諸行無常”? 《解深密經》云:“云何諸法依他起相?謂一切法緣生自性,則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無明緣行乃至招集純大苦蘊。 ”就是在講我們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種種萬法都是藉著種種因緣直接、間接或輾轉而生: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陰界入諸法沒有一法是可以獨立出生的,都是相互依存才能出生及建立,因此若缺一緣,是法不得出生及建立,故萬法無一不是依緣起而出生及建立、變異而無常。譬如眼識的生起就需要九種緣:一、空緣:空即空間,眼識欲了別種種境界,必須有一空間,如果沒有空間,就不能了別境界。二、明緣:明即光明,眼識取境,需要光明,若無光明,則黑暗一片,無法分別青黃赤白,所以沒有光明也不能了別顯色。三、根緣:眼識依於眼扶塵根和勝義根才能生起,若眼的扶塵根或勝義根受損,眼根不能接觸外色塵,或雖有接觸,所現之影像也隨之或大或小變形扭曲,因此眼識要眼根(眼的扶塵根及勝義根)具足健全,然後接觸色塵方能現行。四、境緣:即是色塵境,眼根必須跟色塵相觸才能生出眼識,因此色塵境為眼識之疏所緣緣。五、作意緣:若眼識無第八識、末那、意識五遍行的作意心所有法為俱有依,如何使眼識五遍行作意等心所有法出現,乃至成就眼識了別色塵青黃赤白之功能出現?因此眼識現行必須有第八識、末那、意識五遍行作意心所有法出現才能現行。六、分別依緣:眼識只能分別青黃赤白等顯色功能,若沒有意識的功能差別──歸納、分析、整理,如何能夠了知色塵之顯色、形色、表色、無表色之種種差別?又如何能夠隨著意識而與六根本煩惱、二十隨煩惱相應?因此眼識現起時,一定會有意識同時現行分別。七、染淨依緣:如果沒有意根末那對法塵之警覺,又如何能夠了知法塵的變動?又如何因為末那想了知法塵境之變動,而叫意識去清楚詳細了別色塵境?就是因為有末那對法塵警覺的關係,才會有意識現起,乃至意識現起貪染喜厭順違等種種心行出現。八、根本依緣:這就是指眼識生起的根本依──第八識如來藏,若無此識,眼識種子如何能產生根塵觸的現象而得出生?因此如來藏就是眼識的根本依。九、種子依:種子在唯識學上稱為功能差別、界。若無眼識種子從如來藏心體中流注出來,如何成就諸色塵相生住異滅法相了別的內容?所以如來藏也是眼識的因緣依。
由此可知,單單一個眼識就需要這麼多的因與緣才得以生起,缺一不可,可見這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林林總總之萬法,或有形、或無形,或精神、或物質等,無一不是因緣生滅依他而起,這種依他而起的自性,就叫作“緣起自性”,所以才說“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乃至恆、審、思量性的意根,也不是無緣就可以從如來藏心中生起運作不斷的,祂還是得要依如來藏心中所含藏的無明種子,才能不斷的從如來藏心中流注意根種子,而使意根從無始劫以來就恆而不斷。正因為種種萬法的緣生緣滅,故而皆為無常,非是永恆,所以佛陀宣講“諸行無常”。
什 麼 叫做“諸法無我”? 《成唯識論述記》卷9 曰:“此即心外非有法也,即是由有能計心體,計有物也。”這陰界入所生的萬法,都是由如來藏所生、所含攝,皆是因緣和合生起而存在,本來沒有實我、實法的自體性,但世人不能了解萬法唯心所變之“緣起自性”的真相,所以妄生迷情產生執著,認為存在真實的我和真實的我所。譬如我們對六根、六塵(包括外五塵相分及內六塵相分)、六識不了知其虛妄,妄生執著,以為是實有法,不知其自身以及五根六塵六識皆為依他起性,這種對依他起性而產生錯誤的執著,就是遍計所執性,也叫做“妄想自性”。此“妄想自性”是建立在不如理作意的誤認“緣起自性”不壞性的基礎上,虛妄建立了常而不壞的我與我所,這就是常見外道所說的常不壞我,因此世尊告訴我們“諸法無我”。
