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 若 信 箱[第33期-目次6]--問一
問一、請教正覺學會大德幾個問題:
1.如果這一世已明心見性,尚未來得及修學禪定,因為年紀大了而逝世了,不能正知住出胎,下一世又是全新的意識,和這一世全然不是一回事,加上隔陰之迷,七、八識無有證自證分,他根本不知道上一世已經開悟,甚至有的可能連佛都不學了,而這一世能分別,又找到如來藏的意識妄心在死後全滅亡了,那麼,這一世辛苦修來的明心見性到底有什麼用呢?
2.念佛的人,死後中陰身現起,他還知道加緊念佛嗎?往生到極樂世界後,他的意識還是他現在的他嗎?有否隔陰之迷?
3.念佛的人,明心後知道自性彌陀是什麼,然後一心念佛,希望到極樂世界後再步步上進,保證不會退轉,儘管時間再長,也比在此娑婆世界進進退退快得多,等有能力再回來度有緣眾生,這算不算自私,有人說這不是菩薩行為。
答:1.如實親證如來藏者,當「一念相應、心得決定」以後,必能發起解脫與智慧的功德,因為已經打破無始無明,大乘見道的無漏功德種子已經熏成故;若在解脫道的觀點來看,也已經斷除了三縛結,各人會因為自身禪定的修證與性障消除多寡的差別,而使取證的解脫果亦有差別,但必定是初果以上的證德;因此解脫與智慧的功德皆能顯發任運,捨壽後當然也會使這些無漏法種帶到下一世去,於未來世必會使此世的無漏法種流注出來而有因緣能夠再次證悟,悟後可以繼續往前進修。再者,禪定的修證乃是增上心學的部分,與般若智慧的親證並不是各自獨立的影響因素;禪定的證得是會增益智慧與解脫的證德,但是就算此世沒有辦法加修更深的禪定,因親證實相所發起的決定心的功德,必能在未來世因緣成熟的時候顯發,這就是成為久學菩薩的功德;所以這也是必須親證實相的重要性之一,一切的大乘法門修行都從此一見道而開始轉入內門,所以功德受用乃是無可稱量的;明心的功德就已經如此了,更何況明心以後又再眼見佛性,其功德更勝只有明心者多倍。
2.您的提問就已經點出往生助念的重要性,往生助念就是幫助行者能夠在臨命終時可以隨著助念者的幫忙,一同稱念憶念 阿彌陀佛聖號,提醒亡者記得念佛;並且藉大家共同念佛的心意來感應 西方三聖現前攝受加持亡者,讓亡者能夠一心不亂憶念 阿彌陀佛,就是隨念往生的功德,所以我們當讚歎往生助念的功德。這時當然就要注意到一項事實了:念佛功夫越好,又有憶佛的淨念常住不斷的人共同來助念,一定可以感應 彌陀世尊的接引,效果當然更好;若是由不信極樂淨土的人來共同助念,當然不可能會有助於往生功德的,這時寧可憑藉自己的力量憶念 彌陀世尊。在淨土經中常常提到,當您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心得決定,在臨命終時一心不亂, 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及大勢至菩薩、無量大眾或諸比丘眷屬圍繞加持攝受,但是重點乃是亡者是否心得決定、一心不亂呢? 佛在《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卷一開示:【又,舍利子!若有淨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聞如是無量壽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極樂世界功德莊嚴,聞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繫念不亂,是善男子或善女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前後圍繞來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亂,既捨命已隨佛眾會,生無量壽極樂世界清淨佛土。】由此經文得知,念佛人在臨命終時必定會得西方三聖及眾菩薩加持攝受令心不亂,亡者願意往生極樂淨土心得決定,在中陰階段必定會繼續念佛。但是一定要確信有西方極樂淨土,否則怎麼可能發願往生呢?不能發願往生極樂淨土,又請不信有極樂淨土存在的人來助念,當然無法往生極樂淨土。
依據 彌陀世尊四十八願的第十八願至二十二願,往生極樂世界而出蓮苞的人都已具足五通,所以能得知宿命,並且壽命無量,所以在極樂世界時沒有所謂的隔陰之迷可言。
3.平實導師在《禪淨圓融》當中的開示,以娑婆世界與極樂世界舉例來比較,有難行、易行與緩行、速行的差別,大家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的國土,與留在此娑婆世界繼續護持正法的作法,兩者並沒有衝突,應該遵循 平實導師在《禪淨圓融》中的開示︰【應該兼取兩者之長——衡量娑婆世界與極樂世界——禪與淨土的長處,應該兼取其長,這樣才容易迅速成佛。】如此才是有智的學子。至於是否自私自利的行為,不是從表相來看,得要看那個人的心態與種性而定,也要看器量的大小而定,重點乃是看心態與種性,而不是從要不要往生極樂的事相而定;菩薩在三大無量數劫的菩薩行當中,豈止只有親近 彌陀、釋迦兩世尊?已經親近過無量佛了,未來也當親近無量佛,非是以表相來看的,當看行者自己的心態及是否為二乘種性而定。
引用文章來源:正覺電子報第33期目次6