什麼叫做“涅槃寂靜”?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1 云:“云何成自性?謂離名相事相妄想,聖智所得及自覺聖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自性如來藏心。”翻成白話文:“什麼叫作圓成實的自性呢?也就是說有一個法,它能夠離開'名'的相和'事'的相,其本身對名相和事相從來沒有任何的執著,對六塵上的萬法更是不分別,如果你證得了這個法,就叫作'聖智所得及自覺聖智趣所行境界',這個法就是具有圓成實自性的如來藏心。”此空性實相心,有時稱為“如來藏”,有時稱為“阿賴耶識”,有時稱為“真如”,有時稱為“實際”,有時稱為“法身”,有時稱為“心”,有時稱為“空性”,雖有林林總總的稱謂,無不是同體異名的第八識心體。
而這個具有圓成實性的如來藏心,能藉著自身所生的陰界入及靠著種種緣而生起一切法, 為吾人所受用。然在有情受用境界時,如來藏自身卻不在六塵境上起分別,也不在六塵境上做主,不受用六塵境界,而配合著七轉識同時同處一起運作;只因為祂心行的法相極麼隱微, 眾生不易察覺,所以都是日用而不知。依聖教中這樣明確的開示,證明確有如來藏心,並且是萬法的根源;因此,若沒有如來藏心的運作,如何有圓成實性的存在?又如何有眾生之蘊我、處我、界我等依他而起的緣起自性相?乃至遍計所執的妄想自性相也不可能存在;若沒有本來現成,不生不滅的如來藏心,是誰能使諸法剎那流註生滅及滅已而又復起?又哪裡會有“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的建立相?因此只有如來藏心的存在,才可能會有三自性的存在,乃至一切法建立相的存在。
又這個圓成實性的如來藏和涅槃之間有什麼關係呢?如《大寶積經》卷119 所說:“是故世尊!如來藏者與不離解脫智藏,是依是持,是為建立,亦與外離不解脫智諸有為法,依持建立。世尊!若無如來藏者,應無厭苦、樂求涅槃……”此段經文中已明說,如果沒有如來藏,一切法悉不能建立,也沒有貪染喜樂及樂求涅槃的境界出現;乃至一切外道們正在誹謗如來藏只是假名施設而非實有的時候,當他們正在誹謗如來藏是外道神我、梵我的時候,他們自身中的如來藏心,卻仍然繼續作為他們的“不解脫智諸有為法”的依持與建立,使他們可以有蘊處界及不解脫智,來誹謗如來藏心。因此一切有為法、無為法或染或淨諸法,都不能離如來藏而得以建立。若沒有如來藏,也就沒有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苦集滅道,沒有三十七道品,沒有十二因緣,乃至沒有寂靜涅槃,因此祂確是萬法的根本依持。
又《入楞伽經》卷7 云:“大慧!阿梨耶識者名如來藏,而與無明七識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斷絕,身俱生故;離無常過,離於我過,自性清淨;餘七識者心:意、意識等念念不住,是生滅法。”此段經文中明說阿賴耶識心體就是如來藏,而這個如來藏阿賴耶識心體,不只是空性心,同時也是有性心,所以能出生與無明相應的七轉識;出生七轉識以後,七轉識就依附於如來藏心而相續運作,與如來藏非一亦非異。這就好像大海水與波浪相互依存的道理一樣,藉著無明海風諸緣,而由大海水中不斷出生波浪的現象。雖然祂所生的“意根、意識等念念不住,是生滅法。”但阿賴耶識心體自身卻“離無常過,離於我過,自性清淨”。
“離無常過”就是說如來藏無形無色,非由物質所聚合,狀若虛空,體性空寂,故稱為空性;其體本來自己已在,不依他法而有,心體自身不生不滅,體恆常住,性如金剛,過去不曾斷滅,未來也將永遠存在,真實不虛,故說離無常過。
“離於我過”就是說,如來藏的自身雖然能夠變現我們的色身和七轉識,使得我們具備見性、聞性、覺性、知性及處處作主性;但是如來藏自身從來都不返觀祂自己的存在,不起六塵中的證自證分,不覺得有“自我”存在,完全“無我性”,離於六塵的見聞覺知故離於“我”性。而祂也不貪著自己所變現的六塵中的一切法,從來不曾落到“我所”裡面。所以祂是離於“我”與“我所”的實相心,當然就沒有“我相、人相、 眾生相、壽者相”。
“自性清淨”就是說,如來藏所生的一切法雖然都是生滅法,都沒有自體性,而如來藏自體卻是圓成實性,不是生滅的虛妄法,不是意識想像出來的法,不是依五蘊十八界虛妄建立的法,故名勝義實有。由於祂離見聞覺知、離思量執著,從不分別六塵法,對種種境界,好也罷、壞也罷,善也罷、惡也罷,一概隨緣而應,因為對於六塵萬法不染不著、不聞不問,一味平等,所以其心體的自性清淨無染。
以上的“離無常過,離於我過,自性清淨”,其實也就是在描述如來藏自住的“涅槃境界”,而這個“涅槃境界”, 世尊在《佛說法印經》中也做了相同的描述,經文如下:“苾芻!空性無所有、無妄想、無所生、無所滅、離諸知見。何以故?空性無處所、無色相、非有想,本無所生,非知見所及,離諸有著;由離著故,攝一切法。住平等見,是真實見。苾芻當知:空性如是,諸法亦然,是名法印。”
又世尊在《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亦說如來藏真實存在,經云:“如是數相者,顯示一切眾生六根之聚,皆從如來藏自性清淨心一實境界而起,依一實境界,以之為本。所謂依一實境界故,有彼無明,不了一法界,謬念思惟現妄境界,分別取著集業因緣,生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以依內六根故,對外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起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以依六識故,於色聲香味觸法中,起違想、順想、非違非順等想,生十八種受。”
此段經文中明說:一切眾生沉淪生死,在三界中所顯現出來的種種器世間、有根身、外五塵、內六塵、七轉識,無不是從本來自性清淨的實相心如來藏所生起的,無不是以這如來藏作為根本依方得現起,因此離開如來藏及如來藏所生陰界入,即沒有所謂的一切法。因為七轉識不了知一切法皆由如來藏所生而產生了無明,進一步對依他起性的六識心及意識心相應的諸法, 產生了遍計執性,誤認依他而起的諸法為真實常住法,不了諸行無常,不會諸法無我,執著蘊我、處我、界我為真實法,如此錯誤的計著有實我及實法,所以導致我見、我執不斷。因我見、我執不斷的緣故,及無始劫來種種邪知邪見不斷熏習,譬如執有念靈知常住不壞、謬執離念靈知心為真實不壞心,導致如來藏中不斷收存未來世五陰身繼續出生的種子,因此而輪迴生死。究其實,都是眾生不能正確認識一真法界──如來藏──阿賴耶識心體,故而妄取分別,將生滅緣起的離念靈知意識心認作真實不壞心,所以集積了未來出生種種五陰身的無明煩惱種子,因此世世頭出頭沒,於三界六道永遠無法出離。如來藏具足圓滿成就世、出世間法的圓成實性,也含攝了七識心王相應的世間法緣起自性及妄想自性,因此才得以依如來藏心而建立三世因果及生死流轉相,如此就可以知道:若無如來藏,就沒有如來藏自住境界的“涅槃寂靜”,也沒有依如來藏而建立的萬法,如此更沒有“諸行無常”和“諸法無我” ,三法印悉皆不存。今者佛既宣說三法印,以此三法印作為佛法的試金石,不可推翻三法印;而從三法印中,卻已證實真心如來藏阿賴耶識心體的存在,故而如來藏是勝義實有,非假名安立的唯名相法。
又《成唯識論》卷3 云:“若無能持染淨種識,一切因果皆不得成。有執大乘遣相空理為究竟者,依似比量,撥無此識及一切法。彼特違害前所引經,智斷證修、染淨因果,皆執非實,成大邪見。外道毀謗染淨因果,亦不謂全無,但執非實故。若一切法皆非實有,菩薩不應為捨生死,精勤修集菩提資糧。誰有智者為除幻敵,求石女兒用為軍旅?故應信有能持種心。依之建立染淨因果,彼心即是此第八識。”若無如來藏執持業種不失,是誰任持果報而絲毫不錯亂?是誰能貫穿三世因果而不失?就是因為有如來藏心執持業種不失,於過去世五蘊壞滅時,如來藏與意根來至今世,而由如來藏阿賴耶識心體,以其獨有的大種性自性來攝受四大物質,方能變現今世的色身等五蘊,而在今世受報。又於今世五蘊壞滅時,如來藏攜帶善惡業的所有種子,與意根去至未來世,而由如來藏心變現未來世的五蘊,而在未來世受苦樂報。因此,當然是如來藏心執持業種不失,才能貫穿三世果報而不失,菩薩就是因此實證上的了知,所以能精進修學佛菩提道,乃至成佛。
綜合上面種種教證可知,如來藏真是勝義實有,非假名安立。若說如來藏是假名安立,無疑是毀佛謗法,撥無因果,成大邪見!造地獄業,來世必定受諸苦受,長劫以後恐仍將難以重生為人,皆非有智之人。因此廣勸眾佛弟子們,莫再毀謗如來藏心為非勝義實有,乃至謗言大乘非佛說;否則,妄說佛法,果報不輕。
第二部分 論如來藏在吾人身中
如來藏既是勝義實有,非假名安立,那麼如來藏究竟在哪裡?就有必要探究一下,這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
一者,如來藏在吾人身中:《深密解脫經》卷一:“廣慧!彼識名阿陀那識,何以故?以彼阿陀那識取此身、相應身故。廣慧!亦名阿梨耶識,何以故?以彼身中住著故,一體相應故。” 佛說:“廣慧啊!這個第八識又名阿陀那識, 為什麼叫做阿陀那識呢?因為這個阿陀那識,祂在有情的色身裡,一直執持著這個色身,每一秒每一剎那都在配合色身而運作無間。這個執持眾生色身的阿陀那識,也稱為阿賴耶識。 為什麼稱為阿賴耶識呢?因為這個阿賴耶識,一直住在自己所造的色身裡,與色身猶如一體的不斷相應而配合運作。”
世尊在經中已明白指出這個圓成實性的阿陀那識(阿陀那識即是阿賴耶識、如來藏之異名),就住在眾生的色身中,與眾生的色身和合為一,遍身而住。當眾生造作一切身口意行,引發不同之善惡業種,執藏於如來藏心中,因為有此執藏分段生死業種的執藏性,所以才名如來藏心為阿賴耶識,成為引發後有之因。這些善惡業種,都由阿賴耶識攜至未來世,於因緣際會時,再由阿賴耶識流注相應的業種,成就自己所造的五陰身,或在人間、或在天上受諸苦樂,或處地獄受種種苦報,如此因果循環絲毫不亂。若非眾生各有阿賴耶識執持色身, 幷記錄各自一切身口意行,無疑就會因果錯亂:行善眾生不得善果,五逆十惡、毀佛謗法的眾生卻升天上。因無有能記載其善惡業行的阿賴耶識隨身,祖師所言“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的名言,也將頓成空談。若認為阿賴耶識住於虛空,那麼這個住於虛空的阿賴耶識與色身就是完全分離的兩個個體,不能同時同處配合運作,祂又是如何記載有情眾生的一切身口意行業種?又如何了知眾生的起心動念,乃至如何配合眾生而正常運作?因此可知,阿賴耶識一定就在吾人色身中。
二者,吾人身中如來藏本體,與世尊的如來藏(改名無垢識)一樣清淨。 《大方等如來藏經》云:“善男子!我見眾生種種煩惱,長夜流轉生死無量。如來妙藏在其身內,儼然清淨與我無異……我觀諸眾生,嬰苦亦如是,身懷如來藏,而不自覺知;是故告菩薩,慎勿自輕鄙,汝身如來藏,常有濟世明;若勤修精進,不久坐道場,成最正覺道,度脫無量眾。 ” 佛說:“善男子!我看見眾生被種種無明煩惱所繫縛,於無量生死中頭出頭沒,無有盡期。這些眾生雖然被無明煩惱所覆而長久的住在無明暗夜中,但他們身內的如來藏,還是和我一樣,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我看見眾生被種種煩惱痛苦逼迫,身中懷著和我一樣清淨的如來藏心,而都不能自己發現祂的存在。所以我告訴各位菩薩:'不要看輕自己、鄙視自己,在你們每一個人的身中,都有與我一樣具大功用的如來藏,常常都救濟世間眾生之光明顯發出來。如果你們能夠信受我所說的話,勇猛精進的修證,不久就可以觸證如來藏心,而得到般若中觀智(亦名總相智、根本無分別智),那麼就可以依如來藏無生的智能,進修相見道所應得的別相智而達初地通達位,進修地上菩薩所應得的道種智,乃至終於證得一切種智而究竟成佛,就可以度脫無量無邊的苦難輪迴的眾生。'
由佛的開示,可以明白告訴我們,如來藏本體就在吾人身中,與世尊一樣清淨,若能證得此心如來藏,才算是真正開始內門修學菩薩道的不退菩薩,真正的走上成佛之道。雖然我們如來藏本體與世尊無垢識一樣的清淨,可是我們如來藏所含藏的七轉識種子卻有染污,未如世尊一樣究竟清淨,因此悟後須再經過將近二大無量數劫,斷除煩惱障種子現行而斷除分段生死,其如來藏(阿賴耶識)舍阿賴耶識名,改名為異熟識;再經歷一大無量數劫,斷除煩惱障習氣種子隨眠、所知障無明隨眠,究竟清淨時改異熟識名為無垢識而究竟成佛。一切有情眾生,無論是凡夫地,菩薩地乃至佛地,其如來藏都在其各自的報身內,儼然清淨無染,同佛無異。
三者,因有如來藏住於身中,才能執持業種,才有吾人色身及身量大小不同:契經云:“或名阿陀那,執持種子及諸色根而不壞故。”經中已明說,中陰身投胎時,能見有緣父母和合,無正知見及生顛倒見,而不正知入於胎(受精卵)中。又,若無如來藏執持受精卵,則受精卵必定爛壞。又,由於如來藏阿賴耶識心體恆具有大種性自性,不斷地從母體裡攝取四大,而漸漸成就自己的色身,乃至五根具足。因此眾生的色身,乃至五根具足,都是以如來藏為因,以父精母血及四大為緣,而由如來藏所變現製造的。
在受精卵位時,尚不具五根,六識就不現前,因此當時的“名、色”當中,僅有受精卵、意根及如來藏。直到受精卵發育到四、五個月以後,五根方始具足基本的功能(可從醫學報導得知),連同最先的意根在內,六根就具足了。因為六根具足的關係,就能接觸外五塵;因能夠接觸外五塵,如來藏就能變生內六塵,就產生眼等六識現行,具足十八界,因此才能在人間運作及受用。
此外,《佛地經論》更云:“阿賴耶識所變身形大小不定;且如此界瞻部洲人善業最劣,所得色身極長四肘;東勝神洲善業次勝,身長八肘;如是善業漸漸增勝,所得色身形量漸大……。”由此可知,如來藏執持眾生往昔所造善業、惡業、淨業種,於因緣成熟時,即變現出不同身量大小的色身,大如金翅鳥,或者小如肉眼不可見之細菌,或者莊嚴廣大無比的諸佛報身,或者醜陋如惡鬼等等。因此唯有如來藏,能夠依過去所造善、惡、淨業種,而變現不同身量大小的色身,這只有如來藏才有此功能,非是七轉識所能為也,現見七轉識的一一心,都沒有這種功能,由此證明確實有如來藏心的存在。
四者,因有如來藏造色持身,才有一切法輾轉出現:既然色身是由如來藏執持受精卵及攝取四大,而使受精卵分裂及長養,因而有吾人之色蘊出現,故色蘊是如來藏投胎後最早、最直接出生之法。受精卵由如來藏執持在母體子宮內,經五、六個月的長養,漸漸具足六根,其中前五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都是色法,於今世母親子宮裡藉著父精及母血中的四大為緣,才能漸漸圓滿成就身根;後一意根,是前一世死前的意根,亦即是中陰身之意根,攜帶第八識投胎而來。因六根具足的關係,能接觸外五塵而變現內六塵相分,故內六塵相分是如來藏間接出生之法。因有內六塵相分故,必有見分出現,因而產生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及意識,此六識是如來藏藉著根、塵、觸而輾轉出生之法。因六識出現的關係,才能了知一切法,感受一切法,於萬法或看見、或聽見、或嗅到、或嚐到、或觸到,意識於其間廣作分別,凡夫執以為實。進而產生各種感受,或苦或樂或不苦不樂,乃至或貪戀或厭惡,求取之心不斷生起,對於貪著之境界,不了知其虛妄的道理,不斷想辦法去獲得、保持,不令壞失。如此執著則又種下了再次受生的因,導致有情生死輪迴,相續往來於六道中而無法出離。而諸菩薩對於這依他而起的離念靈知意識心…等萬法,了知其虛妄性,故於諸法不貪不戀。如此之一切萬法,或科學、或藝術、或人文、或宗教、或入世、或出世、或正見、或邪見、或清淨、或染污,林林總總,無不是在六識出現後才出現的,更是因緣和合輾轉出生之法。由此可知,若無如來藏及其如來藏所生六根、六塵、六識,如何有一切世、出世間法的出現?因此,唯有如來藏依緣創造吾人之色身乃至執持此色身,才有一切法直接或間接,乃至輾轉出現, 為吾人所受用、受苦。故而,因有如來藏造色持身,才有一切法輾轉出現,證實確有如來藏心的存在。
五者,因有如來藏,才有吾人壽、暖,乃至捨身時,冷觸發生:《成唯識論》云:“定實有識(如來藏阿賴耶識),具根、壽、暖,有情攝故。由斯理趣,住滅定者, 決定有識,實不離身。”因有如來藏住於眾生身中,執持色身,才有眾生的壽命及體溫存在。若沒有如來藏持身,眾生的壽命、體溫就會中斷,而成為冰涼僵硬的死屍。因為這樣的緣故,即使處於滅盡定狀態下的阿羅漢,雖然在滅盡定中已經滅盡了離念靈知等六識心與心所有法,也滅除了意根五遍行中的受和想,但是他們身中的如來藏仍然在持身,片刻不相離,所以也們的離念靈知心雖然已經斷滅了,身體也仍然不會毀壞。
由此可知,若無如來藏執持色身,吾人將頓成死人。那麼吾人死亡時,如來藏是如何捨身的呢? 《成唯識論》云:“又將死時,由善惡業,下上身分,冷觸漸起。若無此識,彼事不成,轉識不能執受身故。”又如《雜寶藏經》云:“頂聖、眼生天,人心、餓鬼腹,旁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命終後進入正死位時(如來藏開始捨身的階段),那些證悟的聖者,其如來藏是由腳底先舍,漸漸移向頭頂最後捨身,因如來藏捨身而不再持身的部分,冷觸就會現起,最後捨身的部份是頭頂。那些造大善業者,如造欲界天善業之人,舍壽時,則見欲界天景象、宮殿、天女眾等迎接,因心生歡喜,樂於前往,就會往生欲界天,一點也不感覺痛苦,也無四大分離的痛苦,其阿賴耶識是由腳底開始捨身,最後捨身的部份是心臟。而造大惡業者,如謗佛、謗法、謗僧、謗勝義僧、大妄語等業,如來藏則是從頭頂開始捨身,腳底板是最後舍的部份;彼時如來藏捨身一分,就同時在地獄成就地獄身一分;乃至如來藏捨身十分時,地獄身就成就十分了。因此當地獄身十分成就時,就立即開始在地獄中受長劫尤重純苦果報了。而一般人因無大善業或大惡業,其如來藏捨身時,冷觸就起;如來藏捨身一分,就在吾人色身旁成就中陰身一分;乃至如來藏捨身十分,便成就中陰身十分。因此,若無如來藏,如何有壽命、體溫?又如何能有如來藏捨身時的冷觸漸起之事相發生?因此,必然有如來藏住於吾人身中執持色身,才會有上述現象的出現,也唯有如來藏才有此功能,非是七轉識所能為也。
綜合上述五點教證,完全可以證明如來藏就在吾人色身中,不曾須臾遠離也。也因為有如來藏的關係,才能成就色身、執持色身、執持壽暖、身量大小之不同,才有一切萬法輾轉之出生,這才是世尊說法四十九年為眾生開示的正理。所以般若的證悟必定以是否親證如來藏而領受其真如性,作為證悟般若的唯一標準;所以禪宗五祖雲:“不識本心,學法無益。”眾生欲真正修學佛法,其入門就是證悟如來藏;入門之法,則是要尋覓此不生不滅的如來藏心。只要證悟此心,就是禪宗所謂的開悟明心;也唯有證得此心,才能進入內門廣修六度萬行,這才是真正修道的開始,故而一切佛子當以找到自己身中之如來藏,正式進入見道位中,作為修學佛法的第一標竿。
那些否定如來藏空性心的勝義實有,否定如來藏在吾人身中的學子們,都應當慎思明辨,不應隨著否定如來藏妙法的破法者,妄加否定;如來藏妙法甚深極甚深,若沒有深入的教理熏習,若沒有自己相應的體證,是沒辦法契入甚深微妙的如來妙藏,就更無法進修一切種智的唯識學了,也就永無可能成佛了。斷不可意氣用事、不加撿擇地隨諸邪師盲目否定如來藏,否定如來藏就是毀壞三乘菩提所依的根本,也是謗佛、謗法者,正當開口否定如來藏心、謗無如來藏心的時候,當時便已成就佛所說的一闡提人重罪,舍壽時身壞命終,來世必墮無間地獄中,承受長劫尤重純苦果報。若以修學佛法累積福德為先, 卻造大惡業於後,無疑是天下最大的冤屈。
祈願天下四眾佛子,皆得消除性障,悉具正見;現前當來,得證無生。
末學 正藏 頂禮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第14期目次5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